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综合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曾深有感触地说过:“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A.政局不稳,社会动荡 B.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C.对资产阶级革命感到失望 D.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忧虑
2.19世纪70年代末,黄遵宪提出中国必须走“语言与文字合”的道路及行文必须“适合于今、通行于俗”。民国初年,国语运动倡导者也主张将“国语”作为“国文”的对立面。这些主张( )
A.有利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B.深受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影响
C.破除了“文言”书写语言的体制 D.推动文学开始向世俗化发展
3.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4.民国初期政体变化频繁,时而实行总统制,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是政局依然动荡不已,这从根本上说明
A.先进的政治制度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
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C.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作用举足轻重
D.西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革命
5.1917年,胡适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并指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胡适的这一主张旨在( )
A.通过文学改革助力国家革新 B.推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
C.强调文学应反映大众的生活 D.促进国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6.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1911年10月16日),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B.它的颁布意味着满清帝制最终结束
C.它与《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一致
D.它是根据《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7.下表是某学者对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所作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
来源 买办 商人 官僚、地主
占比 23.8% 16.4% 59.8%
A.清末中国政治变革艰难 B.工业结构渐趋合理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8.如表为1912-1919年间中国钢铁产量及进口量的比较(单位:吨),如表表明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产量 进口 进口量相当产量的倍数
1912 180510 151276 0.8
1913 310150 244739 0.8
1914 355850 230551 0.6
1915 385016 125658 0.3
1916 414858 145847 0.4
1917 400966 123268 0.3
1918 385794 149117 0.4
1919 442594 325158 0.7
A.对外贸易逆差有所缩小 B.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C.民族工业呈现发展态势 D.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9.《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幸而……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此处“吾国工业千载难逢之机会”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国民政府出台发展实业的法令 D.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广泛传播
10.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
A.文官选拔制逐渐被接受 B.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
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D.留学生的行政素质较强
11.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指出:“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 )
A.倡导“扶清灭洋” B.推进立宪运动
C.推行清末“新政” D.建立共和政体
12.1912年由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句话中的四个“临时”共同体现了
A.革命派重视民主法制的态度 B.革命派对革命胜利缺乏信心
C.同盟会内部争权夺利的现实 D.尚未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13.在中国近代史上,猛烈地抨击封建思想、使科学和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事实上辛亥革命是对封建主义旧制度、旧观念、旧习俗的一次猛烈冲击,是对国民半殖民地意识(奴性意识)的洗礼,是对民族虚无主义、欧化主义的扬弃。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中国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意识、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B.辛亥革命唤醒了国民的人格独立意识和维权意识
C.辛亥革命使国民的救国思想从迷茫中逐渐清醒 D.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制度
15.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先后进入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期间他发现欧洲各国近代文学的根本改造均发轫于语言工具的改变,以俚语取代拉丁文,进而改造了各民族的文化。因此,他
A.主张以拼音符号取代汉字 B.希望用欧美文化改造中国
C.成为倡导新文化的第一人 D.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
16.如表所示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我国商办及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对照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时期 合计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资本所 占比重
1872—1894年 72 20893 53 4697 22% 19 16196 78%
1895—1913年 549 120297 463 90801 75% 86 29496 25%
A.官僚资本主义日趋坐大 B.洋务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D.制约工业化发展的枷锁被打破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前后30年,在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兴办近代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8岁的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时对洋务运动赞赏有加。他指出∶“顾我中国仿效西法,于今已三十余年。育人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后先辉映矣。”同时,孙中山也从多个方面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并提出了四大改革纲领。
——摘编自孙津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国人在甲午战争后的基本反应,不是探讨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与背景,不是以忍辱负重的精神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而是企求一种根本解决方案。国人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几十年来的洋务新政,以为洋务新政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只治其表,不治其本,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有待于中国能否从根本上放弃固有的旧体制。
——摘编自马勇著《重寻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洋务运动“赞赏有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对“洋务新政”的认识,并说明当时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出的“真解决”中国问题的新道路。
18.进入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结合三个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后建立,这些企业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
材料二 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工业情况表
材料三 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近三分之一,炼铁厂停产超过四分之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20.阅读下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但丁 《社会契约论》 康有为 《新青年》 伏尔泰 《十日谈》
《变法通议》 彼特拉克 《狂人日记》 孟德斯鸠 《新学伪经考》 胡适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达·芬奇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故A项正确;B、C、D这三项在题干信息中均没有体现,故排除BCD项;故选A项。
2.A
【详解】题意反映了黄遵宪提倡语言文字的通俗化,国语运动倡导者提倡普通话,这些提法有利于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开展,故A正确;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开始,与“19世纪70年代末”的时间不符,故B排除;这些提法没有破除“文言”书写语言的体制,故C排除;题意在强调文字,而不是文学的世俗化,故D排除。
3.D
【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中的卷烟业和机械采煤业都有明显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外部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正确;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都是内部原因,故AC错误;B项说法错误,此阶段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减少,故错误。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民国初年,频繁更换国家政体却不能稳定政局,从根本上说明,当时民众思想解放不足,先进的政治制度超前于落后的政治文化,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不彻底并非民国初年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国情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立宪派势力在“制宪活动”中举足轻重并未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的原因,排除C项;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不断干涉中国革命是外因,并非根本问题,排除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中国。据材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知,胡适提倡白话文,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的健将提倡通过文学改良来救国,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领导者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B项表述不符史实,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文学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胡适强调文学应反映大众的生活的认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胡适主张文学改革以此来促进国人文学素养的提高,材料中胡适文学改革的主张旨在通过文学改革助力国家革新,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可得出《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体现了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 ,这与《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是相一致的,C项正确;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是1912年1月1 日,排除A项;满清帝制最终结束是清帝退位,排除B项;《临时约法》是1912年3月制定的,排除D项。故选C。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1892-1913年中国的棉纺、毛纺、缫丝、水电、面粉、水泥等10个主要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中买办、官僚、地主占据了绝大比例,商人所占的比例较小,这体现了虽然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限,这使得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变革较为艰难,A项正确;工业结构指的是工业构成中轻重工业的比例问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工业机构不合理,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几个行业的产业资本家来源,没有涉及此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知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工业,没有涉及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初中国钢铁产量增加,超过进口量,表明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发展态势,C项正确;材料没有进出口数量的比较,排除A项;材料没有呈现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情况,无法得知工业结构是否合理,排除B项;材料呈现的是中国钢铁产量及进口量的比较,不能看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元年至十年即1912到1922年间,我国工业获得的“自动发展机会”指的是是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尚未产生,A项错误;建立于1927年的国民政府出台发展实业的法令与“民国元年至十年”不符,C项错误;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广泛传播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观动力,不是客观机会,D项错误。
10.A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从1915年到1920年,参与北洋政府文官考试的人数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 由此说明文官选拔体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A项正确;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试选拔 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除C项;表格信息不能说明留学生的行政素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孙中山主张学习美国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项正确;义和团倡导“扶清灭洋”,资产阶级维新派推进立宪运动,清政府推行清末“新政”,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说明民主制度尚未正式确立,还处于试行阶段,这体现了革命派重视民主法制的态度,故A正确;材料无法说明革命派对革命胜利缺乏信心,故B错误;材料没有同盟会内部争权夺利的信息,故C错误;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已经结束,故D错误。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帝制,但并没有彻底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改变,D表述错误,故选D;其他三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故排除ABC。
15.D
【详解】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的开路先锋,其后陈独秀高举“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D项正确;傅斯年等人主张用拼音文字取代汉字,排除A;胡适并未提出用欧美文化改造中国,排除B;倡导新文化的第一人是陈独秀,排除C。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872年至1913年的中国。根据材料“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我国商办及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对照情况”可知,1872年至1913年我国的商办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其资本所占比重远超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官僚资本主义的实力有所衰弱,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败后,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企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项;此时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在不断加深,制约工业化发展的枷锁并未被打破,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洋务派冲破封建束缚;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方面与孙中山具有一致性;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希望获得李鸿章赏识,接受其主张。(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认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新道路∶一为保全清廷、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二为推翻清廷、实行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1)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洋务派冲破封建束缚;根据材料“在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兴办近代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可分析出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方面与孙中山具有一致性;根据材料“育人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后先辉映矣”可分析出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希望获得李鸿章赏识,接受其主张。(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认识∶根据材料“国人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几十年来的洋务新政,以为洋务新政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只治其表,不治其本”可分析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新道路∶结合戊戌变法的史实可分析出一为保全清廷、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结合辛亥革命相关史实可分析出二为推翻清廷、实行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言之成理即可)
18.(1)变化: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
(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
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详解】(1)关于变化,由材料“天朝上国”“西洋各国”,可见逐渐抛弃“天朝上国”意识,形成平等交往的理念;由材料“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联系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可见从抵制西学到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制度与文化以救亡图存。关于原因,可以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和西学东渐等。
(2)关于变化,根据材料“臣民”“子民”相称到“国民”“权力”,可见由“臣民”到“国民”。第二小问,由材料“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可以从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等作答。
19.(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发展状况:迅速发展。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因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时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详解】(1)根据“洋务运动期间,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先后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根据材料二表格内容可知这一时期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的鼓励、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和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本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影响。同时时局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之一。
20.主题一: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发展,关键词:伏尔泰、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
添加的关键词:卢梭;主题二:戊戌变法与中国的思想解放;关键词:康有为、《变法通议》《新学伪经考》
添加的关键词:梁启超;主题三: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思想解放,关键词:胡适、《新青年》《狂人日记》
添加的关键词:陈独秀或鲁迅等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为启蒙运动的人物与主张,故可从“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发展”为题,添加关键词例举启蒙运动相关代表人物即可。康有为、《变法通议》《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及代表,故可以“戊戌变法与中国的思想解放”为题添加关键词例举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即可;胡适、《新青年》《狂人日记》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故可以“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思想解放”添加关键词例举新文化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作品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综合测试(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