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高二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
1.晚商金文中一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在构型上与同时代器物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反而与年代较早的二里头文化器物风格接近。这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创制时间可上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据此可知(  )
A.二里头文化辐射力强
B.中原地区成为文明发展核心
C.华夏文明一脉相承
D.文字起源呈现出多中心特点
2.春秋时期,许多人观察国家命运以至个人祸福,都着眼于是否守礼。齐大夫仲孙湫说:“鲁不弃礼,未可动也。”单成公与韩宣子相会时“视下言徐”,举止稍微不合礼仪规定,叔向就推断说:“单子其将死乎!”这类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儒家主流思想影响较大
B.礼乐文明得到了完整保存
C.社会动荡需要重整秩序
D.社会转型推动了礼制进步
3.据《史记》记载:秦时曾开凿第一条从四川通往西南夷的简易官道。至西汉时,汉武帝派“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馀里”。以上举措(  )
A.便利了张骞出使西域
B.扩大了与东南亚的贸易规模
C.推动了西南丝路建设
D.建立了该地区完整驿道系统
4.在义利关系上,李贽不同意董仲舒提倡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考虑,只不过情况不同、功利大小有所差别。李贽还认为天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在天边的庙堂里,更不在空谈说教里。上述主张(  )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思想
B.对传统儒学思想提出了挑战
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宣扬了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5.下面文本框内容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该是(  )
(1)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的优势陆续进驻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扩张中继承和融合了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地区的文化遗产创作了《天方夜谭》。
(3)蒙古军队三次西征,将中原文化带到被征服的地区,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
(4)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回国后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A.亚非拉文明交流与融合
B.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C.战争与文化交锋
D.贸易与文化交流
6.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
A.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
B.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C.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
D.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7.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据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  )
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
8.查士丁尼时期的《法学阶梯》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专门为自身治理制定法律的权力,这种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则受到所有民族同样的尊重,叫做万民法。它包括各民族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须制定的一些法则:例如战争发生了,跟着发生俘虏和奴役,而奴役是违反自然的。”据此可知(  )
A.罗马帝国因扩张而急需完善罗马法
B.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
C.罗马法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
D.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9.日耳曼人南下与罗马帝国接触的过程中,军事首领号召青年跟随他参加战斗,组成亲兵队。官兵之间不仅有宗法、伦理上的主从关系,还有“战利品共同分配”。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初,国王按照“战利品共同分配”的传统将土地分赠给他的亲兵们,强化了二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说明(  )
A.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
B.封君封臣制度渗透了契约理念
C.民族交融决定欧洲的历史走向
D.日耳曼移民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10.中世纪的欧洲,市场交换的价格往往是按照习俗和惯例来制订,其道德的公平成为衡量价格的尺度;16—17世纪,交换的价格逐渐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制订。这一变化(  )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兴起
C.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取决于贸易中心的转移
1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
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
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12.1511年,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克,葡萄牙控制了整个亚洲香料交易10%的份额,香料的定价权从威尼斯转向了里斯本。在此前后,德国富格尔家族在里斯本开设了商业银行,部分意大利的银行家族也来到里斯本设立分行,争相为里斯本的远航计划提供贷款。这些状况(  )
A.促进了商业革命的进程
B.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价格革命的爆发
D.揭开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序幕
13.为实现对世界历史的整体认知,研究者们常将历史予以分期,并对所划分期进行典型特征概括,如“公元前500~公元200年:欧亚文明区的联结”,“1000~1500年:跨文化交流的增速”等。1400~1800年可概括为(  )
A.近代前夜的曙光 B.人和世界被发现
C.东方从属于西方 D.科学和技术交融
14.有学者对新航路开辟作了如下评价: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会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对这一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片面强调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作用
B.经济发展依赖于对殖民地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D.较为客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15.下面是一份藏于广东省江门市博物馆的借据。该借据可以用于研究(  )
立领银数人黄官奕为因往(旧)金山获利,盘费不敷,悬求西龙社乡老黄玉涵……等,情愿发船位本银壹拾搠两正,言定以限一年为期,本息清还……或系别图生意支消无银归款,系伊父子家人填还抵足,毋得异言。今欲有凭立明领银数一纸,交西龙社值理收执为据。 一实发到本银壹拾搠两正合家担保父黄元盛咸丰六年正月十二日立领银数人黄官奕
①近代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②华工参与美洲开发
③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④洋务新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如表为1862——1872年从澳门运出华工人数一览表,导致华工出国人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年代 1862 1863 1864 1868 1870 1872
人数 2536 6660 10712 12206 13407 21854
①不平等条约签订,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
②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
③洋务运动展开,提升了华工的劳动技能
④黑奴贸易被限制,殖民者寻找廉价劳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受日本史书影响,清末历史教科书认为鸦片战争仅是清朝中西交流事件中的一次纷争。民国建立后,中学教科书对于鸦片战争的叙述,增加了批判清政府腐败无为、增强公民意识的内容,并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危害进行了论述。这说明(  )
A.社会性质的变化影响历史叙事
B.近代历史教育逐渐发展
C.南京国民政府更重视鸦片战争
D.研究立场决定历史走向
18.晚清海军学堂虽然在南方沿海地区率先创立,但从地域分布看,其密集区却在北洋区域,如天津水师学堂、威海卫水师学堂等,此外还有像天津海军医学堂之类的由海军部门专设的非军事技术类学校。据此可知,晚清海军学堂分布状况主要取决于(  )
A.地方对朝廷教育决策的贯彻力
B.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西方列强军事侵略重心的变化
D.晚清整体国防的战略布局
19.如表是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颁行的一系列法案,这些法案(  )
年代 法案内容
1667年 提高外国葡萄酒进口税
1678年 对雇佣25人以上的手工工场、商店、商船减免契约税
1682年 各省治安官可为500法郎以内的贷款合同作担保
1685年 采用断型纺织机织造毛呢的工商业主可就皇家特许状,所获利润25%上交国王
A.推动了自由主义的产生
B.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C.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加重对工商业者的盘剥
20.17世纪,画家维米尔创作的部分油画展现了市民家中挂着的地图或者摆放的地球仪。画作中的市民无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美洲的海狸皮、白银,来自非洲的黑奴和来自荷兰的地图和地球仪为耀。这些画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市民群体与全球化贸易”
B.“宗教改革与印刷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与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与思想的启蒙”
21.1878年,徐寿发表文章,论述了“通过实验证明,两支相差八度音的开口管的长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纠正了欧洲150年前的伯努利定律。随后,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刊发了这篇来自中国的论文。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中西科学水平拉近 B.洋务新政成效显著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中西文化互动交流
22.在亚当 斯密那里,商业社会的运行机制是从“恩惠型”向“契约型”转变的。在“恩惠型”社会中,每个人只是依附和臣属,而在商业社会“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表明亚当 斯密(  )
A.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D.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23.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拉丁美洲陆续建立了18个独立国家。下表是1913年拉美国家主要出口产品占世界出口量比重统计。据此可知(  )
出口产品 占世界出口量比重(%)
谷物 17.9
畜产品 11.5
咖啡、可可、茶叶 62.1
糖 37.6
橡胶、毛皮与皮革 25.1
A.经济发展保障拉美独立
B.欧美国家原料需求扩大
C.拉美地区经济畸形发展
D.国际经济秩序得以重塑
24.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对应不准确的是(  )
A.草原丝绸之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B.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C.陆上丝绸之路:魏晋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影响,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D.西南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25.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过程中,将贵金属战利品铸造成带有希腊神像的阿提卡(希腊地名)标准货币,在他去世后希腊城市和继承王国也发行同类型货币,在希腊到印度的广阔区域内流通。据此可推知,这些货币(  )
A.便利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体现了“希腊化”认同
C.促进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D.宣传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26.《法国民法典》在全面系统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同时,做到了文风简略、通俗易懂。它既是法国妇孺皆知、皆懂的法律,也是法学家竞相研读的制度,而且还因为其文字优美,又是文学家鉴赏的文本。它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这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的突出特点是(  )
A.稳定性和适应性 B.妥协性和综合性
C.短暂性和现实性 D.实效性和实用性
27.19世纪初,德国开始建立多科技术学院,成为当时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1850年后,一些地方工业学校发展为高等工业学府。1869年,北德意志联邦营业条例规定不足18岁的伙计、帮工和学徒有进入进修学校接受职业补习教育的义务。以上变化(  )
A.适应了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B.为德国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C.得益于德国工人阶级壮大 D.是山德意志帝国政府推动
28.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29.二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半国家将殖民资产变成了国营事业,在银行、交通运输等领域增强了国有成分。同时,鼓励和保护私人资本,积极引进外资,逐渐形成以私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制度,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材料表明,战后非洲(  )
A.探索适合国情发展道路 B.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C.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D.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30.如表所示为1945年和2019年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来源排名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比例(%)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比例(%)
苏联 720 13.8 叙利亚 670 9.4
法国 420 8.1 阿富汗 270 3.8
波兰 270 5.2 南苏丹 230 3.2
A.联合国的难民政策成效显著
B.两极格局瓦解后中东地区难民问题较为突出
C.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威胁增大
D.霸权主义始终是造成难民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31.如表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或更新发布的主要文件。它们共同体现的核心理念是(  )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78年《世界遗产名录》收录了首批12处世界遗产 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 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19年《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已收录33个国家的53项世界遗产(包括文化 遗产36项和自然遗产17项)
A.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B.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C.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D.有效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
32.20世纪60年代,“全球南方”概念开始出现。21世纪以来,一些西方国家急于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戴上“发达国家”的帽子,出现了抛弃“发展中国家”概念的声音。与之相对,“全球南方”概念则在国际社会再度流行起来。在2023年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上,中国指出,独立自主是“全球南方”的政治特色,发展振兴是“全球南方”的历史使命。材料表明(  )
A.国际秩序加速变革 B.世界科技革命持续进行
C.区域集团不断增加 D.各国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3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以“序贯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产业链发展,国际贸易的重心从最终品贸易转移到中间品贸易。据统计,2008年中间商品和服务贸易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一半,全球价值链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个显著特征。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发展,表明(  )
A.贸易自由成为共识 B.国际分工走向深化
C.全球经济风险增大 D.南北差距日渐缩小
34.据1990年人口统计,新加坡在10岁以上的人口中,53.9%是佛教徒和道教徒,15.4%为穆斯林,12.6%是基督徒,3.6%是印度教徒。佛教徒和道教徒是华人,几乎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几乎所有的印度教徒都是印度人。而基督徒中79%是华人,8%是印度人。这反映了新加坡(  )
A.宗教矛盾突破民族界限 B.是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C.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D.成为最具有移民特征的国家
35.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日益显现,给全球治理带来更多挑战。这说明(  )
A.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成为共识 B.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加强
C.‘发展中国家成为变革主导力量 D.全球治理体系亟需变革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6/22 21:01:01;用户:13351903599;邮箱:13351903599;学号:37870229
二、材料解析题(36题12分,37题18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较早使用“担当”一词的文献,是程颢、程颐弟子整理的《二程遗书》。如“大抵上意不欲抑介甫(注:王安石,字介甫),要得人担当了”;“和叔(注:吕大钧,字和叔)任道担当,其风力甚劲”。朱熹使用“担当”一词最为频繁,粗略统计有30多次,《朱子语类》《晦庵集》中都多次出现。需要指出的是,“担当”一词在南宋时期得到普遍使用,不仅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援引。如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主张“勿事空言”,注重“事功”实践,强调知行合一,从而使儒家“担当”思想进一步勃兴。如果说原始儒家强调“内圣外王”并重,孔子之后子思、孟子直至唐宋儒家更多强调“内圣”倾向;那么,明清之际的儒家则更多地强调“外王”倾向,注重担当实践。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士人、大臣“担当”的主要内涵及其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末清初的实学家们对“担当”的发展。(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汤浅现象”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思想始现于英国科学学学者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1962年日本神户大学科学史家汤浅光朝对《科学和技术编年表》等三种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数据形式论证了英国学者贝尔纳关于科学中心及其转移过程的见解。……
汤浅光朝以下述方式定义“科学中心”: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称该国家在此时段内成为科学中心,该国家保持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时段为其科学兴隆期。由此,他指出近代以降,科学中心按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X国)顺序转移,如表所示。
汤浅光朝科学中心及其转移学说(据汤浅光朝论文制成)
国家 时段 地点 兴隆期(年)
意大利 1540﹣1610 佛罗伦萨、威尼斯、帕都 70
英国 1660﹣1730 伦敦 70
法国 1770﹣1830 巴黎 60
德国 1810﹣1920 柏林 110
美国 1920﹣2000 新英格兰、加里福尼亚  90 
据此表,他得出以下结论:
①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在发生着周期性的转移。
②科学中心在欧洲的兴隆期平均值为80年,因此,科学中心的转移周期是80年。
③以此为基础,他预言说,若美国科学将遵循欧洲科学的同样规律,则美国的科学兴隆期将终止于2000年。
——摘自袁江洋《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各国成为科学中心的共同条件。(6分)
(2)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请你对“汤浅现象”进行评析。(12分)
答案
1-5 CCCBC
6-10 ABDAA
11-15 BABDA
16-20 BBDCA
21-25 DACCB
26-30 DACAB
31-35 BABCD
36.答案为:
(1)内涵:为国家排忧解难,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积极作用:强化了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或答: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礼;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答: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发展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发展:经世致用,知行合一;注重实践,“匡维世教”;从突出士人、臣子的历史责任,发展到强调普通人的历史责任。
37.答案为: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条件: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精神文化:思想解放、文化嬗变;人才教育:大学教育的发展(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的结合)科学家群体的形成:体制政策:科学体制的不断完善,鼓励科学发展的政策。
(2)科学史家汤浅通过数据分析,运用计量学研究科学中心转移规律,提出近代世界科学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的转移;“汤浅现象”反映出科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联系,与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6)
然而,汤浅仅基于三种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关于科学中心的转移周期是80年、美国科学兴隆期终止于2000年等结论有失武断,存在简单化倾向;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过程具有非连续性;转移过程中存在同一时期多个中心并存的现象:至20世纪结束,美国科学中心并未转移,而且没有在近期发生转移的迹象。(答出2点即可)(6分)
在科学发展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可以保持长盛不衰。研究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目的是发现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有厘清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才能更好把握未来世界科学格局的发展动态,抓住历史机遇。(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