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6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4八下·榕江期末)毛泽东说:“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陆军、空军、海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2.(2024八下·榕江期末)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第二炮兵部队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
A.海军部队 B.陆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3.(2024八下·榕江期末)如图是八年级(1)班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的部分优秀调查报告,据此可知他们研学的主题是( )
●《国庆阅兵坦克方队受阅的调查报告》
●《“辽宁舰”交接入列的调查报告》
●《歼-20战机研制过程的调查报告》
●《导弹部队发展历程的调查报告》
A.交通通信 B.航天航空 C.文化事业 D.国防建设
4.(2024八下·榕江期末)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5.(2024八下·榕江期末)195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6.(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除的决议。该决议( )
A.为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B.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说明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D.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候,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8.(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
B.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D.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推动远东和平态势
9.(2024八下·榕江期末)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材料表明中国( )
A.主导国际局势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国际竞争力提高 D.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0.(2024八下·榕江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11.(2024八下·榕江期末)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 )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2.(2024八下·榕江期末)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13.(2024八下·榕江期末)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14.(2024八下·榕江期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米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
A.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
C.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 D.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15.(2024八下·榕江期末)对下表反映出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
时间 昆明—北京 昆明—上海 昆明—丽江
2010年 33小时 22分钟 34小时 8分钟 9小时 28分钟
2022年 10小时 46分钟 11小时 15分钟 3小时 2分钟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2024八下·榕江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17.(2024八下·榕江期末)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8.(2024八下·榕江期末)1999年11月,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19.(2024八下·榕江期末)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024八下·榕江期末)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近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1.(2024八下·榕江期末)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金灿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中讲道:“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全部是英美两家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所幸在计算机革命的网络化阶段抓住了机遇。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这五个方向是未来中美真正的竞争场所。”
面对科技与经济迭代加速的全球化时代,中国需全力以赴!
(1)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成果名称。
(2)为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使我国更具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学生的你目前应该怎么做
(3)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说说你的感悟。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32分。)
22.(2024八下·榕江期末)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新思路。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2024八下·榕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钢铁长城
【解析】【分析】陆军成立于1927年,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导弹部队成立于1966年。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海军部队,海军部队和第二炮兵部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B.陆军部队,陆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C.空军部队,空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第二炮兵部队就是导弹部队。
3.【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阅兵显示军队国防建设,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歼-20战机是我国的先进空军力量,导弹部队即火箭军,它们都是我国的军队建设即国防建设成就,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交通通信,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交通通信,不符合题意;
B.航天航空,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航天航空,不符合题意;
C.文化事业,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文化事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4.【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门户开放”是美国在近代针对清政府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C. 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题干中没有显示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所给的题干信息的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
5.【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55年”“亚非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不是万隆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B. 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 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不是万隆会议,不符合题意;
C.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万隆会议,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回答。
6.【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删除香港、澳门殖民地的名号,这表明香港、澳门的殖民地不再被联合国承认,这就为后来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不符合题意;
C. 说明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题干中是1972年,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不符合史实;
D. 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79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真正走向了正常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不符合题意;
C.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
D.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D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该材料认为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推动远东和平态势,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不符合题意;
B.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不符合题意;
C.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D
【知识点】“一带一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材料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主导国际局势 ,题干中没有显示中国主导国际局势,不符合题意;
B.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题干中没有提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不符合题意;
C. 国际竞争力提高 , 题干中没有提及国际竞争力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答案】B
【知识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华东军区海军、新时代的强军之路、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辽宁舰”航空航母,这些属于国防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属于中国的外交成就,故B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指的是开国大典、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等,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涉及民族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指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不符合史实;
B.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走向太空更进一步。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有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
13.【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节日文化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无关,不符合题意;
C. 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节日文化具有礼仪性,但是不是所有的节日都具有娱乐性,不符合史实;
D.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节日文化与假日经济关联起来是最近几年的需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备选项回答,这样做简单有效,因为直接分析题干信息比较困难。
14.【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米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不符合题意;
C. 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22年和2010年相比,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铁路火车的速度大幅提高,显示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其它出行方式,不符合题意;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居民文化生活,不符合题意;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表格内容的数据的变化,紧贴这些变化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辽宁舰 ”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交接入列;
故答案为:辽宁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
故答案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答案】神舟一号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故答案为:神舟一号。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9.【答案】青蒿素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青蒿素。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0.【答案】袁隆平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近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袁隆平。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1.【答案】(1)原子弹、氢弹。
(2)答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等。
(3)关系: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悟: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有原子弹、氢弹等;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悟类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等;
故答案为:(1)原子弹、氢弹;
(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等。
(3) 关系: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悟: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2.【答案】(1)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4)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有: 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书记的外交新思路是 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1) 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 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4) 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没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回答。
23.【答案】(1)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4)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物,显示的当时的我国物质供应有限,而股票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
(2)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有 :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 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
故答案为:(1)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4) 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图片中的粮票和股票出现的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进行对比,从对比中看出发生的变化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回答全面;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6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024八下·榕江期末)毛泽东说:“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陆军、空军、海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答案】A
【知识点】钢铁长城
【解析】【分析】陆军成立于1927年,海军成立于1949年4月,空军成立于1949年11月,导弹部队成立于1966年。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2024八下·榕江期末)某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让历史告诉未来——第二炮兵部队纪实》影片,介绍第二炮兵部队五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影片中的第二炮兵部队指的是( )
A.海军部队 B.陆军部队 C.空军部队 D.导弹部队
【答案】D
【知识点】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即导弹部队,故选项D符合题意;
A.海军部队,海军部队和第二炮兵部队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B.陆军部队,陆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C.空军部队,空军部队不是第二炮兵部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第二炮兵部队就是导弹部队。
3.(2024八下·榕江期末)如图是八年级(1)班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的部分优秀调查报告,据此可知他们研学的主题是( )
●《国庆阅兵坦克方队受阅的调查报告》
●《“辽宁舰”交接入列的调查报告》
●《歼-20战机研制过程的调查报告》
●《导弹部队发展历程的调查报告》
A.交通通信 B.航天航空 C.文化事业 D.国防建设
【答案】D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导弹部队的组建与发展;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庆阅兵显示军队国防建设,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歼-20战机是我国的先进空军力量,导弹部队即火箭军,它们都是我国的军队建设即国防建设成就,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交通通信,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交通通信,不符合题意;
B.航天航空,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航天航空,不符合题意;
C.文化事业,题干中显示的是军队建设,不是文化事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拿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取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4.(2024八下·榕江期末)下面材料说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
C.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A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故选项A符合题意;
B.“门户开放”的外交政策,“门户开放”是美国在近代针对清政府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C. 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 ,题干中没有显示大国结盟的防御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理解所给的题干信息的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就需要学生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含义。
5.(2024八下·榕江期末)1955年,时任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因此,他希望会议开不起来。材料所说的“会议”( )
A.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B.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C.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万隆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55年”“亚非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最终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解决了朝鲜半岛的和平不是万隆会议上,不符合题意;
B. 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 , 打破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僵局不是万隆会议,不符合题意;
C.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比如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判断出这是万隆会议,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回答。
6.(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通过了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删除的决议。该决议( )
A.为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B.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C.说明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D.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A
【知识点】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删除香港、澳门殖民地的名号,这表明香港、澳门的殖民地不再被联合国承认,这就为后来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反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不符合题意;
C. 说明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题干中是1972年,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以后,不符合史实;
D. 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7.(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候,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实际指(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答案】A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79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真正走向了正常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1953年,不符合题意;
C.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不符合题意;
D.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
8.(2024八下·榕江期末)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
B.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D.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推动远东和平态势
【答案】D
【知识点】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可以看出,该材料认为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推动远东和平态势,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不符合题意;
B.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不符合题意;
C.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 题干中没有提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4八下·榕江期末)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材料表明中国( )
A.主导国际局势 B.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C.国际竞争力提高 D.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答案】D
【知识点】“一带一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材料表明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主导国际局势 ,题干中没有显示中国主导国际局势,不符合题意;
B.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 题干中没有提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不符合题意;
C. 国际竞争力提高 , 题干中没有提及国际竞争力提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0.(2024八下·榕江期末)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C.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答案】B
【知识点】钢铁长城;海、陆、空军的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中日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华东军区海军、新时代的强军之路、火箭军的发展历程、“辽宁舰”航空航母,这些属于国防建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属于中国的外交成就,故B符合题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指的是开国大典、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等,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未涉及民族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指的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
11.(2024八下·榕江期末)1988年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的话说明( )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B.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D.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答案】D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不符合史实;
B.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拥有核武器和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
C.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没有“两弹一星”的国家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2.(2024八下·榕江期末)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A.核能利用 B.走向太空 C.大国外交 D.军队改革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20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走向太空更进一步。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有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
13.(2024八下·榕江期末)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 )
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答案】A
【知识点】传统节日及习俗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节日文化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无关,不符合题意;
C. 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节日文化具有礼仪性,但是不是所有的节日都具有娱乐性,不符合史实;
D. 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 ,节日文化与假日经济关联起来是最近几年的需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备选项回答,这样做简单有效,因为直接分析题干信息比较困难。
14.(2024八下·榕江期末)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米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上述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 )
A.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B.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
C.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 D.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
【答案】D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几千米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不符合题意;
B. 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人民出行方式的变迁,不符合题意;
C. 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 , 题干中没有提及交通设施的不断改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4八下·榕江期末)对下表反映出的信息,概括最准确的是( )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变化
时间 昆明—北京 昆明—上海 昆明—丽江
2010年 33小时 22分钟 34小时 8分钟 9小时 28分钟
2022年 10小时 46分钟 11小时 15分钟 3小时 2分钟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答案】C
【知识点】交通、通讯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2022年和2010年相比, 昆明到主要城市间铁路列车运行时间大幅下降,这说明我国铁路火车的速度大幅提高,显示出我国铁路建设的重大成就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其它出行方式,不符合题意;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居民文化生活,不符合题意;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题干中只显示了铁路列车,没有显示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表格内容的数据的变化,紧贴这些变化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2024八下·榕江期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答案】辽宁舰 ”
【知识点】海、陆、空军的建设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交接入列;
故答案为:辽宁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7.(2024八下·榕江期末)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
故答案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8.(2024八下·榕江期末)1999年11月,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答案】神舟一号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故答案为:神舟一号。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9.(2024八下·榕江期末)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 ,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青蒿素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青蒿素。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20.(2024八下·榕江期末)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近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袁隆平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21年5月22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的逝世令举国悲痛。因为在近50年前,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答案为:袁隆平。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1.(2024八下·榕江期末)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持之以强,企业持之以赢,人民赖之以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金灿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中讲道:“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全部是英美两家垄断,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所幸在计算机革命的网络化阶段抓住了机遇。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这五个方向是未来中美真正的竞争场所。”
面对科技与经济迭代加速的全球化时代,中国需全力以赴!
(1)列举两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的成果名称。
(2)为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使我国更具国际竞争力,作为中学生的你目前应该怎么做
(3)分析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说说你的感悟。
【答案】(1)原子弹、氢弹。
(2)答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等。
(3)关系: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悟: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国之利器”有原子弹、氢弹等;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感悟类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等;
故答案为:(1)原子弹、氢弹;
(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眼世界,取长补短;关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方向和态势,不断调整成长方向;等等。
(3) 关系: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力,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悟:重视科技进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等。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理解题干信息的含义,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要理解识记;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32分。)
22.(2024八下·榕江期末)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推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新思路。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4)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全方位外交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是: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有: 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书记的外交新思路是 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故答案为:(1) 突出特点: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或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
(3) 全方位外交、全球伙伴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外交等。
(4) 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没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概括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回答。
23.(2024八下·榕江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答案】(1)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4)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粮票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股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为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物,显示的当时的我国物质供应有限,而股票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
(2)依据材料一信息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有 :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比如, 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
故答案为:(1) 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生活水平提高,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3) 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等。
(4) 互联网的普及。说明:网购巨大的成交量,拉动经济的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图片中的粮票和股票出现的背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是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进行对比,从对比中看出发生的变化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从多方面思考,尽可能回答全面;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朗洞中学2023-2024度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