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
(七年级上册)
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考点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道之以政 D. 有教无类
2.(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仁者爱人 C. 以法治国 D. 民贵君轻
1.(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3.(2023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4.(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5.(2023年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下列朝代建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6.(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真题)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7.(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
8.(2023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9.(2023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
1.(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2.(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隋朝
3.(2022年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2022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5.(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考点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1.(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2.(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真题)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3.(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4.(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1.(2022年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忽必烈
2.(2022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3.(2022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4.(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5.(2022年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科举制 D.废除丞相制
6.(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7.(2022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考点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北方各族的内迁
C. 黄河流域的统一 D. 中外文化的交流
1.(2023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2.(2023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3.(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
A.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4.(2023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改革是( )
A.建立郡县制 B.实行“和亲”
C.设置都护府 D.推行汉化措施
5.(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6.(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1.(2022年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 )
钟灵毓秀 名人辈出 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 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 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____ 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
A.诸葛亮 B.徐庶 C.皮日休 D.米芾
2.(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3.(2022年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4.(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
(七年级上册)
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考点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考点01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道之以政 D. 有教无类
【答案】A
【详解】据题干“孔子曰:‘仁者人也’。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A项正确;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题意反映的是孔子处理人际关系的主张,排除B项;道之以政反映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以德治国,题意反映的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此,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主张,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表明孔子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仁者爱人 C. 以法治国 D. 民贵君轻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恕”符合孔子“仁”的思想,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排除A项;以法治国是法家的思想,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1.(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该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所以距今约百万年左右,属于我国百万年人类史范畴,A项正确;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一万年文化史范畴,排除B项;该遗址时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属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排除C项;距今 约7000多年,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农耕文化开始兴起,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与题干材料“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百万年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属于长江流域的居民,题干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D项正确;河姆渡居民不是黄河流域居民,排除A项;手工业没有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项;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二里头遗址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内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商朝社会贫富分化很严重
C.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东周的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出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A项正确;二里头遗址是夏都城与商朝无关,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与西周和东周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5.(2023年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下列朝代建立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周、商 B.夏、商、周 C.商、夏、周 D.周、夏、商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B项正确;周朝是商朝以后得朝代,排除A项;商朝是夏朝以后得朝代,排除C项;周朝是夏商以后得朝代,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真题)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因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C项正确;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 荒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而鲁国最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缴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渐转变为地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排除A项;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排除B项;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政治,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在班级开展的“图说历史”活动中,小李同学准备向大家介绍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这一文物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禾人面方鼎 D.四羊方尊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商代青铜器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所以这一文物是司母戊鼎,B项正确;毛公鼎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排除A项;大禾人面纹方鼎. 是全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排除C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方尊中现存最大的一件,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A.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铜冰鉴的出现,说明青铜器的使用已经生活化,这体现出生产力已经大发展了,也正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最终使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建立,因此,它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材料只说了中国的青铜器,没有涉及其它国家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能体现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分析可知,该学派主张以礼治国,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以礼教化人民,反对苛政,A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顺其自然,排除B项;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体现出这一时期( )
A.兼并战争不断 B.制度变革深刻
C.经济发展迅速 D.思想学术繁荣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D项正确;“百家争鸣”指的是思想学术繁荣的局面,兼并战争不断、制度变革深刻、经济发展迅速是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或条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下图是中国某原始农耕遗址里干栏式建筑的复原图。该建筑是用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而成的,它应当属于( )
A.河姆渡遗址 B.陶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半坡遗址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他们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A项正确;干栏式建筑不属于陶寺遗址、 大汶口遗址,排除BC项;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早期中华文明辉煌灿烂,下列朝代中,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隋朝
【答案】C
【详解】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以创造了青铜器和甲骨文著称的朝代是商朝,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项。
3.(2022年湖北黄冈中考真题)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冶炼工艺,排除A项;铁制农具是耕地的,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张“有教无类”,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B
【详解】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等,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与题干“春秋时期”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5.(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论语》记载孔子话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话语说明孔子具有( )
A.民本思想 B.无为思想 C.德政思想 D.兼爱思想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孔子具有德政思想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的创始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主张实行德政。他的思想被其弟子整理成书,书的名字是《论语》。C项正确;孟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排除A项;无为思想 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0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这说明张骞通西域( )
A.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B. 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
C.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
【答案】B
【详解】据题干“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和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B项正确;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是经济上的影响,题干反映的事张骞通西域后,中外交流上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汉武帝"推恩令”的实施,与题意中张骞通西域促进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不符,排除C项;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说法错误,“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汉景帝创造的盛世局面,张骞通西域是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023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答案】D
【详解】从“‘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巩固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汉武帝“尊崇儒术”,他们的动机都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以巩固自己的统治,D项正确;焚书与尊儒,并无法直接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排除A项;“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说法与秦始皇的焚书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并没有禁止其他学说在社会上的存在,因此,汉武帝尊儒的动机并非为了消灭种种异端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真题)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答案】A
【详解】据题干“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可知,汉武帝通过教育和入仕途径传播儒家思想,无形中儒家思想被接受和认可,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说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A项正确;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过于绝对,排除BC项;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却造就了一项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成就。这项成就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促成昭君出塞
C.开辟丝绸之路 D.实现盐铁专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有达成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预期目标,但是成功的沟通了西域诸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所以这项成就是开辟丝绸之路,C项正确;平定七国之乱是汉景帝在位时期,排除A项;昭君出塞是在汉元帝时期,排除B项;实现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在经济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西汉时,中原地区出现了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这一时期,丝绸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打井和炼铁等技术。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答案】C
【详解】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外来物产传入中原,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与汉朝科举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现象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不是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排除B项;题干和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022年湖北十堰中考真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隋文帝 D.忽必烈
【答案】B
【详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B项正确,排除ACD。故选B项。
2.(2022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效仿,B项正确;秦朝推行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王朝排除A项;隋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排除C项; 元朝确立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答案】C
【详解】从铜钱到纸币,反映的是货币的进步和变化,货币的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货币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进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的繁荣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4.(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表明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B项正确;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和 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三个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5.(2022年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创立皇帝制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科举制 D.废除丞相制
【答案】B
【详解】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A项是秦王嬴政的措施,排除A项;实行科举制与隋朝有关,排除C项;D项是朱元璋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 )
人口(万) 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的实力弱于封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排除C项;屯田令是曹操谋求霸业颁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2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中考真题)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由于战功赫赫,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下令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形,以示纪念。他是( )
A.蒙恬 B.王翦 C.霍去病 D.张骞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等人出击匈奴,其中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在他24岁英年早逝后,汉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C项正确;蒙恬是秦朝时期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的名将,排除A项;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排除B项;张骞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为沟通丝绸之路奠定基础的著名外交家,排除D项。故选C项。
考点03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024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北方各族的内迁
C. 黄河流域的统一 D. 中外文化的交流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思维导图中描述的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A项正确;北方各族内迁的地域是黄河流域,与江南地区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黄河流域,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不是文化内容,更不是中外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1.(2023年湖北鄂州中考真题)读下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民族大交融 B.从分裂到统一
C.分封制盛行 D.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到隋朝的统一的历史进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段历史实现了从分裂到统一,B项正确;民族大交融,与材料反映的从分裂到统一的主题无关,排除A项;分封制在西周创立,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反映的从分裂到统一的主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湖北恩施中考真题)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说明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手工业技术;题干“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说明汉人喜欢少数民族的东西,向他们学习。因此题干主要说明是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B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排除A项;题干说明各民族之间经济上密切交往,但不能体现空前发展,排除C项;“胡”“汉”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
A.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北朝后期的北方各民族大交融与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没有关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4.(2023年湖北随州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改革是( )
A.建立郡县制 B.实行“和亲”
C.设置都护府 D.推行汉化措施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后,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文化,更好的统治中原广大地区,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成迁到了洛阳,实施一系列汉化措施,进行改革,如禁止穿鲜卑族服装,改穿汉人的服装;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建立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与题干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排除A项;实行“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与题干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排除B项;唐朝在边疆设置的都护府,负责辖区一切事务,与题干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中“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可以得出,友好交往、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民族斗争说明民族交融方式多样,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汉族的主导地位,排除A项;材料只是列出“友好交往、统治者的主动政策、民族斗争”等方式,没有体现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胡汉之别观念淡化,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真题)行书是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像楷书那样端庄。观察下图,可知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简练明快,势巧形密
C.纵意奔放,张扬跳跃 D.棱角分明,骨力遒劲
【答案】B
【详解】观察题干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行书简练明快,势巧形密的特征,B项正确;字形方扁,严实厚重不符合行书简练明快的特点,排除A项;纵意奔放,张扬跳跃是草书的特点,排除C项;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与题干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2022年湖北襄阳中考真题)下面文本框的内容摘自《历史襄阳》。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人物是( )
钟灵毓秀 名人辈出 浪漫赋祖、悲秋骚人之宋玉 龙腾白水、奠基东汉之刘秀 千古名相、三分天下之____ 田园诗祖、文坛奇葩之孟浩然
A.诸葛亮 B.徐庶 C.皮日休 D.米芾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古明相指的诸葛亮,正因他对刘备的辅助,才避免了刘备被曹操剿灭的危险,正因他的谋划,刘备、孙权结成联盟,并通过赤壁之战,打败曹操,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A项正确;徐庶与诸葛亮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但其未担任宰相,排除B项;皮日休是唐朝诗人,排除C项;米芾是宋代词人,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2年湖北荆州中考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
【答案】A
【详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实现了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A项正确;南宋时期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科学技术领先世界没有体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外贸易不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2年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表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B项正确;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这三项的“消解”、“完全消除”、“彻底淡薄”表述太绝对,排除ACD项。故选B项。
4.(2022年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民族的大交融 B.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社会相对安定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答案】C
【详解】据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ABD项都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汇编)(七年级上册)——三年(2022-2024)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湖北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