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雄才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雄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七下·渠县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该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项长安和题干信息“运河的中心”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符合题意;
CD两项涿郡和余杭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
2.(2024七下·渠县期末)含嘉仓(右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含嘉仓的修建说明隋朝(  )
A.社会安定 B.贪腐成风 C.经济繁荣 D.商贸发达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可知,隋朝的粮仓规模大,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A项社会安定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贪腐成风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经济繁荣是含嘉仓的修建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D项商贸发达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3.(2024七下·渠县期末)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年号“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太宗
【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项唐高祖和“贞观”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唐高宗年号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和乾封,不符合题意;
C项唐中宗和“贞观”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太宗年号贞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4七下·渠县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下列不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的是(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贤相姚崇、宋璟为相,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由此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任用贤相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ACD三项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科举,创立殿试的是武则天,不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玄宗统治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2024七下·渠县期末)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
A.蜀锦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
【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A项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符合题意;
B项青瓷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白瓷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三彩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2024七下·渠县期末)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唐朝的(  )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A.民族融合 B.尚武风气 C.中外交往 D.都市繁华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朝墓葬发现了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和非洲黑人俑等,说明了繁荣的中外交流。
A项民族融合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尚武风气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外交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都市繁华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2024七下·渠县期末)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的“三吏”“三别”生动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武周代唐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
【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所以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安史之乱。
A项武周代唐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符合题意;
C项黄巢起义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温灭唐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安史之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史实。
8.(2024七下·渠县期末)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高宗 D.宋神宗
【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A项宋太祖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宋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9.(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初大将曹翰曾感叹“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还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体现了宋朝(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D.皇帝牢牢控制军队
【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表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A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政治风气因循保守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皇帝牢牢控制军队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10.(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此次宋辽盟约史称(  )
A.澶渊之盟 B.庆历和议 C.绍兴和议 D.靖康之变
【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内容。
A项澶渊之盟是宋辽盟约,符合题意;
B项庆历和议是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不符合题意;
C项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不符合题意;
D项靖康之变是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七下·渠县期末)两宋时期,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于(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东京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港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遗迹。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建于北宋东京郊外。
A项广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不符合题意;
B项泉州的造船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区地位,不符合题意;
C项明州的造船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不符合题意;
D项东京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2.(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下列关于宋代商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②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活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D项①②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2024七下·渠县期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写下此千古名句的是(  )
A.文天祥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题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南宋大臣文天祥。
A项文天祥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天祥的事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宋抗元斗争。
14.(2024七下·渠县期末)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A项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不符合题意;
B项唐太宗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北疆广大地区,不符合题意;
D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
15.(2024七下·渠县期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与我国中秋节有关。
A项春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元宵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秋节是词中描述的传统节日,符合题意;
D项清明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秋节。
16.(2024七下·渠县期末)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记录的这种技术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转轮排字法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术,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活字印刷术作了详细记载。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节省了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早于欧洲400多年。
A项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活字印刷术是题干描述的技术,符合题意;
C项造纸术出现在汉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转轮排字法出现在元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活字印刷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7.(2024七下·渠县期末)“……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一首《青花瓷》,家喻户晓。明朝时期,青花瓷产自(  )
A.河北定窑 B.河南汝窑 C.江西景德镇 D.浙江龙泉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ABD三项都不是明朝时期,青花瓷的产地,不符合题意;
C项江西景德镇明朝时期,生产青花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时期的景德镇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明朝时期的景德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8.(2024七下·渠县期末)“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句军歌出自伟大的民族英雄(  )
A.于谦 B.戚继光 C.俞大猷 D.陆秀夫
【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故“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戚继光抗倭相关。
ACD三项于谦、俞大猷与陆秀夫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戚继光抗倭,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19.(2024七下·渠县期末)它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这部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不朽医典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救荒本草》 D.《本草纲目》
【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这部巨著对药物的记载,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梳理了中药学两千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巨著是《本草纲目》。
A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写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书中全面阐释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不符合题意;
C项《救荒本草》是明朝的书,它是明代早期的一部植物图谱,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本草纲目》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4七下·渠县期末)“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北京故宫 B.都江堰 C.明长城 D.赵州桥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今天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A项北京故宫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都江堰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明长城和题干描述有关,符合题意;
D项赵州桥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长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相关史实。
21.(2024七下·渠县期末)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覆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B.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
C.清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答案】B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项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项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是明朝覆亡的标志,符合题意;
C项清军入山海关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迁都北京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明朝灭亡的史实。
22.(2024七下·渠县期末)“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A项台湾府是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符合题意;
B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
D项台湾省不是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2024七下·渠县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A.《瑷珲条约》 B.《伊犁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雅克萨条约》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A项《瑷珲条约》1858年签订,不符合题意;
B项《伊犁条约》 1881年签订,不符合题意;
C项《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符合题意;
D项《雅克萨条约》和题干信息“1689年,中俄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尼布楚条约》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尼布楚条约》的内容与意义。
24.(2024七下·渠县期末)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很多的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
A.江宁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ABC三项好题干信息“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苏州在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5.(2024七下·渠县期末)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仙 B.关汉卿——《窦娥冤》
C.罗贯中——《西游记》 D.汤显祖——《牡丹亭》
【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其作者是吴承恩。《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A项李白——诗仙搭配正确,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诗仙”,不符合题意;
B项关汉卿——《窦娥冤》搭配正确,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西游记》搭配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符合题意;
D项汤显祖——《牡丹亭》搭配正确,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50分)
26.(2024七下·渠县期末)隋唐时期,被誉为“繁荣与开放”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摘编自明心伟《隋唐与明清时期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隋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个体现该政策的例子。
(3)材料三中“一个伟大的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口述成书,这部书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兴盛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答案】(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制度: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3)“一个伟大的僧人”:玄奘;书名:《大唐西域记》
(4)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根据材料一“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联系所学,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等。
(3)由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玄奘西游天竺的历史。玄奘回国后,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故答案为:(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制度: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3)“一个伟大的僧人”:玄奘;书名:《大唐西域记》。
(4)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建立的史实,科举制,唐朝的民族政策,玄奘西行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27.(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元时期,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更加繁荣,科技成就更加发达,文学艺术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市舶(司)”是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中国商船最远到达的地方?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大都指今天的哪一个城市?
(4)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指南针为例,谈谈宋元科技传播的路线和影响。
【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安定等
(2)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最远到达的地方: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制度:行省制度;大都:北京
(4)路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业生产生产;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和南迁人民共同辛勤努力等。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当时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宋代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大都指今天的北京。
(4)宋代,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安定等。
(2)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最远到达的地方: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制度:行省制度;大都:北京。
(4)路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海外贸易,行省制度,指南针的传播、影响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海外贸易,行省制度,指南针的传播、影响等知识。
28.(2024七下·渠县期末)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开谈不说《 》,纵读诗书也枉然”。
(1)朱元璋立下材料一的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清朝统治者为着同样的目的设置了哪一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3)依据材料三,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 》”里面应填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你知道这本小说的书名和作者吗,请写出来。
【答案】(1)目的:强化皇权;机构:军机处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意思是如果有人敢再提设立丞相一事,一定要严惩。结合所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强化君主专制,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根据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故答案为:(1)目的:强化皇权;机构:军机处。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军机处,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红楼梦》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军机处,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雄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七下·渠县期末)“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该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2024七下·渠县期末)含嘉仓(右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含嘉仓的修建说明隋朝(  )
A.社会安定 B.贪腐成风 C.经济繁荣 D.商贸发达
3.(2024七下·渠县期末)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年号“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太宗
4.(2024七下·渠县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下列不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的是(  )
A.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C.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5.(2024七下·渠县期末)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很高水平。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
A.蜀锦 B.青瓷 C.白瓷 D.唐三彩
6.(2024七下·渠县期末)下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唐朝的(  )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A.民族融合 B.尚武风气 C.中外交往 D.都市繁华
7.(2024七下·渠县期末)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他的“三吏”“三别”生动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武周代唐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灭唐
8.(2024七下·渠县期末)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高宗 D.宋神宗
9.(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初大将曹翰曾感叹“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还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体现了宋朝(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政治风气因循保守 D.皇帝牢牢控制军队
10.(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此次宋辽盟约史称(  )
A.澶渊之盟 B.庆历和议 C.绍兴和议 D.靖康之变
11.(2024七下·渠县期末)两宋时期,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建于(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东京
12.(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下列关于宋代商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②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
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24七下·渠县期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写下此千古名句的是(  )
A.文天祥 B.苏轼 C.辛弃疾 D.李清照
14.(2024七下·渠县期末)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北庭都元帅府
15.(2024七下·渠县期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中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清明节
16.(2024七下·渠县期末)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沈括记录的这种技术是(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转轮排字法
17.(2024七下·渠县期末)“……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一首《青花瓷》,家喻户晓。明朝时期,青花瓷产自(  )
A.河北定窑 B.河南汝窑 C.江西景德镇 D.浙江龙泉
18.(2024七下·渠县期末)“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这句军歌出自伟大的民族英雄(  )
A.于谦 B.戚继光 C.俞大猷 D.陆秀夫
19.(2024七下·渠县期末)它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这部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不朽医典是(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救荒本草》 D.《本草纲目》
20.(2024七下·渠县期末)“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北京故宫 B.都江堰 C.明长城 D.赵州桥
21.(2024七下·渠县期末)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覆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B.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
C.清军入山海关 D.清朝迁都北京
22.(2024七下·渠县期末)“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23.(2024七下·渠县期末)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主张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
A.《瑷珲条约》 B.《伊犁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雅克萨条约》
24.(2024七下·渠县期末)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在很多的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是(  )
A.江宁 B.扬州 C.杭州 D.苏州
25.(2024七下·渠县期末)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仙 B.关汉卿——《窦娥冤》
C.罗贯中——《西游记》 D.汤显祖——《牡丹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50分)
26.(2024七下·渠县期末)隋唐时期,被誉为“繁荣与开放”时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它实施的一千多年间,对中国的政治走向,社会格局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摘编自明心伟《隋唐与明清时期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隋朝的建立者是谁?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个体现该政策的例子。
(3)材料三中“一个伟大的僧人”是谁?他将路途所见所闻口述成书,这部书是?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兴盛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27.(2024七下·渠县期末)宋元时期,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更加繁荣,科技成就更加发达,文学艺术硕果累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市舶(司)”是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中国商船最远到达的地方?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大都指今天的哪一个城市?
(4)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以指南针为例,谈谈宋元科技传播的路线和影响。
28.(2024七下·渠县期末)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开谈不说《 》,纵读诗书也枉然”。
(1)朱元璋立下材料一的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清朝统治者为着同样的目的设置了哪一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3)依据材料三,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4)材料四“《 》”里面应填的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你知道这本小说的书名和作者吗,请写出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项长安和题干信息“运河的中心”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洛阳是隋朝大运河的中心,符合题意;
CD两项涿郡和余杭是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求具备识记知识的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可知,隋朝的粮仓规模大,数量多,说明隋朝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A项社会安定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B项贪腐成风题干材料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C项经济繁荣是含嘉仓的修建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D项商贸发达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经济发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3.【答案】D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增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A项唐高祖和“贞观”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唐高宗年号永徽、 显庆、 龙朔、 麟德和乾封,不符合题意;
C项唐中宗和“贞观”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太宗年号贞观,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贤相姚崇、宋璟为相,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由此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任用贤相姚崇、宋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ACD三项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不符合题意;
B项发展科举,创立殿试的是武则天,不属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改革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玄宗统治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A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分析】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A项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符合题意;
B项青瓷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白瓷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唐三彩和题干信息“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唐朝墓葬发现了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和非洲黑人俑等,说明了繁荣的中外交流。
A项民族融合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尚武风气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外交往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都市繁华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B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所以唐朝由盛转衰开始于安史之乱。
A项武周代唐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符合题意;
C项黄巢起义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朱温灭唐和题干信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安史之乱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
A项宋太祖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有关,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宋的建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材料“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表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A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政治风气因循保守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皇帝牢牢控制军队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10.【答案】A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宋辽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签订后,北宋与辽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的内容。
A项澶渊之盟是宋辽盟约,符合题意;
B项庆历和议是宋与西夏达成的和议,不符合题意;
C项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1141年订立的和约,不符合题意;
D项靖康之变是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澶渊之盟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宋代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港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遗迹。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建于北宋东京郊外。
A项广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不符合题意;
B项泉州的造船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区地位,不符合题意;
C项明州的造船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不符合题意;
D项东京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活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
D项①②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题干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表现了文天祥敢于奉献,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故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是南宋大臣文天祥。
A项文天祥写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文天祥的事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南宋抗元斗争。
14.【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A项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不符合题意;
B项唐太宗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西域地区,不符合题意;
C项武则天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统辖北疆广大地区,不符合题意;
D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元朝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北庭都元帅府的设置。
15.【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与我国中秋节有关。
A项春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元宵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中秋节是词中描述的传统节日,符合题意;
D项清明节和题干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秋节。
16.【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以判断是活字印刷术,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活字印刷术作了详细记载。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的发明,节省了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早于欧洲400多年。
A项雕版印刷术出现在唐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活字印刷术是题干描述的技术,符合题意;
C项造纸术出现在汉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转轮排字法出现在元朝,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活字印刷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7.【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ABD三项都不是明朝时期,青花瓷的产地,不符合题意;
C项江西景德镇明朝时期,生产青花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时期的景德镇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明朝时期的景德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18.【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故“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戚继光抗倭相关。
ACD三项于谦、俞大猷与陆秀夫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戚继光抗倭,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这部巨著对药物的记载,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梳理了中药学两千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巨著是《本草纲目》。
A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写的综合性临床医学著作,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著作,书中全面阐释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不符合题意;
C项《救荒本草》是明朝的书,它是明代早期的一部植物图谱,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本草纲目》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本草纲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今天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A项北京故宫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都江堰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明长城和题干描述有关,符合题意;
D项赵州桥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长城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相关史实。
21.【答案】B
【知识点】李自成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A项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项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是明朝覆亡的标志,符合题意;
C项清军入山海关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清朝迁都北京不是明朝覆亡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明朝灭亡的史实。
22.【答案】A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684年,清朝康熙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A项台湾府是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符合题意;
B项宣政院是元朝设立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不符合题意;
C项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
D项台湾省不是清朝前期设置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前期管理台湾的行政机构,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3.【答案】C
【知识点】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及清朝的疆域
【解析】【分析】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A项《瑷珲条约》1858年签订,不符合题意;
B项《伊犁条约》 1881年签订,不符合题意;
C项《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符合题意;
D项《雅克萨条约》和题干信息“1689年,中俄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尼布楚条约》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尼布楚条约》的内容与意义。
24.【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ABC三项好题干信息“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市”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苏州在乾隆时期,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时期商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25.【答案】C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化小说,歌颂了孙悟空的正义精神和反抗精神,其作者是吴承恩。《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A项李白——诗仙搭配正确,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诗仙”,不符合题意;
B项关汉卿——《窦娥冤》搭配正确,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不符合题意;
C项罗贯中——《西游记》搭配有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符合题意;
D项汤显祖——《牡丹亭》搭配正确,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他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6.【答案】(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制度: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3)“一个伟大的僧人”:玄奘;书名:《大唐西域记》
(4)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根据材料一“它自隋发端,终止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联系所学,隋炀帝时期,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1905年清政府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2)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表明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的政策是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史实有: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等。
(3)由材料三“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可知材料四反映的是玄奘西游天竺的历史。玄奘回国后,以自己的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故答案为:(1)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制度: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创立的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2)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例子: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3)“一个伟大的僧人”:玄奘;书名:《大唐西域记》。
(4)因素: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隋朝建立的史实,科举制,唐朝的民族政策,玄奘西行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
27.【答案】(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安定等
(2)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最远到达的地方: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制度:行省制度;大都:北京
(4)路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1)材料一“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农业生产生产;南方少战乱社会安定;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和南迁人民共同辛勤努力等。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宋代当时的大商港有广州、泉州,宋代的商船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大都指今天的北京。
(4)宋代,指南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故答案为:(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民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社会安定等。
(2)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最远到达的地方: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制度:行省制度;大都:北京。
(4)路线: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海外贸易,行省制度,指南针的传播、影响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经济重心南移,宋代的海外贸易,行省制度,指南针的传播、影响等知识。
28.【答案】(1)目的:强化皇权;机构:军机处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1)材料一“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意思是如果有人敢再提设立丞相一事,一定要严惩。结合所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强化君主专制,废除了我国存在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2)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根据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知,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广泛触及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故答案为:(1)目的:强化皇权;机构:军机处。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最远到达的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书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军机处,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红楼梦》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军机处,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红楼梦》的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雄才学校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