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A.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B.磨制工具一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青铜农具
C.打制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青铜农具一铁器农具
D.打制农具一铁器农具一磨制工具一青铜农具
2.下图为全国范围内出土的先秦和秦汉时期铁农具数量统计图。这个图反映出( )
A.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 B.秦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C.先秦冶铁技术有较大提高 D.秦汉政府重视推广铁制农具
3.下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的养牛官职(部分)。这些官职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魏 北齐 北周
驾部 驾部郎 驾部尚书 驾部郎 驾部尚书驾部郎中 驾部郎中 驾部中大夫
太仆 太仆卿 太仆卿 或置或省 太仆卿 太仆卿 太仆卿
牧官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牧官都尉
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B.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
C.经济重心南移的促进 D.南北民族交融的推动
4.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B.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C.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D.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5.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6.“匣钵由来格不同,一般层叠着砂工;更多平匣排清器,遥望馒头正出笼”。对诗中“匣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提高了馒头烹制的效率 B.可以防止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C.可以调节坯车转动快慢 D.为了防止器物烧制中的粘连
7.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已婚女工在工厂工作,往往无法过多地关心家庭,许多男人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喜欢泡在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而妻子对此却无可奈何。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一百年里,英国只有不到10例离婚案例。这表明,工业革命( )
A.冲击了普通家庭的基本结构 B.没有明显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C.导致女工的劳动强度过高 D.未能提高女性的文化素养
8.19世纪初,柏林大学开大学科研的先河,通过将教学和研究相统一的途径和自由的学术环境,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能对某一个专业有精深的了解。柏林大学这一做法(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重构了拿破仑战争后的德国文化
C.有助于商品流动国际化 D.反映了德国对古罗马文化的传承
9.如图为17—19世纪英国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示意图。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B. 农村人口迅速减少
C.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D. 工业革命正在开展
10.某社会观察家统计,19世纪上半叶伦敦每年燃煤垃圾(煤渣是很好的建筑材料)高达90万吨。然而,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其他地区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这主要反映( )
A.蒸汽机的应用增加燃煤的消耗量 B.燃煤垃圾造成严重污染问题
C.英国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D.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的进程
1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从以实践经验为主转变为以科学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 )
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 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
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 D.科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
12.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这体现了当时我国( )
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
13.陈旭麓认为:“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该论述旨在说明( )
A.官办和宫督商办产业无甚成效 B.政治因素推动产业革命发生
C.社会环境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派开启学习西方的先河
14.下表为1870—1980年实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表。根据该表可知,甲、乙、丙、丁四国分别为( )
时间 1870—1913年 1913—1950年 1950—1965年 1965—1980年
甲 1.8 0.4 5.6 3.9
乙 2.2 1.7 2.0 2.3
丙 1.3 1.3 2.3 2.0
丁 14 0.7 3.7 4.1
A.德国(联邦)、美国、英国、法国 B.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联邦)
C.美国、德国(联邦)、法国、英国 D.美国、德国(联邦)、法国、英国
15.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直接体现了( )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 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 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16.《5G机会》说,“人类经过6次信息革命,终于演进走向一个智能的时代。……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联网让信息远距离、实时多媒体双向交互进行传输,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今天,我们已经站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临界点。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对材料中这两次信息革命解读正确的是( )
A.第六次信息革命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B.第六次信息革命基于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技术
C.第七次信息革命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 D.第七次信息革命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据《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期已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
(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出现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壮大起来。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城市游离于传统自然经济,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支撑的封建主们所能提供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实力的增加使它们积极寻求生存空间的扩展,这必定会与封建主发生正面的冲突,封建主们由城市刚兴起时对城市起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这时,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层便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联合日益强大的王权,反抗封建主的统治,继而成功摆脱了封建主的束缚与压迫,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城市兴起由于其符合封建主的利益,封建主们便积极支持城市的兴起并参与城市的建设,如汤普逊所说,“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义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凡是能够提供完备齐全的生产性及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城市,那样的企业就投资省、效率高。这就导致工业趋向于集中,城市工业逐步扩大,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化生产是与农业生产不同的,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产系统。工业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市场、开放性的商品生产,不带有自给性。商品交换不断扩大,促进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集中。城市是人口集中、企业集中的地方,又是生产集中、消费集中、市场集中的地方。工厂集中并靠近城市,也就进一步接近主要市场商品,也便于运输向各地扩散。同时工业生产要求工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固定性极强的工作,而不能像农民那样有比较充分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为了满足工人的需要,由此城市便产生了服务业,后来逐步演化为所谓的第三产业。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简要指出“结果是革命的”含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西欧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表现。(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当今世界,民用航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国际民航组织预计未来5年世界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保持客运5%、货运6%左右的增长率。1978年美国实行放松管制和开放天空,在此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欧盟17个成员国航空市场完全自由化,随之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开放了天空。1997年全球有363个航空公司联盟,2000年达美航、法航、大韩航和墨西哥航宣布共同组建“天合联盟”,这是现今世界航空运输业已形成五大联盟中涵盖航线最多的联盟。日航、墨西哥国际航、加拿大航、新西兰航、德国汉莎航、法航等相继实施了私有化。为了使航空公司的销售信息迅速、广泛地被消费者掌握,因特网作为高效优质的传播媒介、低成本的通讯手段、崭新的促销方式被航空公司广泛应用。
——摘编自杨国庆《中国民航发展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仅为15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万人,货邮运输量767吨,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2004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年平均分别增长19.4%、19.0%和16.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截至2004年,我国民航定期航线航班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港澳航线)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136个城市、国外通航38个国家的80个城市,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干支线相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民航重点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型机场,机场设施越来越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2004年,全国共有通航机场137个。2002年10月,民航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和三个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并与民航总局脱钩;2003年10月,组建了空中警察部队;2004年7月,完成了90多个机场的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
——摘编自王志清《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民航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1世纪初我国民航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建议。(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农具的发展顺序为,最早为打制农具、然后为磨制农具,随着生产力进步,出现了青铜农具,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铁农具大量使用,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B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是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了,但反映不出普及,排除A项;材料只是铁农具数量,不能说明冶炼技术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置了许多养牛官以促进官营养牛业的发展,进而为牛耕技术的推广提供保障。因此,这些官职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牛耕技术的传播。排除B、D:材料主旨与汉族政治制度的熏染无直接联系,也不是南北民族交融的结果。排除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这些官职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元之际,……夜可纺一百多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之际产生的利用水利纺纱的大纺车相比于之前的手摇纺车,纺织效率大大提高,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而且材料也未反映,排除A项;商业进步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我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纺织业的发展。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纺织品变得物美价廉,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明朝时期西方工业化还没有开始;C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纺织原料变化无关;D项错误,丝绸造价高昂,不是当时民众衣服的主要原料,明代丝织业的发展不是造成麻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陶瓷器的烧制,而不是蒸馒头,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匣钵可知被调节快慢,排除C项;匣钵是为了防范有害气体或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而不是为了防止器物烧制中的粘连,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已婚女工不仅参加工作,还需承担家庭责任,而且离婚还比较困难,说明工业革命没有明显提升女性社会地位,B项正确;英国离婚案低说明普通家庭的基本结构并未受到冲击,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女工的劳动强度,排除C项;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的文化素养,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A
解析:19世纪柏林大学将教学和研究相统一的途径和自由的学术环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为德意志科技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适应了工业化发展的需求,A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与拿破仑法典的传播有关,与德国科技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柏林大学的教科研信息,材料不涉及商品流通情况,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德国柏林大学教科研信息,据材料无法得出柏林大学是否继承了古罗马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17—19世纪英国农村人口比重在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在上升以及城市人口百分比在上升,城市人口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体现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C项正确;图示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逐渐地扩大,排除A项;“迅速”表述错误,有一个减少的过程,排除B项;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不能解释17世纪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伦敦垃圾承包商还要定期从其他地区搜集燃煤垃圾运往伦敦,才能满足本地建筑市场的需求”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产生的燃煤垃圾成为很好的工程建筑材料,带动了伦敦建筑市场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D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蒸汽机对燃煤消耗量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燃煤垃圾的再次使用,并不是造成严重的污染,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伦敦的城市化进程,无法得出英国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促进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建立大量职业学校并且以教授科学理论为主,这都是为了培养更适应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故选A项。材料中的学校教育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建立职业学校只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并不能说明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转型,排除B项;据材料“学习内容从以实践经验为主转变为以科学理论为主”可知,这体现了劳动力培养方向的变化,但没有体现科学理论的创新,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欧洲世俗的学校教育在中古时期已经产生,排除。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包括地主、商人、买办和华侨,体现了当时我国多阶层推动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仅体现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情况,没有体现民族工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工业发展加快”的结论,排除A项;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与民族工业的投资者身份无关,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据材料“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可知,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器物,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据“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知洋务派难以摆脱阶级局限,最终目的依然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综合而言,晚清的社会环境(西方文明的外来冲击,洋务派的封建统治阶级立场)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C项正确;结合所学,洋务运动时期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够全面,排除;洋务运动之前部分知识分子就已经开始向西方学习,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阅读表格,仔细对比数据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法、美、德四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是美国,其次是德国,故排除B、C、D项,选A项。
15.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可知杭州亚运会使用了智能技术,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强调杭州亚运会推出新的服务平台,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在杭州亚运会,并不能说明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对比,不能得出“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第七次信息革命,智能互联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移动互联、智能感应、大数据、智能学习共同形成的新能力”可知,第七次信息革命的方向是智能化,这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催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排除A项;第七次信息革命基于计算机模拟人脑的技术,排除B项;第六次科技革命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排除C项。故选:D。
17.答案:(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不同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实际需要。
(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
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人力资源充足且成本低;使用牛耕成本较高。
影响:耕作技术上出现倒退,农业难有突破;农业占用大量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逐步推广到……农业生产领域”“革命北方地区”“江南水田”,概括得出。
第(2)问,“表现”据材料二中“牛耕大量退出”“被铁搭取代”“铁搭用人”概括即可;“原因”可从当时人口数量变化、人地关系及劳动成本等角度来分析;“影响”可从耕作技术倒退、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等角度来分析。
18.答案:(1)原因:封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封建主早期对城市的支持;新兴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并与封建主斗争取得自治;王权的大力支持。(任答3点)
含义:推动了西欧社会转型
(2)表现: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和功能扩大;人口、资金等资源聚集;工业发展,市场扩大;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兴起。(任答3点)
解析:(1)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由材料一“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壮大起来”可知,封建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一“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支撑的封建主们所能提供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可知,西欧封建主早期对城市的支持;由材料一“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层便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联合日益强大的王权,反抗封建主的统治”可知,新兴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并与封建主斗争取得自治;据所学可知,中世纪城市兴起中得到王权的支持。
第二小问,关于“结果是革命的”含义,这句话实际上强调的是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据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在发展,资产阶级逐步形成,这些会加速社会的转型。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近代西欧。关于近代西欧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表现,由材料二“凡是能够提供完备齐全的生产性及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城市,那样的企业就投资省、效率高”可知,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由材料二“由此城市便产生了服务业,后来逐步演化为所谓的第三产业。”可知,城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兴起;由材料“这就导致工业趋向于集中,城市工业逐步扩大,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知,城市规模和功能扩大;由材料“商品交换不断扩大,促进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集中”可知,工业发展,市场扩大。
19.答案:(1)特点:市场需求增长迅速;航空市场自由化趋势明显;航空公司联盟化趋势加强;航空公司私有化趋势明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表现:运输总量大幅增长;航线数量和通航城市增多;机场建设水平提高;企业重组和管理体制改革
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2000年国际民航组织预计未来5年世界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保持客运5%、货运6%左右的增长率。”可得出场需求增长迅速;由材料“1978年美国实行放松管制和开放天空,在此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欧盟17个成员国航空市场完全自由化,随之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开放了天空。”可得出航空市场自由化趋势明显;由材料“1997年全球有363个航空公司联盟,2000年达美航、法航、大韩航和墨西哥航宣布共同组建‘天合联盟’,这是现今世界航空运输业已形成五大联盟中涵盖航线最多的联盟。”可得出航空公司联盟化趋势加强;由材料“日航、墨西哥国际航、加拿大航新西兰航、德国汉莎航、法航等相继实施了私有化。”可得出航空公司私有化趋势明显;由材料为了使航空公司的销售信息迅速、广泛地被消费者掌握,因特网作为高效优质的传播媒介、低成本的通讯手段、崭新的促销方式被航空公司广泛应用。“可得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20世纪80年代欧盟17个成员国航空市场完全自由化,随之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开放了天空”及所学可得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材料“为了使航空公司的销售信息迅速、广泛地被消费者掌握,因特网作为高效优质的传播媒介、低成本的通讯手段、崭新的促销方式被航空公司广泛应用。”可得出科技的进步;结合所学可得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本题是特点、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2004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年平均分别增长19.4%.19.0%和16.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可得出运输总量大幅增长;由材料“截至2004年,我国民航定期航线航班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港演航线)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136个城市、国外通航38个国家的80个城市,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干支线相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可得出航线数量和通航城市增多;由材料“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民航重点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型机场,机场设施越来越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2004年,全国共有通航机场137个。”可得出机场建设水平提高;由材料2002年10月,民航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和三个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并与民航总局脱钩可得出企业重组和管理体制改革。第二小问建议:由材料“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民航重点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型机场,机场设施越来越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及所学可得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由材料“2002年10月,民航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和三个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并与民航总局脱钩”及所学可得出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结合所学可得出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市场份额。
20.答案:示例1
论题:中国加强国防科技建设的必要性。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两极格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并进行核威胁,为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必须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提供了物资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科技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同时对世界和平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当今世界形势仍具有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为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仍然十分重要。
示例2
论题: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具有时代性。
论述:新中国初期,因美国敌视中国,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我国以国防科技建设为主。这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我国大力发展高精尖端科技,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2003年以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不断调整科技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所以我国科技发展具有时代性。
解析:论题:从图片的内容可得出中国加强国防科技建设的必要性,论述: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展开论述即可,如新中国成立后,在两极格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并进行核威胁,为保障国家安全,我国必须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提供了物资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科技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同时对世界和平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最后总结可得出,在当今世界形势仍具有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为了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仍然十分重要。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4 页,共 14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