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村落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世界其他地区,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由此可以得出( )
A.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 B.农业的发展是村落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C.村落为人们定居、繁衍和防卫提供保障D.中国的原始村落规模比其他国家大
2.考古人员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发现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型聚落遗址,该遗址先后出土了大型红烧土排房、围壕、祭祀广场、七足镂空器和鸟型神器(陶器)。该聚落最有可能是( )
A.新石器时代晚期村落 B.社会阶层高度分化的城市
C.原始人群时期的成就 D.具有早期国家雏形的都会
3.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4.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5.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6.明后期,江南的富商大贾对精神享受也不乏追求,喜看戏听曲,通俗小说时常放在案头、夹在行囊,他们还盖造园林、把玩古董、收藏书画、研习诗文,其中不乏行家里手,有些甚至具有较高的文艺修养。从本质上看,这是因为( )
A.商人政治地位极大提升 B.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C.明代文学艺术登峰造极 D.传统四民社会结构解体
7.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
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
8.世界上各大古文明和各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多样性、差异性的特点。如表中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文明或地区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A 两河流域 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 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
B 古埃及 泥和木材、椰子叶 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
C 古代中国 木、砖 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D 北美大平原 野牛皮、木头 圆锥形的帐篷
A.A B.B C.C D.D
9.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几万人迅速增长到100多万人。这实质上说明了( )
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 B.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
C.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 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
10.1838年,英国议会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须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为当地居民锻炼和娱乐之用”。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B.注重改善居住环境
C.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D.城市建设世界领先
11.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1835年,议会通过了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由此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致力于发展公共卫生事业 B.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C.城乡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 D.公共事业立法的严密
12.1860年,巴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横流。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巴黎市区建立起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解决城市污水问题。巴黎同时建立长达26千米林荫大道,还建立了凯旋门景观、钢铁框架的歌剧院、大型商业百货,餐厅、咖啡馆、茶馆随处可见。这说明( )
A. 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同步提升 B.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 D.皇权用建筑展现自身权威
13.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
A.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 B.城市发展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D.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
14.1927年前,焦作已拥有矿工5000余人,开辟出多条街道;车站附近建有道清铁路局、铁路办事处、机厂、公园、医院、员司住宅等,多为西式建筑。1931年前,焦作被单独划为一区,称焦作市,人口已达万人。1933年前,人口又增至15000余人。据此可知( )
A.铁路提升焦作的政治地位 B.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点
C.城市工业使工人阶级壮大 D.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15.城市公共设施指的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向城市提供的、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可分为教育、医疗、文娱、交通、社保、社区服务等。而且,任何人增加对这些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公共设施( )
A.关系到城市政府的形象 B.反映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
C.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D.关系每个居民的基本利益
16.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1956年颁布《大气清洁法》,1963年颁布《水资源法》,1974年颁布《污染控制法》。材料主要表明英国( )
A.环境治理与工业革命并行 B.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
C.环境治理依靠法制力量 D.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城市经济的发展](14分)
材料一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二 从现在研究来看,无论是资本主义列强所选择的通商城市和租界,还是清政府所选择的优先发展的工业城市,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内陆地区及更为广阔的农村地区,被清政府的官员和外国侵略者所忽视。城市社会的变迁固然促进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也带来了城市社会的复杂和混乱,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近代城市空间出现新城、旧城区和棚户区贫民窟同时并存的现象,三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摘编自顾强、章钊铭《从城市化到城市治理:晚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城市化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城市化发展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是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代嘉靖年间,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则达到了五百多个,人口维持在万人上下……江南地区外襟长江带运河而通大海,内部水网纵横。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形成较为均匀的城镇分布……舟定、太仓、昆山多分布于冈身地带(江南的一种地形),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
材料二
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原因很多……曼彻斯特气候潮湿,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基本在下雨,“这里比英国其他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这座城市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默西河从城市穿插而过,东部可直达最大港口利物浦,不但可以进口大量原材料,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地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英国是著名的“黑乡”(盛产煤),这使得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机械的发展。曼彻斯特已从旧式的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人口大城和世界工业之都。
——《从曼彻斯特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江南市镇与英国曼彻斯特发展的异同。(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分期 状况
计划经济时期 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 1957年城市化率达到15.39%
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 前期城市化率由1957年的15.4%上升到1960年的19.7%;后来城市化率下降到1965年的17.74%
城市化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7年) 城市化率从1966年的17.86%下降到1977的17.55%,基本上处于逆城市化状态
改革开放时期 恢复阶段(1979~1984年) 城市化率由1979年的19.99%上升到1984年的23.01%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 城市化率由1984年的23.01%提高到1994年的28.62%,10年间提高了5.61个百分点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4年以来)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政府更大程度的重视,这时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城市化,各地纷纷建立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
——摘编自许迎春《中西城市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是1949—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曲线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并概括其影响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城市化与国家”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长江及辽河流域”可知,原始村落的形成与水源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出农业与村落形成的关系,排除B项;C项属于村落的功能,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与外国原始村落规模的对比,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出土文物信息,可以判断当地尚未进入青铜文明时代,但已掌握较高超的制陶技术,据此可知最可能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村落,故选A项;材料无法反映出社会阶层分化、早期国家雏形的相关信息,故排除B、D两项;原始人群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出现之前,对应的是旧石器时代前中期,故排除C项。
3.答案:A
4.答案:A
解析: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A项正确;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排除B项;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可见雅典卫城主要具备防御、宗教功能,排除C项;古罗马城市的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对精神享受也不乏追求”“其中不乏行家里手,有些甚至具有较高的文艺修养”反映了商人在经济上富足后追求文化艺术修养,这本质上是因为江南工商业的繁荣使得商人有能力去追求物质之外的享受,故选B项。明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不可能极大提高,排除A项;“登峰造极”说法绝对,且C项也并非根本原因,C项排除;明代,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结构并未解体,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可以看出苏州盛泽镇商业繁荣胜过其他地方,故本题答案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项不选;C项与历史史实不符,自然经济到鸦片战争后才开始解体;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商业繁荣没有体现商品经营。
8.答案:B
解析:古埃及建筑大多数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木桩搭建框架,用树枝和混合麻纤维的黏土筑墙壁。在上面搭上屋梁,用椰子叶铺成屋顶,这种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古埃及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中庭是民居的核心,复合式公寓”属于古罗马的建筑风格,B项对应不正确但符合题意,选择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河流域的建筑材料是黏土、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其建筑风格包括墙壁贴着墙壁;有前庭、前室、主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建筑材料是木、砖,其建筑风格包括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第安的建筑材料是野牛皮、木头,其建筑风格为圆锥形的帐篷。A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9.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即由农民转变成工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变了社会结构,B项正确;材料中的“移民潮”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城市,此举并不会促进农业近代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不侧重于圈地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时间以及议会的要求和法令,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英国经济实力增强,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改善居住环境,故B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城市化水平高,故A项错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国家的对比,D项不能得出。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经济实力增强,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人们对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提高,故英国通过立法允许建立公共园林,由此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B项正确;材料强调英国公园建设,不属于卫生事业,排除A项;城乡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本题材料强调关于公共空间的修建,“公共事业立法的严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半期,随着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化及其伴随的城市问题突出,促进了巴黎市政建设,说明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C项正确;城市化使得城市问题突出,城市管理才得到提升排除A项;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建筑突出皇帝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可知城市发展推动铁路交通技术的创新,B项正确;A、C、D三项由材料无法得出,均排除。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开辟出多条街道”“公园、医院、员司住宅”等可以看出焦作城内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便利了居民的出行、居住、娱乐等,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D项正确。据材料,铁路交通促进了焦作城市发展,但不能说“提升焦作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中有“西式建筑”,说明城市中中西文化都有,但无法就这个信息得出城市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汇点,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焦作城市的发展,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5.答案:C
解析:城市公共设施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其公共性,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比如城市公共图书馆,城市新增人口一样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享受其提供的借阅服务,而这种服务并不对其他已有人口的服务造成任何影响,因此,任何人增加对城市公共设施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面对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英国通过一系列立法来治理环境、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环境治理滞后于工业革命,排除A项;题干表明英国是通过立法的途径改善环境,而不是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排除B项;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7.答案:(1)影响: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影响了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等;客观上也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
(2)特征: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水平低;城市管理难度大。原因: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通商口岸的开放;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西方思想的传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的推动等。
解析:(1)影响:根据材料“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城市的商业功能;根据材料“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可得出影响了人们传统饮食习惯的改变;根据材料“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可得出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根据材料“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可得出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占道经营、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等,根据材料“每日扫街道垃圾”可得出客观上也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城市的能力,
(2)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其目光皆仅局限在少数几个点上,且主要是沿海和沿江城市”可得出地区发展不平衡;根据材料“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更是相当低下”可得出城市化质量水平低:根据材料“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给城市的市政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可得出城市管理难度大。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以及通商口岸的开放;还有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政府的推动等等。
18.答案:(1)特点:数量多;分布均匀(密集);位于交通要冲;多处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2)异:曼彻斯特是区域经济中心(规模大),江南市镇规模小;曼彻斯特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江南市镇建立在传统农耕经济基础上。
同:交通便利;原材料丰富;棉纺织业发达。
解析:(1)由材料一“江南市镇已有三百余个”,可知数量多;由 “吴江、吴县、长洲,多沿运河及其支流分布,大致间距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常见模式”,可知分布均匀(密集),位于交通要冲;“这与该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了密切联系”,可知多处于手工业、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
(2)第一小问不同点,从规模看, 材料二“曼彻斯特成为19世纪的‘超级都市’与区域经济中心”,而江南市镇数量最多,规模小;从基础荇,“蒸汽机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曼彻斯特建立在工业革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而江南市镇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第二小问相同点,曼彻斯特“位于艾威尔河之东”,江南市镇“多沿运河及其支流分布”,交通都便利;曼彻斯特“不但可以进口大国原材料,还可以把加工后的产品便利地运输到外地高价卖出”,“这里比英国其他任何地方更适合棉作物的发展”,江南地区“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 可知两地原材料丰富,棉纺织业都发达。
19.答案:示例:
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论述:纵观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
解析:示例:论题: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拟论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论述:据材料“回顾我国1950年至今的城市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城市化极大地受到时局和政府政策的影响;据材料“城市化起步阶段(1950-1957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国民经济不断恢复和发展,伴随着农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和逐渐展开的工业化建设,工人农民建设祖国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0~1957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据材料“城市化剧烈波动阶段(1958~196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随着“大跃进”运动开展,大炼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造成的生产力的破坏,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960年冬,中共中央对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适当地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调整,因此,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剧烈波动阶段;据材料“恢复阶段(1979~198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工商业,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增多,同时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很多知识青年逐步返回城市,因此,1979~1984年是城市化的恢复阶段;据材料“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受到时局的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形成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机制,共同促进城乡的繁荣稳定。(“示例”仅作为参考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0.答案:(1)阶段性发展趋势:
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1961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1977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答逆城市化也可);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21世纪初(2001年),城市化发展迅速。
影响因素:人口增长、国家政策、乡土观念等(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示例:城市化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通过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城市化发展速度。
建国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兴起,也加速了城市化速度。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导致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20世纪70年代末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使城市化发展迅速,2001年后更是高速发展。
综上,国家的经济或政治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第 13 页,共 13 页
试题资源网-凸飞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2024-2025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