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二)封建时代的亚欧国家 单元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

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二)封建时代的亚欧国家
一、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的是(C)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3“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大约是在(D)
A.1世纪 B.5世纪 C.8世纪 D.11世纪
4领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出租土地时要求,土地承租人必须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后果付出代价,耕地必须保持良好的、及时的耕作状态,有时还规定耕作和播种的规模。材料说明中世纪领主(C)
A.成为早期资本家 B.主导生产管理
C.关注土地保护 D.依靠租金生活
5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C)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D.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D)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7《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租马人有照顾好这匹马的责任。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C)
A.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明确规定了买卖、契约等关系 D.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8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C)
A.开放进取必定能繁荣 B.国家发展就会侵略扩张
C.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D.辉煌历史导致国家灭亡
9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A)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10(2023秋·韶关期中)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D)
A.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11下面虚线部分是某古代帝国(局部)的示意图。该帝国(D)
①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②兴起于亚洲西南部
③不断扩张促进伊斯兰教传播 ④指的是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3秋·咸阳期中)从下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B)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传承了希腊罗马文化 D.曾建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制度体系包含哪些制度。(2分)
答:制度: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答: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层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了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 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多……但它仍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特点和农奴生活的状况。(3分)
答:特点:自给自足。状况:庄园中的农奴命运悲催,地位低下,生活艰苦等。(意思相近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分)
答:认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14公元8世纪前后,帝国闪耀,群星璀璨。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中国唐朝等同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给历史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现今国际通用的数字,它有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采取位值原则,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地表示所有的有理数。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 (1分)“它”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1分)之后又是由什么人改造的 (1分)
答: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材料二 改新派执政后……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新国家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政权性质,使之成了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大大削弱了他们(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世界史·古代史编》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材料三 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说“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一类的话。这是“臣服礼”或“委身式”。之后,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是“授职礼”。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结成了。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封君与封臣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2分)这种封君与封臣的实质是什么 (1分)
答:封君是赐地的人,封臣是接受封地的人。封建等级制度。
材料四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帝国臻于极盛……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指出“帝国臻于极盛”的原因。(1分)该帝国灭亡于哪一年 (1分)列举一个君士坦丁堡在法学上“保存”的事例。(1分)
答: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1453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或《法学汇纂》)。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文化发展的特点。(2分)
答:多元性(独特性),共容性(传承性、交融性),发展的不平衡性。(言之有理即可)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二)封建时代的亚欧国家
一、选择题
1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1世纪”“耶稣”“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的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3“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这种生产组织形式遍布欧洲各地大约是在( )
A.1世纪 B.5世纪 C.8世纪 D.11世纪
4领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出租土地时要求,土地承租人必须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后果付出代价,耕地必须保持良好的、及时的耕作状态,有时还规定耕作和播种的规模。材料说明中世纪领主( )
A.成为早期资本家 B.主导生产管理
C.关注土地保护 D.依靠租金生活
5中世纪的一个西欧城市从英王亨利二世手里获得“特许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这种“特许状”的颁发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城市的政权
B.封建割据势力的增强
C.城市要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权利
D.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6中世纪欧洲大学可以主办学术讲座,控制人员编制,有权审查并发放各种证书和学位,甚至享有赋税、司法等方面的特权。这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 )
A.具备政府管理职能 B.享有充分言论自由
C.受到世俗权力支配 D.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7《查士丁尼法典》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租马人有照顾好这匹马的责任。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A.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明确规定了买卖、契约等关系 D.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8拜占庭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开放进取必定能繁荣 B.国家发展就会侵略扩张
C.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D.辉煌历史导致国家灭亡
9王毅在《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所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A.历史背景 B.改革措施
C.成败得失 D.历史影响
10(2023秋·韶关期中)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
A.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 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 D.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11下面虚线部分是某古代帝国(局部)的示意图。该帝国( )
①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②兴起于亚洲西南部
③不断扩张促进伊斯兰教传播 ④指的是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3秋·咸阳期中)从下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传承了希腊罗马文化 D.曾建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制度体系包含哪些制度。(2分)
答: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答:
材料三 即使中世纪(西欧)农奴的命运确实比罗马的奴隶要强得多……但它仍然是粗陋的、可怜的,为现代人所难理解。住处一般是破陋的茅棚,用糊上泥巴的枝条编成的篱笆搭成……水果几乎没听说过,蔬菜限于洋葱、韭菜、萝卜和甘蓝之类,统统煮成一种稀汤。肉食一年难得碰上几遭……
——[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世纪西欧庄园制度的特点和农奴生活的状况。(3分)
答:
(4)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分)
答:
14公元8世纪前后,帝国闪耀,群星璀璨。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中国唐朝等同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给历史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现今国际通用的数字,它有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采取位值原则,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百分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地表示所有的有理数。
(1)材料一中的“它”指什么 (1分)“它”是由什么人发明的 (1分)之后又是由什么人改造的 (1分)
答:
材料二 改新派执政后……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新国家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政权性质,使之成了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改新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大大削弱了他们(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世界史·古代史编》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答:
材料三 封臣要解下佩带的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中,说:“阁下,我是您的人了。”接下来,封臣还必须宣誓效忠,说“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您”一类的话。这是“臣服礼”或“委身式”。之后,封君将封臣拉起,亲吻他的脸颊,宣誓保护封臣,并将象征分封的信物交给封臣,这是“授职礼”。这样双方便明确了彼此间的义务和权利,封君与封臣的关系也就正式结成了。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封君与封臣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2分)这种封君与封臣的实质是什么 (1分)
答:
材料四 9世纪初到11世纪初……帝国臻于极盛……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同样很重要……君士坦丁堡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它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险要位置。……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指出“帝国臻于极盛”的原因。(1分)该帝国灭亡于哪一年 (1分)列举一个君士坦丁堡在法学上“保存”的事例。(1分)
答: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文化发展的特点。(2分)
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精准备考专项提分卷(二)封建时代的亚欧国家 单元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