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3 中古时期的世界
1.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2.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3.9—11世纪,西欧的权力中心不在国王或国家手中,而在地方封建领主之手。以城堡为中心的最基层行政单位已经出现,地方主义和普世主义情结泛滥。人们以地方名称称呼自己的出身,同时教会也借机宣扬“民族与国家没有区别,人只有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区分”。这种状况反映了当时的西欧( )
A.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B.民族国家形成面临重重障碍
C.教权和王权势不两立 D.封建君主的权力由实转为虚
4.从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法国陆续出现了争取自治权的城市公社运动并得到了法国国王的支持,王权与城市结成联盟,随着国王和平特许状的颁布,各派力量逐渐妥协,斗争得以平息。法国的城市公社运动( )
A.使无产阶级力量得到增强 B.摆脱了封建势力控制
C.有利于早期民族国家形成 D.建立起早期民主国家
5.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将巡回法庭制度、陪审团制度和令状制度等引入司法审判程序,使王室法庭承接大量诉讼,隶属于国王的司法官员队伍得以扩展。这一改革( )
A.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B.加强了世俗君主的权力
C.否定了封建教会权威 D.维护了臣民的合法权益
6.12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给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学院颁发了特许状,部分内容如下图。据此可知( )
·法学院学生和神职人员一样,享有自由和豁免权。 ·为了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院可以自由迁徙。 ·有免于因学术观点和政见不同而被报复的权利。 ·当学生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有权选择他们相信的法庭。
A.西欧市民与大学间冲突激烈 B.统治者深受罗马法思想的影响
C.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世俗王权寻求城市力量的支持
7.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8.11世纪前后,欧洲庄园领主们更倾向于直接经营自营地,且更大程度地使用奴役劳动。在12世纪后期,因直接经营不力,领主自营地出租成为一时潮流。在13世纪直接经营中,领主们以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奴役劳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城市自治权扩大
C.封建庄园制度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9.13-14世纪,西欧普通的骑士逐渐贫困化,无钱购置装备的骑士只能租用盔甲。由于需要的人很多,社会上还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专制王权被削弱 B.封建庄园的衰落
C.民族国家的形成 D.手工工场的发展
10.14世纪时,但丁、马西格利奥等思想家提出,教会应该是纯粹精神和道德的宗教组织,教皇和教会的官吏都无权干预世俗政治,也无权干预纯属其他政治领域和民间的各种事项。这种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深入传播(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B.有利于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C.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1.从11世纪开始,南美印加部落逐渐兼并了附近的其他部落。他们从其征服地区学会了采石、加工和营造的工程技术。他们开山凿石,建造梯田,造就了先进的农业。1438年,印加帝国建立。印加帝国的崛起得益于( )
A.武力征服美洲 B.吸收各地文化
C.重视对外贸易 D.采取行省制度
12.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撰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当时编撰的有历史丛书、战术教令、农业丛书、医学及兽医丛书、国家管理规程、宫廷礼仪及圣者生活实录等。这说明( )
A.拜占庭帝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B.拜占庭成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地
C.拜占庭文化具有浓厚宗教色彩 D.国家力量推动拜占庭文化繁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美国真正的城市化高潮始于19世纪初。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因此,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
——摘编自赵亮《美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绘画的主题都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唐绘”。唐朝末年,以日本停止遣唐使为分界线,日本本土绘画样式逐渐形成。
“大和绘”是相对于“唐绘”而言的绘画,采用日本画题,多反映贵族生活,运用日本的绘画技巧创作。绘卷是其重要种类,类似现今的连环画,将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供皇室和贵族赏玩,如《源氏物语绘卷》等。
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这一时期绘画开始注重“英雄”传记里的插图,《平治物语绘卷》描绘了武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
1615年,德川幕府的统治确立。在此后的两百多年中,日本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日渐繁荣并逐渐取代贵族与武家成为新生文化的创造者,艺术家通过各阶层形象描绘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18世纪艺术家葛饰北斋借鉴了西方透视学和明暗技法,使画面的空间感加强,突破了传统浮世绘平面装饰效果,《神奈川冲浪里》是其代表作。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8世纪以来日本绘画发展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由“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双方建立了封君赏赐土地则封臣效忠封君的关系,即双方相互依存,A项正确。由“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可知,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封君封臣关系是否和睦,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意在得到效忠,封臣意在得到土地,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10世纪中后期”、亚非等地的商品,可知传统航路上的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故选择C。17-18世纪,世界市场才初步形成,故排除A。“开辟”表述绝对,海上丝绸之路在此之前就有,故排除B.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故排除D。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权力中心不在国王或国家手中,而在地方封建领主之手”“人们以地方名称称呼自己的出身”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西欧,人们的民族与国家意识淡薄,王权弱小,地方势力强大,因而民族国家形成面临着重重障碍,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民族与国家意识淡薄,与等级君主制无关,A项错误;当时教权与王权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时欧洲各地封建割据势力强大,国王的权力较小,这与其权力虚实无关,无法得出D项结论。
4.答案:C
解析:在城市公社运动中,王权和城市结盟,这能够削弱封建领主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王权的加强,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有利于法国早期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无产阶级是伴随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社会阶层,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中世纪的城市公社运动往往是王权和城市结成同盟,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国王的权力会逐步通过新的方式渗透到城市治理中,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封建力量的控制,B项错误。城市公社运动使城市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此时处于中世纪,法国民族国家尚在形成中,不可能建立民主国家,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改革使国王对司法领域的控制力加强,B项入选。《法国民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教权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并无臣民权益得到维护的实例,这一改革更多是从加强王权的角度而考虑实施的,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王权斗争激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是世俗王权的代表,他给予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学院特许状,说明其意在获得博洛尼亚法学院的支持,即寻求城市力量的支持,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欧市民与大学间的冲突,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对统治者的影响,故B项排除;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约14、15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故C项排除。
7.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时间“13世纪”,“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东罗马帝国领土日益缩小,第4次十字军东侵期间(1202~1204),西欧封建主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及帝国的大部,建立拉丁帝国,东罗马残余势力退至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1261年复国,国力更加衰落,14世纪初开始,又面临奥斯曼土耳其的严重威胁,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由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导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认为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D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由著名律师傅德斯古爵士明确提出限制君王权力的主张,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创建时间始于1299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13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处于初建阶段,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古时期欧洲庄园中的奴役劳动色彩淡化,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出现,这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A项入选。材料介绍的是农业、农村的变化,不是城市自治权,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营模式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庄园制度有所弱化,C项错误;这一庄园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并非资本主义萌芽,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
A 13-14世纪,西欧专制王权逐渐强化 ×
B 由材料“骑士逐渐贫困化”可知,骑士的收入越来越少,而骑士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庄园和打仗后得到的赏赐;再由材料“出现了向骑士出租盔甲的商铺和商人”可知,此时骑士阶层衰落。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封建庄园的衰落 √
C 16世纪之后,在宗教改革的推动下,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
D 此时还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手工工场的发展还不足以造成封建庄园衰落 ×
10.答案:D
解析:这些思想家提出把“世俗政治”和“纯属其他政治领域和民间的各种事项”从教会控制下独立出来,这有利于王权的强大,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构建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故C项排除。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他们从其征服地区学会了采石、加工和营造的工程技术……造就了先进的农业……印加帝国建立”可知,印加帝国的崛起得益于其吸收各地文化,故B项正确。印加帝国是位于南美的国家,其并未武力征服美洲,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印加帝国对外贸易的信息,故C项排除;材料也未涉及印加帝国采取行省制度的信息,故D项排除。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君士坦丁七世组织学者收集古典作品,编撰百科全书及抄写名著”等可知,国家力量推动拜占庭文化繁荣,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出文化专制,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东西文化的交汇,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宗教对拜占庭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
13.答案:(1)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
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
原因:建国历史及西进运动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
解析:(1)理念:根据材料“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可得出商品货币意识;根据材料“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可得出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根据材料“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市民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可得出新的积极消费观念。作用:根据理念的内容结合15、16世纪的时代特征从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济领域的新航路开辟等角度分析,得出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2)特点:根据材料“与东部沿海城市的私人主导的自发发展相比,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可得出私人开发与政府开发相结合;根据材料“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沿海和内地连接起来,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可得出交通因素影响明显:根据材料“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创造了新的城市形态”可得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或注重利用工业文明成果);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以奥姆斯塔德为领军人物的城市美化运动,各个城市都争先恐后地发展自己的公园系统”可得出改善城市环境理念兴起。原因:根据材料“联邦政府则更重视开发内地”,“推动了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及所学可知,西进运动也影响了美国的城市发展;根据材料“20世纪初,大城市里电报、自来水、电灯等设施得到建设,钢和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及所学可得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这个时期工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开始影响到城市的居住环境”及所学可得出城市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出现等。
14.答案: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进行辐射和传播。日本深受唐文化影响,推行大化改新,积极地以唐制为蓝本进行模仿,体现在绘画上则是忠实地模仿中国绘画的“唐绘”。在中国文化影响下,日本本土文化得到了发展。日本本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源氏物语》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为绘画提供素材,“大和绘”出现,本土样式明显。
9-10世纪,日本武士集团兴起,逐渐进入幕府统治时期。镰仓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绘画注重英雄体裁,绘画中多有武士厮杀场面,折射出这一时期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的社会现实。
17世纪后,日本国内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商品经济获得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因此反映市民审美和趣味,面向市民生活的“浮世绘”相应而生。伴随西学传入日本,浮世绘在绘画技法上借鉴西方绘画技巧,获得新发展。
解析:分三个阶段论述,从原因、特点等角度展开。第一阶段:据材料“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绘画的主题都基于中国汉诗和风俗,模仿中国绘画技法,因此被称为‘唐绘’”,并结合所学,得出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进行辐射和传播;据材料“‘大和绘’是相对于‘唐绘’而言的绘画,采用日本画题,多反映贵族生活,运用日本的绘画技巧创作……如《源氏物语绘卷》等”,得出在中国文化影响下,日本本土文化得到了发展。第二阶段:据材料“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描绘了武士在战场上厮杀的场面”,根据所学,得出9-10世纪,日本武士集团兴起,逐渐进入幕府统治时期,镰仓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绘画注重英雄体裁,折射出这一时期武士集团重要性日益增强的社会现实。第三阶段:据材料“1615年……日本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艺术家通过各阶层形象描绘与人民息息相关的生活”,得出17世纪后,日本国内维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商品经济获得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因此反映市民审美和趣味,面向市民生活的“浮世绘”相应而生;据材料“18世纪……借鉴了西方透视学和明暗技法……突破了传统浮世绘平面装饰效果”,得出伴随西学传入日本,浮世绘在绘画技法上借鉴西方绘画技巧,获得新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考点13 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创新题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