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漫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某考古学家认为(如图示):《史记》记载的黄帝与炎帝间的战争,是仰韶文化与红山文
化南北交汇的反映,胜利者黄帝一系移入农业地区:黄帝与蚩尤问的战争,则与东方大
汶口文化的交汇有关,这两火战争的所在地正在山西桑干河流域南北文化交汇点上。由
此可知()
A.考古成果实证了中国古史传说是信史
B.彩陶文化在黑陶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
C,部落战争使中国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
D.新石器时代已呈现中国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
2.汉朝把郡县治理的难易分为剧、平两类,难治者称剧。《汉书》中记载何并“举能治剧,
为长凌令”陈遵治三辅剧县,补郁夷令,《后汉书》中记载袁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这
些案例说明汉朝()
A.选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B.郡县等级逐渐接近
C.建立了官吏的奖惩机制
D.察举与征辟相结合
3.贞观六年,唐太宗下令修强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
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当时文武大臣中,不
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据此可知,唐太宗时期的
谱隙改革()
A.加强了皇室地位
B.导致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C.瓦解了士族势力
D.巩固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4.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一
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页共6页
0000000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5.明清时期,松江府(今上海地区)棉布衣被天下:金泽镇无论贫富之家,妇女无不纺织:
盘龙镇“俗务纺织”,“织者率日一匹”,“东乡日用所需,都从此出”。这说明了当时江南地
区()
A.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加快
B.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
C.经济发展跃居全国之首
D.民众与市场联系密切
6.
如表主要反映了(
·1845年,英商柯拜在广东黄埔开设柯拜船坞,主营船帕维修。
·1848年,英商东方银行上海分行开业。
·1854年,上海黄浦江畔洋行林立,外商举办的详行有120余家。
·19世记60年代末,俄商在汉口、福州、九江等地开设砖茶制遗厂。
A.英俄势力压榨民族资本
B.列强主要侵华方式的转变
C。早期的资本输出的存在
D.洋人在商埠抢占势力范围
7,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向各国宣战。但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却拒绝执行,寻求
自保,由此出现了“京城混战,地方和平”的奇怪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
A.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B.说明满清统治土崩瓦解
C.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D.是中央权力式微的体现
8.下图是土地改革前后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25个乡不同阶级或阶层人均占有土地数量的一
份调查资料。这说明当时的()
30
26.6
25
■地主和用:式鲨农■所式鲨农口中农口贫农口楼农
20
15
13.5
10
7238.2
1.257.6
9.77
8.1
15.8
2
土改:的0
十次
3
A.抗战路线得以落实
B.政权建设成效显著
C,革命策略发生变化
D.工作重心实现转移
9.1965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22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33亿元,工业总产值1402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1957年相比,工衣业总产值增长了59.9%。这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顺利完成
B.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成效显著
C.“大跃进”运动取得了重大成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顺利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2页共6页
000000016:21
5G 31
<
■■■+高三历史试卷.docx
1-5
DADDD,6-10 CDCBD
11-16
BBDBBB
17.(14分)
(1)措施:颁布专门监察法律;设十三州刺
史;制定全国性的地方监察法。(4分,任答2
点即可)
28.(18分】
(1):
(2):
(3):
T4万,合击网点可7
精神品质:矢志报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奋起直追;默默奉献。(4分,答出两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共同原因: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引
导;外交环境的改善(国际局势的缓和);教
育事业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6分,答出
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2分)【示例】
论题:儒法道的政治理论是对春秋战国社会变
革的现实回应。(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在社会经济、阶级
关系、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时
期,鉴于大变革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法
家、道家均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主张。
儒家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提出了恢复周朝礼
制,实行德治仁政,重建礼乐文明的政治想
象;法家针对兼并战争频发,提出了富国强
兵、奖励耕战等顺应现实需要的主张,法家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为春秋战
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提供了思想指导;道家
针对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主张用顺其自然的
心态和无为而治的姿态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
代。(8分)
T4万,合网品即可
精神品质:矢志报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奋起直追;默默奉献。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共同原因: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引
导;外交环境的改善(国际局势的缓和);教
育事业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6分,答出
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2分)【示例】
论题:儒法道的政治理论是对春秋战国社会变
革的现实回应。(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在社会经济、阶级
关系、政治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时
期,鉴于大变革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法
家、道家均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主张。
儒家针对礼崩乐坏的现实,提出了恢复周朝礼
制,实行德治仁政,重建礼乐文明的政治想
象;法家针对兼并战争频发,提出了富国强
兵、奖励耕战等顺应现实需要的主张,法家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为春秋战
国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提供了思想指导;道家
针对战乱纷争的社会现实,主张用顺其自然的
心态和无为而治的姿态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
代。(8分)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所提出的关
于解决现实问题、寻找国家出路的主张均是建
立在社会大变革的现实基础之上,是社会变革
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也是其对社会变革的积极
回应。(2分)
20.(12分)(1)教训:要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
地位,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要注重社会公
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注重环境保护,坚
持可持续发展。(6分,答出3点即可)
(2)作用:实行保护性关税促进了国家经济发
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改善交通
运输促进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强政府
的经济干预刺激了弱势工业发展。(6分,答出
3点即可)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