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陶知高中2024-2025高三上学期9月历史测试卷(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陶知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历史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官话是指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级方言。西周与东周时期王畿一代王室所用的雅言成为官言;汉代关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魏晋南北朝时,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正统官话之一;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官言的变化说明( )
A.南方文化影响加深 B.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统一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官言由政治中心变化决定
2.有学者指出,明朝白银货币化过程中,国家在制度改革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商帮兴起,历史发展进程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博弈与合作交错的过程。该学者意在强调,明代白银货币化( )
A.呈现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B.促使朝贡贸易体系最终瓦解
C.是明代国家法令推行的单向过程 D.加剧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3.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1973-1977年我国先后与西方国家达成了222个项目,进口技术设备总额达51.4亿美元,先后建成(或壮大)了多家大中型化工、采煤、电站等企业。这些成果( )
A.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 B.促成中美两国建立大国伙伴关系
C.改变了我国计划经济模式 D.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为适应新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格局变化,国家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产区发展。2023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产量达到10834亿斤,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为77.9%,其中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3699亿斤,比1978年增加2917亿斤,比2012年增加706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6.6%。这表明( )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商品化 B.对外开放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C.政府重视提升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D.中国推行增产为主的经济战略
5.中世纪晚期的英国,雇工与雇主通过谈判表达自己主张。14世纪初,伦敦皮匠的帮工们因为雇主降低工资而形成联盟;流传的小册子称,泥瓦匠们可以“自由地诅咒”,并集体商定了最低工资,任何人不能接受更低的工资。材料表明( )
A.中世纪英国工商业长期处于欧洲落后水平 B.英国社会矛盾尖锐,劳资矛盾突出
C.中世纪雇工采取集体行动来捍卫共同利益 D.英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6.新航路开辟后,因白银的生产、运输和贸易刺激周围城镇及乡村经济相应发展,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银产地为中心的“白银经济圈”,印第安人被纳入了不平等的殖民商品经济体系中。这一现象表明( )
A.自由贸易发展改变了殖民掠夺方式 B.拉美国家民族工业得到显著发展
C.殖民掠夺导致拉美形成依附性经济 D.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控制拉美经济
7.1896—1897年,菲律宾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进行民族独立战争,1899—1902年,又开展抗美卫国战争。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以及打碎封建大庄园、平均分配土地等口号,在此期间,华侨投身革命,与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这主要表明( )
A.亚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相互支持 B.新兴民族国家反帝斗争不断发展
C.菲律宾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亚洲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8.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重开科举考试,明太祖亲自规定:考生参加各省乡试时,均需“试三场,观五事”,即“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这些规定说明,明初( )
A.科考范围限于程朱理学 B.以法为教培养文吏书生
C.人才选拔突出公平公正 D.科举取士注重综合素质
9.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法关于就生物多样性与海洋加强合作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养护、保护和修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促进环境多边主义;防治污染;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14进行融资;促进海洋相关科学知识的发展;促进海运绿色化等行动。这说明,我国( )
A.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B.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 D.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
10.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秦始皇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初令男子书年”,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这样,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秦朝户籍制度的变化( )
①说明当时人口流动现象严重 ②利于增强国家的控制力
③表明百姓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④为保障赋役征发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马克垚在论述农奴制时指出,在中世纪西欧,农民的生产物本身就很少,农产品的价值相对高昂,从农民身上收取实物会面临更多困难,还不如征用他们的劳动相对容易。对于农民来说,领主经营自营地意味着领主承担生产风险,即使领主获得的剥削物更多。这反映出当时( )
A.使用农奴劳动更有利于管理 B.农奴制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
C.实行农奴制缘于生产力低下 D.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占主导
12.图1、图2为不同朝代的中国北方部分驻所分布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
A.地方行政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B.部分城市主要功能发生转变
C.闭关自守政策执行更为严格 D.改土归流实施范围有所扩展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面对俄国与法国结盟,为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军事家设计一个速决战计划:法国动员比俄国迅速,德国必须在六星期内,调动大部分军力快速击败法国。待击败法国后,立即东调,全力对付数量庞大但动员缓慢的俄军。这一战术基于德国在当时拥有( )
A.系统的高速公路 B.便捷的铁路交通 C.快速的空军运输 D.高效的海运系统
14.阿拉伯炼金术是公元7世纪出现的一种炼金方法,它借鉴了中国道家的炼丹术,并改进了金属纯化、融化和晶化的方法,修正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金属构成的学说。后来,阿拉伯的炼金术著作传入欧洲,被欧洲的化学家视为经典。材料可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是( )
A.希腊化时代的典型代表 B.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西亚最早最繁荣的帝国 D.近代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15.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传教士洪若翰、白晋等以1638年在秘鲁发现的治疟特效药金鸡纳霜将他的病治好。此后康熙帝更加重视西医西药,鲍仲义、樊继训等都是康熙朝来华并服务于宫廷的传教士医生,他们在康熙皇帝出巡的时候常常要随驾扈从。这从侧面说明( )
A.中国传统医学日渐没落 B.西学东渐推动社会进步
C.清朝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D.中外文化交流取得进展
16.如表中的这些举措( )
时间 举措
1956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
1961年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1978年 避暑山庄正式对外开放,由“宫廷禁苑”变身“人民公园”。
1982年 全国人大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23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联合拍摄《寻古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①保护了大量历史文化遗产 ②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维护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④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同样也表现在学术文化领域。由于“学在官府”的传统已被打破,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民间,社会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阶层。战国的士以掌握学术文化知识为主要身份标志,他们在社会上的活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璀璨的时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尊崇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董仲舒借鉴道家、阴阳家的理论,将儒学哲理化,完成了儒家道德学说的宇宙论证明,在儒学史上首次建立了儒学形而上学的基础。此后,儒学不仅由民间升入庙堂,而且更具有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董仲舒经学思想的传播,导致儒学的“子学时代”终结,“经学时代”开始。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94年为止,德国先后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俄国等签订贸易条约。德国降低农产品的进口税,换取其他国家降低针对德国工业产品的关税藩篱。德国实行“双重关税体系”:“自动关税”适用于还未与德国缔结贸易条约以及没有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协定关税”则适用于已经与德国签订了贸易条约的国家。而通过贸易条约“协定”的关税明显要低于“自动”的关税。
——摘编自邢来顺《工业化冲击下的德意志帝国对外贸易及其政策》
材料二 1957年3月,联邦德国与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共同签署《罗马条约》,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至1969年底的12年过渡期内逐步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进口限额,并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关税率和贸易政策。1968年7月,欧共体成员国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了关税和贸易限额,对外实现共同关税率。据统计,1958—1970年,共同体出口贸易增长2.77倍,而同期美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分别增长1.39倍和1.64倍。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变化,并予以简要评析。
19.(12分)【中学外传与文化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是中华对外交流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对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前代。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与文化的碰撞,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成为光芒四射的世界文化中心。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2024年)8月20日,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上线一小时左右,全球同时在线玩家即破百万,销量位居多游戏平台榜首……在海外市场,玩家们也纷纷晒出游戏反馈,积极分享《西游记》相关角色故事。可以看到,经过现代艺术加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历史,以互动式游戏的方式走向全世界,让外国人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外传高潮形成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出海爆火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启示。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市场”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C C C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B D D
17.(1)文化现象:百家争鸣。
时代背景: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私学兴起
(2)背景: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董仲舒提出新儒学适应汉代“大一统”要求。
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学说;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或“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促进了儒学向经学形态的转化。
(3)认识:思想文化随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18.(1)促进 农工业品出口,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通过与 俄国签订贸易协定,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与 奥匈、 意大利等国签订贸易条约,巩固了三国同盟的关系;扩张殖民地。
(2) 变化:逐步取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进口限额,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关税率和贸易政策,对外实现共同关税率。
评析:符合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是西欧各国长久以来寻求合作的历史传统与二战后应对冷战的团结战略相结合的产物。
19.(1)原因:①隋唐时期文化繁荣,全面领先,对周边各国具有强大吸引力;②隋唐统治者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③隋唐海陆交通发达;④周边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成果;⑤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任答三点)
影响:①推动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②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③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启示:①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要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荣,以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为傲;要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努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②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发展方式,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让中华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还要积极对外传播和推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0.论题: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崛起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由地理大发现推动并在大工业革命中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显著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崛起。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如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打破了中世纪封闭的经济体系,逐渐连通了欧亚非美洲,建立了初步的世界市场。这一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为之后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基础。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标志。英国首先实现工业化,机械化生产替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大幅提高。由于工业化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促使英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将廉价工业制成品销往全球。同时,工业革命推动了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市场体系逐渐形成。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并对全球各国的生产和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外贸易、海外投资和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使得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资产阶级借助这一庞大的市场平台,不仅在经济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在政治上获取了越来越多的权力,推动了宪政、法治和代议制政府的普及。由此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显著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崛起。资产阶级利用全球市场不断积累资本、扩展生产和贸易,最终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陶知高中2024-2025高三上学期9月历史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