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北宋时期,士大夫往往胸怀“天下”,以“天道”“公议”为旗帜,积极参与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这体现出当时( )
A.原始民主传统的复苏 B.社会主流思想的骤变
C.儒学复兴运动的气象 D.封建依附关系的强化
2.乾隆年间,(直隶)宝坻县“贫者多织粗布以易粟”;正定府“地既宜木棉,男女多事织作”;饶阳县“农民力田而外,专务纺织”;乐亭县“女纺于家,男织于穴,遂为本业”。据此可知,当时直隶地区( )
A.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传统自然经济在逐步瓦解
C.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D.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3.1948年9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要求“从中央局至地委,从前委至旅委以及军区(军分会或领导小组)政府党组、民众团体党组、通讯社和报社党组,都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毛泽东同时强调,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这些指示( )
A.兼顾了民主原则和战争现实 B.凸显了毛泽东对地下党的重视
C.扩大了党的阶级和组织基础 D.保证了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决策
4.1979年,交通部香港招商局集团投资6000万元兴办深圳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到1994年蛇口工业区总资产已达67亿元,引进389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280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8万元,超过亚洲“四小龙”之中的台湾与韩国.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对外贸易体制不断革新
C.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推进
5.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放贷人“可按照种姓的正顺序,每月收婆罗门百分之二、刹帝利百分之三、吠舍百分之四、首陀罗百分之五”比例的利息;“债务人和债权人如属同一种姓,或债务人种姓较低时,可利用劳动抵债;但如果种姓较高,可按照财力渐次还债。”这些规定表明古印度( )
A.各种姓在法律上不平等 B.婆罗门种姓掌握着经济大权
C.奴隶主贵族利益受冲击 D.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6.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想绘一幅领航的新地图,把所有的海与大洋中的陆地按其方向与适当的位置标出,都描绘在图中。此外,我还想写一本书,将所有的海陆用赤道纬线和西经线来把一切海洋陆地的位置照实绘制成图。”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说明( )
A.哥伦布发现美洲是历史的必然 B.“地圆说”对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C.葡萄牙人在新大陆的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7.美国在建国初,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罗斯福上台后,宣布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内部事务,但又呼吁美洲各国消除贸易障碍;并采取各项举措,应对德国法西斯对拉美的渗入。据此可知,美国推行“睦邻政策”意在( )
A.改善美国与拉美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
B.扩大美国对外贸易,同时互帮互助推动美洲经济发展
C.以新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D.积极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为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作准备
8.汉代有相关案例记载:“田延年以选入为大司农(掌管农业的重要官职)……取民牛车三万两为僦(雇),载沙便桥下,送致方上,车直千钱,延年上薄诈增僦直车二千,凡六千万,盗取其半……使者召延年诣廷尉,闻鼓声,自颈死,国除。”上述情况表明当时( )
A.司法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 B.正统思想要求官员以农为本
C.政府打击侵占财产的行为 D.上计制度的基础是个人品行
9.下表分别为秦、汉时期关于“入顷(按顷征收)刍稾(草和秸秆,牲畜的饲料,多用于喂养战马)”的规定。由此可知( )
《睡虎地秦简》 入顷刍稾,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未垦的可耕地),(每)顷入刍三石、稾二石……入刍稾,相输度(称量),可殴(也)
《张家山汉简》 入顷刍稾,(每)顷入刍三石;上郡地恶,(每)顷入二石;稾皆二石……收入刍稾,县各度一岁用刍稾,足其县用,其余令(每)顷入五十五钱以当刍稾。刍一石当十五钱,稾一石当五钱
A.汉朝农民赋税负担较为沉重 B.汉朝农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C.汉初统治者放弃了耕战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左右赋税征收方式
10.隋朝鼓励各地在乡间遍置义仓,但规定地方官开仓赈济百姓前必须上报中央并获得批准,不可擅自做主。这一做法( )
A.顺应了中央集权要求 B.完善了救灾响应机制
C.扼制了官场贪腐风气 D.加速了南北统一进程
11.商周后,桃树已在中原普遍种植,《礼记》中也将桃列入了祭祀“五果”之一。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在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有桃核的出土。同样,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中还发现了唐代的面食。这反映出( )
A.中原地区饮食文化的传播 B.政府对西北边疆的管辖
C.国内民族饮食文化的趋同 D.异域文化对唐食的影响
12.下列选项中,对该表格作出正确解读的是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 )
年代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3年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A.1950年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超过了与西欧的贸易总额
B.1960年美国与西欧间贸易顺差加大和欧共体的成立有关
C.1970年美、日贸易逆差加大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有关
D.1973年美国对日本、西欧的贸易逆差扩大说明美国经济的崩溃
13.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旅行主要以经商、朝圣、传教等为目的,旅行的范围主要是欧洲;16—17世纪的法国,“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旅行者开始越过近东,前往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等地,出现了游记等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
A.交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B.海外探险丰富文学创作
C.文艺复兴促进殖民扩张 D.人口迁移增强文化认同
14.《诗经·大雅·假乐》开篇即谈道:“假(嘉)乐君子(周王),显显令德(美德)。宜(适合)民(庶民)宜人(群臣),受禄于天。”其中“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等表述在后世的官方祭典和文人祝词中被反复引用。该作品被后世所推崇,主要得益于其( )
A.承载了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 B.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
C.体现了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 D.阐释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方针
15.福建泉州曾发现一块以印度南部泰米尔文刻的石碑,碑文为“向庄严的湿婆神致敬。愿此地繁荣昌盛。时在释迦历1203年哲帝莱月(公元1281年4月),港主为感谢大汗御赐商业执照,特建寺庙,敬奉神灵入坐,并愿吉祥的大汗幸福昌盛”。该碑文可用于研究( )
A.唐帝国的东西文化交流 B.伊斯兰教教义的传播
C.印度的君主向中国朝贡 D.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16.西征之后,信奉萨满教和佛教的蒙古在以东正教信众为主的西西伯利亚建立起信奉伊斯兰教的钦察汗国;1256年在以穆斯林为主的两河流域建立伊利汗国,并实行亲基督教政策;1295年伊利汗国大汗宣布皈依伊斯兰教。这些做法反映出( )
A.外来政权的文化认同进程 B.因俗而治的国家治理观念
C.蒙古西征推动了文化传播 D.政局形势影响了宗教政策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公文书初分题本与奏本两种。地方大小公事用题本,个人私事则用奏本,前者用印,后者不用印。康熙皇帝为了广耳目,防泄密,要求特定官员就所见所闻,亲自缮折,差人送至宫中,经其批阅后,发还当事人。这是康熙在正式公文书外,与亲信间另辟的通信管道。雍正皇帝不但扩大了折奏官员的范围,而且订定规章,确立自缮折、传递、批阅、发还、缴回的程序,奏折制度自此成形。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除奏本。题本与奏折成为地方与中央的沟通管道,地方例行公事以题本上报,重大事件则折奏以闻。
——摘编自刘铮云《具题与折奏之间:从“改题为奏”看清代奏折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平定台湾割据势力,基本奠定了东南海疆
康熙二十四(1685年)、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两次雅克萨反侵略战争,并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保卫和巩固了东北边疆
康熙三十年(1691年) 喀尔喀蒙古各部举行多伦诺尔会盟,加强了喀尔喀蒙古之间的团结,密切了喀尔喀蒙古与清廷的关系,巩固了北部边疆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对准噶尔部达瓦齐的战争对辉特部阿睦尔撒纳的战争,土尔扈特部蒙古返回祖国,完成了对厄鲁特蒙古的统一、巩固了西北部和西部边疆
乾隆二十三(1758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平定回部布拉尼敦、霍集古的叛乱,巩固了对天山南路的统治
乾隆十五年(1750年) 平定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札勒叛乱。乾隆十八年(1753年)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的胜利,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巩固了西南部边疆
——摘编自李治廷《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前中期公文书制度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时期清廷加强对边疆地区控制的方式,并说明其意义。
1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桑地诺的部队与美军及政府军战斗近两百次,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
——摘自晏绍祥、张顺洪主编的《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西方国家50余年对非援助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的援助,无法从根本上弥补非洲国家面临的发展起点滞后及国际秩序不公正问题;一些脱离非洲发展实际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恶化了非洲国家原本存在的发展危机。……五十多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紧密结合非洲国家的历史发展任务,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和意愿。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援助逐步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始终坚持对非援助平等、尊重与合作的理念,强调中非合作中的互助与共同发展,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绝不把外援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手段,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应有的政治风度和全球责任。
——摘编自罗建波《西方对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经济合作》
材料三 新殖民主义是在战后旧殖民主义体系瓦解后,帝国主义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对已经获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一种新的剥削与掠夺形式。它表面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人民的独立权利,实际上采取种种欺骗手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各方面对已获得政治独立的国家实行控制和渗透,为它们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服务。老殖民主义是赤裸裸的,新殖民主义是有装饰的。
——摘编自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桑地诺革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援助非洲问题上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新殖民主义体系的主要特点。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一朝君主一朝臣”,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凡科举及第取得做官资格者,须经过吏部再试宏词,成绩优异者,方可入仕,授官。唐代文官制度,对官吏的级,为官过程与出仕,都有详细周密的规定。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
——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
材料二 1883年,一项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新法律——《彭德尔顿法》获得了国会绝对多数的通过。一个管理文官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终于诞生了。美国联邦政府文官制度改革,“从前从没有像1883年那样,在‘政党分赃’的政治灾难中受益匪浅”。美国现代文官制度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一个反映现代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本质特征的核心价值体系。
——摘编自林畅、施雪华《论美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及其核心价值体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2分)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合乎理性的理想社会。
18世纪下半叶—19世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B A B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A D D
17.(1)主要变化:奏折制度形成,并取代了奏本。
影响:提高了决策效率;加强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答出两点即可)
(2)方式:平定割据势力;反击侵略;镇压反叛;招抚边疆各族。(答出两点即可)意义:奠定了中国疆域;促进了边疆地区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答出两点即可)
18.(1)意义:击退了美国侵略者,有利于民族解放;打击了国内独裁统治,促进民主革命发展;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2)不同之处:注重非洲实际且无附加条件;坚守平等互利共赢理念;创建合作论坛,推动中非合作走向机制化;注重共同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援助结果更加有效。
(3)特点:是旧殖民主义的延续;表面上承认新兴民族国家政治独立;侵略手段更具有多样性、隐蔽性和间接性;以争夺世界霸权维护既得利益为目的。
19.(1)特点: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
(2)影响:克服了传统官员制度的诸多弊端,提高了官员素质和政府效率,提高了美国政府的管理水平;为20世纪初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和社会事务提供了人事保障;促进美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0.示例:
现象: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存在偏差
阐述:在不同时期,西方对东方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富庶无比的中国。这些描述存在夸大的成分。但这种夸大迎合了欧洲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强烈追求黄金财富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到了17-18 世纪,随着中学西传,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政教文明被许多启蒙思想家赞颂。这些赞颂又存在不少美化的成分。这本质上是启蒙思想家借助中国这一理想化的对象反衬欧洲的封建专制,从而促进启蒙运动的开展。结论:综上,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之所以出现偏差是源于自身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我们认识历史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提醒我们要跳出自身局限,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认识他者文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致远中学2024-2025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测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