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镇江市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30*2=60)
1. 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下列哪一 则史料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
A. 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 B. 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
C.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D. 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下表归纳了我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一些远古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传说人物 功绩 地区
昧、台胎 疏通汾水、洮水,修建储水的“大泽” 今山西
大禹 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洪水 中原地区
女娲 补天、正极、治水、除害,平定水土 南方、西南
羿 射日,终结了“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的灾难 东南、西南
弃(稷) 擅长耕稼的本领、智慧,引领人们获得丰收 西北地区
A.部落联盟的逐渐形成 B.统治者强调皇权独尊
C. 天人合一的道家自然观念形成 D.农耕文明对自然的原始意识
3.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龙山文化晚期重要遗址,考古发掘证实了其城址由皇城台、内城和 规模宏大的外城等三重城垣构成,并出土了成排房屋建筑基址,高等级贵族墓葬群以及数以 万计的玉器、陶器等。据此可知( )
A. 神权在石峁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B. 石峁人的手工业技艺世界领先
C. 中原为核心的文明格局已经形成 D. 该遗址已具备邦国都邑的特征
4.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 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 要是因为( )
A. 分封制度弱化商王统治 B. 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 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 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丝毫影响力
5. 西周与商朝相比,在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内外服制度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6.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 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
A. 可以进行交易买卖
B. 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 属于个人私有财产
D. 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7. 如图为“春秋时期主要国家的国君非正常死亡 率与该国世卿贵族势力强度的关系”示意图。据 此可知( )
A.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中央集权统治逐步弱化
C. 王室内部权力争夺加剧 D. 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冲击
8.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最大的不同是( )
A. 争夺土地和人口 B. 争夺霸权 C. 促进民族融合 D. 兼并和统一
9. 西周时期,商人是被压迫阶级中的一员,其身份地位也排在庶人之后。春秋时期,贵族 官僚经商、商人从政、庶人手工业者入贾等现象不断出现,商人队伍不断扩大。这一变化在当时( )
A. 重农抑商的政策从此终结 B. 体现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C. 得益于官僚政治的确立 D. 反映了统一局面的形成
10.都江堰灌溉系统利用地势和水势,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 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它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办事的“天人合一” 之作。由此可知该工程( )
A. 是秦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B. 加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 展示了商鞅变法的成效 D.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11. 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
( )
A. 早期国家形成 B.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C. 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
家形成
1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和言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下列观点最可能出现在《论语》中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兼爱非攻 C. 以法治国 D. 为政以德
13.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它包含了老子的( )
A.“道”的思想 B. 辩证法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无为而治”的思想
14.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的根本原因是
( )
A.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15.如图为甘肃省镇原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秦诏版(诏文刻在 铜版上)。上有“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 之”等字。该文物的历史价值不包括( )
A. 是研究秦代制度的第一手史料 B. 能印证此时赢政已经统一六国 C. 是研究秦代文字的现存实物
D. 能印证秦代率先统一度量衡
16. 据学者统计,秦自武王到始皇时代的百年间共有丞相21位,其中异国人占到了60%以上,如楚人李斯、魏人吕不韦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秦国经济文化相对发达 B. 用人唯贤成为诸侯共识
C. 士人活跃加剧诸侯争霸 D. 秦国重视人才,推动统一发展
17. 提起“千古一帝”秦始皇,会想到他灭六国一统天下。有人却说他“比较黏糊,只要走进 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如
此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侵略 B. 确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国家政治制度
C.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 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遭到儒家的激烈批判
18. 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
A.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 B. 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 D. 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
19.冯劫曾位列秦朝三公之一,负责监察百官。当时他所担任的职位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 守
20. 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一措施( )
A. 延续了分封制度 B. 增强了地方势力 C. 恢复了社会经济 D. 巩固了国家统一
21.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材料中“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所指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文化专制,实行焚书坑儒
C. 治国理念僵化,仍沿用法家思想 D. 皇权专制
22.《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表现有
①战乱频仍 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苛 ④大兴土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针对上述经济状况,汉初采取的统治思想为( )
A. 法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儒家思想 D. 黄老思想
24. 秦汉时期,源于先秦的“齐人”“鲁人”“楚人”等籍贯表述,逐渐让位于以郡国为籍贯的表述。这反映了( )
A. 土地兼并的加剧 B.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C. 九品中正制衰微 D. 宗法观念的崩溃
25. 汉初,随着汉高祖陆续分封一批同姓诸侯王,有些王国甚至“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中外朝制度 B. 首创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实行均输平准政策
26.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 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些主张( )
A. 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 有利于西汉政权的建立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儒家思想流派开始创立
27.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尊崇儒术”,二者对于儒家的态度不同,但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
A. 削弱王国实力 B. 加强思想控制 C. 实现经济统一 D. 消除匈奴威胁
28. 《汉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区域,“东则接(连接)汉,厄以(把...作为关隘)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汉朝称此区域为( )
A. 关 中 B. 西域 C. 荆楚 D. 岭南
29.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六篇关于少数民族的列传,开创了正史为少数民族政权立传的先例。无论是华夏还是四夷,都被司马迁追述为黄帝的子孙后代。司马迁的民族思想突出反映
了 ( )
A. 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B. 北方加速民族交融
C. 华夏认同观念开始出现 D. 中原正统意识淡化
第 3 而 共 4 面
30.1957年陕西出土的灞桥纸、1986年甘肃天水附近放马滩古墓中出土的纸地图,它们均发掘于西汉古墓和遗址。据此可知( )
A. 西汉已出现书写用纸 B. 造纸技术产生于西汉
C.“蔡侯纸”得到推广 D. 纸张成为必有的随葬品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战国时代,随着兼并不断,此前较小的国,这时多已灭亡;诸大国地益广,兵益多,进而互相吞并。而位处不同区域的华夏政权楚、燕、赵、秦等国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同源共祖的观念,为秦最终建立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打下根基。
——整理自吕思勉《吕思勉讲中国史》等
材料二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
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 “大一统”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到思想 一统和文化认同。
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
材料四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卷十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末期出现“统一”趋势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这一制度后来导致了什么后果 (4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大汶口发掘的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十四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墓没有随葬品,而有的墓葬品却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
——《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 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 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后期社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状况 (4分)
(2)依据材料和所学,进一步指出周、秦在制度上的“创制”有哪些主要内容。(8分)
(3)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在“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的内容。(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2025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