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准确填涂。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按照题号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良渚文化考古发现,其墓葬中大墓往往有棺有椁,有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小墓既无葬具,多数也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这说明当时()
A.宗法制影响深远 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C.手工业技术先进 D.社会制度逐步完善
2.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这些文化遗存既各具特色,又具有相似之处。如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
A.历史悠久 B.世界领先 C.各自发展 D.多元一体
3.春秋时,楚庄王曾诠释“武德”,认为“武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一诠释体现了他对社会安定和民众利益的追求,也符合周初以来华夏对“德”的理解。之后,他又举(周)武王之例,显示其欲以武王为效法对象。这反映出楚庄王()
A.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B.有同周武王一样的功绩
C.对强大武力的向往 D.以儒家思想为立国基础
4.商鞅变法中提到:“户有二丁以上不分者,倍其赋”。该措施的目的是()
A.践行“小国寡民”思想 B.扶植新兴地主成长
C.鼓励按军功授爵位 D.鼓励发展小农经济
5.他提倡有教无类,批评礼崩乐坏的局面,主张恢复西周的等级制度,“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此外,他还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 B.无为而治
C.相生相胜 D.为政以德
6.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其标志性特征包括: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郡县制的普遍推行;文字的统一。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7.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三公九卿制度 B.皇帝制度 C.内外朝制度 D.禅让制度
8.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秦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
A.实行思想专制的政策 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通往各地的驰道 D.制定完备严苛法律
9.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安史之乱 B.“焚书坑儒”
C.颁布“推恩令” D.“与民休息”
10.文献史料主要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地方史志、报刊等。下列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A.女娲传说 B.《史记》 C.秦兵马俑 D.敦煌壁画
11.魏晋南北朝初期的石窟寺壁画以宣扬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和未成佛时的前生故事为主;到北魏中期,开始出现王公、王母、伏羲、女娲等形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雕刻技艺不断提高 D.文学作品世俗化加强
12.东晋南朝时期,朝廷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地区,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也成为南方的粮仓。这说明()
A.甘薯种植得以推广 B.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C.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13.下面为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由此可知,下列对这一时期时代特征表述正确的有( )
A.文化多元和民族交融 B.社会变革和华夏认同开始出现
C.军阀割据和政局动荡 D.政权林立和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4.隋朝盛极一时,各项建设较多且规模宏大。其中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的建设成果是()
A.修造云冈石窟 B.兴建洛阳城 C.开通大运河 D.设置乡间义仓
15.隋唐时期, 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横线处应为(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16.唐初,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据此可知,政事堂设立的意图是( )
A.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B.强化中央集权
C.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D.分割宰相权力
17.武则天统治中国的50年,是承上启下的50年,它连接“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两个黄金时代,把大唐帝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史称“贞观遗风”。下列措施与她有关的是()
A.设十三州部刺史 B.设立唐蕃会盟碑
C.兴建洛阳城和义仓 D.首创武举和殿试
18.(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这说明唐朝初年实行( )
A.远交近攻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开明民族政策 D.重文轻武政策
19.宋太祖在基本平定南方后,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此后,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各地财政转运中央成为常态。这些措施( )
A.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 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
C.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D.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20.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
21.《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由此可知,辽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全面汉化 C.民族自治D.加强集权
22.北宋时,宋神宗曾忧心忡忡地说:“本朝······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宋神宗在此所说的“二虏”指的是()
A.辽、金 B.辽、西夏 C.金、元 D.西夏、金
23.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朝行省制的创立()
A.标志中央行政制度的完善 B.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C.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创新出最高级政治模式
24.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宜慰司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表明元朝()
A.加强边疆治理 B.重视对外贸易 C.实现民族平等 D.强化行省制度
25.下列文化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齐民要术》②《农书》③《神农本草经》④《千金方》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道大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
--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8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的实践活动。(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唐人陆贽论及租庸调制时说:“丁男一人,授田百亩,但岁纳租税二石而已。言以公田假人,而收其租入,故谓之租”。租庸调征缴只以丁身为依据,而不计其余,并不考虑农户的实际占有土地情况,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而且租庸调的征收额由唐朝统一确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不变,虽然有其稳定性,但其不能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有其不能根据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存有明显的僵化缺陷。唐制规定贵族、官僚户和其他特殊身份之人可以免除租调徭役,而一些人庇荫在这些特权户之下,逃税、避税,使国家征税额也随之减少。公元780年,租庸调制因为实际上的完全废坏而被两税法所取代。
--摘编自钊阳《试论唐代租庸调制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
材料二
唐代租庸调税制的特点是“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在这种税制下,皇室贵戚、官僚贵族、孝子顺孙、义夫节妇、逃户流民为了生存投靠地主豪强做荫户,不承担国家的租税徭役。由此,只有30%至50%的户和14%的人口承担国家的全部租税,租税负担处于极不合理状态。建中元年(780年),德宗下令:“令黜陟观察使及州县长官,据旧征税数,及人户土客,定等第钱数多少,为夏、秋两税”。两税法在预算上实行“量出为入”的原则。每年财政经费先计算数额,然后按照各地的土地、人口、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分配时坚持贫富有差,税负均等。这一原则防止了地方官吏强取豪夺,多收多征,加重民众的负担。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租庸调制推行的基础,并分析租庸调制废坏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并说明其引发的赋税变化。(8分)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D D A B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C D C D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A A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道大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3分,共25分。) 26.
(1)政治措施:①颁布“推恩令”。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中朝。③确立察 举制。④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 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四点即可得8分。)
(2)实践:①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打击匈奴(北击匈奴),控 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只要写出北击匈奴就可以得分);② 设立河西四郡(具体写出两郡也可得分);③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4 分,两点即可)
27.
(1)基础:均田制。(1分)
原因:租庸调制与均田制日益脱节;租庸调制长期僵化;逃税避税现象严重。(4 分,任答两点即可)
(2)背景:土地兼并盛行,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推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变化:征税标准以资产为主;征税时间固定;税收明目简化;收税对象增加;赋 税衡量权进一步上归朝廷。(4分,任答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二部2024-2025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