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的主要途径是(  )
A. 考古发掘 B. 文字记载
C. 神话传说 D. 专家推测
2. 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北京人遗址位于(  )
A. 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3.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符合下面描述特征的古人类是(  )
◎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会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其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蓝田人
4. “考古发现约10万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层达6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据此可知,北京人(  )
①会制作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③已经会使用火 ④会种植粟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 北京人用火防寒、照明
C. 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服
6. “这里的人们以粟、黍为主食,还会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7. 半坡遗址出土了用于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为0.5毫米,已和今天的线差不多。材料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
A. 会制作骨器等生产工具
B. 开始形成贫富观念
C. 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D. 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8.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9. 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发掘出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遗址,在其中发现了上百个储存粮食的粮窖。同时,这里还出土了翻地用的石铲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 修建了水利工程 B. 已出现原始农业
C. 建立了早期国家 D. 出现了成熟文字
10.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晚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
A.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B. 大汶口文化影响深远
C. 已经出现贫富分化
D. 人们已经学会建造墓室
11. 距今约5900—44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 原始农业出现 B. 阶级分化出现
C. 禅让制度盛行 D. 生产力水平低下
12. 大约距今四五千年,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交融的核心地区。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
A. 相对封闭,范围狭窄
B. 集中在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C. 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具有冲突与交融的双重趋势
13.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城内有多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磐、玉钺、陶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说明当时(  )
A.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B. 阶级分化严重
C. 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D. 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14.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有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经出现的证据的是(  )
A. 各地遗址中均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 公共墓葬中的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 单人墓中的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15. 下列不属于农耕文化特点的是(  )
A. 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B. 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 建造船只,海上活动频繁 D. 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16.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包括(  )
①北京人遗址 ②半坡遗址 ③元谋人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句子,毛泽东也以“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来纪念此人。孙中山和毛泽东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大禹
18.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联盟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战败,其部落部分归附炎黄部落联盟。炎黄部落联盟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对于以上描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涿鹿之战完全真实可信
B. 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
C. 蚩尤因害怕炎黄而战败
D. 黄帝部落单独赢得了战争胜利
19. 据西周青铜器遂公盨上的铭文记载,禹采用削平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这是已知有关夏禹最早的文字资料。这一记载(  )
A. 验证了大禹治水的传说 B. 证实了夏朝的存在
C. 有利于研究中国的文明 D. 时间久远,不足为信
20. 大禹治水的精神数千年来为人们所景仰、传承和颂扬。大禹吸取父亲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通大川,决(疏通)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吕氏春秋·仲夏纪》),用疏导的办法消除了水患。这彰显的大禹治水的精神是(  )
A. 公而忘私 B. 勇于创新
C. 严于律己 D. 宽以待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和约10万件打制石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生活于什么时代。(2分)材料一中的“动物化石”和“灰烬”“烧骨”分别说明北京人的食物来源和制作食物的方式是怎样的?
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石器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写序号)它的名称是什么?)哪种石器更有利于古人类的生产、生活?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以及是从哪一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河姆渡人的房屋 半坡人的房屋
复原想象图 复原想象图
材料二 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 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以及决定其房屋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并概括中华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的格局。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①良渚古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②陶寺古城遗址的墓葬中,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材料二 轩辕乃……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     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     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 大禹治水,地平天成,万世永赖,堪称史诗式的英雄。因年代邈远,记载不详,学术界就大禹故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形成了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河南嵩山说,“禹之生地应在禹父母生活的地区,即今郑州、嵩山、密县一带”;二是四川北川说,“在四川省北川禹里羌族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附近,有一批传说与禹有关的遗迹”。
——摘编自常松木《大禹故里考论》
根据材料一,指出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
根据材料二,补充远古传说中的两场重要战争的地点。
根据材料三,分析大禹故里无法被确切考证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纪念大禹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有两种原始居民分别住在长江流域和③,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②、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
(1)构建学科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关联化知识”“理解性记忆”“结构化思考”“可视化思维”的历史学习能力。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中国古代史中“早期农业部落居民”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①②③处内容。
① ② ③
材料二 如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图中的“尧皇”把首领之位传给了谁。这种“让贤”的制度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距今5000年左右,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部落生活在今陕西渭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一带,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在中原地区形成了以黄帝、炎帝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周边各族加强了经济、文化联系,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华夏族得到进一步发展。
(3)根据材料三,说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答案
1-5.AACAC 6-10DCCBC 11-15BCBCC 16-20BABAB
21、(1)时代:旧石器时代。食物来源:“动物化石”说明北京人以狩猎为生。制作食物的方式:“灰烬”说明北京人会用火烧烤食物。
(2)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一。名称:打制石器。石器:磨制石器(图二)。
(3)新变化: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古人类:山顶洞人。
22、(1)名称: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房屋。主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
(2)重要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格局: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
23、(1)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2)阪泉 涿鹿
(3)大禹故里无法被确切考证的原因:年代久远,记载不详。人们纪念大禹的原因:大禹治水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等。
24、(1)干栏式房屋 水稻 黄河流域 
(2)人物:舜。制度:禅让制。
(3)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特点:炎、黄部落之间不断地联合、交融而成。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