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加强友好往来
2.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
A.未能认清英国的侵略本性 B.开始向西方学习
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成为洋人的朝廷
4.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而之后的《资政新篇》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变化( )
A.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挽救了太平天国危机
C.体现了时代发展潮流 D.适应了农民阶级需要
6.有学者认为,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B.转战大半个中国
C.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D.坚持斗争十四年
7.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雇佣工人3000多名。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这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B.推动了近代化进程
C.淘汰了传统的兵器 D.延缓民用企业发展
8.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 B.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的危机
C.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D.实现与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
9.如下思维导图中“?”处的内容应该是( )
A.列强特权领域减少 B.中国经济负担减轻
C.列强侵略范围扩大 D.中国割地面积增加
10.下图体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1.下图为电影《甲午风云》主人公邓世昌的形象。他的经典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表现了( )
A.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B.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D.坚持正义的可贵品质
12.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二、材料题
13.【侵略与抗争】
材料一:
材料二:1853年马克思曾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进行了评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1)清为材料一的图片归纳一个主即,并指出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3)综上所述,谈谈你从近代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中得到的感悟。
14.【近代学堂与教育】
材料一:近代新式学堂(部分)课程开设情况表
学堂 开设课程数
京师同文馆堂 理启蒙、几何原术、微分积分、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等
福州船政学堂 英语、地理、代数、几何、航海天文学、船舶驾驶术等
天津电报学堂 电磁学、电测试、材料学、电报地理学、电报实习等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京师同文馆翻译的西书以外交和史地政法类居多,其中有中国人看到的第一本国际公法。福州船政局在解聘了大批洋人后,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担任。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些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并谈谈你从以上材料获取的关于教育发展启示。
15.【战争中的变化】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在朝贡外交体制下,中国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外文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大事年表(部分)
1861年 设置总理衙门,具有一定近代外交性质的机构
1864年 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
1874年 中国和秘鲁两国在天津正式签署《中秘通商条约》,建立了外交关系。条约第四款专门对领事保护作出规定
1876年起 先后在新加坡、英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设置使馆并派驻使臣
1881年 经过7个多月的艰难谈判,《中俄伊梨条约》签署,曾纪泽争回了伊犁西南境的大片国土
材料三: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摘编自阚延华《甲午战争背后的舆论战与现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外交观念和外交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评价清政府的外交表现。
三、论述题
16.【图片中的历史】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表述成文。(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题干明确提出“……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排除。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符合题意。C.鸦片战争与促进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英国不惜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而不是为了友好往来,排除。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及所学可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使英国获得了协定关税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签订了《北京条约》,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清王朝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C项;1901年清王朝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清政府认为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后,两国可以“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然而,这明显是对英国侵略本性的误判。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领土、赔偿巨款等,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侵略和掠夺中国,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清政府有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或行动,且《南京条约》签订后的一段时间内,清政府并未显著地开始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是《虎门条约》中规定的,而非《南京条约》,排除C项;“成为洋人的朝廷”通常指的是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主要发生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火烧圆明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一一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根据图片可知,图中的④处为北京的位置。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发展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潮流,太平天国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正体现了这一时代发展潮流,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排除A项;《资政新篇》因为历史条件限制,未能实施,也未能拯救太平天国的危机,排除B项;反映农民阶级渴望得到土地愿望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A
解析:据题干“洪秀全和他的战友与腐败的清政权相抗,曾一度号召起广大民众的参与,表现出某种历史的进步性”可知,这里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步性”主要指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不是转战大半个中国、是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十四年,排除BCD。故选:A。
7.答案:B
解析:据题干“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雇佣工人3000多名。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可知,张之洞的活动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海防建设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不能说明张之洞的活动淘汰了传统的兵器,排除C;张之洞创办的洋务企业属于官营企业,不属于民用企业,排除D。故选:B。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美、日、法等列强先后侵略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和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新疆地区正式建省,1885年建立台湾省,新疆和台湾均位于我国边疆地区,晚清列强对中国虎视耽耽,清政府建省主要是为了巩固国防以应对严重的边疆危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削弱地方,而且当时加强中央集权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为了应对边疆危机,排除A项;促进边疆开发是举措产生的影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涉及内地行政制度,不能得出与内地行政制度的统一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A.题干思维导图涉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能体现列强特权领域减少,排除。B.题干思维导图涉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能体现中国经济负担状况,排除。C.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上游,说明列强侵略范围扩大,符合题意。D.题干思维导图涉及《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不涉及割地,排除。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由图例中的“北洋舰队基地”以及图中“2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占领戚海港和刘公岛提督府,北洋水师覆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发生诸多战役。其中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这句台词直接体现了邓世昌在面对强敌时,不顾个人生死,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勇精神。他选择用战舰去撞击敌方战舰,这是一种极端的、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战斗胜利的行为,完全符合“视死如归”的定义,B项正确;虽然邓世昌的台词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决心和斗志,但“开足马力,撞沉吉野!”更多地是体现了一种决绝和英勇,而非仅仅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此选项不完全符合台词所传达的情境,排除A项;虽然邓世昌的台词表现了他的抗争精神,但“百折不挠”更多地是形容在多次失败或挫折后仍然坚持不懈的精神,排除C项;虽然邓世昌的行为无疑是正义的,但他的这句台词并没有直接体现他对正义的坚持或追求,而是更多地展现了他的英勇和决绝,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B
解析:据“‘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可知,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选项B符合题意;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13.答案:(1)主题: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后不断进行抗争。
特点: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2)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人民的不断起义(反抗);革命力量的汇集;等等。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斗争的血泪史;我们要珍惜先辈们奋斗的成果,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解析:(1)主题:依据三幅图片信息可知,分别反映的是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此林则徐进行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不满英国的侵略,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抗英斗争;鸦片战争的爆发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可知,三幅图片的主题是近代中国遭受的侵略与抗争。特点:这些活动和斗争是官民在遭受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抗争,因此其特点是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2)原因:依据材料“1853年”“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发动鸦片战争;依据“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民的不断起义(反抗);革命力量的汇集等。
(3)感悟: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因此围绕这一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和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斗争的血泪史;我们要珍惜先辈们奋斗的成果,珍惜和平,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同时要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念,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14.答案:(1)注重自然科学;兼顾理论与实践;课程比较丰富;以西方为参照。
(2)影响:培养了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学说;有利于救亡图存;推动了教育变革。
启示: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等。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设课程涉及到数学,法律,翻译等方面,创办的福州船政堂开设的课程涉及到航海天文学和实践操作,还有外语,数学等,由此可知,学堂课程设置的特点有注重自然科学;兼顾理论与实践;课程比较丰富;以西方为参照。
(2)依据材料二“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致力于翻译事业”的信息可知,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是培养了新式人才;传播了西方学说;依据材料二“甲午战争期间号召救亡图存”的信息可知,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救亡图存;依据材料二“新式学堂建立的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的信息可知,这些学堂产生的影响是推动了教育变革。根据材料可知,教育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
15.答案:(1)外交观念和外交制度开始近代化;初具国家主权观念;有了国际法意识并尝试运用国际法维护自身权益;初步构建了近代外交机构。
(2)清政府的外交策略还不够成熟;外交转型非常缓慢;早遭受西方侵略冲击后被动改变等等。
解析:
16.答案:观点:中国人民具有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或民族英雄捍卫国家安全)。
论述:近代中国,面对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894年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奋勇杀敌,最终壮烈殉国,显示了中国军人坚强不屈的爱国精神。19世纪70年代,面对西北边疆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有效策略,最终收复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结论:综上所述,面对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身上都具有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解析:示例:首先,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自拟论题,根据图片可知这些图片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由此可得出观点图片是解读历史事件与变迁的重要媒介。其次,围绕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可选则图片一、图片二和图片三的历史事件的内容及反映影响进行论述,如:图1的“虎门销烟浮雅”,这幅图反映了林则徐主导的虎门销烟事件,彰显了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精神。这次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清政府中的爱国人士的坚定立场,也揭示了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图2中的邓世昌则代表了中日甲午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无数后来人。图3显示“左宗棠筹动新建军务”,体现了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背景下,中国进行军事改革的努力。这反映出清政府面对西方列强威胁时,试图通过自强运动强化军事力量和国家实力的尝试。最后,回扣主题,得出结论,图片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者,也成为我们了解和深入思考历史的渠道,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媒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北省荆州市2024-2025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