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学期七年级目标教学练习册(期中检测) 试题卷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某小学二十多名学生,参与了“科学小记者”走进北京周口店考古遗址公园活动。他们会在周口店国家遗址公园中了解到山顶洞人
A. 距今约70万年 B. 种植水稻 C. 会制作陶器 D. 知道人工取火
2. 考古发现,上山文化的浙江浦江桥头遗址出土了极丰富的水稻遗存,包括碳化的稻米、稻壳、小穗轴等不同部位,样品总量多达5万余个,表现出明显驯化特征。由此可见
A. 稻作农业已在中国萌芽 B. 粟作农业已在中国萌芽
C. 中国饲养水平的提高 D. 先民已经过上了定居生活
3. 大汶口文化时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
A. 墓葬文化浓厚 B. 出现了贫富分化 C. 神权色彩浓厚 D. 聚落形成发展
4. (他) 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这里的“他”是
A. 尧 B. 舜 C. 禹 D. 启
5.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 华夏族的形成 B. 禅让制的确立 C. 我国王朝的产生 D. 世袭制的确立
6. 《史记·殷本纪》记载“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材料反映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 连年征战 B. 横征暴敛 C. 严刑峻法 D. 外族入侵
7. 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设立的目的是
A. 稳定周初政治形势 B. 扩大西周地方实力
C. 促进各地民族交融 D. 削弱了诸侯的权力
8.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却使用九鼎八簋。这反映了
A. 天子权威得到维护 B. 诸侯混战中,郑国败落
C. 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D. 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9.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虽然给社会带来灾难,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一些作用。其作用主要是
A. 出现了中原“诸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交融
B. 犬戎灭掉西周周平王迁到洛邑,东周开始
C. 经济衰退,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 周天子的权力进一步加强
10.右图的战国铜壶,以青铜嵌错工艺在铜器表面呈现精美纹饰,其中第三层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这反映了当时
A. 兼并战争不断 B. 青铜器种类繁多
C. 经济发展水平高 D. 变法改革普遍
11. 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使堤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由此可知,都江堰的修建
A. 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 B. 彻底解决了蜀地水害灾难
C. 推动了中国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D. 见证了中国水利工程发展的历程
12. 《道德经》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体现了老子的思想核心是
A. 仁 B. 道 C. 尚贤 D. 非攻
13.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持续不断,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兵家著述丰硕。其中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基础的兵法著作是
A. 《论语》 B. 《孙子兵法》 C. 《韩非子》 D.. 《三十六计》
14. 有一部医书,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医书是
A. 《伤寒杂病论》 B. 《千金方》 C. 《神农本草经》 D. 《黄帝内经》
15.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这表明
A. 三星堆文明源于中原文明 B. 中原文明源于蜀地文明
C. 早期国家注重礼制 D. 古蜀文明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16. 有一位诗人,采用“楚辞”体创造了《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这位诗人是
A. 李白 B. 屈原 C. 杜甫 D. 白居易
17. 秦始皇在进军岭南时,为转运粮饷,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项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长城 C. 灵渠 D. 骊山陵
18. 《汉书食货志上》记载: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的现象。材料反映了
A. 秦朝赋税沉重 B. 秦朝徭役繁重 C. 秦朝法律严苛 D. 秦朝兵役繁重
19. 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与右图油画直接相关的是
A. 南凿灵渠,北筑长城
B. 楚汉之争,战乱频繁
C. 遇上大雨,戍守误期
D. 国家分裂,经济凋敝
20. 秦末有一句流行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但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 项羽 B. 陈胜 C. 吴广 D. 刘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21. (11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停地探寻着中华文明的起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材料一:读下图《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材料二:读右图《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探寻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
材料三: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 距今 5300-4300年, 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 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 年, 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 大型墓葬中分布。 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 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
(1) 从材料一两幅图你得到关于古人类的哪些历史信息。 (3分)
(2)观察《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2分)思考我国原始农业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2分)
(3) 说出材料三中两处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哪些共同点(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什么特征。 (1分)
22.(12分)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之变】
材料一:美金(青铜) 以铸剑戟,试诸狗马; 恶金(铁金属) 以铸锄,试诸壤土。
——摘自《国语·齐语》
【政治之变】
材料二:(战国时期) 各国内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需要与之适应的新制度,外部要应对持续不断的兼并战争,则需要改变现有机制以增强实力。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摘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国通史纲要·上》
【思想之变】
材料三: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
(1)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生产工具 (1分) 该工具的出现与推广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2分) 其中变法最成功的是哪次变法 (1分)
(3) 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1分) 依据材料三归纳“诸子百家”形成的特点。(3分)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分)
23.(12分) 某校七年级(1) 班同学以“秦的统一”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统一六国】
材料一:
秦灭六国时间: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战国时期, 各国之间的战争影响了社会安定, 广大民众企盼结束战乱……秦王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 只重才能。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巩固统一】
材料二: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二十六年,………(秦始皇)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司马迁《史记》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六国的使命 (3分)
(2)材料二中的“三公”中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的分别是谁 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4分)
(3)材料三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包含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好处。 (2分)
2024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1-20 DABCC CADAA ABBDD BCACD
21.(11分)
(1)历史信息:会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共同劳动; 考采集狩猎为生。(每点1分, 共3分)
(2)重要遗址: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大汶口遗址;东胡林遗址等(每点1分,共2分)。特点:分布广泛; 数量多; 沿河流分布。(每点1分,共2分)
(3)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 都发现了墓葬; 都发现了礼器等(每点1分,共3分)。特征:多元一体。(1分)
22.(12分)
(1) 新的生产工具:铁农具。(1分)作用:劳作效率提高;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农生文明的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推动社会发展等(每点1分,共2分)
(2) 原因: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为了富国强兵; 应对不断兼并的战争; 增强实力; 巩固统治等。(每点1分, 共2分)。变法: 商鞅变法 (1分)。
(3)百家争鸣(1分)。特点:注重实际; 让统治者采纳他们主张; 接受门徒形成学派等(每点1分, 共3分)。
(4) 大动荡; 大变革; 大争鸣; 大发展。(2分)
23.(12分)
(1) 连年征战,人民渴望统一; 嬴政重用人才,有雄才大略; 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正确策略等(3分)
(2) 行政:丞相; 军事:太尉; 监察:御史大夫。(3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分)。
(3)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3分)
(4) 国家的统一,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是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重要的保证。在统一国家下,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畅通无阻,联系密切; 各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发展,共创祖国的历史和文化。(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