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满分80分)
题号 客观题 主观题 总分
1—10 11 12 13 14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能支持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 )
史书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 B.遗址中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考古发现
C.历史学者的研究文章 D.拍摄的关于远古人类的视频
2.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先民以粟等为主要作物,并使用彩陶;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并懂得使用天然漆。造成两地居民生活方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环境 B. 生产工具 C.国家形态 D. 政治制度
3.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王墓、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许多专家学者推测,陶寺遗址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依据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提取到的信息是( )
A.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距今约4000年
B.陶寺古城遗址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的一处遗址
C.陶寺古城遗址已被证实就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
D.陶寺古城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都城要素最完备”的一座大型城址
4.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中》中写道:“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材料表明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
A. 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B.春秋霸主纷争不断,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周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发展 D.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与进一步推广
5.某同学在研究成语起源时,有如下发现,这说明百家争鸣( )
成语 揠苗助长 杞人忧天 滥竽充数 东施效颦
来源 《孟子》 《列子》 《韩非子》 《庄子》
A.在当时引起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B.各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C.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了思想基础
6.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四牛尊、三羊尊和四羊墨这几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和同时代(商)中原出土的青铜礼器上的饕餮纹具有共同特征。同时出土有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弘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了中华文化的( )
延续性和稳定性 B.先进性和丰富性
C.多元性和一体性 D.地域性和单一性
7.《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确立县制,有利于国家管理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严明法度,稳定了社会秩序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8.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约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建立。这一时间可描述为( )
A.公元1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前期
C.公元1世纪后期 D.公元前1世纪后期
9.观察下面三幅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诸侯争霸,战乱不断
C.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D.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10.某班同学学习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就秦朝灭亡展开以下讨论,谁的发言最合理( )
A.甲同学:如果不是因为“遇雨,失期”不会爆发秦末农民起义。
B.乙同学: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沉重打击了农民的反抗精神。
C.丙同学:楚汉之争是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D.丁同学: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1题10分,12题12分,13题12分,14题16分,共50分。
11.走进文物 传承文明。七年级(1)班同学并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 文物策展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民族推陈出新的创造力和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
【项目任务】一组同学以“国宝物语 见证历史”为主题,整理了文物的历史。
任务一 准备布展
历史 图片 ①四羊方尊 ②甲骨文 ③司母戊鼎
国宝 物语 ①入选理由:四羊方尊以四羊和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礼器中的至尊气象。四羊方尊造型简洁、生动逼真、优美雄奇,寓动于静,是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精品,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国家一级文物。 入选理由: ▲ 入选理由: ▲
文物 信息 商周青铜器
问题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内容,分别对②③文物写出入选理由。(4分)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文物图片 时代印记”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关键词进行设计展览。
①铁制农具 ②《论语》书影 ③商鞅方升
问题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对应填入下面展板,并据此为这一板面写出结语。(6分)
前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展板一 经济方面的变革▲ 展板二 制度方面的变革▲ 展板三 思想方面的变革 ▲
结语: ▲
12.制度演变 社会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如下图)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所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地“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2)材料二中“属于周的创造”的创新性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西周起到了什么作用 (3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地方政府的郡守,县令如何产生 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行所产生的历史意义。(4分)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3分)
创新探索 彪炳千秋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战国时期,七雄逐鹿中原,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秦国的强兵富国梦逐渐得以实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铁制农具 图B青铜牺尊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江、外江,调节两江的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一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四
图C战国形势图 图D秦朝形势图
(1)材料一中的文物说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什么进步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进步所带来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作用,指出都江堰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3分)
(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 根据材料三,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变法的意义。(5分)
(4)依据材料四,说出从图C到图D发生的变化。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
14.文明传承 继往开来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智慧的民族,在古代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1)【重温经典一传承先哲智慧】
根据下面的材料分别概括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4分)
(
祸兮
,
福之所倚
,
福兮
,
祸之所伏。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老子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
,
能恶人。”
子曰:“其恕乎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
《论语》
)
(2)【查阅史料一感悟历史素养】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将统一后的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各一批有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此外,新皇帝还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我们常说秦皇修长城、建宫室,劳民伤财,一方面给人民带来痛苦,但另一方面也为秦代建成了坚固的防线,抵御匈奴的入侵,也为后来的历代战争提供了基础。 —摘编自《说三道四古代三大工程》
①阅读史料,指出为巩固统治,这个新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长城修建的作用。(2分)
(3)【历史人物--彰显人物智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深刻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请结合中国古代史,以“杰出人物推动社会进步”为题,从下面方框中任选三为人物,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8分)
(
黄帝
炎帝
商鞅
秦始皇
赵武灵王
李冰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测试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D D A B C
11.任务一:②入选理由: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2分)
③入选理由: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2分)
任务二:展板一①; 展板二:③; 展板三:②;(3分)结语: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诸侯国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为了在争斗中获得优势地位,各个国家纷纷变法图强,面对激烈的社会变化;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分)
12.(1)由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转变为血缘继承的世袭制。(2分)
(2)制度:分封制。作用: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3分)(3)制度:郡县制。产生:由朝廷直接任免。历史意义:有利于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分)
(4)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3分)
13.(1)进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影响: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的繁荣。(2分)
(2)作用:都江堰发挥出灌溉、防洪、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念:顺应自然;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共3分)
(3)商君:商鞅。措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国家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确立县制。意义: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分)
(4)变化: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疆域扩大。 主题: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14.(1)老子思想主张: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顺应自然。孔子思想主张:“仁”;“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意义:道家思想启示当今社会要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辩证的看待问题;对后世各朝代初期休养生息稳定社会齐了指导作用。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为当今仁爱和谐的治国理念提供了借鉴。
(2)①秦始皇推崇以法治国;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②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入侵,巩固了统治,为后来的历代战争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示例: 杰出人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茫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杰出人物,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战国中期,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胡服以便骑乘。自胡服骑射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的强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总之,杰出人物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家强大所以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