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倒计时历史大突破: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1.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法国于1959年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并反对美国在法国领土上存储核武器;1963年法国拒绝签署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主导的《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1966年宣布将退出美国主导的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摆脱美国控制保持独立自主 B. 提高自身在欧洲共同体地位
C. 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D. 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下表为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一体化。该表反映出()
集团 项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共体
合作趋势 松散型 外向化 内向化→外向化
成员国 21 3 15
一体化程度 正在形成中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 经济同盟
国家主权 多样化趋势 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A. 经济全球化导致区域发展失衡 B. 发达国家引领区域集团化发展
C. 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阻力增大 D. 区域差异影响着集团化的走向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要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不断做大“蛋糕”。中国将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促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中国对服务贸易的态度源于()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B. 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C. 服务贸易会推动经济全球化 D. 服务贸易是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形式
4.下列国际组织反映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 世界经济新秩序已形成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C. 文化多样性面临着挑战 D. 世界经济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
5.2024年1月,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和埃塞俄比亚五国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金砖合作机制的内涵与外延、容量与空间均大为拓展。截至2024年11月,“大金砖”十国总人口已占全球人口的45%,GDP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30%。金砖国家的发展( )
A. 加速区域集团化进程 B. 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
C. 推动多极化格局形成 D. 助推国际经济新秩序优化
6.1991年至2011年20年间,西方七国集团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占比从66.7%下降到48.1%,而金砖五国则从7%上升到20%左右。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发展 B. 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C.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已瓦解 D. 世界力量对比逐渐失衡
7.1957年《罗马条约》谈判期间,美国明确支持原子能共同体,大幅下调浓缩铀价格,向国外修电站提供铀原料。对于经济共同体,美国的企业界虽感到有些不安,但政府领导人认为一个更加统一的欧洲可以把联邦德国归并进来,巩固面对苏联的西方。这表明( )
A. 西欧联合起来对抗苏联 B. 政治缓和带动经济的发展
C. 大国博弈影响世界格局 D. 西欧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
8.拉美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缓慢,长期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从表格可以分析得出原因是( )
1950-1980经济年
增长率 1950-1980投资年均增长率 80年代经济年增长率 80年代投资年均增长率
拉美 5.3% 20.6% 1.2% 18.9%
日本 7.1% 28.6% 4.5% 27.2%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A. 长期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 B.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C. 不能摆脱“经济滞胀” D.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10.1960年新加坡成立建屋发展局出资建造组屋,出售或租赁给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在出售或租赁组屋时实行族群按比例居住政策,规定族群在各个组屋区内的比例不得超过其所占人口比例,以抽签方式按比例分配住房。新加坡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旨在( )
A. 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B. 缓解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 促进民族融合国家认同 D. 弥补自由市场体制弊端
11.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B. 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 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 D. 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12.2021年年底,欧盟在其出台的“新大西洋议程”中,列出欧美进行战略对接和政策合作的“菜单”,从抗疫、政治、地区事务、经济、技术和气候变化再到如何“应对中国”,提出了多项机制、政策和行动建议。这说明( )
A. 欧盟经济和军事实力空前膨胀 B. 欧盟企图扩大国际影响力
C. 大西洋东西两岸国家关系紧张 D. 欧盟要求与美国分享霸权
13.1968年,美国第三次试图推动北约组织制定共同的东西方长期信贷政策,要求“北约成员国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并“推迟进行东西欧之间新的双边贸易谈判”。但再次遭到英国等北约成员国的集体抵制,铩羽而归。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国际多极化力量的成长 B. 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C. 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 D. 冷战重心发生转移
14.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以实行行业内的合并达成“世界第一的全球规模经营范围”作为一种战略优势,如1995年,日本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同年,英国的葛兰素公司成功并购英国另一大医药公司——韦尔康姆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大医药公司。这说明( )
A. 逆全球化暗流涌动 B. 跨国公司垄断市场 C. 产业结构快速变革 D. 国际经济竞争激烈
15.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大量低价玉米免税进入墨西哥,挤垮墨西哥玉米生产者,成百上千被迫放弃土地的农民进入本已拥挤的城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的当天,在墨西哥南部最贫困的恰帕斯州突然举行武装起义。墨西哥的发展遭遇说明( )
A. 全球化需要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B. 贸易自由化不利于墨西哥发展
C. 拉丁美洲现代化努力再次宣告失败 D. 农民问题是墨西哥发展的焦点
16.如图为1948年5月西班牙作家萨尔瓦多 德 马达里亚加在欧洲部分人私下成立的欧洲议会上发表的演讲内容。其表达的核心观点是,西欧国家应该( )
必须诞生这样的欧洲,当西班牙人说“我们的夏尔特勒(法国地名)”,英国人说“我们的克拉科夫(波兰地名)”,意大利人说“我们的哥本哈根”,德国人说“我们的布鲁日(比利时地名)”……为了生存,它将具有那样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引导欧洲发明创造性词汇:FIATTEROPA(让欧洲来干吧)。
A. 联合起来对抗美国 B. 携手应对苏联威胁 C. 以联合促共同发展 D. 放弃原有国家主权
17.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IMF多数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1978年《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规定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提高IMF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会员国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进行贷款和将之作为偿还贷款的担保。随后,牙买加体系得以确立。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
A. 导致了世界银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B. 巩固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
C. 推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D.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
1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20世纪后期,非洲形成多个跨国合作组织。非洲一毛里求斯共同组织是非洲法语国家的区域性组织;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是西非法语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西非货币联盟成员国原系法国的领地或殖民地,在独立前后的一段时期,使用“法属非洲法郎”。这反映出非洲国家( )
A. 经济发展模式复制原宗主国模式 B. 实现民族独立解放任重道远
C. 探索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很艰难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20.对外贸易是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外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设厂,进口原料、半成品,利用当地劳动力,进行加工和装配,然后再出口到各国。199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为627亿新元,而对外贸易总额为2030亿新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这说明( )
A. 新兴国家崛起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B. 世界贸易组织提升贸易国际化水平
C. 新加坡利用外国资本进行产业升级 D. 经济全球化推动新兴民族国家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从巴黎掀起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经过长时间艰难的逐字逐句的争论之后,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最终通过了这个庄严的宣言。宣言共17条,它庄严宣布: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惟一原因。
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作为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在破坏欧洲封建制度和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起过不容低估的示范作用。后来,世界各国资产阶级在制订法典时,往往以它为范本。拿破仑所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在以后的法国和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一直被沿用下来。 这次革命为资产阶级所做的事情是这样之多,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
——据吕一民《法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三 1958—1969年戴高乐执政期间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959年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收回对法国舰队的指挥权,禁止美国使用法国基地。1960年法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戴高乐拒绝签订美苏禁止核扩散条约,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恢复邦交,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否决与美国有特殊关系的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1964年,法国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军队全部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迫使该组织总部撤离法国迁往布鲁塞尔。
——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国家”的显著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庄严的宣言”的名称,结合拿破仑的相关举措,对材料中下划线部分予以阐释。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评析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外交活动。
22.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巴黎和会中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友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公约。
——王斯德《世界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一战”后的两次国际会议确立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前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分析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原因。
材料三: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11月15日举行,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签署RCEP……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
—— 202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签署RCEP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该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历次多边贸易谈判(节选)
时间 谈判回合 谈判主要情况
1949年4-8月 安纳西回合 丹麦等10国成为关贸总协定新缔约国,实现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第一次扩员,共达成双边协议147项,增加税减让5000项。
1950年9月-1951年4月 托基回合 吸纳西德等6国作为新缔约国,参加谈判的国家之间贸易额超过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80%,谈判总体顺利,但美英围绕关税及英联邦特惠贸易体系问题争论激烈
1956年1-5月 第二次日内瓦回合 美国在农产品进口等领域强硬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影响了该回合谈判的进程,仅达成有限的关税减让。
1961年5月-1962年7月 狄龙回合 新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关税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与美国展开激烈较量;欧共体六国统一对外关税达成减让,但农产品等被排除在协议之外。
——摘编自舒建中、李婷婷《美国与关贸总协定制度的早期演进( 1949-1962)》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特点。
(2) 根据材料及所学,评述这一时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的影响。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小题1】努力:支持国王逐渐建立王朝国家;开展启蒙运动(批判王朝国家);掀起法国大革命(摧毁王朝国家)。
特征:疆域稳定:由单一或多个民族组成;主权独立;倡导民主自由;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了对国王的忠诚。(任答4点)
【小题2】名称:《人权宣言》。
阐释:拿破仑创建的资产阶级的中央集权制,被后世沿用,影响深远;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启蒙思想(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到欧洲各地)重构了欧洲文化;制定了《民法典》(《拿破仑法典》亦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成为许多国家编撰民法典的蓝本,推动了大陆法系(民法系)的形成。
【小题3】评:戴高乐的外交活动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时代的产物,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分析:背景: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欧逐步走向联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走向分化;美苏两极格局大背景下重振法国地位(欧洲世界地位)。(任答2点)
影响:有利于提升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欧洲的联合和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关系地缓和(缓和了冷战下紧张地国际局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任答2点)
22.【答案】【小题1】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小题2】变化:由“冷战”结束前的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力量受到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制约;多极世界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政治主张等。(或答: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小题3】意义: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
方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政治经济合作;反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小题1】特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不断增加;达成程度不等的关税减让;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组织的缔约成员国之间因贸易政策而存在激烈争论;美国是影响贸易议程和谈判结果的主要阻力。
【小题2】评论:推动战后国际贸易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力图维护其世界经济霸权;欧洲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推动经济多极化的发展。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