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过程。
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运用史料探究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的内涵及影响,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阐释古代著名战争对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推动作用。
3.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战争对文化的影响,认识古代战争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意义。
课前预习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1)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________,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2)影响: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3)统治方式:以________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4)“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________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5)“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________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2.“希腊化时代”的主要表现
(1)统治阶层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________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________和官员。
(2)文化
①原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____________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②成就: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____________》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3)其他地区: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1)蒙古政权的建立: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____________。
(2)三次西征
①第一次西征: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____________,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②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____________、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③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____________。
(3)四大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____________,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2.东西方交流
(1)欧洲传教士: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________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2)旅行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根据他口述记录的《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3)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____________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4)民族迁徙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____________。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自西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③影响: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课后练习
1.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2.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亚历山大帝国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北非的托勒密埃及王国、西亚的塞琉古王国和希腊本土的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如图)。据此推知,希腊化时代在文化方面的主要特征是( )
A.希腊文化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B.东西世界初现文化交融格局
C.区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交流 D.希腊城邦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3.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亚历山大博学园。博学园的资金主要源于国王和政府拨款,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亚历山大博学园的建成有利于( )
A.古希腊文化的传承 B.自然遗产的保护
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术的改进
4.德国史学家加文·汉布里这样说蒙古人:“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通畅利于东西文化交流 B.民族隔阂消失促进了东西文化交流
C.交通通畅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在蒙古西征前西方文化未曾交流过
5.(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6.蒙古西征带来的或从阿拉伯和回教人处转移过来的科技和人文知识,是日后西欧“文艺复兴”的先河;蒙古西征带来的中国火药等火器科技,更是日后西欧君主们打击封建割据领主们的致命工具。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因此才得以实现。材料主要强调蒙古西征( )
A.助推了西欧近代文明萌生 B.致力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C.创造了民族文化互鉴条件 D.直接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
——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
材料二: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三: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上述材料,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课前预习】
一、波斯、希腊文化、马其顿、罗马、税收、顾问、帕加马、荷马史诗
二、蒙古汗国、花剌子模国、俄罗斯、巴格达、四大汗国、教皇、马可·波罗行纪、耶路撒冷、蒙古军队、色目人
【课后练习】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即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时间是在西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洲文化的包容性并不能作为希腊文化被当地文化利用改造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希腊文化广泛流传,才有其被改造,排除C项;希腊在公元前4世纪以后逐渐衰落,而且其商业影响范围有限,并不能波及印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化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其顿统治者,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导致北非、西亚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故选C项。希腊文化并未在世界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项。“东西世界初现文化交融格局”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由材料无法知晓希腊城邦是否成为新文化中心,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据材料“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的著作”可知亚历山大博学园积极推进希腊典籍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
4.答案:A
解析:据材料“挟汉文化的先进和丰富,向西方世界作交锋和交换,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版图的扩大促进了汉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会面与交流,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蒙古西征本身就是通过战争扩大版图的过程,不可能消民族隔阂,排除B项;材料中“……从而把中国的版图扩张到空前绝后的程度,造成了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及其他各种文化直接会面的地理和交通条件。”可知,材料强调了蒙古西征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利于东西文化交流;而未涉及蒙古帝国建立前的文化是否交流,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就已开通,文化交流就已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C
解析:蒙古西征本身是对这些国家的武装入侵,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故AB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问题,故D错误。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概况可知:蒙古西征带来的或从阿拉伯和回教人处转移过来的科技和人文知识,是日后西欧“文艺复兴”的先河,说明蒙古西征有利于促进西欧的思想解放,蒙古西征带来的中国火药等火器科技,更是日后西欧君主们打击封建割据领主们的致命工具,说明其有利于推动西欧的社会转型,总体而言,蒙古西征助推了西欧近代文明萌生,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文化向东的传播,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的双向交流,排除C项;直接改变了欧洲政治格局,不符合史实,是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1)历史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发达;杰出人物的推动。(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帝国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
(3)特点:传播(扩散)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交互性。(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依据材料“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材料“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可知,商品经济繁荣;依据材料“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可知,文化事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涌现出很多思想家为人本思想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2)影响:依据材料“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可知,亚历山大同大流士女儿结婚,拉拢了波斯帝国的统治阶级,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其顿的将领与波斯贵族通婚,拉拢了波斯帝国的贵族,维护了维护帝国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帝国的管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波斯帝国,运用通婚的方式,巩固了被征服地区的稳定,维护帝国的稳定,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特点:依据材料“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可知,希腊文化传播到印度地区,希腊化传播范围涉及欧亚非地区,传播(扩散)范围广;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之间存在交互影响;依据材料“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可知,涉及领域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前导学(答案)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