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蓝天教育集团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制卷人: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靖安老虎墩遗址是江西新石器时代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保存有丰富的陶器遗物。早期小壶以长直颈、矮圈足为主要特征,与良渚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同类器十分相似;而中晚期的小壶以高圈足为主要特征,与石家河文化栗山岗类型同类器十分相似。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一地区()
A.萌发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出现了领先中原的文明水平
C.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D.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文化交流
2.南北朝时期,山东琅邪颜氏后裔、衣冠南渡的士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大量引用儒家经:“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又推崇“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饮食”等道教的养生方法,认“因果轮回、善恶相报”学说。这体现了()
A.佛教思想的本土化发展 B.政府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南迁士族坚守传统文化 D.儒佛道融合的时代趋势
3.宋初刻书十分有限,更常见的是抄本。自宋神宗时期直至北宋末,民间雕印进入繁荣时期;北宋汴京是全国书籍贸易的中心,除了书肆林立,私家刊刻也蔚然成风,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量上市售卖,相国寺就是重要的书市。上述现象的出现,根源于北宋()
A.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 B.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
C.活字印刷的广泛应用 D.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
4.下表为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部分记载。这可以反映出清政府()
有英吉利夷船湾泊零丁洋,距澳甚近,欲登岸借居夷房,恐其滋事,恳求保护。当即救谕英吉利夷船回国,毋许登岸 《东华续录(嘉庆朝)》卷十三
雍正五年奉旨,朝鲜年贡(即岁贡)之例,每年贡米百石。朕念该国路途遥远,运送非易,著减去稻米三十石,糯米三十石,每年进贡糯米四十石,足供祭祀之用,永著为例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 五百零三
A.强烈 民族观念 B.对外交往的频繁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天朝上国的心态
5.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 )
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6.《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 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
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 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
7.下表是关于江西名镇的记载。
景德镇 “豪商大贾,咸聚于此”“其人口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景德镇志》
吴城镇 “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杨周宪《吴城石堤记》
樟树镇 “八省通衢之要冲,赣中工商之闹”。-熊化《樟树镇记》
铅山镇 “货聚八闵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巨观”。-《铅山县志》
据此可知()
A.江西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B.交通便利、物产丰饶推动集镇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带动集镇商业贸易的繁荣 D.人口众多、土地肥沃促进集镇的兴起
8.1932年1月23日,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向所属各部队发出密令,对其进行部署:吴淞要塞守备部队固守要塞,与附近友军确保联络等;24日,致电国民政府表示:“如该寇来犯,决在上海附近抵抗,即使牺牲全军,亦非所顾。”据此可推知()
A.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已经破产
B.蒋光鼐、蔡廷锴的爱国行动获得人民支援
C.吴淞要塞能否守住决定了淞沪会战的胜败
D.十九路军基本做好了抗日的思想、作战准备
9.下面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出现 一些典型精神。这可用于说明()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三牛”精神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
探月精神追 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新时代北斗精神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A.新生政权 政治教育成效较显著 B.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以实现
C.新中国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D.中国时代精神特性与共性并存
10.下表是有关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洪秀全的描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
来源 内容
太平天国方面 躯长大,面微圆而白,鼻高耳圆而小,其声音响亮而沉重,笑时屋为之震,有极大之膂力与极敏捷之知觉
清廷方面 身材魁硕,赤面高颧,有须,粗通文墨,素无赖,日事赌博;体质肥钝,了无异人处
革命党人 面长丰满,红须,手垂过膝;身干长大,富雄姿,博学,治《春秋》《汉书》
A.不同史料对人物的记载不同 B.不同的描述体现人物的多面性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人物的描述 D.不同时期对人物描述有所侧重
11.阿拉伯帝国在首都和一些大城市建立规模宏大的天文台,制造和配备各种精密的天文仪器,还招聘和集中一批各部族及外国有名的天文、历算学家进行长期的天文观察,对天体运行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天文学成就卓著 B.国家重视推动科学发展
C.注重学习和创新 D.文化发展具有多民族性
12.“他(苏格拉底)所教导的不是单纯的知识和局部的智慧,而是要给人生和哲学灌注新的生命,震撼人的全部心灵,使之摧毁旧我寻求自新。”这表明苏格拉底注重()
A.学术探讨B.关爱生命C.科学宣讲D.精神修养
13.华盛顿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人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法律至上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14.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当中,关于卢梭的争议不断,有人说希特勒是卢梭的结果,因为他鼓吹“独裁”和“暴力”;有人说他是自由民主和人权的提倡者,因为他提倡“主权在民”。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B.时代越接近人物评价越客观
C.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 D.人物评价角度不同结论迥异
15.1942年,甘地说:“虽然当今机器时代的目标是把人变成机器,我的目标则是重新让变成机器的人还原”。为此,他号召整个印度拒绝使用洋布,穿用数百万辆木制纺车纺织的本色土布,并认为印度恢复这项手工劳动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甘地掀起土布运动旨在()
A.以人道主义揭穿大机器生产的弊端 B.恢复传统手工业以拯救贫困乡村
C 抵制英国经济掠夺以实现民族独立 D.以非暴力不合作来缓和民族矛盾
16.乌克兰危机被称为“21世纪以来欧洲最大规模军事冲突”。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持续向乌输送武器装备,给这场危机“火上浇油”;另一方面,为应对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压力,俄方也在加紧强化军力,频繁展示战略威慑能力。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A.应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B.经济全球化无法制约战争
C.政治多极化趋势历程曲折 D.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二、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元典是与文本相伴而生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元典,包括《诗》《书》《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文献典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们与中华民族相伴相生。《诗经》约编写于春秋中叶,它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前6世纪间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春秋”原是西周末期至东周前期各诸侯国编年国史的通称,而作为编年史的鲁史《春秋》,以鲁国纪元,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或十六年(前479年)。这些先秦元典并非纯文学,其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很多思想都是在中华民族史上首次提出与论述。这些先秦元典也是中国文学、哲学、史学、科学等方面的起源
材料二《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精品文化类电视节目。第一期《尚书》中提到“以民为本,本固邦宁”蕴含着民主思维;第二期《天工开物》中“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体现了“敬业”精神;第五期《离骚》中的“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则体现了强烈的爱国志向、家国情怀。“治水造福百姓”是大禹的理想信念,秉持着这一信念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理想信念在万事中化为精神力量,堪比“千军万马”之力。还有仁民爱物和号召家国天下的黄帝、秉承“忠孝礼让”美德的舜帝、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发愤著书的司马迁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力求“不虚美、不隐恶”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的创作态度体现了冷静客观、公平公正的理性思维。这些史书典籍、历史人物中蕴含的精神和情怀,为青年一代价值取向的教育引导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属于儒家经典的是哪些著作?材料中除了儒家经典外,还有哪些学派的著作并--对应?(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8分)
18.(20分)文明的传承与互鉴
材料一作为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波斯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交通的便利,币制的统一等都是促进交流的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波斯统治者......尽量不以残暴的方式控制被征服人民,而是采取宽容大度的姿态,这种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使得许多古老文明在失去其所依赖的国家和政体之后,还能将其精神遗产融入新生的文明之中......
材料二当阿拉伯文化昌盛之时,西欧正处于文化低落的“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一些有关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读了大量的古典哲学、文学作品,并在学习过程中把它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特别是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另外阿拉伯人也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这些在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波斯帝国推动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传承中所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10分)
19.19世纪中期or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代表人物答一人即可12分)
层次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仿制西方战舰
器物 地主阶级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派 民主科学
思想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蓝天教育集团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B D D A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B D C A
17.(1).《诗》《书》《论语》《孟子》《荀子》《春秋》 (6分)
《墨子》-墨家《老子》《庄子》-道家《韩非子》-法家 (6分)
(2)价值:塑造了国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坚定了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成为凝聚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利于维护国家民族文化的安全;提供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指引着正确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新方向;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滋养,助力了文化创新。(任答4点即可)(8分)
18.(1)条件:①地跨亚非欧三大洲;②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行省制等政治制度的实行);③良好的道路系统提供便利的交通;④币制的统一⑤相对开明的政策。(任3点即可)(6分)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古代文明的许多优秀成就,促进了地区之间文化的融合。(4分)
(2)作用:阿拉伯人广泛翻译西欧古典文献,从而保存了欧洲古典文化,并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阿拉伯文化,后来传回西欧,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复兴。(6分)
例子: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4分)
19.(12分)人物答对一人即可
层次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器物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译西书籍、仿制 西方战舰
地主阶级洋务派 曾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以自强、求富 洋务运动(新办 近代军事、民用 工业、教育)
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和平改良、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黄兴 暴力革命、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
思想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私立蓝天中学2024-2025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