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1949年,从农村奔涌的洪流席卷城市,中共将中国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指的是( )
A.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
2.下列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①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B.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这反映了( )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
C.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
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
4.歌曲《小燕子》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插曲,创作于1957年,第二段歌词“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可见,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5.1954年9月,主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看法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B.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 D.制定了对外开放政策
7.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8.在研究性学习中李磊同学收集到下面几幅“大跃进”时期的宣传画,它们反映了( )
A.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经济建设取得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进步 D.农业合作化取得成果
9.“七十四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七十四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七十四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七十四年里,出现的“低音”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某网站征集“建党一百周年”专栏的解说词: 以简练的语言概括建党一百年至今每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中,”1978年的足迹”的解说词应当是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拨乱反正,风清气正
C.黑白颠倒,是非不分 D.十年动乱,经济停滞
11.20世纪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是针对( )
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两个凡是”的问题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D.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
12.1978 年,广东清远率先在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结果迅速改变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到1981 年底,这种“清远经验”迅速在全国实施。“清远经验”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包产到户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对外形放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13.“没有对外开放政策这招,翻两番困难,翻两番之后再前进更难。”“如果说在本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么在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内中国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不能离开这个政策。”邓小平这些言论意在强调
A.中国发展时代的来临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D.长期对外开放的必要
14.英国《金融时报》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5年、1992年和2001年。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A.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5.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最伟大的梦是( )
A.国家富强 B.民族独立
C.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人民幸福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图一 图二
(2)材料二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谁?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材料三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中朝人民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该政策实施后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二 据统计,在1953-1957年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重工业和轻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97:1。
(2)根据材料二回答,在这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某法律文件
(3)材料三中“某法律文件”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法律确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材料一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 平均主义泛滥,供给制,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农村哪个时期的现象?这是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请你谈一谈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哪些教训。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农民顺口溜
(4)根据材料四、指出歌谣赞扬了我国农村实行的哪一制度?
19.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歌曲《我的一九七八》
(1)材料一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任意两个即可)
材料三
(3)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到走出去,依据材料四的图片,说出中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措施?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D
6.C
7.D
8.A
9.C
10.B
11.B
12.A
13.D
14.C
15.C
16.(1)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图一:黄继光图二:邱少云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革命意志,自我牺牲精神等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
(3)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7.(1)经济状况:中国工业基础落后,门类不全;计划:一五计划。
意义: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1)土地改革;
(2)三大改造
(3)人民公社化。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积极性等。(答出任意2点即可)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原因:深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深圳的发展。特区:珠海、汕头。。
(3)措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