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苏轼曾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2.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3.科举制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4.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5.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
D.监察官员的能力有限
6.下面是清政府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
外国语 学校 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东同文馆(1864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
军事 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
技术实 业学校 上海电报学堂(1882年)、天津西医学堂(1893年)、山海关铁路学堂(1896年)
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 )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维护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8.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
A.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
B.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教育内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9.20世纪初,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鲁迅、郭沫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我国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是( )
A.党管干部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分级管理原则 D.统一管理原则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
——摘编自祁一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腐败治理》
材料二 古代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古代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制度。“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三 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总是相伴而行,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反腐实践中可以看出。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吏治澄清法》。1854年和1855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决定在大不列颠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1870年,政府又颁布了文官改革令,建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柴世民、武丽华《浅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说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防范官员腐败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德意志在官员的任用上长期保持着“恩赐官职”制的传统。171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制定任用法官必须通过考试的规定。1873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颁布《官员法》《资历条例》,标志着德国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德意志帝国公务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陆续颁布了《联邦公务员法》《联邦法官法》《联邦公务员工资法》《联邦公务员休假条例》。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后,继续执行,并对相关法律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侯京民《德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第二单元过关训练
一、选择题
1.苏轼曾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
B.品德成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
D.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央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选官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选官方式由地方到中央的趋势,故D项正确。
2.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东汉察举制荐举的是那些熟悉儒家经典和道德声望高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项正确;儒学独尊局面出现于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察举制并没有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故D项错误。
3.科举制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反映了( )
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
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
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
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科举制下的考生不再受到门第限制,可以自由报考,说明科举制有利于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唐朝时期除科举制外,仍然存在恩荫等选官方式,排除B项;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取士标准多样化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D项说法太绝对,排除。
4.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朝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朝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 )
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答案:B
解析:抓住问句的“实质上”,管理水平是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县官考核制度的逐步完善,反映了中央注重对地方官员——县官的管理,其实质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也是现象,不是实质,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题干材料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5.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
D.监察官员的能力有限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在君主专制条件下设立监察机构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服务于皇帝,因此决定了其权力有限、效能有限,故C项符合题意。
6.下面是清政府创办的主要新式学堂分类统计表。清政府此举( )
外国语 学校 京师同文馆(1862年)、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广东同文馆(1864年)、湖北自强学堂(1893年)
军事 学校 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天津水师学堂(1880年)、天津武备学堂(1885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
技术实 业学校 上海电报学堂(1882年)、天津西医学堂(1893年)、山海关铁路学堂(1896年)
A.适应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违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使西学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
D.导致封建统治日益陷入危机
答案:A
解析:题干表格中的外国语学校、军事学校、技术实业学校创办的时间集中在1862—1896年,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清政府注重外语、军事和科技教育,为洋务运动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故选A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学习西方科技的思想,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排除;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排除D项。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在此期间设置或增加薪俸的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美国宪法的这一规定( )
A.维护了司法权的独立
B.推行了议行合一的制度
C.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威
D.维护了国家立法权独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参议员或众议员在当选任期内不得出任合众国当局……任何文官职务”“在合众国属下供职者,在继续任职期间,不得担任国会任何一院的议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了国家立法权独立,故D项符合题意。
8.19世纪末,中国留学教育兴起。政府谕令赴洋学习幼童“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
A.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
B.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教育内容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留学生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答案:B
解析:留学目的专注于近代工业需要,与题干材料中“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不符,故A项错误;留学教育仍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与题干材料中“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相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兼讲”不等于注重中西文化融合,故C项错误;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与题干材料中“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符,故D项错误。
9.20世纪初,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鲁迅、郭沫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
C.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
D.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10年前后,大批留学生弃理从文,说明他们认为要改变中国的地位不能仅学技术,必须通过人文文化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故选C项;大批留学生弃理从文,并不能直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开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10年前后,实业救国思想依然是进步的思想潮流,排除D项。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我国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是( )
A.党管干部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分级管理原则 D.统一管理原则
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对官员进行德化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反腐败的立法工作,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官员行为。《唐律疏议》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把有关惩治贪污犯罪的规定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对官吏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等进行界定。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组织和监察制度的确设计得十分精细严密,监察机构在纠举不洁、惩恶扬善、澄清吏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确实查处了不少贪污受贿案件。
——摘编自祁一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腐败治理》
材料二 古代雅典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的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古代雅典还通过公民大会、议事会和公民法庭,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实行“认可听证会”制度。“认可听证会”就是在公民大会上就国家重要公职人员的工作是否称职进行投票,不称职者,或被免职,或被撤职查办。公职人员任满离职时,也要接受公民法庭的审查。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三 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总是相伴而行,这从西方发达国家反腐实践中可以看出。1700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吏治澄清法》。1854年和1855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枢密院令”,决定在大不列颠实行公开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1870年,政府又颁布了文官改革令,建立了文官制度。
——摘编自柴世民、武丽华《浅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反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范官员腐败的对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说出古代雅典为防范公职人员腐败所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防范官员腐败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1)对策:对官员进行道德教育;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官员行为;建立较为严密完善的监察制度。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吏治的清明;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2)措施:实行公职人员的轮流任职制;规定公职人员的任职期限;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审查。
(3)主要特点:法律防范与制度防范相结合。历史作用:促进了英国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为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选拔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2)历史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德意志在官员的任用上长期保持着“恩赐官职”制的传统。171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制定任用法官必须通过考试的规定。1873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颁布《官员法》《资历条例》,标志着德国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对德意志帝国公务员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陆续颁布了《联邦公务员法》《联邦法官法》《联邦公务员工资法》《联邦公务员休假条例》。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后,继续执行,并对相关法律条例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侯京民《德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特点:否定了旧的选官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实施;采用考试的形式选拔公务员;与国际接轨;多次改革,逐步完善,体系完整,法律健全;重视保障公务员权益。
(2)影响:规范了公务员的选拔制度,有助于提高公务员的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了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专版2023-2024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过关训练(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