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手机时,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A.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停止夜间施工,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因为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语言交流,故C错误;
D.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D。
2. 如图,高脚杯口覆上保鲜膜,保鲜膜上撒一些小米。对着杯口发声,发现小米开始“跳舞”。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高脚杯 B.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高脚杯并没有振动 D. 小米跳动说明膜在振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对着杯口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高脚杯,引起保鲜膜振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着杯口发声,发现小米开始“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从而让保鲜膜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高脚杯,会带动高脚杯振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保鲜膜的振动比较微小,通过小米跳动放大了膜的振动,小米的跳动是保鲜膜振动引起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 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 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C.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液化和凝华都放出热量;云层越厚,小水珠和小冰晶越多,水珠下落到地面形成雨,小冰晶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所以雨是液化、凝华和熔化过程,液化和凝华放出热量,熔化吸收热量;故BC错误;
D.河水结冰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4. 佩戴口罩是有效减弱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方法之一。但是冬季戴口罩会给戴眼镜的人带来不便,因为人在呼吸时眼镜上总会出现一层水雾遮挡视线,我们称这层水雾为“哈气”。以下几种物态变化的形成和“哈气”形成的原理一样的是( )
A. 晾干潮湿的衣服 B. “露珠”的形成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冰封河面的解冻
【答案】B
【解析】
【详解】镜片上蒙上一层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A.晾干潮湿的衣服,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封河面的解冻,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冰加热,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则温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B、水结冰的条件是: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即使能达到凝固点,但是由于再没有温度差所以不能继续放热,水不能结成冰,不符合题意;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不符合题意;
D、水结成冰以后体积会变大,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就是这个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D.
6. 面对着你正前方的镜子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的“你”.镜里的“你”就是你的像.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镜里的像是实像
B. 镜子向上移动时,镜中的像也会向上移动
C. 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2m
D. 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平面镜成像的本质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镜子向上移动时对称轴位置不变,镜中像位置不变,故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向镜靠近0.2m,像将靠近镜0.2m,故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正确.
7.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 )
A. 一定向左移动 B. 一定向右移动
C. 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 D. 不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当液面上升时,入射光线不变,入射角不变,而入射点左移,而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点S'将一定向左移,故A正确。
故选A。
8. 如图所示,物质W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①、②、③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依次为( )
A. 吸热、吸热、吸热 B. 放热、吸热、吸热
C. 放热、吸热、放热 D. 放热、放热、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在①过程中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需要放热;物质在②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需要吸热;物质在③过程中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需要吸热,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B. 海波在AB段开始熔化
C. 海波的熔点是48° D.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时间增长,实验中一直在给海波加热,所以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故A错误;
BC.由海波熔化图可知,0~6min海波吸热升温,6~12min温度不变,说明海波是晶体,熔点是48℃。BC这段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过程吸热不升温,物体由固态熔化为液态。故B错误,C正确;
D.在12min末海波全部熔化为液体,继续加热,液体升温加快了液体的蒸发,而CD段依然是液态。故D错误。
10. 如图所示,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用手机给“场所码”二维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然后凭“绿码”放行。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是光源 B. 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
C. 二维码应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D. 影像传感器上成例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维码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并且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所以二维码应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影像传感器上成例立、缩小的实像,当二维码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小孔成像
C. 墙上“孔雀” D. 后视镜中“风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墙上“孔雀”,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后视镜中“风景”,属于凸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物体,能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镜面反射 C. 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物体,说明被这个物体反射的光线朝四面八方传播了,是因为这个物体表面比较粗糙,光在这个物体上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 吹奏笛子的乐曲由于 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填“空气柱”“声带”“竹管”),声音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
【答案】 ①. 空气柱 ②. 空气
【解析】
【详解】[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奏笛子的乐曲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14. 大自然的活动如: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都伴有________声波,核爆炸也有________声波,________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答案】 ①. 次声波 ②. 次声波 ③. 次
【解析】
【详解】[1][2][3]大型自然活动,火山爆发、地震、台风、海啸都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核爆也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波长较大,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较远。
15.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的物理量。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早温度计的模型,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它是根据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 ①. 冷热程度 ②. 气体的热胀冷缩 ③. 上升
【解析】
【详解】[1]有温度的定义可知,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计上端球形容器内是空气,空气遇热膨胀,使玻璃管内液柱下降,空气遇冷收缩,使玻璃管内液柱上升,所以此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3]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即玻璃管内液柱下降,说明球形容器内空气遇热膨胀,即球形容器外的空气变热了,所以表明气温上升了。
16. 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传送;电视机是利用________进行遥控.(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微波”)
【答案】 ①. 微波 ②. 红外线
【解析】
【详解】手机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电磁波属于微波;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的;电视台是通过电磁波来传向外传送信号的.
【点睛】手机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在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我们可以使用红外线制成红外夜视仪和电视机的遥控器;
17. 民间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意思是秋冬的晚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霜:下雪后,雪________成水(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热,使周围温度下降.
【答案】 ①. 凝华 ②. 熔化 ③. 吸
【解析】
【分析】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
【详解】天气特别冷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属于凝华;当温度升高时,雪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是熔化过程,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所以会感觉比较冷.
18. 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______m,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______性。
【答案】 ①. 1 ②. 可逆
【解析】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是相等的,因为小芳同学与穿衣镜的距离是1m,故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1m。
[2]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民族,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图甲),是利用了光的______;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墙内说话(图乙),声音经过多次______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图丙),是利用了声音传递______的知识;入校前检测体温用的额温枪(图丁),是利用监测窗口接收人体辐射出的______来测量体温的。
【答案】 ①. 直线传播 ②. 反射 ③. 信息 ④. 红外线
【解析】
【详解】[1]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工作的。
[2]声音可以在固体间发生反射,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在围墙任何位置听到。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图丙),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的知识。
[4]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能传递温度信息,所以额温枪接收红外线测量体温。
20. 从斜上方看厚玻璃板底下的照片时,看到的是照片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位置比照片的实际位置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答案】 ①. 虚 ②. 高
【解析】
【详解】[1][2]光线从照片上反射出来,到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时候会发生光的折射,进入人的眼睛的是折射光线,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并不是原来的照片,而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照片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原来照片的位置要高。
21.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几乎都使用了人工造雪,如图所示是造雪机工作场景,它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冷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后喷出,让水雾化成无数个小水滴,在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变成雪花。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答案】凝固
【解析】
【详解】在造雪过程中,是将水雾化成无数个小水滴,在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变成雪花,即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雪花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22. 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0.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________m。
【答案】 ①. 光沿直线传播 ②. 0.6
【解析】
【详解】[1]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排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
三、作图题
23. 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S点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S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找到S点的像点S′;连接眼睛A和像点S′,与平面镜交于O点(入射点),连接S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24. 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反射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答案】
【解析】
【详解】先过反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由图可知,反射角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所以入射角也等于45°,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度数,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5.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
(一)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 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__℃。
(二)在探究影响水凝固点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
(4)从图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___________min;从图像中可知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小明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变 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6)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__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答案】 ①. BDAC ②. ③. 99 ④. 10 ⑤. 不变 ⑥. 低 ⑦. 变多
【解析】
【详解】(1)[1]为了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
(2)[2]根据实验数据“描点连线”得到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下图
(3)[3]水沸腾过程,温度不变,由表格数据知道,水的沸点为99℃。
(4)[4][5]从图象知道,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所以该物质是晶体,10﹣20min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共用时
20min﹣10min=10min
且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5)[6]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凝固点,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与水相比,盐水凝固点变低了。
(6)[7]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然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两次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面______放置,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
某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 ①. 较暗 ②. 垂直 ③. 确定像的位置 ④. 刻度尺 ⑤. 相等 ⑥. 无关 ⑦. 不能 ⑧. 虚
【解析】
【详解】(1)[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2)[2]实验时,为了使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
[3]实验使用玻璃板,是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探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需要刻度尺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大小,所以用到的工具是刻度尺。
(3)[5]数据记录表中第一次实验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5.02cm、5.01cm,第三次实蜡烛A和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15.01cm、15.00cm;第二次实验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02cm,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为10.02cm。考虑误差可得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同,但所成蜡烛的像大小与蜡烛的大小相等,因此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7][8]实验中在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故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7.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镜面。
(1)实验时应选用 _____(选填“光面”或“粗糙”)的硬纸板;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NOF向后折或向前折,这是为了探究 _____;
(3)为了使光路显示出来,应使光束 _____射到O点,能看到光束是因为发生了 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_____。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_____;
(6)某同学用激光笔沿着纸板由E点射向O点(纸板ENF在同一平面内),无论怎样改变入射方向,始终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原因是 _____。
【答案】 ①. 粗糙 ②.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③. 紧贴纸板 ④. 漫反射 ⑤.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⑥. 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⑦. 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解析】
【详解】[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需要从不同方向观察纸板上的光线,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故实验时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
(2)[2]将纸板NOF向后折或向前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可以验证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3][4]为了使光线在粗糙的硬纸板上发生漫反射,使光路显示出来,应使光束紧贴纸板入射到O点。
(4)[5]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6]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
(6)[7]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硬纸板垂直平面镜放置。如果硬纸板与镜面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某同学用激光笔沿着纸板由E点射向O点,无论怎样改变入射方向,始终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其原因是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2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题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喷出。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棉布包裹住玻璃泡浸在水槽里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 室温/℃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7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4)题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___;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答案】 ①. 声能集中 ②. 汽化 ③. D ④. B ⑤. 76% ⑥. 小于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知道,超声波加湿器是通过超声波振动时具有能量且声能集中的特点,将水滴击打成为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的。
(2)[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喷出的水雾就是发生了汽化现象,变成了水蒸气,使得湿度变大。
(3)[3]A.人们大声说话的声音响度约为70dB,而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所以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较小,故A错误;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由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形成的,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当空气中水蒸气很多时,湿球温度计的纱布蒸发慢,吸热少,两温度计的示数差就小,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湿润,故C错误;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因为酒精相对于水来说,更易蒸发吸热,导致湿温度计的示数较低,在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变化时,温度变化不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4)[4]干球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球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所以湿球温度计的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低,由图乙可知,B是湿球温度计。
[5]由图乙知道,干湿球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1℃,湿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8℃,所以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为
t=21℃-18℃=3℃
由表格中的数据知道,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6%。
(5)[6]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当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相同时,室温越高,即干球温度计示数越高,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由题意可知,中午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球温度计示数为21℃,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为5℃;晚上时,干球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球温度计示数为10℃,干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差还是5℃,所以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2023年秋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手机时,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中高考期间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航天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2. 如图,高脚杯口覆上保鲜膜,保鲜膜上撒一些小米。对着杯口发声,发现小米开始“跳舞”。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通过空气传到高脚杯 B.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高脚杯并没有振动 D. 小米跳动说明膜在振动
3.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
B. 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
C. 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D. 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
4. 佩戴口罩是有效减弱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方法之一。但是冬季戴口罩会给戴眼镜的人带来不便,因为人在呼吸时眼镜上总会出现一层水雾遮挡视线,我们称这层水雾为“哈气”。以下几种物态变化的形成和“哈气”形成的原理一样的是( )
A. 晾干潮湿的衣服 B. “露珠”的形成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冰封河面解冻
5.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是
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 冰棒周围“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6. 面对着你正前方的镜子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的“你”.镜里的“你”就是你的像.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镜里的像是实像
B. 镜子向上移动时,镜中的像也会向上移动
C. 人向镜靠近0.2m,像将远离镜0.2m
D. 人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7.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上升时,光点S'将( )
A. 一定向左移动 B. 一定向右移动
C. 可能向左可能向右移动 D. 不动
8. 如图所示,物质W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①、②、③物态变化过程的吸放热情况依次为( )
A. 吸热、吸热、吸热 B. 放热、吸热、吸热
C. 放热、吸热、放热 D. 放热、放热、吸热
9. 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 B. 海波在AB段开始熔化
C. 海波的熔点是48° D. 海波在CD段是气态
10. 如图所示,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用手机给“场所码”二维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然后凭“绿码”放行。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维码是光源 B. 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
C. 二维码应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D. 影像传感器上成例立、缩小的实像
11. 如图,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下列现象与日晷工作原理不相同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小孔成像
C. 墙上“孔雀” D. 后视镜中“风景”
12.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物体,能解释这一现象的主要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镜面反射 C. 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二、填空题
13. 吹奏笛子的乐曲由于 ___________振动发出声音(填“空气柱”“声带”“竹管”),声音通过 ___________传入人耳。
14. 大自然的活动如:地震、火山、台风、海啸都伴有________声波,核爆炸也有________声波,________声波传播的距离很远。
15.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物理量。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早温度计的模型,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它是根据______的性质而制成的。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6. 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传送;电视机是利用________进行遥控.(选填“红外线”、“紫外线”或“微波”)
17. 民间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其意思是秋冬的晚上,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霜:下雪后,雪________成水(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_热,使周围温度下降.
18. 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m处,镜中的像到穿衣镜相距______m,小芳通过穿衣镜能看到旁边的朋友,朋友也能通过穿衣镜看到小芳,说明光路具有______性。
1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智慧的民族,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图甲),是利用了光的______;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墙内说话(图乙),声音经过多次______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现代技术中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图丙),是利用了声音传递______的知识;入校前检测体温用的额温枪(图丁),是利用监测窗口接收人体辐射出的______来测量体温的。
20. 从斜上方看厚玻璃板底下的照片时,看到的是照片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位置比照片的实际位置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21.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几乎都使用了人工造雪,如图所示是造雪机工作场景,它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冷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后喷出,让水雾化成无数个小水滴,在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变成雪花。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22. 疫情期间,我校实行分段就餐,同学们需排队进入食堂,如果你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0.5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_________m。
三、作图题
23. 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蜡烛S点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24. 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了反射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四、实验题
25. 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水进行实验探究。
(一)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 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2)根据表格中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
加热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__℃。
(二)在探究影响水凝固点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
(4)从图丙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___________min;从图像中可知盐水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中加盐后凝固点变 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
(6)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丁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___________(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表示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然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再做两次实验。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水平面______放置,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______。除了图中提供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一种测量工具是______;
某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次数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A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5.02 5.01 相等
2 10.02 10.02 相等
3 15.01 15.00 相等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②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说明“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近大远小”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7.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镜面。
(1)实验时应选用 _____(选填“光面”或“粗糙”)的硬纸板;
(2)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NOF向后折或向前折,这是为了探究 _____;
(3)为了使光路显示出来,应使光束 _____射到O点,能看到光束是因为发生了 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_____。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本实验要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是 _____;
(6)某同学用激光笔沿着纸板由E点射向O点(纸板ENF在同一平面内),无论怎样改变入射方向,始终在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线,原因是 _____。
2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加湿器
超声波加湿器以体积小、静音、加湿均匀而深受用户喜爱。超声波加湿器原理是什么呢?如题图甲是某款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振子每分钟向水箱中发射900万次高频振荡波,将水打散成直径为3~5微米的细小水雾颗粒喷出。加湿器加湿效果如何呢?物理学中将某一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量与该温度下饱和水蒸气量的比值叫做该温度下的空气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研究发现: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得越慢。为此人们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测定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干湿球湿度计是用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玻璃泡裸露在空气中的称为干球温度计,用棉布包裹住玻璃泡浸在水槽里的称为湿球温度计。已知部分室温下的相对湿度如下表所示。
相对湿度 室温/℃ 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
1℃ 2℃ 3℃ 4℃
15 90% 80% 71% 62%
18 91% 82% 74% 66%
21 92% 83% 76% 68%
24 93% 85% 79% 74%
(1)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___________(选填“方向性好”或“声能集中”)的特点制作而成的;
(2)加湿器工作时,喷出的水雾最终使空气湿度增大的原因是:水雾发生了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关于加湿器和干湿球湿度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正常工作时,加湿器的响度约为70dB
B.加湿器喷口外的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干湿球温度计示数差越小,表示当时空气越干燥
D.包裹湿球温度计玻璃泡的棉布不能用酒精沾湿
(4)题图乙所示的干湿球湿度计玻璃泡部分已被遮挡,由图可推测湿球温度计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根据两温度计的示数,对照湿度表可知:此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___;
(5)某天中午,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26℃,湿温度计示数为21℃。到了晚上,小明看到干温度计的示数为15℃,湿温度计示数为10℃。由此可判断:晚上空气的相对湿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中午空气的相对湿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复习试卷(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