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1~15小题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自然地理水系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自然地理水系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 ”,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开元初,四方丰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在位初期的年号,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年号贞观,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时期,开元是唐太宗的年号,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后期,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开元”,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据记载,徽调最初形成于民间,进北京献艺时赢得观众喜爱。后来,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这说明京剧( )
A.多姿多彩映现实 B.流传四方显特色
C.日臻完善影响远 D.兼收并蓄多剧种
【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可以看出,京剧兼收并蓄多剧种形成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多姿多彩映现实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流传四方显特色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日臻完善影响远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中外交流频繁 B.大运河的开通
C.诸子百家争鸣 D.都市生活繁华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大运河的开通,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诸子百家争鸣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都市生活繁华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动荡不安 B.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C.黎明前的黑暗 D.混战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该阶段的特点是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动荡不安,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C. 黎明前的黑暗 ,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D.混战时期,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以人为本 D.闭关锁国
【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以看出,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而军人地位低下, 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重文轻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重农抑商,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以人为本,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7.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这些措施不利于统一 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这些措施不利于统一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
A.宋金和议后 B.澶渊之盟后 C.岳飞抗金时 D.靖康之变后
【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金和议之后,宋金两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 , 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 , 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澶渊之盟后,澶渊之盟是宋与辽之间,不符合题意;
C.岳飞抗金后,宋金处于战争状态,不符合题意;
D.靖康之变后,宋金之间处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9.下列语句,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农业上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只要位于南方的苏州、湖州的庄稼成熟,就可以供应全天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显示了南朝的佛教寺院,不符合题意;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显示的是唐朝玄宗时期的繁荣景象,不符合题意;
D.“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显示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读懂备选项含义分析回答。
10.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
A.彰显草原文化 B.推动蒙古统一
C.张扬先辈精神 D.巩固统治秩序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可以看出,忽必烈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 传承汉唐正统 , 巩固统治秩序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彰显草原文化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推动蒙古统一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张扬先辈精神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元代杂剧奠基人,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现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村东北500米处,有其陵墓。1986年重修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材料中这位著名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岳飞 C.文天祥 D.关汉卿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元代杂剧奠基人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元曲作家,其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玄奘,唐代高僧,到天竺求取佛经,不符合题意;
B.岳飞,南宋抗金将领,不符合题意;
C.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1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自中国人将其发明的指南针奉献给全世界以来,“中国”一词再次与“导航”连在一起。下列成就和“指南针”出现在同时代的有( )
①造纸术②火药制成的火器③活字印刷术④交子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出现在宋朝,这一时期,活字印刷术出现,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造纸术出现于汉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指南针出现在宋朝,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回答。
13.(2022九下·龙湖月考)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吸收了非洲文化 B.丰富了中医内容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宣扬了明朝国威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万历(明神宗年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万历(明神宗年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 ”“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 ”,可以看出,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这主要体现了长城的( )
A.功能变化 B.建造结构 C.历史沿革 D.军事意义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 ”,可以看出,长城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建造结构,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历史沿革,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军事意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一名同学这样描述这本著作: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本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艺术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演义》,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不符合题意;
B.《水浒传》,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D.《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识记,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下表是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料,该专题是( )
资料 名称
图片 《金奔巴瓶》《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视频 微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实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列强侵路与人民反抗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金奔巴瓶、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显示的是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对西藏管辖,它们都显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是在隋唐时期,不符合题意;
B. 列强侵路与人民反抗 ,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8.《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答案】A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这就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使得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历史的发展进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休养生息,指的是建国初期,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不符合题意;
C.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不符合题意;
D.重文轻武,重视文臣轻视武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下面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耕织图》(局部) 宋代《耕获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货郎图》(局部)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织图》描绘中国古代美好的小农经济图景,《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唐三彩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它们共同反映了各个朝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社会风气开放,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B.民族文化交融,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发达,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20.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C.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打败倭寇侵扰;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21题12分,22题18分,23题20分,卷面分5分,共55分。请认真阅读、清晰书写、准确作答。)
2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行政治理制度方面有很大的建树和发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材料二:(湖南)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元朝实行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中书省要向地方(府一级)传达一份政令,需要层层经过哪些地方行政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澎湖和琉球隶属哪一行政机构管理。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谈谈,元朝对琉球的管理说明了什么?
【答案】(1)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的顺序。
(2)澎湖巡检司;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朝中书省要向地方( 府一级 ) 传达一份政令 ,需要经过行中书省,到路,再到府;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的顺序;
(2) 澎湖巡检司 ;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22.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A: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A、B两则材料评价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填序号即可,)
(2)结合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赵普给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大运河;材料A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藩镇割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科举制;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 两则材料评价对象是隋朝大运河;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材料A“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 其为利也博哉 ”,肯定了大运河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原因是: 方镇太重 , 君弱臣强 ( 藩镇割据 );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 , 赵普给宋太祖提出的解决措施是: 稍夺其权 , 制其钱谷 , 收其精兵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改用考试的方法 , 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隋朝实行的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得 选拔官员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
故答案为:(1)大运河;材料A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藩镇割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科举制; 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材料是文言文,要读懂其含义;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和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只要细心读材料,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文化是具有魅力的,它展示的是一种和平、积极的思想,得到周边国家认同的同时也提升唐朝威信、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你列举一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朝对外贸易集中在海路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宋朝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谈谈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1)大出大进,双向交流;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到中国交流学习
(2)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市舶司
(3)闭关锁国(限制贸易);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大出大进 , 双向交流 ; 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 , 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有: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交流学习;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宋朝对外贸易集中在海路的客观原因是: 丝绸之路被金 、西夏等所阻;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朝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有: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 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 ; 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 ; 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故答案为:(1)大出大进,双向交流;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到中国交流学习
(2)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市舶司
(3)闭关锁国(限制贸易);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河北省辛集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1~15小题每题2分,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自然地理水系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劳动人民的智慧 D.计算能力的提高
2.“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盛况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
3.据记载,徽调最初形成于民间,进北京献艺时赢得观众喜爱。后来,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这说明京剧( )
A.多姿多彩映现实 B.流传四方显特色
C.日臻完善影响远 D.兼收并蓄多剧种
4.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是( )
A.中外交流频繁 B.大运河的开通
C.诸子百家争鸣 D.都市生活繁华
5.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材料从整体上体现出该阶段的特点是( )
A.动荡不安 B.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C.黎明前的黑暗 D.混战时期
6.“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以人为本 D.闭关锁国
7.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这些措施不利于统一 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8.“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材料描述的情形可能出现在( )
A.宋金和议后 B.澶渊之盟后 C.岳飞抗金时 D.靖康之变后
9.下列语句,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0.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忽必烈意在( )
A.彰显草原文化 B.推动蒙古统一
C.张扬先辈精神 D.巩固统治秩序
11.“元代杂剧奠基人,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现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村东北500米处,有其陵墓。1986年重修为直径10米,高3米的砖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树碑。”材料中这位著名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岳飞 C.文天祥 D.关汉卿
1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自中国人将其发明的指南针奉献给全世界以来,“中国”一词再次与“导航”连在一起。下列成就和“指南针”出现在同时代的有( )
①造纸术②火药制成的火器③活字印刷术④交子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3.(2022九下·龙湖月考)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吸收了非洲文化 B.丰富了中医内容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宣扬了明朝国威
14.“万历(明神宗年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由此可推断( )
A.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B.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C.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D.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15.清朝建立后,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这主要体现了长城的( )
A.功能变化 B.建造结构 C.历史沿革 D.军事意义
16.一名同学这样描述这本著作: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本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17.下表是历史老师为学生准备的专题复习资料,该专题是( )
资料 名称
图片 《金奔巴瓶》《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视频 微课《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实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列强侵路与人民反抗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8.《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19.下面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耕织图》(局部) 宋代《耕获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货郎图》(局部)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20.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 )
朝代 人物 事件 结果
明朝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 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清朝 康熙 雅克萨之战 打败沙俄,签订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A.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B.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
C.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21题12分,22题18分,23题20分,卷面分5分,共55分。请认真阅读、清晰书写、准确作答。)
2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行政治理制度方面有很大的建树和发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材料二:(湖南)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元朝实行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中书省要向地方(府一级)传达一份政令,需要层层经过哪些地方行政机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澎湖和琉球隶属哪一行政机构管理。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谈谈,元朝对琉球的管理说明了什么?
22.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A: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B:“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三: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1)A、B两则材料评价对象是什么?哪则材料对此对象的评价持肯定态度?(填序号即可,)
(2)结合材料二,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原因是什么?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赵普给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隋朝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这一创新制度使选官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文化是具有魅力的,它展示的是一种和平、积极的思想,得到周边国家认同的同时也提升唐朝威信、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其表现在朝鲜和日本的变化……
——《开放与兴盛的唐朝》
材料二: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 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 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 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你列举一个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朝对外贸易集中在海路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宋朝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名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对比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谈谈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自然地理水系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 ”,可以看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开元初,四方丰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是唐玄宗在位初期的年号,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唐太宗时期,唐太宗年号贞观,不符合题意;
B.武则天时期,开元是唐太宗的年号,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后期,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开元”,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答案】D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可以看出,京剧兼收并蓄多剧种形成的,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多姿多彩映现实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流传四方显特色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日臻完善影响远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A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大运河的开通,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诸子百家争鸣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都市生活繁华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5.【答案】B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这一时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可以看出,该阶段的特点是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动荡不安,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C. 黎明前的黑暗 ,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D.混战时期,不能体现整体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6.【答案】B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以看出,读书人地位非常高,而军人地位低下, 这反映宋代统治者推行的主要国策是重文轻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重农抑商,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以人为本,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闭关锁国,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女真族的崛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这些措施不利于统一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8.【答案】B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实际上,除榷场外,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宋金和议之后,宋金两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 , 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 , 民间私相贸易的数量极多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澶渊之盟后,澶渊之盟是宋与辽之间,不符合题意;
C.岳飞抗金后,宋金处于战争状态,不符合题意;
D.靖康之变后,宋金之间处于战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9.【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农业上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意思是只要位于南方的苏州、湖州的庄稼成熟,就可以供应全天下,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显示了南朝的佛教寺院,不符合题意;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显示的是唐朝玄宗时期的繁荣景象,不符合题意;
D.“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显示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读懂备选项含义分析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乾元”卦辞,建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可以看出,忽必烈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 传承汉唐正统 , 巩固统治秩序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彰显草原文化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推动蒙古统一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张扬先辈精神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元代杂剧奠基人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涌现出大批杰出的元曲作家,其中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玄奘,唐代高僧,到天竺求取佛经,不符合题意;
B.岳飞,南宋抗金将领,不符合题意;
C.文天祥,南宋末年的抗元英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宋元时期的科技——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出现在宋朝,这一时期,活字印刷术出现,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造纸术出现于汉朝,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识记出指南针出现在宋朝,再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识记题肢回答。
13.【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 在非洲帕泰岛的西游村有“杏林”世家,家族祖传医术是从郑和船队携带的海医学到的;当地居民从先前中国人那里学习中医,再结合当地本土的医术,创造出非洲式拔火罐。这主要表明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国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了郑和下西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B
【知识点】明朝的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万历(明神宗年号)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 ”“ 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 ”,可以看出, 明朝末年朝廷赋税沉重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明朝末年经济发展缓慢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明朝末年军事实力增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农民大力支持朝廷剿匪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昔日浴血厮杀的长城关口易为熙熙攘攘的贸易市场,一个拆除了民族壁垒的封建大国的全国贸易市场正在形成 ”,可以看出,长城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建造结构,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历史沿革,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军事意义,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C
【知识点】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艺术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三国演义》,描写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不符合题意;
B.《水浒传》,描写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不符合题意;
D.《西游记》,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识记,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答案】D
【知识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金奔巴瓶、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显示的是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对西藏管辖,它们都显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是在隋唐时期,不符合题意;
B. 列强侵路与人民反抗 ,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8.【答案】A
【知识点】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这就是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使得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历史的发展进程,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休养生息,指的是建国初期,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不符合题意;
C.轻徭薄赋,减轻徭役,降低赋税,不符合题意;
D.重文轻武,重视文臣轻视武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9.【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织图》描绘中国古代美好的小农经济图景,《耕获图》反映了南方农业的发达;唐三彩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文化经济交流,《货郎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它们共同反映了各个朝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社会风气开放,题干中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B.民族文化交融,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海外贸易发达,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20.【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建制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抗倭,打败倭寇侵扰;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荷兰殖民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维护了国家主权,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动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的表现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注意所选择的选项要把所给的信息全部包括在内,一个都不能少,切记。
21.【答案】(1)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的顺序。
(2)澎湖巡检司;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知识点】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元朝中书省要向地方( 府一级 ) 传达一份政令 ,需要经过行中书省,到路,再到府;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故答案为:(1)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路、府的顺序;
(2) 澎湖巡检司 ;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即可;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
22.【答案】(1)大运河;材料A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藩镇割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科举制;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大运河的开通;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 两则材料评价对象是隋朝大运河;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因此材料A“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 其为利也博哉 ”,肯定了大运河带来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原因是: 方镇太重 , 君弱臣强 ( 藩镇割据 );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针对存在的这种问题 , 赵普给宋太祖提出的解决措施是: 稍夺其权 , 制其钱谷 , 收其精兵 ;
(3)依据材料三信息“ 改用考试的方法 , 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隋朝实行的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行,使得 选拔官员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
故答案为:(1)大运河;材料A
(2)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藩镇割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3)科举制; 从注重门第出身到注重能力的变化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材料是文言文,要读懂其含义;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和材料信息,读懂其含义进行分析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只要细心读材料,就可以顺利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3.【答案】(1)大出大进,双向交流;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到中国交流学习
(2)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市舶司
(3)闭关锁国(限制贸易);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知识点】遣唐使;鉴真与玄奘;宋代的经济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大出大进 , 双向交流 ; 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 ,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 , 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有: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交流学习;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宋朝对外贸易集中在海路的客观原因是: 丝绸之路被金 、西夏等所阻;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朝为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设立的机构是市舶司;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有: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 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 ; 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 ; 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故答案为:(1)大出大进,双向交流;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同时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日本派遣唐到中国交流学习
(2)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市舶司
(3)闭关锁国(限制贸易);
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4)开放则兴,闭关则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