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秋 路南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几位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的情景。同学们发现火车渐渐开动起来,下列选择的参照物不相符的是( )
A.橱窗 B.站台
C.小明 D.送站的同学们
【答案】C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若以橱窗、站台或送站的同学们为参照物,火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车是运动的;
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火车与小明的位置没有变化,火车是静止的,因此不能选择小明为参照物,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2023秋 天桥区期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
【答案】C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而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并且所成的像为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与像到小孔的距离、物到小孔的距离有关。
【解答】解:A、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不一定是圆形的,故A错误;
BCD、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遵循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3.(2023秋 芜湖期中)某人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答案】A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物靠近镜,像也靠近镜,物远离镜,像也远离镜,像与物到镜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解答】解:(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2)某同学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人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不变;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像到平面镜的距也减小,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也是减小的。
故选:A。
4.(2023秋 洪洞县期中)如图是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苏炳添在开幕式上传递火炬,根据图片信息估测火炬的长度约( )
A.7cm B.70cm C.1.5m D.1.5km
【答案】B
【分析】将火炬的长度与人的手臂长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由图可知,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和人的手臂的长度差不多,而人的手臂的长度约为70cm,则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长度约为70cm,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2023秋 凤翔县期中)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 )
A.对一个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B.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
C.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
D.核酸检测现场医务人员与被检测者之间必须保持1m以上的距离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对一个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大约需要10s,故A错误;
B、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37℃,故B错误;
C、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故C正确;
D、人的胳膊的长度在60cm左右,核酸检测现场医务人员与被检测者之间必须小于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6.(2023秋 商水县期中)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物体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解答】解:匀速直线运动,从速度﹣时间角度分析,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时间对应的是多少速度始终不变,对应速度﹣时间图像应该是一条水平线,故③正确;从路程﹣时间角度分析,因为速度始终不变且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由s=vt可以看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对应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故②正确,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2023秋 连江县期中)2023年9月30日晚,在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摘得该项目金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谢震业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
B.在奔跑过程中,谢震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奔跑过程中,以谢震业左脚上穿的鞋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D.最终评定谢震业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答案】A
【分析】(1)根据公式v=求得速度;
(2)百米赛中起跑后首先是加速运动;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4)最终评定运动员谁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解答】解:A、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谢震业的平均速度为v==≈10m/s,故A正确;
B、在百米赛中起跑后首先是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奔跑过程中,谢震业左脚上穿的鞋与谢震业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他是运动的,故C错误;
D、最终评定运动员谁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
8.(2023秋 路南区期中)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只能靠无线电波联系
D.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答案】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最大,液体次之,气体中的声速最小。
(3)真空不能传声。
(4)空气是常见的传声介质。
【解答】解:A、“土电话”靠固体传声,故A正确;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B错误;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只能靠无线电波联系,故C正确;
D、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故D正确。
故选:B。
9.(2023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不需要介质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根据音调辨别出来的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答案】B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解答】解: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鸟叫声传入人耳需要空气作为介质,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指不敢大声说话,即声音的音量大,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正确;
C.笛声是根据音色辨别出来的,故C错误;
D.由于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乡音无改是指声音的音色没变,故D错误。
故选:B。
10.(2023秋 龙马潭区期中)夏季,泸州市江阳公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只能传递信息
C.能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答案】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A、音箱发出的音乐是由扬声器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故B错误;
C、能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11.(2023秋 江汉区期中)如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览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钟可以奏出美妙的乐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调
D.编钟是靠固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答案】A
【分析】(1)凡是影响别人学习、生活、休息和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
(4)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生活时可能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故B正确;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音调,故C正确;
D、编钟是靠固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故D正确。
故选:A。
12.(2023秋 商丘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乙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
C.乙物质的熔点是210℃
D.乙物质在BC段一直吸热但温度不变
【答案】B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
A、甲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乙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乙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故A正确;
B、乙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2min=2min,故B错误;
C、分析图象可知,乙物质在210℃时开始熔化,而且在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温度不变,则乙物质的熔点是210℃,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13.(2023秋 启东市期中)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烧瓶内水汽化形成的
D.金属盘温度升高,一是气体液化放热,二是液化后的热水对盘子放热
【答案】C
【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个: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水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收热量就能沸腾;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A、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内的水会吸收热量,发生沸腾现象,汽化为水蒸气,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故A正确;
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使盘的温度低一些,可以在盘中加些冰块,故B正确;
C、烧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瓶内的水汽化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不正确;
D、金属盘温度升高,一是气体液化放热,二是液化后的热水对盘子放热,故D正确。
故选:C。
14.(2023秋 桥西区期中)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小卉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汽化吸热
【答案】B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春季,满头大汗的小明,回教室扇风感到凉快,因为扇风加快身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吸收更多的热量,故A错误;
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故C错误;
D、冬季,小卉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这是冰升华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5.(2023秋 兰陵县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封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角为60°
【答案】A
【分析】(1)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是0°,反射角也是0°,故A错误。
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入射角减小了,反射角必然也要减小,故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故B正确;
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也会增大10°,故C正确;
D、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如果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的夹角是30度,说明入射角是90°﹣30°=60°,则反射角为60°,故D正确。
故选:A。
16.(2023秋 泽州县期中)小明常常给弟弟讲成语故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漫画中的成语蕴含的光学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图乙,“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
C.图丙,“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图丁,“水中捞月”——光的色散
【答案】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出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本质上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雨后彩虹就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4)光射到物体的表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解答】解:A、图甲,“凿壁偷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图乙,“井底之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图丙,“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正确;
D、图丁,“水中捞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023秋 芜湖期中)如果互相平行的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那么它的反射光线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答案】不会;遵循。
【分析】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物体表面凹凸不平,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不会;遵循。
18.(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等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原因是 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实际跑步时间相比会偏 小 (选填“长”或“短”)。
【答案】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小。
【分析】知道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的速度约为340m/s,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传播速度慢,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故答案为: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小。
19.(2023秋 楚雄州期中)电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高达2000℃左右,用久了灯泡玻璃上会变黑,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 升华 形成钨蒸气,钨蒸气又在冷的灯泡壁上 凝华 形成固态钨,长期使用后,灯泡壁就变黑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升华;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解答】解:灯丝在高温下吸热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当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时放热,又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上,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20.(2023秋 襄城县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3.80 cm。
【答案】1mm;3.80。
【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9.80cm,物体长度为9.80cm﹣6.00cm=3.80cm;
故答案为:1mm;3.80。
21.(2023秋 浦北县期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举世瞩目,中国乒乓球队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羽毛球队员郑思维代表全体运动员用英文宣誓。运动员代表的宣誓声通过 空气 传入到观众耳朵,观众能区分出男女运动员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来判断的。
【答案】空气;音色。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宣誓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观众能区分出男女运动员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发出的音色不相同,故可用音色来辨别。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22.(2023秋 淮安区期中)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地球人”又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装满化学溶液的水球瞬间结晶,变作晶莹剔透的“雪球”!用手摸上去,竟是热乎乎的,其原理是 凝固放热 (填物态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在中国空间站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不能 (能/不能)用超声波勘测地球到空间站的距离。
【答案】凝固放热;不能。
【分析】(1)凝固指物质由液态转变成固态,凝固要放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水球转变成雪球,这是凝固现象,此过程要放热;因为空间站在大气层外,是真空环境,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勘测地球到空间站的距离。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不能。
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6分)
23.(2023秋 仓山区期中)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解答】解: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90°﹣30°=60°,如图所示:
24.(2023秋 池州期中)光线射向半球形玻璃砖,请画出完整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答案】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要知道当光线垂直于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图中法线已经画出,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应靠近法线。当光从半球形玻璃砖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5.(2023秋 襄城县期中)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应是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该实验应选择 碎冰块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进行实验效果更好,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停表 ;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直至冰完全熔化并继续加热足够时间,图乙是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2min时处于 液 态;
(3)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中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B ,此时的温度为 38 ℃;
(4)第18min时观察到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大小保持不变”),此时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答案】(1)自下而上;碎冰块;停表;(2)晶体;液;(3)B;38;(4)变大;不能。
【分析】(1)实验器材装配要根据酒精灯来确定铁圈及石棉网的高度;知道怎样才能使试管中的晶体均匀受热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温度和加热时间;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后为液态。
(3)温度计在读数的时候,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的读数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再根据液面位置的指示来读数;
(4)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
水沸腾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解答】解:(1)该实验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要先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因此按照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自下而上;该实验应选用碎冰块来进行实验,均匀受热,效果更好些;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测量加热时间的停表;
(2)由图象知,冰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6min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为晶体,熔点为0℃;第12min时,为液态;
(3)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即上述三种情况中,A属于俯视,即读出的数据会偏大,C是仰视,即读数会偏小。即只有B是正确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38℃;
(4)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温到达沸点,但是因为试管内外没有温差,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能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碎冰块;停表;(2)晶体;液;(3)B;38;(4)变大;不能。
26.(2023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小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3s、5s。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该较 小 (选填“小”或者“大”),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
(3)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根据题目条件可得,小车在前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AB比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BC要 小 (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6)如图,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象是 C (选填字母)。
【答案】(1)v=;(2)小;(3)大;(4)小;(5)错误;(6)C。
【分析】(1)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公式是v=;
(2)若要计时方便,使时间测量误差减小,应使小车运动的时间长些,使斜面的坡度缓一些;
(3)过了A点后计时,测量时间偏小,计算出的速度偏大;
(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前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AB与下半程BC段平均速度的关系;
(5)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段的路程除以下半段所用的时间;
(6)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解答】解:(1)实验的测量原理是v=;
(2)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慢一些,其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时所带来的误差;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较正常情况下要小一些,根据速度的公式v=,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4)由图知信息知AB段的路程为0.5m,时间为3s,BC段的路程为0.5m,时间为5s﹣3s=2s,在路程相同时,BC段的时间少,根据v=知BC段的平均速度大;
(5)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时间,由于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所以不能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根据分析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是在做加速运
A.s﹣t图像是倾斜程度不变的直线,因此是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像是倾斜程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在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s﹣t图像是倾斜程度越来越大,表示速度在增大,故C符合题意;
D.s﹣t图像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v=;(2)小;(3)大;(4)小;(5)错误;(6)C。
27.(2023秋 微山县期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顺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小明测得反射角为43°,他为了不再麻烦而将数据改成“反射角45°”记入实验数据表格,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C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答案】(1)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关系进行分析;
(2)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根据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分析;
(5)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5)因为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和小刚都能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
故答案为:(1)顺;(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5)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8.(2023秋 新田县期中)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50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2.5m/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多少秒?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少km/h?
【答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4s;全程的平均速度6.66km/h。
【分析】(1)求出物体通过前一半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
(2)先根据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出后半程的运动时间;
(3)知道物体运动路程,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题意知,s1=s2=s=×100m=50m,
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v1===1m/s;
(2)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4s,
由物体走全程需要的时间:t=50s+4s=54s,
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v==≈1.85m/s=6.66km/h。
答: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4s;全程的平均速度6.66km/h。
29.(2023秋 铁西区期中)“十一”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设每节车厢长15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则:
(1)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为多长?
【答案】(1)该隧道的长度是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为89s。
【分析】(1)已知火车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和每节车厢长,两者的乘积即为该火车的长度,小明与火车的速度相等,已知速度与运动时间,由s=vt可求出小明的路程,路程就是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是隧道长度与火车长度之和,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求出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解答】解:
该火车的长度:s车=nL=12×15m=180m;
火车的速度:v=72km/h=20m/s,
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由v=可得,隧道的长度:
s隧道=vt=20m/s×80s=160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s=s隧道+s火车=1600m+180m=1780m,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t′===89s。
故答案为:(1)该隧道的长度是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为89s。
30.(2023秋 西湖区期中)为庆祝2023年10月1日,南昌市进行了精彩的烟花表演。由于不同金属在灼烧时发生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烟花就是利用各种不同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爆炸,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小明在欣赏烟花时看到某枚烟花炫彩亮光2秒钟后才听到这枚烟花在空中传来的爆炸声。请问:
(1)为什么小明会在烟花亮后2秒钟才听到它的爆炸声?
(2)请你计算这枚烟花爆炸的地点离小明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若此爆炸声遇到一障碍物后过了3秒又返回到现场放烟花工作人员的耳朵里,则该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多远?
【答案】(1)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距离一定时,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燃放烟花时先看到烟花再听到烟花爆炸声;
(2)烟花发生在离小明680m处。
(3)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510m;
【分析】(1)空气中光速约为3×108m/s;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可根据速度公式v=进行分析;
(2)将数据代入速度公式v=计算烟花距离小明路程。
(3)爆炸声遇到一障碍物后过了3秒又返回到现场放烟花工作人员的耳朵里,知道整个过程用的时间,可以求出声音从障碍物传到人耳的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得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多远。
【解答】解:(1)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距离一定时,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燃放烟花时先看到烟花再听到烟花爆炸声;
(2)烟花距离小明路程为:s=vt=340m/s×2s=680m。
(3)s′=vt′=340m/s×s=510m;
故答案为:(1)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距离一定时,速度越慢,所需时间越长,所以燃放烟花时先看到烟花再听到烟花爆炸声;
(2)烟花发生在离小明680m处。
(3)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510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
(原卷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秋 路南区期中)如图所示是几位同学送小明乘火车回家的情景。同学们发现火车渐渐开动起来,下列选择的参照物不相符的是( )
A.橱窗 B.站台 C.小明 D.送站的同学们
2.(2023秋 天桥区期中)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用蜡烛作为光源,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虚像
C.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D.小孔成像与水中倒影形成原理相同
3.(2023秋 芜湖期中)某人从远处走向平面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4.(2023秋 洪洞县期中)如图是北京冬奥会火炬手苏炳添在开幕式上传递火炬,根据图片信息估测火炬的长度约( )
A.7cm B.70cm C.1.5m D.1.5km
5.(2023秋 凤翔县期中)如图所示,医务人员正在安静有序的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对于其中涉及的一些物理量,下面估测合理的是( )
A.对一个人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大约需要10min
B.被检测者口腔内的温度约为50℃
C.检测时,医务人员所用棉签的长度约为15cm
D.核酸检测现场医务人员与被检测者之间必须保持1m以上的距离
6.(2023秋 商水县期中)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物体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2023秋 连江县期中)2023年9月30日晚,在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1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谢震业以9秒97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摘得该项目金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谢震业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
B.在奔跑过程中,谢震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奔跑过程中,以谢震业左脚上穿的鞋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D.最终评定谢震业跑得快,是利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8.(2023秋 路南区期中)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B.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C.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只能靠无线电波联系
D.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9.(2023秋 万州区校级期中)《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描写声的诗词,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传入人耳不需要介质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根据音调辨别出来的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是指声音的响度没变
10.(2023秋 龙马潭区期中)夏季,泸州市江阳公园的音乐喷泉随音乐舞动,供市民欣赏。以下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音箱发出的音乐不是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只能传递信息
C.能区别吉它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11.(2023秋 江汉区期中)如图为湖北省博物馆展览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钟可以奏出美妙的乐音,一定不属于噪声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调
D.编钟是靠固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2.(2023秋 商丘期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乙物质熔化过程经历了4min
C.乙物质的熔点是210℃ D.乙物质在BC段一直吸热但温度不变
13.(2023秋 启东市期中)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烧瓶内水汽化形成的
D.金属盘温度升高,一是气体液化放热,二是液化后的热水对盘子放热
14.(2023秋 桥西区期中)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冬季,小卉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汽化吸热
15.(2023秋 兰陵县期中)下列说法不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是( )
A.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
B.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反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C.入封角增加10°,反射角也增加10°
D.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反射角为60°
16.(2023秋 泽州县期中)小明常常给弟弟讲成语故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漫画中的成语蕴含的光学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甲,“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B.图乙,“井底之蛙”——光的直线传播
C.图丙,“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D.图丁,“水中捞月”——光的色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
17.(2023秋 芜湖期中)如果互相平行的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那么它的反射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8.(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是等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原因是 。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与运动员的实际跑步时间相比会偏 (选填“长”或“短”)。
19.(2023秋 楚雄州期中)电灯正常工作时的温度高达2000℃左右,用久了灯泡玻璃上会变黑,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 形成钨蒸气,钨蒸气又在冷的灯泡壁上 形成固态钨,长期使用后,灯泡壁就变黑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023秋 襄城县期中)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1.(2023秋 浦北县期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举世瞩目,中国乒乓球队奥运冠军孙颖莎和羽毛球队员郑思维代表全体运动员用英文宣誓。运动员代表的宣誓声通过 传入到观众耳朵,观众能区分出男女运动员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22.(2023秋 淮安区期中)2022年3月23日15时44分,“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为“地球人”又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装满化学溶液的水球瞬间结晶,变作晶莹剔透的“雪球”!用手摸上去,竟是热乎乎的,其原理是 (填物态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在中国空间站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能/不能)用超声波勘测地球到空间站的距离。
三.作图题(共2小题,共6分)
23.(2023秋 仓山区期中)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24.(2023秋 池州期中)光线射向半球形玻璃砖,请画出完整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四.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25.(2023秋 襄城县期中)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组装图乙中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应是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该实验应选择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进行实验效果更好,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直至冰完全熔化并继续加热足够时间,图乙是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2min时处于 态;
(3)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中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此时的温度为 ℃;
(4)第18min时观察到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选填“变大”、“变小”或“大小保持不变”),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6.(2023秋 海淀区校级期中)小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分别为:0、3s、5s。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该较 (选填“小”或者“大”),为了更准确的测量时间;
(3)实验中要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4)根据题目条件可得,小车在前半程AB段的平均速度AB比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BC要 (选填“大”或“小”);
(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你认为他的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6)如图,能正确反映小车在下滑过程中运动情况的s﹣t图象是 (选填字母)。
27.(2023秋 微山县期中)“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小明测得反射角为43°,他为了不再麻烦而将数据改成“反射角45°”记入实验数据表格,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28.(2023秋 新田县期中)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50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12.5m/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多少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时间是多少秒?全程的平均速度多少km/h?
29.(2023秋 铁西区期中)“十一”期间,小明乘火车去游玩,观察到他乘坐的火车共有12节车厢(包括火车头)。设每节车厢长15m,当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他测出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80s,则:
(1)该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为多长?
30.(2023秋 西湖区期中)为庆祝2023年10月1日,南昌市进行了精彩的烟花表演。由于不同金属在灼烧时发生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烟花就是利用各种不同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爆炸,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小明在欣赏烟花时看到某枚烟花炫彩亮光2秒钟后才听到这枚烟花在空中传来的爆炸声。请问:
(1)为什么小明会在烟花亮后2秒钟才听到它的爆炸声?
(2)请你计算这枚烟花爆炸的地点离小明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若此爆炸声遇到一障碍物后过了3秒又返回到现场放烟花工作人员的耳朵里,则该障碍物离现场大约有多远?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秋八上物理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人教版第1~4章)(原卷+解析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