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监察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产生
C.选官方式明显的变化 D.限制了专制皇权强化
2.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秦统一后,李斯上奏:“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以非上之所建立……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出则巷议。”据此推知,当时秦朝( )
A.境内私学影响了官学 B.社会文化形态亟待整合
C.国家统一成社会共识 D.国家强化政治伦理观念
4.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
A.都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 B.都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
C.都证明了秦亡于严刑峻法 D.都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始皇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皇帝制
6.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这表明秦朝北击匈奴( )
A.具备明确的开疆拓土要求 B.有效解决了边疆问题
C.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 D.确保了北部边防安全
7.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亡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贾谊认为秦的速亡主要是因为( )
A.秦朝强硬推行郡县制引起贵族集团的不满
B.秦朝统治者阴险狡诈不得民心
C.秦朝没有分封诸侯国导致“孤立而亡”
D.秦朝没有因时而变实施仁义的统治策略
8.秦曾经“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仅仅过了十余年,秦朝却遭遇了“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毁坏)”的命运。造成秦朝国运变化的根源是( )
A.皇帝制度的腐朽 B.焚书坑儒的刺激
C.农民起义的打击 D.社会矛盾的激化
9.陈胜、吴广起义开中国古代农民起义之先河。关于起义的原因,教材的解释是“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此说法源自《史记》“失期,法皆斩。”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代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对于“失期”,相关法律是“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成行),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批评);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遇到大雨,免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矛盾,当以考古史料为准
B.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知
C.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自圆其说即可
D.上述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历史解释不同而已
10.如图为秦统一后设置的会稽郡、冶县等地。下列关于会稽郡表述正确的是( )
A.会稽郡主要官员可以世袭 B.会稽郡主要官员有郡守、郡丞和郡尉
C.会稽郡直接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D.冶县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
11.秦始皇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秦始皇时期发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B.秦朝未能建立对地方的控制机制
C.郡县制违背历史潮流遭到人们唾弃 D.暴政导致秦朝统治基础非常薄弱
12.《礼记》记载春秋“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1975-1976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律内史杂中,有一条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材料说明( )
A.秦国拥有完备的社会法律体系 B.秦国正式确立通用语言的使用
C.秦朝的文书制度利于巩固统一 D.秦朝统一文字加强了专制统治
13.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史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
A.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B.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管辖
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14.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多是以直观的图片,如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遗址、历史照片等方式出现,它能将复杂的历史问题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图是一张汉字变化图片,对其解释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该措施钳制了人们思想发展 B.有利于统一文字隶书出现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
15.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产生于秦朝统一全国之后 B.使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秦朝以后的王朝不再沿用 D.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二、材料分析题
16.书同文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汉]许慎《说文解字 序》
材料二秦王朝实行“书同文”政策,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书同文”给政令上传下达提供便利,政令可以准确地传递到地方官僚手中;地方治理情况也能通过文书上传,并依此评价和问责治下官员。“书同文”为专制君主的法治提供了条件,统一的法律文本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在社会生活中做到“令行禁止”。
从实际使用看,隶书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基本克服了因各地方言差异大导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隔阂。汉初文字在构形和书写风格上都传承了秦朝的文字,是秦朝文字发展的延续。
——摘编自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秦朝文字的演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书同文”的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18.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一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从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要想维护统治,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第一、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第二、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第三、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第四、宏观经济制度模式。
——摘编整理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如何探索“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的?
材料二 中国古代政治史有其演变“路径”,比如宋代政治史,其演变路径可以分为五个角度:“文书性质与日常政务”“制度因革与政治理念”“地方军政与中央决策”“仪式空间与政治文化”“周边关系与内政措施”。
——摘编整理自邓小南《过程·空间——宋代政治史再探研》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制度因革”的表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西周至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土建邦”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但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秦朝建立后,采用了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未涉及行政区域监察的信息,排除A项;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而不是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限制了专制皇权强化”说法有误,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由材料可知,仅仅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这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皇帝独尊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无法体现出中央集权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宗教性描述,无法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政事的决策方式,无法体现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出则巷议”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同思想舆论的传播形成了很大的政治隐患,只有社会文化形态亟待整合才能稳定统治,B项正确;秦朝时境内确有私学,但材料没有涉及官学的教学问题排除A项;当时秦朝已经统一六国,但民众尚未接受这种统一,所以“成社会共识”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当时国家应当加强思想控制,并未强调强化政治伦理,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汉代认为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且汉代儒学不断得到发展,受儒家仁的学说的影响,因此出现材料中的说法,即材料中的说法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中陆贾、晁错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秦朝的严刑峻法,并非完全没有事实支撑,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汉代认为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并不能就此证明秦朝亡于严刑峻法,排除C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材料只是反映了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并未全面准确揭示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统一后,为防止再次出现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废除分封制,全国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在秦朝被废除,排除A项;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的政策,排除C项;皇帝制度是彰显秦始皇功绩而采用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始皇北击匈奴,其根本战略指导思想……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而在于确保秦王朝的安全、统一和发展”,可知秦朝北击匈奴主要是为确保国家安全,具有鲜明的积极防御特点,C项正确;开疆拓土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A项;“解决了边疆问题”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B项;“确保了边防安全”说法绝对,且与材料“不在于进攻,不在于征服或消灭匈奴”所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可知贾谊认为秦亡天下的原因是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实施仁义的统治策略,D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郡县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秦朝统治者阴险狡诈,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分封诸侯国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法严苛,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导致了秦朝的灭亡,D项正确;皇帝制刚刚建立,正处于上升期,与秦朝灭亡的根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焚书坑儒和农民起义不是秦朝灭亡的根源,排除B、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末(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不能如期赶到成地将被处死”,而云梦秦简记载的是“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批评);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遇到大雨,免罚)”这说明通过不同类型史料,丰富了人们对相关史实的认知,B项正确;考古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排除A项;对于不同的观点,应该提倡百家争鸣,但要坚持基本的原则,排除C项;上述两种说法有本质区别,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所学可知,秦朝郡主要官员有郡守、郡丞和郡尉,因此会稽郡主要官员有郡守、郡丞和郡尉,B项正确;会稽郡的长官是由皇帝任命的,但是不能世袭,排除A项;秦朝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乡、里、亭,排除C项;冶县是会稽郡的下辖县,不是其郡守的封地,而且秦朝废除了分封,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秦始皇在一次出巡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和所学可知,从秦始皇出巡遭到刺杀的行为来看,暴政导致秦朝统治基础非常薄弱,D项正确;秦始皇执政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排除A项;秦朝通过郡县制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郡县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代中国。据材料“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并结合所学可知,“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就是为了避免口头表达引发的误会和认知差异,说明秦朝的文书制度有利于巩固统一,C项正确;仅根据秦朝的文书制度不能说明秦国拥有完备的社会法律体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文书制度,不是正式确立通用语言的使用和统一文字,排除B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将“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此地出现多个商业性都会,这说明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A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中央对岭南地区的管辖,不符合主旨,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禁锢社会阶层的流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图示可知,这是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文字统一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融,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C项正确;钳制了人们思想的是焚书坑儒,排除A项;秦朝统一的文字是小篆,排除B项;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郡县制产生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分封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B项;秦朝之后,历代都在沿用郡县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差异,秦朝统一了全国文字,从大篆中演化出标准字体小篆,后来又书写简便的隶书广泛使用。
(2)秦朝统一文字的字形和书体,文字规范和简化,秦朝统一的文字被汉朝继承,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文字统一有利于政令传递(文书行政),有利于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官员的考核(上计制度),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需要。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大一统的观念。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到秦朝(中国)。
演变:根据材料“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可知,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差异,秦朝统一了全国文字,从大篆中演化出标准字体小篆,后来又书写简便的隶书广泛使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
意义:根据材料“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基本克服了因各地方言差异大导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的隔阂。汉初文字在构形和书写风格上都传承了秦朝的文字,是秦朝文字发展的延续。”可知,秦朝统一文字的字形和书体,文字规范和简化,秦朝统一的文字被汉朝继承,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根据材料“给政令上传下达提供便利,政令可以准确地传递到地方官僚手中;地方治理情况也能通过文书上传,并依此评价和问责治下官员。......为专制君主的法治提供了条件,统一的法律文本体现了统治者的意愿”可知,文字统一有利于政令传递(文书行政),有利于法令的统一,有利于官员的考核(上计制度),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需要。根据材料“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行政令、传播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知,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传播大一统的观念。
17.(1)分封制。
(2)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3)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成效: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一“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治制度为分封制。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二“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可知,加快了统一的步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交融,同时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措施:根据材料三“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成效:结合所学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政治方面,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免,对皇帝负责,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
18.(1)创新:在原有邦国区域内建立诸侯国。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员监察地方官。
条件:秦始皇统一六国。
(3)不同:汉代皇帝才能实行分封;王国以下仍是郡县制。
后果: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对策: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4)启示:郡县制比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第一问,根据材料“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得出在原有邦国区域内建立诸侯国。第二问,根据材料“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得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朝。第一问,根据材料“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得出郡县官员分工负责。根据材料“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薄,朝廷依此行赏罚”得出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根据材料“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得出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政治条件为秦统一全国。
(3)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汉代。第一问,根据材料“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得出汉代皇帝才能实行分封,王国以下仍然是郡县。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后果是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措施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4)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秦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启示为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点睛】
19.(1)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刑峻法,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朝初年汲取秦两世而亡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2)汉朝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中央上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上有郡县制。在此基础上创新,地方上郡县与分封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中央上设置中外朝,加强君权,地方上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详解】(1)本题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时期“全民思想控制模式”指的是在思想方式方面采取的措施。其中,秦朝时期信奉法家思想,法为教、以吏为师,严刑峻法,以法家为统治思想。而汉朝建立后,吸取秦朝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的教训,在西汉初年尊奉黄老无为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的恢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独尊的地位,从此开始,儒学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本题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秦汉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汉时期在制度方面发生因革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汉承秦制上。汉朝初年,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中央上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地方上有郡县制。但汉朝在秦朝制度上又有所创新,如在地方上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而汉武帝时期则在中央上设置中外朝,加强君权,地方上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