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2.(3分)如图是小明用滑板车向前滑行时的情景,站在路边的小华认为他是静止的,则小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滑板车
C.路边的树木 D.小华
3.(3分)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4.(3分)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  )
A.测一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
5.(3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公害,以下措施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污染的是(  )
A.卧室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城区内禁止车辆鸣笛
D.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
6.(3分)小红想给物品消毒。通过查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得知,用75%的酒精消毒时,需
要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小红为了让酒精蒸发更缓慢(  )
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
7.(3分)如图所示为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提醒盲人行路安全。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该导盲杖利用了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原理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相同
8.(3分)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内有一细管,实验室温度计没有细管
B.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
9.(3分)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80℃
C.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
10.(3分)某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甲、乙、丙三位运动员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所用的时间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距起点的距离 20m 80m 100m
甲所用时间 2.3s 8.9s 12.2s
乙所用时间 2.4s 8.3s 11.8s
丙所用时间 2.5s 8.4s 11.4s
A.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的是甲运动员
B.乙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3s时,丙运动员领先甲运动员,乙运动员领先丙运动员
D.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运动员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计28分)
11.(4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测得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冰的熔点会    (选填“降低”或“升高”),冰块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白霜。
12.(4分)如图所示是一噪声测试仪,此时测量的噪声是    。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13.(4分)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先把小瓶放入    (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管中水柱的位置降低,然后把小瓶放入    (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升高,由此可知   的规律制成的,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可以改用更    (选填“细”或“粗”)的管子。
14.(4分)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2cm,其中错误的是    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cm,他这样处理    (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
15.(4分)如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   ℃,图丙中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丁,小红把质量相同的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    。
16.(4分)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铃声是通过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是因为真空    ,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水深度,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4s,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   m。
17.(4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大小为    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6分)
18.(4分)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刻度尺更精确些,将这把刻度尺正确放置后测量出的物体长度为    cm。
(2)如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s。
(3)如图丙,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够传声。
19.(4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选器材有:小车、秒表、长木板、小木块各一个。
(1)除了以上所选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小”或“大”)。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过程中,秒表(数字分别是时:分:秒),则小车在s3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0.(8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选填“强”或“弱”)。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有关。
21.(10分)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正确组装器材后开始实验,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①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经历了    min。
②图乙中第6min时,物质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化特点:不断    热量,温度    。
(3)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   。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2.(7分)小天和小海同学想测量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于是他俩找来一根长为510m的空金属管,小天在空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听到两声,时间间隔为1.4s。(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
(2)声音在此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假如金属管中装满水,且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则声音在金属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
23.(9分)小亮爸爸开车送小亮和妈妈去西安北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G1918 西安北(9:38) 上海虹桥(16:43) 1509km
(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min?
(2)G1918次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
(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完全通过长为1730m的隧道,用时36s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分)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凝华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解答】解: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是因为冰吸收饮料的热量变成了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
2.(3分)如图是小明用滑板车向前滑行时的情景,站在路边的小华认为他是静止的,则小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滑板车
C.路边的树木 D.小华
【分析】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解答】解:小明用滑板车向前滑行时,小明相对于地面、小华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但相对于滑板车位置没有改变。故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参照的选择,属基础题目。
3.(3分)历史上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有很多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琴、筝、箫、笛、二胡、琵琶、唢呐、鼓等,代表了中国民族乐器文化。下列几组民族乐器中(  )
A.二胡与古筝 B.古筝与琵琶
C.二胡与唢呐 D.箫与笛子
【分析】二胡、古筝、琵琶靠弦振动发声,唢呐、箫、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解答】解:A、二胡和古筝都是靠弦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古筝和琵琶都是靠弦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二胡靠弦振动发声,二者发声原理不同;
D、箫与笛子都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产生的原因,要了解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
4.(3分)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测不出来,这时可将许多相同的纸叠起来,使之有足够的厚度,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了,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  )
A.测一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
C.测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解答】解: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铜丝的直径和质量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
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特殊测量方法。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
5.(3分)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公害,以下措施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污染的是(  )
A.卧室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城区内禁止车辆鸣笛
D.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A、卧室窗户使用双层玻璃,故A符合题意;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故B不符合题意;
C、城区内禁止车辆鸣笛,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
6.(3分)小红想给物品消毒。通过查询“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消毒剂使用指南》得知,用75%的酒精消毒时,需
要擦拭物体表面,并让酒精作用3min,小红为了让酒精蒸发更缓慢(  )
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解答】解:A.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通风处,加快蒸发;
B.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在向阳处,加快液体蒸发;
C.擦拭酒精后用吹风机热风吹,加快蒸发;
D.擦拭酒精后把物品放入密封袋,减慢蒸发。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蒸发的因素,难度不大。
7.(3分)如图所示为超声导盲手杖。它可以发射超声波探测人体周围障碍物的情况,并处理成语音信号及时播放出来,提醒盲人行路安全。该手杖可帮助盲人辨别障碍物的方位、距离、大小甚至形状等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超声波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C.该导盲杖利用了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原理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相同
【分析】(1)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
(2)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超声波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是导盲杖不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4)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
【解答】解:A、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故A错误;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该导盲杖不是利用超声波穿透能力强的原理;
D、该导盲杖对障碍物的定位原理与蝙蝠相同。
故选:D。
【点评】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8.(3分)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内有一细管,实验室温度计没有细管
B.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仅是长度不同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可离开身体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使用体温计前,需要用力甩动,把液体甩到35℃以下,普通温度计不能甩动
【分析】(1)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在温度下降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在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如果使用前不用力甩几下,则体温计只能测量不低于上一次的温度;
(2)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不仅是长度的不同;
在构造上和使用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
结合选项的内容,分别作出判断。
【解答】解:A、体温计内有一特细的弯曲处,故A不符合题意;
B、不仅仅是长度不同、分度值,故B符合题意;
C、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后,一般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甩几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
9.(3分)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
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80℃
C.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
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km/h
【分析】(1)中指长度是最长的,大约16cm,可以观看自己手指判断出来。
(2)80℃的温度非常高,夏季温度最高是40℃左右。
(3)正常人心脏跳动的频率大约是60﹣100次每分钟的范围内。
(4)正常人每走一步为1S,每步大约为1m,即速度大约1m/s。
【解答】A、中学生食指的长度为16cm左右。
B、夏天室内的最高气温可达35℃。
C、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左右。D、人正常步行的速度为1.6m/s。答案为:C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常识题,与生活联系紧密,学会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总结和归纳,同时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10.(3分)某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甲、乙、丙三位运动员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所用的时间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距起点的距离 20m 80m 100m
甲所用时间 2.3s 8.9s 12.2s
乙所用时间 2.4s 8.3s 11.8s
丙所用时间 2.5s 8.4s 11.4s
A.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的是甲运动员
B.乙运动员在全过程中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2.3s时,丙运动员领先甲运动员,乙运动员领先丙运动员
D.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运动员
【分析】A、由表格的第3列数据分析可知谁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
B、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在任意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等;
C、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用时2.3s谁跑的最快;
D、由表格的第4列数据分析可知比赛全程谁的速度最大。
【解答】解:A、由表格的第3列数据分析可知到达距离起点80m处所用时间最短的是乙,故A错误;
B、乙前20m用时间为2.6s,乙在相同路程通过的时间不等,故B错误;
C、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甲跑完前20m用时2.6s,所以三人中此时甲领先。
D、由表格数据知跑完全程,所以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均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注意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计28分)
11.(4分)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再加入适量的盐,测得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冰的熔点会  降低 (选填“降低”或“升高”),冰块发生了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  吸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凝华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白霜。
【分析】(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2)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3)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变化过程,凝华要放出热量,是放热过程。
【解答】解:当冰与盐混合在一起后,冰的熔点会降低,使得易拉罐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熔化;凝华。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点和凝固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凝华现象,属于基础题。
12.(4分)如图所示是一噪声测试仪,此时测量的噪声是  89.9dB 。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分析】(1)噪声监测软件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dB是分贝的符号,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此时的响度为89.9dB;
(2)因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大于50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大于90dB将会影响人的听力,超出了30~40dB范围,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故答案为:89.9dB;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难度不大。
13.(4分)如图所示是自制温度计,先把小瓶放入  冷水 (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管中水柱的位置降低,然后把小瓶放入  热水 (选填“冷水”或“热水”)中,观察水柱的位置升高,由此可知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实验中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可以改用更  细 (选填“细”或“粗”)的管子。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把小瓶放入冷水中时,细管中水柱位置降低,瓶内的水遇热膨胀。要使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故答案为:冷水;热水;细。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一道基础题。
14.(4分)在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误差 。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对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值分别是36.3cm、36.4cm、39.4cm、36.2cm,其中错误的是  39.4 cm,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36.3 cm,他这样处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避免误差。
【分析】(1)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在实验中,减小误差的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求平均值时,要先对所有数据进行判断,把错误数据删除,然后进行平均,并且平均值的有效数字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误差不可避免。
【解答】解: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还有差异,这个差异叫误差;
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39.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36.8cm,但不能避免误差。
故答案为:误差;39.4;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比较简单。但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15.(4分)如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从下至上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 92 ℃,图丙中  b (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丁,小红把质量相同的水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  小红实验时用的水初温低 。
【分析】(1)要正确解决此题,需要掌握酒精灯与温度计的使用规则,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
(2)温度计读数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3)水沸腾前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因为温度降低,气泡里面的水蒸气液化进入水中,使气泡逐渐变小。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而逐渐变大;
(4)影响加热时间长短的因素:水质量的大小、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根据图象,分析沸腾时的特点并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解答】解:(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因此按照“从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
(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3)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而逐渐变大,所以图中的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由图象知,小明水的初温为96℃,两者水的初温不同,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小红实验用的水初温更低。
故答案为:从下至上;92;b。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涉及到实验注意事项、沸点及沸腾图象的分析等,属于中考常考命题点,难度不大。
16.(4分)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信息 ,铃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同学们耳朵的,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直接交流,是因为真空  不能传声 ,利用声呐系统测海水深度,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4s,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450m/s 2900 m。
【分析】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
【解答】解:上课铃声响起后,同学们走进教室开始上课,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从发出到接收一共用时4s,则海水的深度为:。
故答案为:信息;空气;290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利用;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会用速度公式计算海水的深度。
17.(4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大小为  4 m/s,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向西运动 (选填“静止”“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
【分析】根据s﹣t图象和v﹣t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的计算公式求出甲的速度;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左边图象是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甲==4m/s;
右边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乙的速度大小v乙=8m/s;丙的速度v丙=4m/s;
已知乙、丙同时,由于乙车的速度大于丙车的速度,丙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故答案为:4;向西运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26分)
18.(4分)按要求填空。
(1)如图甲,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 A 刻度尺更精确些,将这把刻度尺正确放置后测量出的物体长度为  2.20 cm。
(2)如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32 s。
(3)如图丙,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 液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能够传声。
【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来分析和读数。
(2)停表要弄清楚它的分度值,然后读数。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1)如图甲,用A,就分度值而言,B的分度值是1cm,将这把刻度尺正确放置后测量出的物体长度为2.20cm。
(2)如图乙,该停表的分度值是6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2s。
(3)如图丙,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故答案为:(1)A;2.20;(3)液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9.(4分)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选器材有:小车、秒表、长木板、小木块各一个。
(1)除了以上所选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选填“小”或“大”)。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过程中,秒表(数字分别是时:分:秒),则小车在s3路段的平均速度是  0.5 m/s。
(4)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分析】(1)根据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的测量工具;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3)根据题意得出路程s3的大小和所用时间,利用v=st求出小车通过s3的平均速度;
(4)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速度在加快,做变速运动。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因此还需要刻度尺;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
(3)路程s3=s1﹣s2=0.9m﹣6.4m=0.4m,所用时间t3=16:20:38﹣16:20:37=1s,
则小车通过路程s6的平均速度为:v3=s3t3=0.5m4s=0.5m/s;
(4)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过程中,速度在加快。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小;(4)变速。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并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0.(8分)如图所示,用钢尺做实验,探究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1)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然后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  快 (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高 (选填“高”或“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  振动的快慢 有关。
(2)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先拨动钢尺振动的幅度小一些,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小 (选填“大”或“小”),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弱 (选填“强”或“弱”)。
(3)实验表明: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频率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声源振动的  振幅 ,听到声音的强弱还与  距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分析】(1)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用力拨动钢尺,使物体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小,故站在离钢尺越远的地方;
(3)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响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听到发出的声音越小。
故答案为:(1)快;高;振动的快慢;弱;(3)频率;距发声体的远近。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难度不大。
21.(10分)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  被测物质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  采用水浴法加热 (写出一条即可)。
(2)正确组装器材后开始实验,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①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  48 ℃,熔化经历了  5 min。
②图乙中第6min时,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 态。该物质的熔化特点:不断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
(3)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 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晶体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
【分析】(1)“水浴法”实验时,被加热的物质应全部在水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
(2)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
(3)晶体在熔化时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5)熔化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解答】解:(1)如图所示,实验采用了水浴法给试管内物质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晶体受热均匀,会影响实验效果;
(2)①晶体在熔化时不变的温度即为该晶体的熔点,如图乙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8℃,总共持续了10min﹣5min=5min;
②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正在熔化;晶体熔化特点:吸收热量;
(3)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出现水珠,液化形成的;
(4)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两者存在温度差。
故答案为:(1)被测物质没有完全浸入水中;采用水浴法加热;5;②固液共存;不变;(4)烧杯内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
【点评】本题考查熔化和凝固实验,关键是将课本知识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计16分)
22.(7分)小天和小海同学想测量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于是他俩找来一根长为510m的空金属管,小天在空金属管的一端敲一下,听到两声,时间间隔为1.4s。(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多少?
(2)声音在此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3)假如金属管中装满水,且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v水=1500m/s,则声音在金属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进行计算。
【解答】解:(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所以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2=1.3s﹣1.4s=8.1s;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
(3)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1.58s;
(2)声音在此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
(3)声音在金属管里水中传播的时间是0.34s。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会根据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
23.(9分)小亮爸爸开车送小亮和妈妈去西安北站乘坐高铁前往上海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
车次 发车时间 到达时间 路程
G1918 西安北(9:38) 上海虹桥(16:43) 1509km
(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min?
(2)G1918次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结果保留整数)
(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以全程的平均速度完全通过长为1730m的隧道,用时36s
【分析】(1)由速度表读出汽车的速度,由图甲可知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路程,根据t=计算所需时间;
(2)根据列车运行信息可得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的运行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3)已知列车行驶的速度及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完全通过隧道时通过的路程,则列车长度等于通过路程与隧道长度之差。
【解答】(9分)解:(1)由图知,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路程:s1=20km,汽车速度:v7=50km/h;
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驶时间 ;
(2)由题意知,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时间t=16:43﹣8:38=7h5min=h;
列车从丙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 ,
(3)列车行驶途中,完全通过隧道的总路程s6=v2t3=213km/h×h=3.13km=2130m;
该列车的长度L=s3﹣s隧道=2130m﹣1730m=400m。
答:(1)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安北站的行驶时间是24min;
(2)G1918次列车从西安北到上海虹桥运行的平均速度是213km/h;
(3)该列车的长度是4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解题关键是注意单位换算。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