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 )
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巾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
C.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D.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
2.格罗特在《希腊史》中记载:“我们只要读读阿提卡演说家所遗留下来的在陪审法庭上发表的演说,就可以知道其中有许多都是鼓舌如簧的欺骗,离开本题的诳语,以及诉之于同情、愤恨和偏见的各种各样的说辞。”作者的观点是 ( )
A.演说在审判中具有决定作用 B.演说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
C.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雅典陪审制度存在缺陷
3.《史记·商君列传》等记载,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变法还规定了相同的租税,“舍地而税人”。这些做法 ( )
A.刺激了农民对土地的追求 B.以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
C.使秦国确立中央集权制 D.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4.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世家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世家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 )
A.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B.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1983年,时任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 ( )
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
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
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
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6.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制度规定,简任官无须考试,也无法通过考试得到任官资格,荐任和委任官员分别可以通过高等和普通文官考试取得任职资格,而即便是级别较低的荐任和委任文官,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与民国初期相比,这一规定反映出 ( )
A.文官考试与选拔功能难以实现
B.文官考试与任用的开放性降低
C.政府因文官缺失导致决策失误
D.政治环境影响文官制度的实施
7.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 )
A.博采众长 B.外法内儒
C.外儒内法 D.法表儒里
8.罗马成文法诞生后,有人评价道:“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成文法典 ( )
A.剥夺了贵族的立法权力 B.有利于保护奴隶利益
C.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 D.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平等
9.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 )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 B.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
C.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10.宗教改革后,民间有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撤(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他将整个民族的嘴和心用德语这条线连在一起,使德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材料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B.确立了王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C.直接推动了德意志的近代化 D.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11.下表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过程,这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 ( )
A.因时而变的特性 B.灵活适度的原则 C.重视历史的传承 D.民主范围的扩大
12.史载,圜钱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渗入刀布钱区。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圜钱。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
A.商业货币的属性发生丁变化 B.圜钱景能迎合商业发展需要
C.货币出现了统一的发展趋向 D.圜钱利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
13.右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14.到1928年底,美、德、挪、比、意、丹、葡、荷、英、法、西等国相继写国民政府签订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税率由5%至80%共14级。这些变化 ( )
A.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 B.使关税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
C.扭转了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 D.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15.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
16. 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 ( )
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B.公社是商人与教会的联合政权
C.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D.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及西汉初年,天子行使权力,将意志化为诏书,见诸实行,程序比较简单:或与宰相议定,交御史起草、下达;或直接命令御史起草、下达,即可生效。……由于以上缘故,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天子颁下诏书差不多都以“制诏”二字开端。经过前速简单程序,即成正式诏书,交宰相机构执行,毋需再经什么部门审核了。
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
一王毅著《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国家决策的特点和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和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汉时期,真正地确立起几千年的华夏文明的法制传统。西周提供了“礼”,一种带有强烈伦理色彩的习惯法,经儒家学说理论化而系统完善;秦汉提供了“律”,一套以惩罚为主的严格的行为规则,经历朝修订与注疏而至大备。但是,“礼”与“律”只是掌权者统治民众的工具。与皇帝的意志相比,它可随意被更改;与民间情理相比,它可常常被遗弃。它借以施行的力量,不是基于永恒的正义,而是基于可怖的暴力。
——摘编自焦峰《契约精神的自然法背景》
材料二 古罗马人在文化方面原创性的东西不多,但他们的法学理论却成熟完备,丰富精深,西方现代立法理论三个最重要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和财产所有权不容侵犯,在古罗马法中均有充分体现,它们在罗马社会生活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罗马法律之所以能超越古代东方乃至古希腊的关键在于,古罗马文明实际上融合了数百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
一摘编自陈刚《自然法·所有权·契约观念——罗马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秦汉相比,古罗马法律的特色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法律不断发展的原因。(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唐宋以来,原有的宗族组织逐渐解体,基层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北宋庆历、皇祜年间,
范仲淹于苏州购置田产千亩,设立义庄,义庄制度由此开始。宋代义庄的救助方向主要集中于族内的贫弱者,会稽新昌人石允德所建的义庄,“以给族之贫者”。南宋时期,义庄继续发展,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以江、浙、福建为多。江西乐平人王刚中,买田千亩为义庄,“又筑室为家塾,凡族子之胜衣者皆进于学”。福建崇安江氏,“尝以余财创义庄,辟塾延师,聚族教养”。宋代义庄的出现,使宗族的救恤形式向制度化方向转变,族人之间近似虚无的血缘概念逐渐走向有内在经济关联的严密组织。
——摘编自李学如《宋代宗族义庄述论》
材料二 英国自1 6世纪起就实行由国王任命的治安法官主导下的法治型地方自治,行政只是治安法官的一种附属职能。19世纪30年代,英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地方治安交给了警察部门,司法由改组后的统一法院承担,地方行政交给了新建的地方政府。1835年,<市政法案》出台,确立了地方共同体自治原则,地方事务由全体地方居民自主决定,建立经选举产生的地方议会。根据工作需要,议会下设各种委员会,为民众提供生活安全保护、教育卫生服务,办理社会福利、环境保护、文化 娱乐、商业贸易等事务。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义庄制度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30年代英国地方自治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失败一总结教训一再失败一再总结”的无体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微。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摘编自刘中民《中国学者评美国战略在亚洲总是失败原因》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
(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 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材料“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说明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秦统一以前已出现,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故A项错误;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是在秦朝统一全国以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出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故D项错误。)
2.D(根据材料可知,格罗特认为在雅典的陪审法庭上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法官的判决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演说家用自己的演说影响法官的判决,但并非“具有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演说并不是陪审制度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故C项错误。)
3.B(根据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舍地而税人”可知,商鞅变法中的这些措施通过利益调节刺激农业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D项;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排除;秦朝统一全国后中央集权制才得以确立,排除C项。)
4.B(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是中央“对世家大族的一种制约”,说明九品中正制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B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效果,故A、D两项缺乏依据,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D(材料“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此处的文官制度对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可见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故选D项。)
6.B(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与民国初期文官制度相比,“文官考试及格也仅是众多任用资格中的一项而已”,这与孙中山的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的思想不符,开放性要小很多,故B项正确;文官考试开放性降低,并非选拔功能难以实现,排除A项;文官考试与任用脱节,导致文官录取人数少,但并未体现决策失误,排除C项;D项属于两者的相同点,排除。)
7.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官场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说明这些思想也很重要,即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用了董仲舒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对休养生息有益的道家思想和对巩固君主专制有益的法家思想,具有博采众长的特点,故A项正确。)
8.C(材料“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指的是罗马成文法限制了罗马贵族肆意解释法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C项正确;贵族没有立法权力,只有解释法律的权力,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律,不维护奴隶的利益,故B项错误;罗马法并没有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平等,它是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工具,故D项错误。)
9.B(根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朝对丝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为了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体现,故A、C两项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故D项错误。)
10.A(材料“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说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德意志人认识到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意义,从而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故A项正确。)
11.A(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和历史地位的界定不断深化,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不断深化,体现出因时而变的特性,故A项正确。)
12.C(材料“渗入刀布钱区”“其余诸国大都铸行圜钱”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圜钱的广泛流通,有取代其他货币的发展趋向,故C项正确。)
13.B(漫画中,人民币、欧元等向美元挥舞写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旗帜,而美元则满头冒汗,反映出随着中国、欧盟等的崛起,人民币、欧元等冲击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故B项正确。)
14.D(“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等变化有利于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即这些变化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故D项正确;这些变化并未使中国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权,也未扭转中国贸易的逆差局面,排除A、C两项;关税并未成为中国主要的财政来源,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5.B(重视户籍管理有利于户籍的稳定,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进而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故选B项。)
16.D(通过公社运动,在反对主教和封建主控制市政的自治城市里,市政官通过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反映出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故D项正确;起义不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经,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公社是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的联合政权,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意大利北部地区的自治运动,不能得出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成为时代的主题,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 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1)特点:决策程序简单;皇帝意志决定。(4分,每点2分)
影响:易因皇权专制而导致暴政;易导致国家决策的失误。(4分,每点2分)
(2)做法:唐朝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决策权、审议权和执行权,分散和削弱相权;(3分)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3分)
18.(1)特色:法学理论成熟完备;具有平等法律观;私法发达。(6分,每点2分)
(2)原因:古罗马对其他民族和国家法律的借鉴和融合;平民及被征服者的不断斗争;商品经济的发达。(6分,每点2分)
19.(1)作用:使传统救恤形式制度化,贫困族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一定保障;增强宗族凝聚力,维护基层社会的统治秩序;推动教育发展;弘扬传统美德。(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影响;启蒙思想及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8分,每点2分)
20.示例一论点:客观认识中国是处理中美关系的前提。(2分)
阐述:美国对中国的几次战略误判,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由于美国不能客观地认识中国。(2分)如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虽然掌握着政权,但其独裁统治不得人心,中国人民希望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美国无视这一事实,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试图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结果遭到失败。(2分)再如苏联解体后,美国无视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希望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当然也未能如愿。(2分)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欧洲,中国有自己的国情,美国无视中国国情,将在苏联和欧洲推行的政策拿到中国来,其失败是必然的。(2分)
因此,美国要想处理好中美关系,想在中美关系中实现美国的利益,就必须真正下功夫客观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现实,接受现实的中国。(2分)
示例二论点:超越意识形态差异是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前提。(2分)
阐述:美国对中国的几次战略误判及由此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或挫折,多数是由于美国将意识形态对立摆在了首要位置。(2分)如1946年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其根本目的就是阻止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而无视国民党政权的腐朽,结果国民党战败。(2分)此后,美国继续长期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试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也以失败而告终。(2分)1 972年,美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始终没有放弃意识形态的对立,希望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希望通过市场化改变中国,即始终没有放弃冷战思维。(2分)
因此,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美关系一直不顺利,美国所希望的结果始终没有出现。其根源在于美国总是不客观地看待中国,因此不能制定出处理中美关系的正确战略。(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八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