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泰安市学校(五四制)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八年级物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1.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
B.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
D.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
2.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科学探究一般包括多个环节,在体育课的掷铅球活动中,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于是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体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哪一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5.下列所举各类“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运动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D.月亮绕地球的运动
6.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7.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 “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  )
A.天和号 B.月球 C.火星 D.太阳
8.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9.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9∶2 B.2∶9 C.1∶2 D.2∶1
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9s内运动的路程为18m B.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相等
C.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3s内静止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11.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12.下列对速度理解错误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运动越快
B.物体速度越大,通过一定的路程所用时间就越短
C.物体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13.如图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从A点静止释放,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这个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斜面应保持较大的坡度,以便于测量时间
C.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14.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  )
A.钢,水,空气 B.钢,空气,水
C.水,空气,钢 D.空气,水,钢
15.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16.如图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 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音色相同 D.丙、丁的响度相同
17.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18.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19.下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凿壁偷光
B.杯弓蛇影
C.海市蜃楼
D.长虹饮涧
20.如图是小天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硬纸板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D.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B.漫反射把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发射,所以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光发生反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光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22.平静的湖面上,翠鸟距离水面1.2米,水深2米,则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为(  )
A.2m B.3.2m C.2.4m D.6.4m
23.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比物体大 B.像比物体小 C.像是实像 D.像是虚像
24.如图所示是“⊥”形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5.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对此做法解释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2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偏折
B.漫反射不遵循光反射定律
C.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像一定是放大的
27.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  )
A.区域①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B.区域②既能升温,又能识币
C.区域①能升温,区域③能识币 D.区域③能升温,区域①能识币
28.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这瓶水(  )
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29.如图所示,是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敏所在的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若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烛焰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这时在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
31.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  )
A.u2f
32.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33.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34.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35.一架天平,砝码严重磨损,用此天平和砝码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  )
A.偏大 B.相等 C.偏小 D.无法判断
36.1kg的铁块与1kg的棉花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块所含的物质较少 B.两者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C.棉花所含的物质较少 D.物质不同无法比较
37.阅读图表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钢、铁 7.9×103 纯水 1.0×103
冰(0oC) 0.9×103 植物油 0.9×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酒精的质量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一般不同
D.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38.关于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越大,其密度越大
39.密闭在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后,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增加
40.小明同学在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按正确步骤操作时出现了图示的情况,接下来他应该
A.调节平衡螺母 B.取下5g砝码
C.移动游码 D.取下5g砝码后再移动游码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4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该选择 (选填“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侧观察。
42.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
(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 g/cm3。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4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公路上以 5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800s,紧接着又以 15m/s 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了 3000m。求:
(1)该汽车在前800s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该汽车以 15m/s 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m/s?合多少 km/h?
试卷第2页,共10页
1.A
【详解】A.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
0.8m=80cm
故A符合题意;
B.某中学生从一楼慢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
1min=60s
故B不符合题意;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7m/s,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约为200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需要改正的,故A错误;
BC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但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等方式减小误差,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A错误;
B.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B错误;
C.因为是圆形的硬币,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硬币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用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中间的长度代替了硬币的直径,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用末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直角边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故C正确;
D.无法测出圆柱体的直径,且刻度尺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故D错误.
4.C
【详解】“有同学认为铅球可能是铁制作的”属于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同学们从实验室借来磁体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选C。
【点睛】探究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几个过程.
5.C
【详解】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小船相对于岸的位置不断变化,小船的滑行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生产技术革新运动是生产科研活动,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在月亮绕地球的运动中,月亮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A.我们认为静止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就可能是运动的,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止的物体可以作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B错误;
C.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平时不提参照物,是默认以大地或固定在大地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故C错误;
D.坐在船上的人,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所以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天和号和“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之间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 “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天和号是静止的,月球、火星和太阳与“天和号”内部的冰箱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以 “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月球、火星和太阳是运动的。
故选A。
8.D
【详解】A.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时间大小,无法比较路程大小,故A错误;
B.仅知道速度大小,不知道路程大小,无法比较时间大小,故B错误;
C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的大小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故选B。
10.B
【详解】A.从图中可知,时间为9s时,物体的路程为18m,且物体从0m处开始运动,故物体在9s内的路程为18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前3s的路程为12m,物体在后3s的路程为
根据 可知,物体在前3s内和后3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中间3s( ),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m,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静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物体在9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详解】A.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v乙=2m/s,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乙车开始计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甲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A.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相同时间内,运动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大。时间不确定,通过路程长短无法判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C
【详解】A.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在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故B错误;
C.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零,因此不可从B点静止释放小车测量BC端的平均速度,而是要从A点静止释放,计时的起点是B,在C点出停止计时,故D错误。
故选C。
14.A
【详解】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小白在另一头听到3下声音,第一次是通过钢管传播的,第二次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人能辨别出是铜制的铃和皮质的,是因为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故人们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辨别钟声和鼓声。
故选C。
16.A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
B.乙、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乙、丙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丙、丁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7.A
【详解】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检查锅炉内有没有裂纹,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重点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声波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两个方面的作用容易分辨,解题不难.
18.D
【详解】图示是禁鸣喇叭的标志,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9.A
【详解】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凿壁偷光,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符合题意;
B.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发生偏折所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长虹饮涧,属于光的色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B
【详解】A.如果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研究,安装一个硬纸板后,我们就可以在硬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路径,A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图甲中∠EON是入射角,B错误,故B符合题意;
C.将纸板沿ON向后翻转,则看不到反射光线,故图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C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让光线沿原来反射光线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图丙和图甲中的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C
【详解】A.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形象描述光的传播特点而假想出来的,故A错误;
B.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光发生反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故C正确;
D.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故D错误.
22.C
【详解】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当翠鸟距水面1.2米时,翠鸟的像也距水面1.2米,所以翠鸟到它的像的距离是2.4米。
故选C。
23.D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4.B
【详解】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5.B
【详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C
【详解】A.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漫反射也属于光的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27.C
【详解】BD.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上到下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即在①区域,故BD不符合题意;
AC.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可以识别钱币,即在③区域,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8.A
【详解】矿泉水瓶都是圆柱形,两边薄、中间厚,能起到凸透镜的放大作用,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如果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透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9.B
【详解】A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故A错误,B正确;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错误;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线经凹透镜后应发散,而图中折射光线会聚了,故D错误。
故选B。
30.C
【详解】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
40.0cm-30.0cm=10.0cm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是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烛焰从光具座30.0cm刻线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根据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可知,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故C正确;
D.用黑纸片将凸透镜遮挡一半,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故D错误。
故选C。
31.B
【详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蜡烛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故选B。
32.B
【详解】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与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A错误;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故B正确;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
故选B。
33.D
【分析】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详解】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故AB错误;物镜的作用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4.A
【详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甲图表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则丙图是远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A。
35.A
【详解】砝码被磨损后质量减小,因此要使天平平衡,就需要添加更多的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从而使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6.B
【详解】质量表示的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相同的物体,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故选B。
37.C
【详解】A.由表中数据可知,固体干松木的密度小于液体酒精的密度,故A错误;
B.由m=ρV可知,体积相同的植物油和酒精,由于酒精的密度小于植物油的密度,所以酒精的质量小,故B错误;
C.冰和水同种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它们的密度是不同的,故C正确;
D.冰和植物油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密度却是相同的,故D错误。
故选C。
38.C
【详解】AB.物质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其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无关,故AB错误;
C.由可知,单位体积(或1m3)不同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故C正确;
D.根据可知,单位质量(或1kg)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的密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39.A
【详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就变小,而氧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根据可知密度变小。
故选A。
40.C
【详解】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需要调节平衡螺母,当开始测量质量后,则不能再调节平衡平衡螺母了,故A符合题意;由图知道,测量质量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即右盘砝码质量较大,所以,要先向左移动游码,若指针仍右偏时,再取下右盘中小砝码,故C符合题意.
41. 薄玻璃板 不能 虚 60 不变 A
【详解】(1)[1]因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故应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前后两个面成的像尽量重合,以保证成像清晰,确保实验效果。
(2)[2][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用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4][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也相等,所以蜡烛A在玻璃板前30cm处,所成的像到玻璃板也是30cm,那么蜡烛A和所成的像的距离即为60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会改变。
(4)[6]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那么应在蜡烛A侧才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人要站在蜡烛A侧观察。
42. 122 60 0.8
【详解】(1)[1]如图甲所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右端在2g处,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00g+20g+2g=122g
(2)[2]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mL,液柱上表面在60mL处,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V=60mL=60cm3
(4)[3]由实验步骤(1)(3)可知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
则液体的密度
43.(1)4000m;(2)200s;(3)7m/s,25.2km/h
【详解】解:(1)由可得,汽车在前800s行驶的路程
s1=v1tl=5m/s×800s=4000m
(2)汽车以15m/s速度行驶的时间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总路程
s=s1s2=4000m3000m=7000m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7m/s
答:(1)该汽车在前800s 行驶的路程是4000m;
(2)该汽车以 15m/s 的速度行驶的时间是200s;
(3)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合25.2 km/h。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9页,共1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泰安市学校(五四制)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