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m B.85dm C.85cm D.85mm
2.(2分)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某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江岸 C.房屋 D.青山
3.(2分)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0.2m/s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4.(2分)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5.(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6.(2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7.(2分)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2s B.8s C.1min D.0.1h
8.(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9.(2分)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10.(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12.(2分)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
A.音色好 B.音调高 C.响度大 D.频率高
13.(2分)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023年的首次日食,本次日食出现了日全环食现象,给人们带来难得一见的天文盛宴。下列光现象,与该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镜中文字
D.空中彩虹
14.(2分)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15.(2分)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16.(2分)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17.(2分)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18.(2分)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多选)19.(2分)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20.(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    。若甲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乙物体在7s内通过的路程为80m,运动较快的是    物体。
22.(2分)李老师参加了2023年宜昌马拉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以李老师为参照物,站在路旁的啦啦队员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赛后成绩证书上显示其全程平均配速为4min10s/km,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3.(2分)烧烤现场“人声鼎沸”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相对于正在一路小跑上菜的服务员,坐在烧烤炉旁的顾客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4.(3分)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25.(2分)阳光照射下,嘉陵江畔树影婆娑、游鱼戏水。其中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由光的    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像(选填“虚”或“实”)。
26.(2分)如图是小童用手机拍摄的瀑布下的彩虹。彩虹是光的    现象。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由红、绿、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多彩画面。
27.(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m,它在水中的像是    (实像/虚像),像距水面    m。
28.(3分)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29题3分,30题2分,共5分)
29.(3分)如图所示,从S点向平面镜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到达光屏上的P点,请你作出此过程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0.(2分)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31.(2分)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停表的读数为    s。
32.(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
(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3.(6分)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    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    ;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内。
34.(4分)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中小科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问题的方法是    ,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    ;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3)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该硬币的像    (选填“向右移动3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cm”)。
35.(6分)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的。
(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五、计算题(26题7分,37题9分,共16分)
36.(7分)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37.(9分)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蒙山风景区游玩了一趟,在京沪高速路上,细心的他观察到:有一段时间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在巍巍蒙山脚下,好奇的小明对着大山“喂”了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请问大山距离小明有多远?(声速为340m/s)
2023-2024学年广西崇左市天等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m B.85dm C.85cm D.85mm
【解答】解:正常人步行时步幅约为50cm,李四光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85cm,故C正确。
故选:C。
2.(2分)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某学校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青山……走”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竹排 B.江岸 C.房屋 D.青山
【解答】解: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是青山在“走”,所以应选有相对位置变化的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分)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0.2m/s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是静止的
C.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解答】解:A、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所用的时间:t===95s,故A错误;
B、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天舟六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4.(2分)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  )
A.可能为2米 B.可能为4米 C.一定为8米 D.一定为6米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3m/s,v乙===2m/s,
由v=可知,1s内乙运动的路程:s乙0=v乙t0=2m/s×1s=2m,
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即PQ之间的距离s=s甲=v甲t,
乙离P点1m,有两种情况:
①乙在PQ的内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s乙0﹣1m=v甲t﹣2m﹣1m=v甲t﹣3m,
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3m,
解得:t===3s,
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m/s×3s=9m,
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m=9m﹣1m=8m;
②乙在PQ的外侧,此时乙运动的路程:s乙'=s﹣s乙0+1m=v甲t'﹣2m+1m=v甲t'﹣1m,
又s乙'=v乙t',所以有:v乙t'=v甲t'﹣1m,
解得:t'===1s,
则PQ之间的距离:s'=v甲t'=3m/s×1s=3m,
此时乙到Q的距离:s乙Q'=s'+1m=3m+1m=4m,
即甲到Q点时,乙到Q的距离可能为8m,也可能为4m,故B正确。
5.(2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为15s,乙车到达300m处所用的时间也等于15s,所以甲、乙两车前300m内所用时间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通过400m所用的时间为20s,所以甲车的速度:v===20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D、甲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甲=400m,乙在20s内通过的路程s乙=450m,即甲、乙两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根据v=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6.(2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解答】解:A、人们能听到乌鸦的啼叫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故A错误;
B、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月亮落下时与江边的枫树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故C正确;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7.(2分)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为(  )
A.2s B.8s C.1min D.0.1h
【解答】解:一般中学生步行速度为1m/s,短跑时速度约是步行速度的6倍即6m/s,由速度公式v=可得所用时间t=≈8.3s,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2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增加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解答】解: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增大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则钢尺振动得越慢,因此听到声音的音调变低。
故选:D。
9.(2分)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下列关于民族乐器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音调越高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相同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琴声大
【解答】解:A、演奏古筝时琴弦振动发声,故A正确;
B、敲锣的力越大,锣声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箫声与鼓声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笛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琴声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0.(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A、图甲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正确;
B、图乙中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图丙中吹笛子时,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正确;
D、图丁中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11.(2分)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 B.音调降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解答】解: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传递声音的介质越来越稀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不会变化,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2分)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  )
A.音色好 B.音调高 C.响度大 D.频率高
【解答】解:歌声嘹亮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C。
13.(2分)4月20日,天空上演了2023年的首次日食,本次日食出现了日全环食现象,给人们带来难得一见的天文盛宴。下列光现象,与该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镜中文字
D.空中彩虹
【解答】解:日食的形成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D、镜中文字和空中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D错误。
故选:A。
14.(2分)一块仪容镜如图甲所示,放在某学校走廊的AB处,仪容镜靠墙而立,镜面与墙壁平行,在另一面墙壁上的O处悬挂一电铃,如图乙所示。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沿着走廊的ae直线走动,若将人和电铃各自看作一个点,则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  )
A.ab B.bc C.cd D.de
【解答】解:电铃反射的光入射到A处和B处,经过平面镜反射到b和c两处,为了总能看到电铃通过仪容镜所成的像O',小强同学所在的区间是bc。
故选:B。
15.(2分)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解答】解:ABC、根据反射定律,在没有光传播方向的情况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应该关于法线对称,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PQ,如图所示:

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AOP是入射角,∠BOP是反射角,∠COQ是折射角,故AC错误,B正确;
D、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射出,故D错误。
故选:B。
16.(2分)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错误;
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错误;
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
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7.(2分)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解答】解:A、近视眼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同,故A错误;
BC、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前后半径太长,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前,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C正确;
D、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
故选:A。
18.(2分)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2倍焦距以内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解答】解:
AB、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图示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光源在二倍焦距之外,故AB错误;
C、光源远离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近视眼的成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此时会聚能力变强,所以应该向透镜内注水,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19.(2分)某实验兴趣小组探究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变大
B.甲图中蜡烛A的像是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C.乙图中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
D.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
【解答】解:
AB、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甲图中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的像的大小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A错误、B正确;
C、乙图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蜡烛靠近凸透镜,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变大,故C正确;
D、乙图中蜡烛燃烧变短,根据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故D错误。
故选:BC。
20.(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能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光屏上的像是烛焰放大的实像
C.仅将凸透镜左移不能再次成像
D.仅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
【解答】解:AB、由图可知u=30.0cm,v=15.0cm,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30.0cm>2f,f<v=15.0cm<2f,由此可得7.5cm<f<15cm,故AB错误;
C、仅将凸透镜左移,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近视眼成像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将光屏右移可模拟近视眼成像,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21.(2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  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 。若甲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乙物体在7s内通过的路程为80m,运动较快的是  甲 物体。
【解答】解: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
甲的平均速度v甲===12m/s;
乙的平均速度v乙==≈11.4m/s;
比较可知,甲比乙的平均速度大,甲运动较快。
故答案为: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甲。
22.(2分)李老师参加了2023年宜昌马拉松比赛,在比赛过程中,以李老师为参照物,站在路旁的啦啦队员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赛后成绩证书上显示其全程平均配速为4min10s/km,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4 m/s。
【解答】解:以李老师为参照物,站在路旁的啦啦队员与李老师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站在路旁的啦啦队员是运动的。
由赛后成绩证书可知,李老师跑马拉松s=1km=1000m,所用时间t=4min10s=250s,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v===4m/s;
故答案为:运动;4。
23.(2分)烧烤现场“人声鼎沸”指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相对于正在一路小跑上菜的服务员,坐在烧烤炉旁的顾客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解答】解:人声鼎沸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以正在一路小跑上菜的服务员为参照物,坐在烧烤炉旁的顾客与正在一路小跑上菜的服务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坐在烧烤炉旁的顾客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响度;运动。
24.(3分)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经  空气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大 。
【解答】解: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大。
25.(2分)阳光照射下,嘉陵江畔树影婆娑、游鱼戏水。其中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由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 像(选填“虚”或“实”)。
【解答】解:地面上树影间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游人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虚。
26.(2分)如图是小童用手机拍摄的瀑布下的彩虹。彩虹是光的  色散 现象。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由红、绿、 蓝 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多彩画面。
【解答】解:彩虹是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的过程,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手机屏幕上呈现出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多彩画面。
故答案为:色散;蓝。
27.(2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m,它在水中的像是  虚像 (实像/虚像),像距水面  0.2 m。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虚像,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2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2m。
故答案为:虚像;0.2。
28.(3分)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凸 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实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变大。
故答案为:凸;实;变大。
三、作图题(29题3分,30题2分,共5分)
29.(3分)如图所示,从S点向平面镜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到达光屏上的P点,请你作出此过程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则O为入射点,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30.(2分)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1分)
31.(2分)图中物体A的长度为  2.75 cm,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停表的读数为  110 s。
【解答】解:(1)由图甲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7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6.75cm﹣4.00cm=2.75cm;
(2)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50s,因此停表读数为1min50s=110s。
故答案为:2.75;1mm;110。
32.(3分)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加速 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50.0 cm/s。
(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偏大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解答】解:(1)(2)根据实验原理v=计算平均速度;
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4.00dm=40.0cm,AB段的时间为tAB=2s,
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0cm/s;
BC段的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50.0cm,BC段的时间为tBC=1s,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0cm/s,
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
故答案为:(1)加速;(2)50.0;(3)偏大。
33.(6分)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如图1所示,实验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纸板ENF(右侧可绕ON翻折)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应  垂直 于镜面。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  漫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呈现径迹。光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2)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是为了  寻找普遍规律 ;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当入射光EO与平面镜夹角为50°时,反射角为  40° 。
(3)让光沿图1中FO方向照射到镜面,它会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 的。
(4)如图2所示,把纸板ENF右侧绕ON向前折或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 内。
【解答】解:(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呈现径迹;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测量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当EO与镜面夹角为50°时,反射角的大小为90°﹣50°=40°,所以入射角也等于40°;
(3)如果让光线逆着FO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说,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由题意得,当显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纸板在同一平面上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都能同时看见;当把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垂直;漫;(2)寻找普遍规律;40°;(3)可逆;(4)同一平面。
34.(4分)小科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利用如图甲所示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
(1)实验中小科同学从点燃的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改善重影问题的方法是  用薄玻璃板 ,实验中选取同样大小的蜡烛A、B是为了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
(2)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将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记录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纸上,连接物和对应的像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 。
(3)完成实验后,小科同学又将一枚硬币放在玻璃板前,能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在a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该硬币的像  在原位置 (选填“向右移动3cm”、“在原位置”或“向左移动3cm”)。
【解答】解:(1)玻璃板有两个面,两个面都能反射成像,导致玻璃板后面出现两个像,出现重影,实验中一般选择薄玻璃板,减小两个像之间的距离,避免出现重影;
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由乙图可知,每一次,两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都相等,所以可得出结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若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3cm,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该硬币的像还在原位置。
故答案为:(1)用薄玻璃板;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2)相等;(3)在原位置。
35.(6分)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
(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  可逆 的。
(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  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解答】解:(1)根据实验的要求,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实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近视眼形成原因相同。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仍能;可逆;(4)近视眼。
五、计算题(26题7分,37题9分,共16分)
36.(7分)张吉怀高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通车,让怀化人们去往张家界又多了一种出行方式。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246km,设计最高速度为350km/h。假设通车后,小君和她家人从怀化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旅游,若该次高速列车的平均速度为307.5km/h。求:
(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多少分钟到达张家界;
(2)下表为目前怀化站到北京西站的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部分),请比较,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多少分钟。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怀化 始发站 09:08
吉首 10:38 10:44
张家界 12:29 12:40
…… …… ……
【解答】解:(1)已知张吉怀高速铁路总长s=246km,列车的平均速度v=307.5km/h,
由v= 得,小君和她家人到达张家界所用的时间:
t===0.8h=48min;
(2)从K26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中可以看出,K268次列车从怀化到张家界的运动时间为:
t′=12:29﹣9:08=3h21min=201min,
节省的时间为:
Δt=t﹣t′=201min﹣48min=153min。
答:(1)小君和她家人经过48分钟到达张家界;
(2)小君和她家人坐高速列车去张家界比坐K268次列车去张家界节省153分钟。
37.(9分)国庆长假,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蒙山风景区游玩了一趟,在京沪高速路上,细心的他观察到:有一段时间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在巍巍蒙山脚下,好奇的小明对着大山“喂”了一声,4s后听到了回声,请问大山距离小明有多远?(声速为340m/s)
【解答】解:(1)由图可知,速度计的分度值是5km/h,由速度计可读出汽车的速度v=90km/h,
v=90km/h=90×m/s=25m/s。
(2)汽车的行驶时间t=30min=0.5h,
由v=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
s=vt=90km/h×0.5h=45km。
声音到达大山的时间为:
t′==2s,
大山距离小明的距离为:
s1=v1t′=340m/s×2s=680m。
答:(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km/h,合25m/s;
(2)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路程是45km;大山距离小明有680m。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崇左市天等县2023-2024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