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侨中片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秋季八年级期中学科核心素养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
1.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B.某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用时间约为3s
C.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25m/s
D.课堂上老师讲课声需要1s才能传到学生
2.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  )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
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圆球的直径或木块的边长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在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5.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上海市外环以内城区全天实行禁鸣喇叭,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6.夏夜,溧阳萤火虫生态园内,月光皎洁,草丛里飞舞着亮莹莹的萤火虫,颇有“含明终不息,夜月空徘徊”的意境此情景中(  )
A.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B.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C.月亮是光源,萤火虫是光源 D.月亮是光源,萤火虫不是光源
7.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
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
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
8.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用时间之比为2∶3,运动路程之比为1∶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A.3∶4 B.4∶3 C.1∶3 D.3∶1
9.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倒立的虚像,且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有关
B.乙图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丙图中,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D.丁图中,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入射到某种液体中,其光路表明该液体是不均匀的
10.在“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槽中盛水,使一束与水面成20°夹角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显示光路,可在空气中喷烟雾,在水里滴牛奶
B.a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
C.这束光被反射时,反射角等于20°
D.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1.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从A地开往B地,然后立即返回,速度是20m/s。则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
A.24m/s B.25 m/s C.26 m/s D.50m/s
12.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华跑较快
D.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是紫光
B.太阳光只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C.B外侧的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该现象可以解释彩虹的形成
14.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5.为测自己的跑步速度,小明在一段长200m的平直道路起点开始计时,跑到终点停止计时,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 s,平均速度为 m/s。
16.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学习物理的目的之一,请你跟小明一起解答如下问题:
(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 (填单位);
(2)雨后的夜晚,月亮非常明亮,路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水坑,我们走在路上时,如果我们迎着月光走 处应该是水坑。(填“亮”或“暗”)
17.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 。在此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 (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18.天气奇观。

11月2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有市民发现天空出现三个太阳,该现象称作“幻日”现象,是大气的一种光学现象,在天空半透明的薄云里面,飘浮了许多六角形柱状的冰晶体,光从空气进入冰晶发生 ,从而出现“幻日”现象。“幻日”现象和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原理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19.在江滨公园游玩的小闽看到茂密的榕树下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平静水面上倒映着岸边一座直径为5m的水车,微风吹来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照射水面发生了 。
20.《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2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
21.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后,在水面发生反射的反射光线,和在水中发生折射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2.如图,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四、简答题(本题共4分)
23.请简述为什么电影院要用白色粗糙幕布作为银幕?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24.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和 ;
(3)该实验中,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下,则v上 v下(选填“>”、“”或“=”)。小车全程做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4)另一小组进行该实验时,发现测得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几乎一样,请你针对该现象提出改进措施: 。
25.物理课后,小明和小东完成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 dm;
(2)如图(a)所示,将钢质刻度尺压在桌边,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露出桌面的部分,比较钢质刻度尺发出声音的不同;此实验研究的是 与振幅的关系;
(3)如图(b)所示,用湿润的手指摩擦装有水的高脚酒杯杯口可以发出声音,改变酒杯中的水量,分析发出的声音如何改变;此实验研究的是 与 关系;
(4)如图(c)所示,在衣架的挂钩上系上细线,细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耳朵;轻敲衣架,此时听到的声音与不用食指堵住耳朵听到的声音有明显不同;说明 。
26.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玻璃板,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像;
(2)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便于确定 的位置(选填“A”或“B”)。本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的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钟表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时间是 ;
(5)在进行实验总结时,有同学发现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与它有部分重叠、较模糊的像,要避免这种现象,改进的措施是 。
27.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① 50° 50°
(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 (能/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 内;
(2)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反射角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上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理由是: 。
28.小明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水里的激光笔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在放置在空气中的光屏上形成了光斑;
(1)实验过程中,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水面上升,则折射角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光斑逐渐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2)如图所示,水面下有灯S,a是S发出的光线,b是a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SO是另外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选填“1”或“2”);
(3)图中垂直水面的入射光线c对应的入射角∠i= 。
(4)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图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A.B.
C.D.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6+8+8,共22分)
29.如图是利用超志波测海底深度。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如果发射超声波到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需要0.6s,则海底深度为多少?
30.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1.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后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
(3)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依然匀速驾驶,行驶435m后,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
试卷第8页,共9页
1.A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一楼到五楼的高度在12m左右,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五楼所用时间在60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平均速度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赛跑速度远小于此数值,一般在7m/s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在340m/s左右,教室空间长度不大于10m,所以老师讲课的声音不超过0.03s,可以随时传到学生耳中,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详解】AC.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B.甲、乙分别是编队中的两架直升机,相对静止,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相对于乙的位置发生改变,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A错误;
B.刻度尺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故B正确;
C.刻度尺的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过程是对病毒株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实际验证过程,所以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
故选C。
5.A
【详解】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而看起来很亮的,不是自身发光,月亮不是光源;萤火虫是自身发光,是光源。
故选A。
7.D
【详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在筒内传播时,碰到筒壁会多次反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因为不断发生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同时因为空间狭小,声音的能量更集中,这使得声音的响度变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之比为1∶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详解】A.烛焰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且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故A错误;
B.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我们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虚像,故C错误;
D.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入射到某种液体中,光路发生了弯曲,表明该液体是不均匀的。
故选D。
10.A
【详解】A.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更好的看清光线,可以在空气中喷些烟雾,水里滴些牛奶,使光发生漫反射。故A正确;
B.在光的反射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所以a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布在两种介质中,所以c是折射光线,故B错误;
C.已知光与水面成20°夹角,所以入射角为
90°-20°=70°
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70°,故C错误;
D.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设两地的路程是s,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24m/s
故选A。
12.C
【详解】由图象知道,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由图象知道,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即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
由图象知道,两人的全程是的路程是相等的,且所用的时间都是8s,故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即D错误,故选C.
13.D
【详解】白色的太阳光射向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后折射程度不同,会发生光的色散现象,图中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A到B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该实验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图中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B处以外为紫外线,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都能在真空中传播;彩虹的形成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综上所述,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是相等的,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错;
B.经过2s,物体向前移动了10cm,铅笔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30cm,此时铅笔与它的像的距离变为60cm,故B错;
C.像相对于镜面的速度与物体相对于镜面的速度是相等的为5cm/s,故C错;
D.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体的对称性可知,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故应选D.
15. 40 5
【详解】[1]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0.5min和1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1s,因此秒表读数为40s,因此小明跑完此段路程用时40s。
[2]平均速度为
16. km/s 亮
【详解】(1)[1]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2)[2]迎着月光走时,水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的月光进入眼睛,光线较强;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少部分月光进入眼睛,光线较暗,所以亮的地方是水坑。
17. 小 需要
【详解】[1][2]当用力往外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变得稀薄,音乐芯片发出声音的传播的介质(空气)相当于越来越少,这时听到的声音会变小,该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8. 折射 相同
【详解】[1]“幻日”现象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冰晶发生折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幻日”现象。
[1]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形成的,“幻日”现象和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原理都是光的折射。
19. 实像 反射
【详解】[1] 茂密的榕树下有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
[2] 倒映着的水车,类似于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20. E 变高
【详解】[1]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得,用激光笔从A点向E处射出光束时,光线会原路返回,即可把铜钱照亮;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他看到的铜钱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变高的虚像;
[2]加满水后,由于入射点升高,人眼逆着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
21.
【详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下图
22.
【详解】AB,CD是由发光点S发出并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AB,CD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发光点S的像点S′,发光点S与像点S′关于平面镜对称,如图所示:
23.见解析
【详解】电影银幕用白布制作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使所看到的像更加逼真;二是白布表面粗糙,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
24. 刻度尺 > 加速 减小斜面的坡度
【详解】(1)[1]本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间接测量速度的,故实验原理是。
(2)[2]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3][4]如图所示,该实验中,上半程的时间为3s,下半程的时间为2s,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路程相同,上半程时间大于下半程时间, v上<v下。由于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全程做加速运动。
(4)[5]发现测得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几乎一样,说明斜面的坡度过大,小车运动过快,只需要减小斜面的坡度,延长小车运动的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
25. B 0.362 响度 音调 频率 见解析
【详解】(1)[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A读数偏大。
[2]由图可知,左侧物体与零刻度对齐,右侧对应的刻度可估读为3.62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62cm=0.362dm。
(2)[3]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露出桌面的部分,刻度尺振动的振幅不一样,响度也不同。因此研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4][5]改变酒杯中的水量,酒杯中水的振动频率不一样,音调也不同。因此研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4)[6]细线的两端分别绕在两根食指上,再用食指堵住耳朵;轻敲衣架是听到的声音是固体穿过来的,不用食指堵住耳朵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过来的,声音不同说明不同介质的传声性能不同。
26. 前面 反射 B 见解析 不能 虚 10∶35 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详解】(1)[1][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平面镜使物体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要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经玻璃板反射的像。
(2)[3][4]实验时采用透明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的后面,眼睛从透明玻璃板的前面既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未点燃的蜡烛B,通过确定B的位置来确定A的像的位置。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用与蜡烛A相同的蜡烛B来确定像的位置并比较大小。
(3)[5][6]由于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光线并没有照射到玻璃后方,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出的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7]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
(5)[8]由于玻璃板的前后面都能成像,因此为了避免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与它有部分重叠、较模糊的像,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7. 不能 同一平面 远离 增大 不能 见解析
【详解】(1)[1][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说明此时的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纸板F不在纸板E所在的平面,但反射光线仍在此平面,则纸板F不能看见反射光线。进一步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同一平面内。
(2)[3][4]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此时入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增大,因此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
(3)[5][6]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数据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不能根据一次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
28. 不变 上 1 0° D
【详解】(1)[1][2]实验过程中,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水面上升,入射角不变,则折射角也不变。此时由于液面上移,入射点左移,故光斑逐渐向上移动。
(2)[3]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如图所示,水面下有灯S,a是S发出的光线,b是a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SO是另外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其入射角小于a光线的入射角,则其折射角也应小于b光线的折射角,故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可能是1。
(3)[4]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因此入射角为零。
(4)[5]人眼看见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然后进入人的眼睛,在此过程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9.450m
【详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t=×0.6s=0.3s,
那么海洋的深度为:
s=vt=1500m/s×0.3s=450m。
答:海底深度为450m。
30.(1)20m/s;(2)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详解】解:(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酒后驾车反应时间
t1=4t=4×0.75s=3s
匀速运动阶段的路程为
s1=vt1=20m/s×3s=60m
从司机发现险情到汽车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总=s1+s2=60m+30m=90m
因为s总>80m,所以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31.(1);(2);(3)
【详解】解:(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为
(2)声音在6s内传播的路程为
则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3)司机第二次鸣笛时距悬崖的距离为
声音在3s内传播的路程为
则客车这3s内行驶的距离为
则客车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答:(1)客车这6s内行驶的距离为;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3)如果听到回声后改变车速,改变车速后匀速行驶的速度为。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侨中片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