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押题冲刺卷2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舒适温度在35℃
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1min
2.(3分)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目前世界上的核能发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发电的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D.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3.(3分)初中体育考试前夕,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每天都在认真的训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起跳后运动到最高点瞬间,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人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用力蹬地起跳后还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4.(3分)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物态变化的顺序是( )
A.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液化
B.凝华、熔化、汽化、液化
C.凝华、升华、液化
D.液化、凝固、升华、液化
5.(3分)学校师生就餐所用饭卡,卡内置有铜线圈、芯片、天线,当卡靠近刷卡仪器时,仪器产生的磁场会使饭卡内产生电信号,饭卡再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饭卡内置天线发送给刷卡机。以下图片与饭卡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6.(3分)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如图﹣1。图﹣2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不考虑水面高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高度h=8cm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B.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5N
C.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8×102Pa
D.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7.(3分)定值电阻A和小灯泡B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A的阻值为5Ω
B.小灯泡B的阻值不可能与定值电阻A的阻值相同
C.将A和B并联后接在2V的电源两端,通电5s则电路消耗的总电能为7J
D.将A和B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3A,则灯泡的功率为0.6W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3分)地震时会产生频率 Hz的次声波;在地震中若有人因房屋倒塌而被困,被困人员在确认较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 而发出声音,如果越用力敲击物体,参与施救的人员可能听到声音的 越大。
9.(3分)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同样的饭菜,热的饭菜比凉的香味浓,说明扩散的快慢与 有关;平时用吸管吸饮料的过程中利用了 的作用;现在我们用双手快速摩擦,会感觉手变热了,可以认识到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0.(3分)“清风不识字,何以乱翻书”诗句中说到的“翻书”,是因为风吹过书的表面,导致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通过磨刀使刀刃变得很锋利,这是为了减小 ,从而达到增大 的目的。
11.(3分)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实际上是 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12.(3分)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表此时的读数是 kW h,从表盘信息可知,家中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W。小明家有一台电饭锅,铭牌上标有“220V 800W”的字样,某次电饭锅单独正常工作时,电能表的转盘转了600转,则此次电饭锅工作了 min。如图所示是电饭锅接线的三脚插头,其中 (选填“A”“B”或“C”)脚与电饭锅的金属外壳相连。
13.(3分)如图,条形磁铁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闭合开关S,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摩擦力的大小会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3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升3m所用的时间为10s,则做的有用功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三.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抽水马桶水箱自动上水装置的示意图。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浮标带动杠杆AOB压住入水口,停止上水。请在图中画出B点所受竖直方向的阻力F2及阻力臂L2。
16.(2分)画出图中折射光线。
17.(3分)把如图所示的三孔插座和带有开关的电灯分别正确地接入电路中。
四.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3分)
18.(2分)同学们,请你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一所示甲中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填“A”或“B”),A物体的长度为 cm。
(2)如图一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
(3)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A、B、C三位同学读数情况如图一丙所示,其中B同学读数方法正确。A同学读数会使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如图二所示甲图,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 ℃。
(5)观察图二乙图,物体的重力为 N。
(6)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二丙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 g。
19.(2分)如图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发现的。
20.(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1)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在第6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
(2)甲、乙两种装置 (填甲或乙)更好,请说明理由: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21.(7分)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
A.在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判断电流的有无
B.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控制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在研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时,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D.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2)使用前应检查压强计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3)小华首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她记录在表中的信息判断小华研究的问题是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3 朝下 2.8
3 3 朝前 2.8
A.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小华又将金属盒放入另一杯盐水中,如图丙所示,他发现图丙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比图乙大,于是认为液体的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 。
22.(7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是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定值电阻Rx,滑动变阻器R.请帮助他们解决以下问题:
(1)选择元件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0刻度线左端(如图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 根导线: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所示,为提高测量精度,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4)小明测量的数据如表一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Ω。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0 0.41 0.52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0 0.20 0.10
(5)小华测量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则小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
23.(6分)一辆蔬菜运输车从A地出发,历经9小时,行驶720公里抵达B地。该蔬菜运输车总质量为30t,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6m2,求:
(1)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运输车牵引力做功2.34×107J用时6min,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24.(7分)某新型电饭锅在煮饭时采用“高温”和“低温”两种方式交替加热,其内部电路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1是温度自动控制开关,高、低温挡的额定功率见下表。求: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低温挡 440W
高温挡 1100W
(1)煮饭时通过R1的电流。
(2)电热丝R2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某次煮饭,电饭锅在高温挡正常工作24min,接着用低温挡正常工作6min。这次煮饭电饭锅共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25.(7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水平向左缓缓移动玻璃板,则玻璃板中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变化是 。
(3)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 (填“甲”“乙”或“丙”)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6.(4分)如图甲是小张同学给爷爷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手中把玩的“铜核桃”。据商家说铜核桃是“实心纯铜”所作,他想起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想要检验一下商家所说是否属实。可是家里并没有测力计、天平、量筒等仪器,于是他又想到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从厨房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的圆柱形玻璃密封罐,放入“铜核桃”还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瓷杯,以及适量水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丙中a、b、c三步实验:
a.玻璃罐中装入适量水,将小瓷杯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①;
b.再将“铜核桃”放入小瓷杯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②;
c.仅将“铜核桃”从小瓷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③;
d.用刻度尺量出标线①②间的距高为h1=4.33cm,标线②③向的距离为h2=3.83cm通过计算得出“铜核桃”的大致密度。
(1)标记③并未在图c中画出,利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请你判断标记③应在 。
A.标记②上方 B.标记①②之间 C.标记①下方 D.标记①上方任何位置都有可能
(2)设玻璃罐的底面积S,我们可以推导出“铜核桃”的质量表达式:m= (用物理量S、ρ水、h1、h2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进一步计算出“铜核桃”的密度ρ= g/cm3;
(3)小张查表知道纯铜的密度是8.9g/cm3,加工黄铜的密度是8.5﹣8.8g/cm3.铸造黄铜的密度是7.7﹣8.55g/cm3.自己测出的“铜核桃”密度与纯铜密度有所差异,但实验存在误差。并不足以说明商家说假,请帮他分析本测量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
27.(7分)科学史上有这样一段关于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和伏打的佳话,“一条蛙腿”引发了电生理学的起源和电池的发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伽伐尼在经历了“蛙腿抽动”这一偶然发现之后,重复此实验的目的是 。
(2)伽伐尼进行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 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
(3)伏打的质疑引发了伽伐尼新的实验:“伽伐尼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伽伐尼原有的结论。
(4)在伏打提出“金属电”后约50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化学作用引起的,是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的电流。伏打电堆其实是多少个伏打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押题冲刺卷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舒适温度在35℃
B.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1min
【解答】解:A、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普通圆珠笔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0次脉搏的时间约10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3分)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和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目前世界上的核能发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发电的
C.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D.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解答】解: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B错误;
C、电磁波频率不同,但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故D正确。
故选:D。
3.(3分)初中体育考试前夕,为了获得满意的成绩,同学们每天都在认真的训练。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操场上练习立定跳远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起跳后运动到最高点瞬间,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人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用力蹬地起跳后还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解答】解:
A、穿上底部有花纹的鞋子,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静止时,人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且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起跳后运动到最高点瞬间,若受到的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由于人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速度,所以人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C正确;
D、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4.(3分)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物态变化的顺序是( )
A.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液化
B.凝华、熔化、汽化、液化
C.凝华、升华、液化
D.液化、凝固、升华、液化
【解答】解: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是在高压和低温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高压下迅速凝固而得到的,所以干冰的形成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分别是液化、凝固;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
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
由此可知,上面一段描述中物态变化的顺序是液化、凝固、升华、液化。
故选:D。
5.(3分)学校师生就餐所用饭卡,卡内置有铜线圈、芯片、天线,当卡靠近刷卡仪器时,仪器产生的磁场会使饭卡内产生电信号,饭卡再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饭卡内置天线发送给刷卡机。以下图片与饭卡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当饭卡靠近刷卡仪器时,仪器产生的磁场会使饭卡内产生感应电流,所以饭卡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分布,其原理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有电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与电磁感应现象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无电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3分)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如图﹣1。图﹣2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的关系图像。(ρ水=1.0×103kg/m3,g取10N/kg)(不考虑水面高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高度h=8cm后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
B.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5N
C.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8×102Pa
D.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解答】解:
A、由图知物体下降高度h=8cm后拉力不再减小,由称重法F浮=G﹣F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G=F0=9N,当物体完全浸没时拉力F=5N,
则完全浸没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G﹣F=9N﹣5N=4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故B错误;
C、由图知0~4cm物体没有进入水中,下降高度4cm后物体开始浸入水中,下降高度8cm时物体刚好全部浸没,不考虑水面高度的变化,则物体的高度为:h=8cm﹣4cm=4cm=0.04m,
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C错误;
D、由F浮=ρ水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为:
V=V排===4×10﹣4m3,
物体的质量为:
m===0.9kg,
则物体的密度:
ρ===2.25×103kg/m3,故D正确。
故选:D。
7.(3分)定值电阻A和小灯泡B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A的阻值为5Ω
B.小灯泡B的阻值不可能与定值电阻A的阻值相同
C.将A和B并联后接在2V的电源两端,通电5s则电路消耗的总电能为7J
D.将A和B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3A,则灯泡的功率为0.6W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当定值电阻两端电压UA=2V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A=0.4A,
由I=可得,定值电阻A的阻值RA===5Ω,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图线A和B有交点,此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均相等,
由R=可知,此时小灯泡B的阻值与定值电阻A的阻值相同,即小灯泡B的阻值可能与定值电阻A的阻值相同,故B错误;
C.将A和B并联后接在2V的电源两端时,它们两端的电压均为2V,
由图象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0.4A、IB=0.3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I=IA+IB=0.4A+0.3A=0.7A,
通电5s则电路消耗的总电能:W=UIt=2V×0.7A×5s=7J,故C正确;
D.将A和B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测得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3A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均为0.3A,
由图象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
则灯泡的功率:PB=UBIB=2V×0.3A=0.6W,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21分,每小题3分)
8.(3分)地震时会产生频率 低于20 Hz的次声波;在地震中若有人因房屋倒塌而被困,被困人员在确认较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敲击身边的物体使其 振动 而发出声音,如果越用力敲击物体,参与施救的人员可能听到声音的 响度 越大。
【解答】解:①地震时伴有低于20Hz的次声波产生;
②被困人员敲击物体可使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越用力敲击物体,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即参与施救的人员可能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低于20;振动;响度。
9.(3分)亲身体验并深入思考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同样的饭菜,热的饭菜比凉的香味浓,说明扩散的快慢与 温度 有关;平时用吸管吸饮料的过程中利用了 大气压 的作用;现在我们用双手快速摩擦,会感觉手变热了,可以认识到 做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解:同样的饭菜,热的饭菜比凉的香味浓,说明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平时用吸管来“吸”饮料应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当吸饮料时,吸走了管中的空气,使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喝到饮料;
现在我们用双手快速摩擦,会感觉手变热了,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温度;大气压;做功。
10.(3分)“清风不识字,何以乱翻书”诗句中说到的“翻书”,是因为风吹过书的表面,导致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变大,压强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磨刀不误砍柴工”是说通过磨刀使刀刃变得很锋利,这是为了减小 受力面积 ,从而达到增大 压强 的目的。
【解答】解:风吹过书页的上表面时,使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增大,而导致书上表面压强减小,而书页下表面的压强不变,在上下压强差的作用下,书页会向上翻,故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之说。
刀磨一磨,使刀刃更锋利一些,这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使得砍柴更容易。
故答案为:减小;受力面积;压强。
11.(3分)如图所示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原子核 和带负电的 电子 构成的,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可以解释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实际上是 电子 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解答】解:从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可看出,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由于各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所以物体之间的电子经常会转移,从而带上不同的电荷。
故答案为:原子核;电子;电子。
12.(3分)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这只电表此时的读数是 2168.3 kW h,从表盘信息可知,家中接入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 4400 W。小明家有一台电饭锅,铭牌上标有“220V 800W”的字样,某次电饭锅单独正常工作时,电能表的转盘转了600转,则此次电饭锅工作了 15 min。如图所示是电饭锅接线的三脚插头,其中 A (选填“A”“B”或“C”)脚与电饭锅的金属外壳相连。
【解答】解:(1)电能表的读数:数字方框中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 h,由图甲可知,电能表的读数为2168.3kW h;
(2)220V表示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10(20)A表示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是10A,电能表的额定最大电流是20A,
则家中接入的用电器的最大总功率:P最大=UI最大=220V×20A=4400W;
(3)3000r/(kW h)表示电路中的用电器每消耗1kW h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过3000r,
则电能表的转盘转过600r,电饭锅消耗的电能:W==0.2kW h;
由P=可知,电饭锅工作的时间:t===0.25h=15min;
(4)三脚插头的A脚与用电器外壳相连,当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时,三脚插头的A脚与三孔插座中接地线的孔相连,使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通,这样万一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带电,电流会通过地线导入大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故答案为:2168.3;4400;15;A。
13.(3分)如图,条形磁铁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闭合开关S,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 右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摩擦力的大小会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答】解:由安培定则得,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电磁铁右端为N极,左侧为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条形磁铁受到电磁铁对其向左的作用力;条形磁铁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排斥力和桌面对条形磁铁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变弱,排斥力变小,摩擦力和排斥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变小。
故答案为:右;减小。
14.(3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50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升3m所用的时间为10s,则做的有用功是 15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3.3% 。
【解答】解:(1)将重物提升3m,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所做的有用功:
W有=Gh=500N×3m=1500J;
(2)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段数:n=3;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nh=3×3m=9m;
拉力所做的总功:
W总=Fs=200N×9m=18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3.3%。
故答案为:1500J;83.3%。
三.作图题(共3小题,满分7分)
15.(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抽水马桶水箱自动上水装置的示意图。当水箱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时,浮标带动杠杆AOB压住入水口,停止上水。请在图中画出B点所受竖直方向的阻力F2及阻力臂L2。
【解答】解:过B点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用符号F2表示,即为B点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
过支点O做力F2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所求作的动力臂L2。如下图所示:
16.(2分)画出图中折射光线。
【解答】解: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7.(3分)把如图所示的三孔插座和带有开关的电灯分别正确地接入电路中。
【解答】解: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灯泡接法: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安装三孔插座的方法: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如图所示:
四.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3分)
18.(2分)同学们,请你根据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一所示甲中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填“A”或“B”),A物体的长度为 5.80 cm。
(2)如图一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475.3 s。
(3)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A、B、C三位同学读数情况如图一丙所示,其中B同学读数方法正确。A同学读数会使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如图二所示甲图,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 0.1 ℃。
(5)观察图二乙图,物体的重力为 3.4 N。
(6)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二丙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 52.4 g。
【解答】解:(1)如图一甲图所示,A、B两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因为测量B物体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紧靠被测物体被测物体,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A物体的长度为5.80cm。
(2)如图一乙图所示,秒表的分度值是0.1s,小圈指针在7与8之间并偏向8的位置,因此小圈读数为7min,大圈读数为55.3s,秒表读数是475.3s;
(3)如图一丙图所示,在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视频要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B同学读数方法正确。A同学俯视读数会使结果偏大;
(4)如图二甲图所示,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最小刻度为0.1℃;
(5)如图二乙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4N;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的重力G=F示=3.4N;
(6)如图二丙图可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的质量为m=20g+20g+10g+2.4g=52.4g。
故答案为:(1)A;5.80;(2)475.3;(3)偏大;(4)0.1℃;(5)3.4N;(6)52.4。
19.(2分)如图所示是电磁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从实验现象可知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种现象是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 发现的。
【解答】解: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产生了磁场,这是电流的磁效应,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
故答案为:奥斯特。
20.(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中,小明选择的固体是冰块,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华选择的固体是海波,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1)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记录的测量数据。由表中数据可以发现,冰和海波在熔化时有着共同的特点,即: 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在第6min时,海波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 。
(2)甲、乙两种装置 乙 (填甲或乙)更好,请说明理由: 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物体受热均匀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冰的温度/℃ ﹣5 ﹣4 ﹣3 ﹣2 ﹣1 0 0 1 2 3 4
海波的温度/℃ 25 33 41 46 48 48 48 48 51 57 63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冰和海波都有一定的熔点,它们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它的状态是 固液共存态。
(2)由图可知,两种装置加热量,乙采用了水浴法,这样可使物体受热更均匀,便于实验规律的得出。
故答案为:(1)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固液共存;
(2)乙;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物体受热均匀。
21.(7分)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采取的方法与其相同的是 A 。
A.在研究电流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判断电流的有无
B.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时,先控制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C.在研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时,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D.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2)使用前应检查压强计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不漏气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应通过方法 B 进行调节。
A.从U形管内倒出适量的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形管内加适量的水
(3)小华首先用压强计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根据她记录在表中的信息判断小华研究的问题是 C 。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高度差/cm
1 水 3 朝上 2.8
2 3 朝下 2.8
3 3 朝前 2.8
A.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
D.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小华又将金属盒放入另一杯盐水中,如图丙所示,他发现图丙中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比图乙大,于是认为液体的密度越大,产生的压强就越大。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不可靠的 (选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简要说明理由: 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
【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A、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符合题意;
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不符合题意;
C、在研究串联电路电阻规律时,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这种研究方法叫等效替代法,不符合题意;
D、利用磁感线去研究磁场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叫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有高度差,说明被封闭气体压强太大,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故选:B;
(3)由表中数据知,液体的密度一定,深度一定,橡皮膜的方向不同,压强计的液面高度差相同,所以此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液体压强在液体密度和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与方向间的关系,故选:C;
(4)①小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②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要比较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先控制测量液体深度不变。
故答案为:(1)A;(2)不漏气;B;(3)C;(4)不可靠的;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22.(7分)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其中电源是两节串联的干电池,定值电阻Rx,滑动变阻器R.请帮助他们解决以下问题:
(1)选择元件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0刻度线左端(如图乙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电流表没有调零
(2)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 7 根导线: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电阻RX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左端,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丙所示,为提高测量精度,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换用电流表0﹣0.6A量程
(4)小明测量的数据如表一所示,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4.9 Ω。
表一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0 0.41 0.52
表二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30 0.20 0.10
(5)小华测量的数据如表二所示,则小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
【解答】解:
(1)选择元件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偏向0刻度线左端,即指针没有指零,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流表没有调零。
(2)如图甲所示,连接电路时,至少需要7根导线;
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电路可能断路,
电压表有明显的示数,说明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电路,即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X断路。
(3)由图丙可知,电流表选择0﹣3A量程,指针偏转角度较小,测量误差较大,为提高测量精度,应该换用电流表0﹣0.6A量程。
(4)小明测量的数据如表一所示,由欧姆定律,第1测量的电阻:
R1===5Ω;
同理,第2、3次实验的电阻分别为4.9Ω和4.8Ω,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则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RX==4.9Ω。
(5)待测电阻与变阻器串联,当电路的电流变小时,根据U=IR可知,待测电阻的电压变小,
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变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故答案为:(1)电流表没有调零;
(2)7;RX断路;
(3)换用电流表0﹣0.6A量程;
(4)4.9;
(5)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了。
23.(6分)一辆蔬菜运输车从A地出发,历经9小时,行驶720公里抵达B地。该蔬菜运输车总质量为30t,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6m2,求:
(1)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2)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3)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运输车牵引力做功2.34×107J用时6min,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蔬菜运输车的运行时间为t=9h,则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80km/h;
(2)蔬菜运输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m总g=30×103kg×10N/kg=3×105N;
满载时车对地面的压强;
p===5×105Pa;
(3)运输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
P===6.5×104W。
答:(1)运输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80km/h;
(2)运输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5×105Pa;
(3)在某段平直公路上,运输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6.5×104W。
24.(7分)某新型电饭锅在煮饭时采用“高温”和“低温”两种方式交替加热,其内部电路如图所示,R1和R2均为电热丝,S1是温度自动控制开关,高、低温挡的额定功率见下表。求: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功率 低温挡 440W
高温挡 1100W
(1)煮饭时通过R1的电流。
(2)电热丝R2的阻值。(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某次煮饭,电饭锅在高温挡正常工作24min,接着用低温挡正常工作6min。这次煮饭电饭锅共消耗电能多少千瓦时?
【解答】解:(1)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断开S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阻较大(大于并联时的总电阻),由P=可知电饭锅的功率较小,处于低温挡,
由P=UI可知,通过R1的电流:
I1===2A;
(2)由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S1时,R1与R2并联,此时电阻较小,电饭锅的功率较大,处于高温挡,因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所以R2的电功率:
P2=P高温﹣P低温=1100W﹣440W=660W,
由P=可得,电热丝R2的电阻:
R2==≈73.3Ω;
(3)根据W=Pt可得高温挡时消耗的电能:
W高温=P高温t高温=1100W×24min=1.1kW×0.4h=0.44kW h;
低温挡时消耗的电能:
W低温=P低温t低温=440W×6min=0.44kW×0.1h=0.044kW h;
本次煮饭消耗的总电能:
W总=W高温+W低温=0.44kW h+0.044kW h=0.484kW h。
答:(1)煮饭时通过R1的电流为2A。
(2)电热丝R2的阻值为73.3Ω;
(3)某次煮饭,电饭锅在高温挡正常工作24min,接着用低温挡正常工作6min。这次煮饭电饭锅共消耗电能为0.484kW h。
五.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18分)
25.(7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水平向左缓缓移动玻璃板,则玻璃板中像的运动情况和大小变化是 像静止,大小不变 。
(3)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 乙 (填“甲”“乙”或“丙”)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解答】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此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
(2)水平向左缓缓移动玻璃板,则玻璃板中像静止、像的大小不变;
(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如下图:
。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像静止,大小不变;(3)乙。
26.(4分)如图甲是小张同学给爷爷准备的生日礼物一手中把玩的“铜核桃”。据商家说铜核桃是“实心纯铜”所作,他想起了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想要检验一下商家所说是否属实。可是家里并没有测力计、天平、量筒等仪器,于是他又想到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从厨房找来了如图乙所示的圆柱形玻璃密封罐,放入“铜核桃”还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瓷杯,以及适量水和刻度尺,进行了如图丙中a、b、c三步实验:
a.玻璃罐中装入适量水,将小瓷杯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①;
b.再将“铜核桃”放入小瓷杯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②;
c.仅将“铜核桃”从小瓷杯中取出放入水中,待水面静止后,标记此时的水面位置为③;
d.用刻度尺量出标线①②间的距高为h1=4.33cm,标线②③向的距离为h2=3.83cm通过计算得出“铜核桃”的大致密度。
(1)标记③并未在图c中画出,利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请你判断标记③应在 B 。
A.标记②上方 B.标记①②之间 C.标记①下方 D.标记①上方任何位置都有可能
(2)设玻璃罐的底面积S,我们可以推导出“铜核桃”的质量表达式:m= ρ水h1S (用物理量S、ρ水、h1、h2中的一些或全部表示);进一步计算出“铜核桃”的密度ρ= 8.66 g/cm3;
(3)小张查表知道纯铜的密度是8.9g/cm3,加工黄铜的密度是8.5﹣8.8g/cm3.铸造黄铜的密度是7.7﹣8.55g/cm3.自己测出的“铜核桃”密度与纯铜密度有所差异,但实验存在误差。并不足以说明商家说假,请帮他分析本测量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测量液面高度过程中产生误差 。
【解答】解:(1)b中“铜核桃”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1=G,c中“铜核桃”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会聚F浮=ρ液gV排知,V排1>V排2,故c中的液面比b的液面低,但比没有放“铜核桃”的液面要高,故③标记在①②之间,故B正确;
(2)因为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从a到b,增加的浮力等于增加的重力,即ΔG=ΔF浮=ρ水gSh1,增加的重力就是“铜核桃”的重力,由G=mg得,“铜核桃”的质量:m===ρ水Sh1;
因为①②间的距高为h1=4.33cm,标线②③向的距离为h2=3.83cm,且③在①②之间,①③间的距离为:h3=0.5cm,
所以“铜核桃”的体积为:V=Sh3;
“铜核桃”的密度:ρ====8.66g/cm3。
(3)根据“铜核桃”的密度公式ρ=知:本测量实验中液面高度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造成测出的“铜核桃”密度与纯铜密度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B;(2)ρ水h1S;8.66;(3)测量液面高度过程中产生误差。
27.(7分)科学史上有这样一段关于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和伏打的佳话,“一条蛙腿”引发了电生理学的起源和电池的发明。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伽伐尼在经历了“蛙腿抽动”这一偶然发现之后,重复此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
(2)伽伐尼进行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 “动物电” 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
(3)伏打的质疑引发了伽伐尼新的实验:“伽伐尼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 不支持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伽伐尼原有的结论。
(4)在伏打提出“金属电”后约50年,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化学作用引起的,是溶液中的离子定向移动而产生的电流。伏打电堆其实是多少个伏打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是将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解答】解:(1)在本题描述的实验中,重复同一操作此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2)从伽伐尼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可知,他进行实验①的实验假设是:动物体内存在某种电,即“动物电”是引起蛙腿抽动的原因。
(3)由题意可知,伽伐尼新的实验:“伽伐尼剥出蛙腿的一条神经,一头和脊柱接触,一头和蛙腿受损的肌肉接触,多次实验均发现蛙腿抽动”。此实验不支持他原有的结论。
(4)德国科学家亥姆霍兹指出,所谓“金属电”是化学作用引起的,最终研究表明,伏打电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故答案为:(1)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2)“动物电”;(3)不支持;(4)化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年广东中考物理押题冲刺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