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关于这两个像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交换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其他不变,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
D.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右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32厘米 B.一定小于12厘米
C.一定在12厘米到16厘米之间 D.一定在16厘米到24厘米之间
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D.笔好像在水“折断”
5.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6.某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40cm处向15cm处移动时,则(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与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5厘米,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12厘米 B.20厘米 C.24厘米 D.35厘米
8.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位置在( )
A.C点右侧 B.BC之间
C.AB之间 D.A点左侧
9.如图是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偏食照片,下列光现象和日偏食成因相同的是(  )
A.看露珠下的叶脉 B.雨后彩虹
C.手影游戏 D.湖中倒影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小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为20.0cm
B.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缩小的实像
C.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
D.该光斑的形成是蜡烛火焰的光的折射现象
11.小华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他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12.如图所示,晓茗把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的纸片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凸透镜当做放大镜来观察物理试卷上较小的字时,凸透镜与试卷的距离 u应(  )
A.u<10 cm B.10cm20cm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14.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水球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D.王亚平靠近水球,“倒影”会变大
1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O是凸透镜的光心,F是凸透镜的焦点,蜡烛烛焰在点P发出的两条光线a、b,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成像在Q点。
(1)通过光线a、b确定烛焰点P及其像Q的位置,请画出相应的光路图;( )
(2)点燃蜡烛前,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用眼睛直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蜡烛,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点燃蜡烛后,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看见发光的蜡烛的火焰由于空气受热而晃动,这是光的_______现象(均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3)如图,点燃蜡烛后,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是否可行?_______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若想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Q,人应该站在区域______ (从 A、B、C、D中选择填写),眼睛朝向_________ (从“左”或“右”中选择填写)。
17.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手机镜头远离二维码时,二维码在手机中所成的像会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18.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并且要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若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
①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②烛焰放在______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③烛焰放在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可以观察到放大的像;
④烛焰从a移到b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变______,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变______。
19.二维码广泛运用于生活之中,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____(选填“反”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关于______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0.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可放在 a、b、c、d 的任一位置,则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________ ,代表幻灯机原理的为________ 。(均填“a”“b”“c”或“d”)。
三、综合题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我市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作为晋城人,我们都要行动起来,共同爱护美丽家园.
(1)周末,小琳与家人去白马寺森林公园游玩,登山途中,顺手捡起被丢弃在草坪上的一个圆柱形矿泉水瓶(瓶中剩有部分矿泉水),将矿泉水瓶横向水平放置(如图),从瓶底看去,小琳认为此时瓶中的水(如图)相当于凸透镜,因为在凸透镜模型的构建中,影响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是:_____,瓶中装有水的部分具有_____的特点,忽影响这个问题的次要因素:物体的材质等.由此来看,树叶上的露珠(图(3)相当于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透过露珠看到的是叶脉放大了的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请你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这一成像现象:_____
(2)小琳“随手捡起垃圾”这一行为,为营造美丽晋城贡献了一份力量,请你结合所学,提出一条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建议:_____.
22.小刚分别利用“作图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AC、AO为两条特殊光路,请你利用这两条特殊光线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
(2)运用“实验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测量出此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请分析判断该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
23.凸透镜成像时,OF为焦距用f表示,BO为物距用u表示,B′O为像距用v表示,请利用光学几何知识证明∶。
24.如图所示是小婷同学将两筒、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当用来看米处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虚”、“实”)像,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在纸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间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5.
(1)如图1所示,光源Q发出一束光经平面镜反射在墙上显示出一个光点。
①画出光源Q在平面镜中的像;
②画出平面镜发射的光线并标出墙上光点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
(2)①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物比较,物体MN经凸透镜成___(选填“放大”“缩小”)___(选填“正立” “倒立”)像。
26.(1)如图所示,F和F′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①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②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2)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象采集设备。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 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物距/m 10.00 5.00 2.00 1.00 0.50 0.10 0.05
像距/cm 0.500 0.501 0.502 0.503 0.505 0.526 0.556
A.5m B.0.5m C.0.05m D.0.005m
(3)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面镜,像也面镜。于是她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她按图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①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
②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与蜡烛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③用一光屏放在B蜡烛所在位置,不透过玻璃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时;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ABC.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凸透镜,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中间部分形成凹透镜,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ABC错误。
D.本题中,无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还是凹透镜成正立、缩小、虚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在光屏上能显现出来的像,是实像。故A错误;
B.此时,物距明显大于像距,故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投影仪成的是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凸透镜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将物和光屏交换位置,是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的。故C正确;
D.当向左移动蜡烛时,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知道,此时,像距要变小。因此,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移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由图可知,物距u=32cm,相距v=24cm,物距大于相距,因此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
A.日晷面上呈现晷针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C.人透过水球成像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B.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保持凸透镜不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根据光的可逆性,当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物体是从2倍焦距以外的距离移动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同时像也逐渐增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
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像距是 25cm,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则物体与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12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D
【详解】
A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像同侧的话,像是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且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若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A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点,故AB不符合题意;
C.当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透镜的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点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详解】
A.看露珠下的叶脉,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叶脉在凸透镜焦距内,形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而日偏食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小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过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手影游戏是手挡住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在被挡住的光线后面形成影子,与日偏食成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D
【详解】
A.当光屏位于1倍焦距或以内时,接到是蜡烛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圆形光斑。若蜡烛和光屏都在焦距上则成的光斑与透镜口径等大;若蜡烛所成的光斑小,则光屏一定位于焦距以内。题目中光屏在30cm处,光斑小,则光屏位于焦距以内;所以焦距大于30cm,故A错误。
BCD.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小的圆形光斑,则该光斑不是像,而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B
【详解】
由图可知,物距为
u=35.0cm-5.0cm=30.0cm
因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2.A
【详解】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凸透镜用做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之内,即物距小于焦距10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知道,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即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则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故选C。
14.D
【详解】
AC.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倒影”是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所成的实像,根据实像的特点,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倒影”能成在光屏上,故AC错误;
B.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B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人靠近水球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倒影”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
A.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图像时
u=v=2f=20cm
所以
f=10cm
故A错误;
B.物距为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故C正确;
D.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像距变小,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小的,故D错误。
故选C。
16. 反射 折射 不可行 C、D 左
【详解】
(1)[1]由题知,光线a、b是烛焰在点P发出的光,则光线a、b的反向延长线交点即为烛焰点P;a光线为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方向不变,b光线是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据此作出它们的折射光线,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P的像点Q。如图所示:
(2)[2][3]点燃蜡烛前,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用眼睛直接看见本身不发光的蜡烛,这是蜡烛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的眼睛,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点燃蜡烛后,我们站在透镜左侧能看见发光的蜡烛的火焰由于空气受热而晃动,说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当光穿过时,发生了折射。
(3)[3][4][5]由图知,P到凸透镜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看到烛焰的像;若想直接观察到虚像Q,人应该在光屏一侧对着凸透镜观察,即人应站在C或D区域;眼睛向左观察。
17. 倒立 缩小 变小
【详解】
[1][2]手机镜头使用凸透镜制成,使用时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手机镜头远离二维码时,物距增大,二维码在手机中所成的像会变小,像距也变小。
18. 蜡烛、凸透镜、光屏 同一高度 c a d 大 大
【详解】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
[2]点燃蜡烛后,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
①[3]屏上出现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蜡烛放在c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大。
②[4]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蜡烛放在a点,屏上的像最小。
③[5]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到光屏上。所以蜡烛放在d点,屏上不能呈接到像,但透过透镜却可以观察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④[6]由a到b,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7] 由a到b,此时物距变小,实像变大。
19. 反 凸透镜
【详解】
[1]我们能看见物体,是由于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二维码图案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见它,是因为光照到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手机镜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镜头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0. a c
【详解】
[1]照相机使用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代表照相机原理的为a。
[2]幻灯机使用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代表幻灯机原理的为c。
21. 中间厚边缘薄 透光 凸透镜 虚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节约用水或绿色出行等
(1)凸透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这是主要特征,其它特征包括材质、透光等,据此解答.(2)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分析.
【详解】
(1)由题知,圆柱形水杯装有水的部分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这是主要因素,在分析时,忽掉了透光、材质等次要因素,从而构建凸透镜模型;
由图可知,树叶上的露珠也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透过露珠看到的是叶脉放大了的虚像;
(2)有益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合理建议: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等.
22.(1) ;(2)10cm<f<20cm
【详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则可以作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u>v,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f,像距范围f<v<2f,即f<20cm<2f,解得
10cm<f<20cm
23.见解析
【详解】
解: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经过光心的光线,设左段AO为a,右段OA′为b,OF′=f,BO=AC=u,OB′=v,根据几何知识可知
△OA′F′∽△AA′C
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根据几何知识可知:△ABO∽△A′B′O,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可得

①②两式联立消去a、b即得
24. 缩小 实 变大
【详解】
解:看图可知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为.物距为时;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的像是处于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的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从两倍焦距外慢慢靠近凸透镜时,所成的像在慢慢远离凸透镜.所以是变大.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过焦点的经过凸透镜以后平行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方向不变,所以在丙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如下:
点睛:过焦点的经过凸透镜以后平行主光轴射出,过光心的方向不变,所以在丙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如下:
25.
放大 倒立
【详解】
(1)[1]过Q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取点,使到平面镜距离等于Q到平面镜距离,即就是发光点Q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延长与入射点的连线并延长,交竖直墙壁上一点即为墙上光点的位置,入射点与墙上光点连线即为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如图所示:
(2)[2]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凸透镜的焦点,过凸透镜光心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对应的像点,如图所示:
[3][4]由图中可以看出明显大于MN;故与物比较,物体MN经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像。
26. 左 照相机 近 凹 D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A 大小 不能 虚像
【详解】
(1)①[1][2]由图中可知,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距
f<v<2f
则光屏应向左移动;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照相机。
②[3][4]由“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2)[5]由表中数据1、2、3、4可知,当物距分别为10.0cm、5.00cm、2.00cm、1.00cm时
u>0.50m
时,像距v分别为0.500cm、0.501cm、0.502cm、0.503cm,由此可知,保持0.5cm几乎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可知,当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就越接近焦距,故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0.005m。故选D。
(3)①[6]玻璃板具有透光性,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7][8]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时,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现察。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因此用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③[9][10]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