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分子运动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可能同时存在
B.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由于压缩固体十分困难,说明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D.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2.(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绵里有很多细孔,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只有气体、液体能发生扩散现象
D.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3.(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和水混合成消毒液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一段时间,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消毒液喷在手腕上比喷在衣服上更快消失,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D.酒精消毒液很难被压缩,是由于酒精分子间存在引力
4.(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
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
C.校园里黄桷兰花盛开清香宜人
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
5.(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末)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菜花开放时,香气袭人是扩散现象 B.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中发生
6.(2022秋·甘肃庆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这是华池县庄科村种植的金丝皇菊。人们在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7.(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
A.春天,柳绿河岸 B.夏天,大雨倾盆
C.秋天,菊香满园 D.冬天,千里冰封
二、填空题
8.(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味,这属于 现象:“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
9.(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物理现象叫做 现象,这个现象说明分子在 ;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10.(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下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的充满两个瓶子,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 ;此现象表明: 。
11.(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末)疫情期间,学校为保障师生安全,每天都要消杀,同学们都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这是 现象,此现象说明 。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 。
12.(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末)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表明分子间有 力;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13.(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饭桌上都飘出诱人的香味,这是 现象,当温度高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 (选填“高”或“低”),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4.(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一颗更大的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力;“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
15.(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末)水不易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着 力;若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将3cm3水和3cm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cm3, 这说明分子间有 .
16.(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为了消杀新冠病毒,在教室内喷洒酒精味道扑鼻而来,这是一种 现象,是由于分子的 造成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不会抵消,故A错误;
B.扩散现象指两种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压缩固体十分困难,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而不是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故C错误;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发生,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海绵在力的作用下体积变小,是因为海绵里面有气孔,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香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C错误;
D.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了,“破镜不能重圆”就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的缘故,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这是扩散现象,由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一段时间,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手腕的温度比衣服上的高,消毒液喷在手腕上比喷在衣服上更快消失,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酒精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液体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A、炒菜时加盐,使菜有了咸味,说明盐分子进入到了菜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A错误.B、少量工业废水污染了整个水库,是废水分子进入水库的水中,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故B错误.C、闻到花香味,是肉眼看不见的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D、雨水顺着沙粒缝隙渗入土壤,是水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正确.故选D.
5.A
【详解】A.香气袭人是扩散现象,闻到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在运动,故A正确;
B.海绵体积变小,是物体间的小孔,分子之间的间隙是看不见的,故B错误;
C.看得见的尘土不是分子,故尘土飞扬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C错误;
D.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堆放煤的地方会变黑,是固体煤分子扩散到了墙中去了,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采摘金丝皇菊时能闻到淡淡的香味,这是香味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这一现象也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D。
7.C
【详解】A.柳绿河岸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大雨倾盆是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形成的,是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
C.菊香满园是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D.千里冰封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8. 扩散 温度 引力
【详解】[1]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能够相互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整个场所充满烟味即构成烟的分子扩散到空气当中。
[2]花香袭人知骤暖意思是温度较高时花香更容易闻到,闻到花香是扩散现象,表面构成物质的分子在做热运动,而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更加剧烈。
[3]两滴水珠接近时,由于构成水珠的水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所以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9. 扩散 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
【详解】[1][2]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是驱蚊片的气味进入了房间内的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3]如果驱蚊片不加热,温度较低,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此时扩散现象不明显,所以可见,温度越高,扩散现象就越明显。
10. 扩散现象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详解】[1]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瓶,下瓶中气体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的充满两个瓶子,是因为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二氧化氮气体分子扩散空气分子中,空气分子扩散到二氧化氮气体分子,此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扩散运动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11. 扩散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剧烈
【详解】[1][2]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同学们能闻到消毒液的味道是扩散现象。
[3]温度反应了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2.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引 间隙 温度的高低
【详解】[1]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2]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说明两滴露珠之间有相互吸引的作用,表明分子间有引力。
[3]水与酒精混合,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混合后总体积相比原来会减小。
[4]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墨水散开,这是扩散现象;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冷水中扩散得慢,这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13. 扩散 高
【详解】[1]闻到了饭香,是由于饭的香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之中。
[2]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就越剧烈。
14. 扩散 引 温度
【详解】[1]荷花飘香是荷花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
[2]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一颗更大的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5. 斥 扩散 间隙
【详解】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向清水里滴入一滴红墨水,整个量杯里的液体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
将水和酒精混合后发现总体积变小,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在宏观上的表现,平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6. 扩散 无规则运动
【详解】[1][2]在教室喷洒酒精消毒液后,到处闻到酒精的味道,这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3.2 内能
一、单选题
1.(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没有内能
B.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
D.物体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2.(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B.温度低于0℃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D.一个铁块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
3.(2022秋·甘肃酒泉·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物体的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虽然冰的温度很低,还是有内能的
C.物体的内能越大,热量越多
D.寒冷冬天格外冷,冻得人都没有温度了
4.(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
B.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
C.两物体相比,分子动能越大的物体,其内能越大
D.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内能大
5.(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6.(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7.(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8.(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某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B.扩散现象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9.(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这是我省有名的美食——洋芋搅团,端上一碗洋芋搅团,香味扑鼻而来。下列有关洋芋搅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洋芋搅团香味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制作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洋芋搅团的内能
C.洋芋搅团在冷却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D.刚出锅的洋芋搅团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
10.(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在进行如图所示的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
A. 利用燃气加热水,改变水的内能
B.凭借双手弯折铁丝,改变铁丝的内能
C. 通过与大气的摩擦,改变陨石的内能
D. 火柴头在火柴盒边摩擦,改变火柴头的内能
11.(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锯木材锯子发烫
12.(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时,一定要吸收热量
C.两个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定相同
D.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13.(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 ,可能外界对它做了功
14.(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二、填空题
15.(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统考期末)冬天孩子们围着火炉取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远离火炉的孩子同时还要靠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以上两空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6.(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用砂纸反复打磨木棒或将木棒放到火焰烘烤,均能使其温度升高,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事实表明 和 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7.(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书法爱好者临摹时闻到淡淡的“墨香”是 现象。等水分干了以后,墨迹“粘”在纸上长久不会消失,说明分子间存在 。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的。
18.(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 的方法使人身体的内能增加的;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会发烫,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铁丝的内能增加的。
19.(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呼和浩特市希拉穆仁草原的冬天,常常风雪交加,异常寒冷,牧民手冷时,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或哈几口气,亦感觉暖和,这是利用 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
20.(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 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 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 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
21.(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期末)盐边县羊肉米线是攀枝花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端上一碗羊肉米线,香味扑鼻而来,这是 现象;端碗时很烫手,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三、实验题
22.(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一段时间,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 (选填“降低”或“升高”)内能 (选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4)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故 0℃的冰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内能除了与温度有关,还有物体的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所以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也可能变化,如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小;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不能用“含有”“具有”等词语描述,故C错误;
D.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传递的是内能,故A错误;
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则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
D.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描述它的术语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一个物体所含热量,故AC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所以虽然冰的温度很低,还是有内能的,故B正确;
D.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寒冷冬天格外冷,人体依然有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运动到高温物体,故A正确;
B.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多个因素有关,不能只根据温度判定内能的大小,所以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
C.物体的分子动能越大,其分子势能、分子数目未知,所以不能比较物体内能的大小,故C错误;
D.甲物体传递了热量给乙物体,说明甲物体的温度高,而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不一定大,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A.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而热量是热传递中内能变化的量度,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
B.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物体也有内能,故B错误;
C.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内能一定增加,故C正确;
D.物体内能减少,可能是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外做了功,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差,所以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内能和温度、状态、质量等多个因素有关系,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有关,物体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物体状态和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7.D
【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因此内能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若内能小的物体温度高,热量也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大的物体,故B错误;
C.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物质种类,只能说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状态一定时,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故C错误;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故A正确;
B.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表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
C.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系,故C错;
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的,故D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洋芋搅团香味扑鼻,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制作过程中,洋芋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洋芋搅团的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洋芋搅团在冷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来描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A.利用燃气加热水,水从火焰吸收热量,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烫,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C.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陨石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D.火柴头在火柴盒上划过,火柴被擦燃,火柴头克服摩擦做功,使火柴头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综上所述,BCD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只有A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详解】A.双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水从火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锯木料时,锯条的温度会升高,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根据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正确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12.B
【详解】A.物体放热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降低的温度有关,温度高不一定放出的热量多,故A错误;
B.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物体温度升高,放热物体温度降低,故B正确;
C.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一定相同,故C错误;
D.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具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故C错误;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 ,内能增大,可能外界对它做了功,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A. 将 10℃的冰块放在冰箱的0℃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从冰箱中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所以A正确;B. 影响内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温度,由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不确定,则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所以B错误;C. 用锯条锯木板,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锯条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锯条和木板的内能,所以C错误;D. 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所以D错误.
点睛: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以及状态有关,因此不确定质量和状态时,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一是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二是热传递.热量是个过程量,区别于状态量,只是在热传递这个过程中才有热量这个物理量,当两物体温差达到相等时,热传递就停止.所以只能说某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放出了多少热量.
15. 热传递 做功
【详解】[1]冬天围着火炉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使人的温度升高,所以感到温暖。
[2]搓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样也会感到温暖。
16. 增大 热传递 做功
【详解】[1][2][3]用砂纸反复打磨木棒是通过做功的方式让木棒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将木棒放到火焰烧烤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木棒的内能,温度升高,所以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17. 扩散 引力 热传递
【详解】[1]闻到淡淡的“墨香”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而墨迹“粘”在纸上长久不会消失,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寒冷的冬天临摹时,用热水袋捂手,手从热水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18. 热传递 做功
【详解】[1]热水袋温度较高,与人体接触时,高温物体会把热量传给低温度物体,故热水袋使身体变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2]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温度升高说明内能增加了,所以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故属于做功改变内能。
19. 做功 热传递
【详解】[1]搓手取暖时,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
[2]哈气取暖时,高温的水蒸气放出热量,低温的手吸收热量,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手的内能。
20. 做功 内能 热传递
【详解】[1][2]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这是做功的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3]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试管内水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
21. 扩散 热传递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
【详解】端上一碗羊肉米线,香味分子扩散空气中被人们闻到,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端碗时很烫手,手从碗上吸收了热量,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2. 内 热传递 降低 减少 内 机械
【详解】(1)[1]酒精灯燃烧时将酒精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2)[2]用酒精灯加热水的过程中,水从酒精灯火焰上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升高,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水的内能。
(3)[3][4]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5][6]水蒸气冲开软木塞的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13.3 比热容
一、单选题
1.(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末)一桶汽油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汽油不变的物理量是( )
A.热值,内能 B.比热容,密度 C.质量,体积 D.内能,密度
2.(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末)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3.(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北方许多家庭采用了“水地暖”取暖,热水在地板下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热传递的方式向室内供热.“水地暖”用热水作为介质,主要是因为水的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C.流动性强 D.导热性好
4.(2022秋·甘肃兰州·九年级期末)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5.(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甲、乙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之比为4∶3,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c甲∶c乙等于( )
A.1∶2 B.9∶4 C.4∶9 D.2∶1
二、填空题
6.(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这是一包学生饮用奶,饮用前要将饮用奶放在热水中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饮用奶吸收热量,内能 ;加热过程中饮用奶的比热容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 (填单位),1kg的酒精温度由20℃升高到21℃吸收的热量是 J。1kg的酒精温度由61℃降低到60℃放出的热量是 J。
8.(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在壶里装了2千克水,水的比热容是,把这壶水从20℃加热到100℃,则水的比热容将 (选填“变小”或“变大”或“不变”),水吸收了 热量。
9.(2022秋·甘肃白银·九年级统考期末)炎热的夏天中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内能的.而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其原因是 .
三、实验题
10.(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11.(2022秋·甘肃武威·九年级期末)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
(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有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个酒精灯,上述热源中选择 比较合理,原因是 ;
(3)本实验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多少的,这种研究方法叫 ;
(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乙可知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若加热过程中无热量损失,则A、B两种液体的比热容之cA∶cB= 。
12.(2022秋·甘肃定西·九年级期末)如图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加热时间/s 甲 0 40 82 126
乙 0 18 40 64
(1)本实验中要按照一定顺序组装器材,应先安装 (选填“温度计”、“石棉网”或“烧杯”);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液体 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液体 升温更高。(均选填“甲”或“乙”);
(3)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液体 冷却效果更好。
13.(2022秋·甘肃平凉·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本领。
(1)加热前,在一个烧杯中倒入240mL的煤油,为了使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需要在另一个相同烧杯中倒入 mL的水;
(2)用两个 的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整个实验操作无误。图乙中,若图像②反映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则图像 (填序号),可以反映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加热过程中,煤油的热值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加热相同的时间,水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煤油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
14.(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小刚同学在做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表数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目的是 ;
(2)分析第1、2、3次实验,因变量是 、控制变量是 。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温度 加热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3 0.3 10 6
煤油 4 0.1 10 1
5 0.2 10 2
15.(2022秋·甘肃天水·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1)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要求两烧杯中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小明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A”或“B”);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水吸收的热量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 20 45 70
食用油的温度/℃ 20 68 116
(3)如图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沙
1.B
【详解】比热容、密度、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多少而变化,热值、密度和比热容都不变,内能是所有分子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质量减半,内能变小,体积同时也变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度变化较小,所以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C.发现人中暑时,在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符合题意;
D.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分析】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水地暖”用热水作为循环物质.
故选B.
4.B
【详解】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由题知,甲、乙两个金属球的质量之比
升高的温度之比
甲、乙两个金属球吸收相同的热量,则有
由得,两物体比热容之比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变大 不变
【详解】[1]热传递是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者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即物体之间具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由于饮用奶的温度低于热水的温度,因此加热过程中,饮用奶会吸收热水的热量,使内能变大。
[2]由于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所以加热过程中,饮用奶的比热容不变。
7. J/(kg·℃) 2.4×103 2.4×103
【详解】[1]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 J/(kg·℃)。
[2][3]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 J/(kg·℃)是指1kg的酒精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2.4×103J。所以1kg的酒精温度由20摄氏度升高到2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是2.4×103J。1kg的酒精温度由61摄氏度降低到60摄氏度,放出的热量是2.4×103J。
8. 不变
【详解】[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温度变化无关,故填不变。
[2]根据热量公式可得
9. 热传递 水的比热容大
【详解】析:本题抓住热传递与物体内能改变,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解答:解: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海滨浴场沙滩上沙子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的.海水的温度明显低于沙滩的温度,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情况下,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水升高的温度低.
故答案为热传递,水的比热容大.
10. 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 水 大于 比热容
【分析】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通过观察液体温度的变化来研究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加热时间多,放出的热量就多,相应受热物质吸收的热量就多.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来描述.
【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所以加热时间长的吸收的热量多.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此实验中,水的吸热能力强于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11. 秒表 天平 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放热稳定,易于控制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加热时间 转换法 A 2∶1
【详解】(1)[1][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要测量质量的工具和时间的工具,因此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秒表。
(2)[3][4]实验中为了保证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同,需要选择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因为电加热器容易控制产生的热量,且放热较稳定。
(3)[5][6]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加热相同的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则甲和乙吸收的热量也就相等,所以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4)[7]由图乙可知,相同质量的A、B液体,被加热相同的时间,则吸收相同的热量,A液体升温慢,B液体升温快,说明A液体的吸热本领强。
[8]根据图乙可知,A、B都加热5min,A温度变化量为
B温度变化量为
由
可得
则
12. 石棉网 甲 乙 甲
【详解】(1)[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石棉网的位置,再放置烧杯,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最后放置温度计。
(2)[2][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甲液体加热时间长,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据此推理,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乙液体升温更高。
(3)[4]因甲的吸热能力强,即比热容大,根据Q=cmΔt,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热多,故若在这两种液体中选一种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甲液体冷却效果更好。
13. 192 相同 ③ 不变 等于
【详解】(1)[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要求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煤油的质量
又,由密度公式可得
(2)[2]为了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应选择完全相同的加热器。
[3]由于水的比热容要大于煤油的比热容,根据,在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上升比煤油的要慢,故图像③是水。
[4]物质的热值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所以在加热的过程温度不影响热值大小,故煤油热值不变。
(3)[5]相同的加热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即,则
又,所以,即水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等于煤油的比热容与升高温度的乘积。
14. 使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吸收热量的多少 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
【详解】(1)[1]相同电加热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是为了控制水和煤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2][3]第1、2、3次实验,加热的是水,变量是水的质量,水的质量不同,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因变量是吸收的热量的多少,控制变量是物质的种类和升高的温度。
15. 质量 B 大于 内陆
【详解】(1)[1]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或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水和食用油密度不同,根据m=ρV,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质量不同),故小明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2)[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加热相同时间,水升温慢,根据下图可知,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B。
[3]据此推理,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水加热时间长,根据转换法,水吸收的热量应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4]内陆地区多沙石,沿海地区多水,因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在相同的条件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由图丙气温变化曲线可知,D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C所示的城市的小,所以曲线C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3章 内能 同步练习 2022-2023甘肃省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共3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