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二)(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二)
(总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普通教室内的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根粉笔的质量约为1kg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室温约为60℃
2.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形影相随 B.海市蜃楼
C.镜中生花 D.水中捞月
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调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4.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5.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透镜成的是实像 B.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6.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3s时甲在乙的前方
D.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8.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体温计示数为 ℃。
    
9.夏日炎炎,小明乘坐公交车到游泳馆,公交车内开着空调,他看到车窗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有一层水雾。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他在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一个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的实心金属小球,其密度是 g/cm3。可见,这金属小球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金属小球带到太空中,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11.小美到郊区摄影时拍摄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一只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准备飞行,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白鹭与水中的“白鹭”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学习声音产生的原因后,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时,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接着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 。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处,此时满足 (选填“大于2倍焦距”“小于1倍焦距”或“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需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4.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动车运行速度。已知动车长度是s,测算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 。
A.记下动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 。    
D.利用v=计算出动车运行速度。
E.记下动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三、作图题(第15小题2分,第16小题4分,第17小题3分,共9分)
15.(1)如图是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是凸透镜所成的像A'B',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中成像情况,完成光路图,并找到物体AB。
 
16.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如图甲所示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甲            乙
四、计算题(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0分,共20分)
17.甲和乙两个小球(小球大小可忽略)在平直路面从左到右运动,每隔0.1s记录一次,记录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两小球分别做什么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0.5s内乙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根据上图的记录,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甲球运动的s-t图象。
18.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明的一种选饱满种子的方法,选芒粳稻种需要配制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某农户配制了50L盐水,取出50mL进行检测,测得这些盐水的质量为60g(测完后将盐水倒回)。
(1)请帮助他分析一下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应采取什么措施?
(2)将这些盐水配制到符合要求时,取出50mL,其质量是多少?
五、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9.小敏同学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实验前,小敏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的情况,接下来应 (选填一项)。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
(3)接着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
(4)小敏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kg/m3。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 。
2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装有适量的碎冰,这样做的目的是 ;图甲中有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冰的熔点是 。
(2)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DE段对应的温度叫做水的 ,这段时间内图甲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3)结合两次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六、综合题(共10分)
2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的速度取340m/s)
  
(1)人耳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m。
(3)通过计算,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m/s。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二)
(总分100分 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普通教室内的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B )
A.一根粉笔的质量约为1kg 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室温约为60℃
2.以下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B )
A.形影相随 B.海市蜃楼
C.镜中生花 D.水中捞月
3.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调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4.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C )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液化
5.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透镜成的是实像 B.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6.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从而使石头裂开
7.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3s时甲在乙的前方
D.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8.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2.58 cm;图乙中体温计示数为 36.5 ℃。
    
9.夏日炎炎,小明乘坐公交车到游泳馆,公交车内开着空调,他看到车窗的 外侧 (选填“内侧”或“外侧”)有一层水雾。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冷液化 形成;他在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蒸发 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 熔化 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0.一个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的实心金属小球,其密度是 8 g/cm3。可见,这金属小球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金属小球带到太空中,其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11.小美到郊区摄影时拍摄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一只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准备飞行,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白鹭与水中的“白鹭”大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以水中的“白鹭”为参照物,白鹭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学习声音产生的原因后,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时,感觉喉头振动了,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接着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的作用是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小明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在桌面上放上小纸屑 。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处,此时满足 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选填“大于2倍焦距”“小于1倍焦距”或“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需将光屏向 右 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实像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成像的特点与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相同;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 能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4.有一段用固定镜头拍摄的一列武广高铁动车组视频,小田通过播放该视频来测算动车运行速度。已知动车长度是s,测算步骤如下,请将步骤C补充完整,并排列测算步骤的合理顺序: C、A、E、B、D 。
A.记下动车头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B.计算整列车通过观测点所用时间t。
C.在画面上选择一个 观测点 。    
D.利用v=计算出动车运行速度。
E.记下动车尾到达观测点的时刻。
三、作图题(第15小题2分,第16小题4分,第17小题3分,共9分)
15.(1)如图是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2)如图是凸透镜所成的像A'B',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中成像情况,完成光路图,并找到物体AB。
 如图所示。 
16.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如图甲所示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情况,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甲            乙
如图所示。
四、计算题(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0分,共20分)
17.甲和乙两个小球(小球大小可忽略)在平直路面从左到右运动,每隔0.1s记录一次,记录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两小球分别做什么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0.5s内乙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根据上图的记录,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甲球运动的s-t图象。
解:(1)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在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相同;乙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它在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不同。
(2)v===3m/s
(3)如图所示。 
18.盐水选种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明的一种选饱满种子的方法,选芒粳稻种需要配制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某农户配制了50L盐水,取出50mL进行检测,测得这些盐水的质量为60g(测完后将盐水倒回)。
(1)请帮助他分析一下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则应采取什么措施?
(2)将这些盐水配制到符合要求时,取出50mL,其质量是多少?
解:(1)ρ===1.2g/cm3=1.2×103kg/m3≠1.1×103kg/m3
所以这样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措施:往盐水中加适量的水
(2)m1=ρ1V=1.1g/cm3×50cm3=55g
五、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9.小敏同学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量牛奶的密度。
(1)实验前,小敏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的情况,接下来应 A (选填一项)。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移动游码
C.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2)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16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40 cm3。
(3)接着测量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平衡时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72 g。
(4)小敏测量的牛奶密度为 1.1×103 kg/m3。
(5)在向量筒倒入牛奶时,如果不慎有牛奶溅出,则测出的牛奶密度会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这说明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要在同一平面内 。
21.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装有适量的碎冰,这样做的目的是 让物体受热均匀 ;图甲中有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 -2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乙所示的图象,冰的熔点是 0℃ 。
(2)试管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态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若持续加热得到图象中的DE段,DE段对应的温度叫做水的 沸点 ,这段时间内图甲试管中的水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3)结合两次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温度不变但仍需吸热 。
六、综合题(共10分)
2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测速
超声波是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
测距是测速的基础,如图甲所示,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始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就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图乙是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s表示信号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t表示信号传播的时间。
测速仪测量汽车速度的原理:测速仪向运动的汽车先后发射两次信号,根据汽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所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测速仪在公路上对某跑车进行测速时,向匀速驶来的跑车发射两次信号,两次发射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0s,第一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6s,第二次发射信号到接收用时0.3s。经测速仪测定,该跑车超速,驾驶员将受到交警部门处罚。(超声波的速度取340m/s)
  
(1)人耳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超声波。超声波测速是利用了超声波的指向性好、能量集中、 反射能力强 等特点。
(2)如图乙所示,若t0=0.4s,则静止的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为 68 m。
(3)通过计算,在图丙中,大致画出测速仪对该跑车发射的两次信号传播过程的s-t图象(t从第一次发射信号开始计时)。跑车在两次遇到信号之间通过的路程为 51 m,跑车的速度大小为 60 m/s。

如图所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测试题(二)(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