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有解析)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某兴趣小组想知道他们使用的橡皮擦的长度,大家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完后,对测量结果产生了争论。其中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B. C. D.
2.(3分)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个别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 影响人们休息的广场舞音乐是噪声
C. 地震时,检测仪接收到的是超声波
D. 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3.(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调不同
4.(3分)小明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 烛焰的虚像 B. 烛焰的正立像 C. 三角形光斑 D. 烛焰的实像
5.(3分)年月日晚,发生了一次月全食,同时伴随月掩天王星的景观,南通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本次月全食,月全食的形成是由于
A. 光的反射 B. 光的直线传播 C. 光的色散 D. 光的折射
6.(3分)如图,起初碗看起来是空的,但你当慢慢向碗里倒水时,发现了碗中原来还藏着一硬币,下列各种光现象中与硬币显现出来原理相同的是
A. 水中倒影 B. 小孔成像
C. 墙上手影 D. 筷子弯折
7.(3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者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下面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B.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会聚在凸透镜的焦点
C.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
9.(3分)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10.(3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10厘米处,所成的一定是( )。
A. 倒立的像 B. 正立的像 C. 放大的像 D. 缩小的像
11.(3分)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物体距凸透镜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当物体距凸透镜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当物体距凸透镜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12.(3分)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B. 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D.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3.(4分)某同学四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了、、和个数据,则其中错误的是 ______ ,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______ 。
14.(4分)有一量筒装水如图所示,水的体积为______,则水的质量为______若放入一小木块,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水的______比木块大,木块所受浮力______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4分)小冬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______ 而发声;小冬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______ 传播到我们的耳中的.
16.(4分)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______ 是乐音的波形.
17.(4分)在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国旗传递环节,小男孩用小号吹响了嘹亮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观众能听出是小号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是因为小号发出声音的 ______与其它乐器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8.(4分)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9.(4分)如图所示,考古人员使用放大镜观看古代铜钱上的字,看到的字是 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若考古人员用照相机给文物拍照时,想让像更大些,镜头应适当 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文物。
三 、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0.(6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的入射光,并标出入射角大小。
21.(6分)图甲是小明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拍摄的照片。图乙中点代表平面镜前蜡烛,请你画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及经过照相机镜头成像的光路图。
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22.(12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23.(12分)请设计一个测焦距的最简单的方法,写出操作步骤.
五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4.(6分)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______ 。小亮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______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______ 。
小亮在某次实验中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未点燃的蜡烛,发现无论怎样在水平面上移动,都不能使蜡烛与蜡烛的像重合。接下来应该 ______ 。
25.(6分)小宇同学有一次用爷爷的放大镜焦距为看窗外的物体时,竟发现看到的物体是倒立的,心里想:放大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于是他从实验室借来一架光具座,一个光屏、一根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在图中的装置上保持放大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根据这个原理可制成 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一倒立、______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像。
继续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小宇同学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这是因为此时烛焰通过凸透镜成的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六 、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6.(6分)经典力学的先驱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设计环节《春来福到》引发不少关注。来自多个国家的名极限跳伞运动员从米左右的高空跃下,在空中组成巨大的“福”字,寓意“福从天降”,如图所示。拼成“福”字后,以地面为参照物,极限跳伞运动员是________的,以其中一个极限跳伞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的极限跳伞运动员是________的。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



芜湖市轨道交通号线轨道梁架设已显雏形,轨道梁连接在一起穿城而过,甚是壮观。轨道交通号线北起保顺路站、南至白马山站,线路全长约为,共设车站座。车辆制式为跨座式单轨,最高运行时速。若不考虑停靠站点时间,全程最少需要________。



如图所示,在学校科技节“我是小创客”活动展示中,一名学生用试管“排箫”装有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乐曲。音乐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吹不同试管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夏日雨后初晴,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雨水冲刷后的树叶绿得发亮,这是因为树叶________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美景,这是因为光的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发出的一束激光经过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形成光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此过程入射角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年月日晚,在雅加达亚运会百米飞人大战中,中国名将苏炳添以秒的成绩刷新赛会记录强势夺冠。如图所示是他起跑时的情景,用力向后蹬起跑器,人就会获得向________的力,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若甲、乙两均匀固体的质量之比是,体积之比是,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若把甲物体截去,乙物体截去,则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①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②请在图中画出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图示刻度尺又分为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橡皮擦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则橡皮擦的长度为。
故选:。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起始端没从开始,把处当作“”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答案】B;
【解析】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错误;
、根据噪声的概念,广场舞音乐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正确;
、地震发生时,同时产生次声波,地震检测仪接收到的是次声波,故错误;
、不同的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靠乐器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错误。
故选:。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的利用、超声波与次声波、噪声、声音的特征,难度不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3.【答案】D;
【解析】解:、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不符合题意;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选:。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此题要求同学们牢固掌握声音的三要素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并能将他们正确区分开来。
4.【答案】D;
【解析】解::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小孔成像是实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从烛焰顶端射出的光线经小孔照射的下方,从烛焰底端射出的光线经小孔照射的上方,所以像是倒立的,故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故错误,正确。
、由于三角形的小孔很小,会出现小孔成像现象,如果三角形的孔很大,才会看到三角形的光斑,故错误。
故选:。
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跟小孔的形状无关,只要是小孔很小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小孔成像特点和小孔的特点,是比较简单的习题。
5.【答案】B;
【解析】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故选:。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关键是会分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
6.【答案】D;
【解析】解:起初碗看起来是空的,但你当慢慢向碗里倒水时,发现了碗中原来还藏着一硬币是光的折射现象。
、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错误。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手影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正确。
故选:。
①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②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通过各种事例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的理解。要注意这几种现象的本质,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7.【答案】D;
【解析】解:、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故错误;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侧,故错误。
、光线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要远离法线,故错误、正确。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解:.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错误;
.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错误;
.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正确;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错误.
故选.
10.【答案】C;
【解析】略
11.【答案】B;
【解析】解:、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故D错误。
故选:。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像距、像之间的关系,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2.【答案】D;
【解析】解:、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故正确;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正确;
、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处,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故选:。
凸透镜的焦距是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到光心的距离;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13.【答案】;
【解析】解:从题中数据可知,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

故答案为:;。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计算时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除错误读数,取其余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此题主要考查了在长度测量时,减小误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4.【答案】10;10;密度;等于;
【解析】解:由图知量筒的最小分度是,由图可读出水的体积是,
根据可得水的质量;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的条件知水的密度比木块大即,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
故答案为:;;密度;等于
认清量筒的最小分度值,然后由图可读出水的体积,由可求出水的质量;
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密度公式的应用,要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与重力、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难度不大,基础题目.对量筒读数时,先分清量筒的最小分度,然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刻度线垂直.
15.【答案】振动;音调;空气;
【解析】解:用弓拉动琴弦,琴弦会振动而发声;
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琴弦发出的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空气.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音色;甲;
【解析】解:
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甲.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振幅决定;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不同的发声体发声时的音色是不同的.
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同时还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
17.【答案】音色;
【解析】解: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能听出是小号演奏的《我和我的祖国》,是因为小号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音色。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可解答此题。
18.【答案】镜面反射;虚;实;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类型、像的性质、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知识,要知道光滑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粗糙的表面发生漫反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光滑的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形成的是虚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成的是实像。

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它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
前者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后者的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虚;实;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
19.【答案】正立 放大 靠近;
【解析】解:考古人员使用放大镜观看古代铜钱上的字,由图可知,看到的字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若考古人员用照相机给文物拍照时,此时成的是实像,想让像更大些,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镜头应适当靠近文物。
故答案为:正立;放大;靠近。
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0.【答案】;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此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光路的画法,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注意法线要画成虚线。
21.【答案】解:作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对称点S′,S′即为S在平面镜中的像;
连接S′F,过焦点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连接S′O,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S'经过照相机镜头成像的光路图,如图所示:
;
【解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的像;
选择两条从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作出它们的折射光线,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经过照相机镜头成像的光路图。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作图和凸透镜成像的作图,关键是利用好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2.【答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析】解:当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所以这个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便于观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实验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利用物理学研究方法中的转换法进行分析解答问题,是一道综合题目。
23.【答案】答:实验器材:凸透镜1个、刻度尺1把
实验步骤:
(1)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射入.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最小,最亮.
(3)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到地面上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
【解析】焦距是指凸透镜光心到焦点之间的距离.在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可以会聚到焦点处,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做实验,本实验叫“太阳光聚焦法”.
24.【答案】光的反射 像和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调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解析】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对应点如图乙,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可知,这两个距离是相同的,这表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故可以方便的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故接下来的操作是调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调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5.【答案】照相机 放大 虚像;
【解析】解: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物距为,大于两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和照相机成像原理一致;
向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物距为,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蜡烛移至光具座刻度线处,物距为,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成像。
故答案为:照相机;放大;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通过例举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总结结论,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实验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光屏上没有像,知道这可能是成虚像,或不能成像或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6.【答案】伽利略;牛顿
运动;静止
甲,丙;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空气柱;音调;空气
色散;反射;反射;虚
向右;不变
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起跑器地面

;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理学史,要求学生知道物理学家发现的一些规律、定律等,属于基础知识。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望远镜用于观测天体;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运动三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伽利略;牛顿。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要求能根据选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也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在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通过判断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地面为参照物,极限跳伞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所以极限跳伞运动员是运动的;以其中一个极限跳伞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的极限跳伞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其他的跳伞运动员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像和图像分析,要求能根据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是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或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图中为图像,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而均匀变化,故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可算出甲的运动速度;图是图像,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均不随时间而变化,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读出两物体各自的运动速度。

图中为图像,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而均匀变化,故做匀速直线运动,由秒内甲通过的路程为米,可计算出甲的运动速度;图是图像,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均不随时间而变化,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从图中可读出乙的速度为,丙的速度为,故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丙在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故答案为:甲,丙;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此题主要考查了速度的计算,要求能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速度公式的变形式和,单位换算:。

车以最高时速通过全程所需要的时间为。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音的特性,要求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试管“排箫”装有不同高度水的试管吹奏乐曲时,试管内水面上方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由于不同试管内水柱的高度不同,所以试管内水面上方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其振动频率也不一样,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观众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空气。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和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要求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理解透明体和不透明体的颜色,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夏日雨后初晴,天空中的雨滴会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所以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所以绿色的树叶会反射绿光,而将其他色光都吸收,所以雨水冲刷后的树叶绿得发亮;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岸上的美景经过湖水反射后,会形成景物等大正立的虚像。
故答案为:色散;反射;反射;虚。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能记住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完成相关作图。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如图所示,当液面下降时,与入射光线跟液面的夹角不变,因此入射角的大小也不变,由作图可知光点将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向右;不变。


此题主要考查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判断以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方面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的一条直线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密度是一个定值。

百米赛跑起跑时,用力向后蹬起跑器,脚对起跑器有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起跑器对人有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人向前运动,使人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起跑器地面。
故答案为: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起跑器地面。


此题主要考查了密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以及比值计算,要求学生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式,能结合相关比值进行计算。

若甲、乙两均匀固体的质量之比是,体积之比是,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若把甲物体截去,乙物体截去,由于甲乙两种物质材料没有发生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密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密度都不变,所以甲、乙两物体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仍是。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和平面镜的作图以及画力的示意图,解题关键是记住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会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知道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①由图可知,光经凸透镜以后会聚于焦点,因此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为,而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入射角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也为,如图所示;②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被拉长的弹簧对手指弹力作用在手指上,方向水平向左,如图所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有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