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有关物体温度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
B.喝起来感觉到凉的水温约为
C.冰箱冷冻室内“冻豆腐”的温度约为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
2.如图,在测量热水温度时,小虎将少量热水倒入另一烧杯,然后去测量和读数,同组的小华指出四个错误,其中不合理的是( )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会使原来的热水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注上表面相平且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3.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4.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不同的节气环境温度不同。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是( )
①雨水,冰雪消融 ②夏至,白雾消散 ③霜降,霜满枝头 ④大寒,滴水成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杓舀出液态铜说明石的熔点比铜的高
B.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C.液态铜冷却成青铜器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D.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白气”是液化形成的
6.冬季,兴化的室外气温最低可达左右,这时若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梨拿到温暖的屋内,一会儿梨上就出现了好多水珠,出现此现象是因为( )
A.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空气遇到冷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C.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D.空气遇到冷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7.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0℃冰处于固液共存态
D.冰共熔化了6分钟
8.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经常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导致护目镜上起雾,影响观察(如图)。下列关于这一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护目镜上的“雾”在护目镜的外侧
B.护目镜上的“雾”可能是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的
C.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护目镜上“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9.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10.阿黄取过一支示数为39℃的体温计,用酒精消毒后直接测量自己体温,若自己体温正常,则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7℃ B.38℃ C.39℃ D.40℃
11.如图所示是“泼水成冰”的游戏。该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水提供水蒸气的过程需要放热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12.如图所示,凝冻现象是空气中的雾,遇到草木、电线杆等温度低于0℃的地面物体,凝结成的一层冰壳。与此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冰箱取出的冻肉粘手 B.河面飘着浓密的白气
C.游泳者出水后感到冷 D.节能灯管的两端发黑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3.甲温度计的示数是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现在,英美等国家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用℉代表华氏温度,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体温计37℃的读数也可以记作 ℉。
14.用多层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放出很多热量,使 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手不会被烫伤。
15.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在极寒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渴了就把雪直接塞进嘴里,将雪 成水解渴(填物态变化),战士们眉毛上、帽子边沿的霜是战士们呼出的水蒸气 形成(填物态变化),形成霜的过程要 热。
16.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 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17.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功解决了“冻土工程”这一世界性难题。如图所示,热棒是碗口粗细的铁棒,高出地面约2m,在路基下还埋有5m,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这样不断循环,避免冻土融化造成路基崩塌。
18.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小明做了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因为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外部的相对高温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白霜,由此理解了雾凇的形成原因,小明还知道雾凇形成过程中 热量,演出时利用干冰制作出白气弥漫的舞台效果,这里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和 。
19.今年夏天,镇江地区持续高温干旱,新区每天都有洒水车喷水雾(如图),水雾 (汽化/液化)后,可以 (吸收/放出)热量,降低温度;遇到阴天云系较多时,又及时采取人工降雨,向高空抛洒干冰,干冰 后,会吸收热量,使高空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小冰晶越聚越大,下落过程中再 成小水珠,形成降雨,从而缓解旱情。
20.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其中70%的雪上项目都是使用人造雪。造雪机将压缩空气与冷水混合喷出水雾,在与空气的接触中,水雾体积膨胀,释放了热量,使水雾形成冰晶,继而变成雪花!水雾形成冰晶的物态变化是 ,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自然雪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三、解答题(共37分)
21.(9分)物理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
(1)如图甲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实验时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石棉网确定其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实验中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在水温升高到85℃后,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将所得数据记录在如表格中;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需要 ,但温度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85 86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3)在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图乙中 (选“A”或“B”);
(4)要想缩短加热时间,你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到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如果要喝一杯奶茶(牛奶与茶水的质量之比约为1:2),有A、B两种方案可选择:
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冷牛奶;
B.先将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图乙,你认为方案 的冷却效果较好。
22.(6分)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固体的好处是 ;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4min时处于 态;图像中DE段物体处于 状态。
23.(4分)如图所示是某变频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进入冷凝器,变成液态。液态“冷媒”经铜管B,进入蒸发器,变成气态,吸收大量的热量。把某段时间内流过铜管B的“冷媒”质量与时间的比值叫做流量,已知压缩机的转速越大,流量就越大。压缩机的转速由变频器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机通过改变供电频率,控制“冷媒”流量,从而控制制冷的快慢。
(1)压缩机通过 的方式使气态“冷媒”变成液态,此时“冷媒”需 (选填“吸热”或“放热”),使环境温度升高;
(2)“冷媒”在 (选填图中部件名称)中汽化,吸收热量,使室内温度 。
24.(8分)如图所示,2022年9月6日12时1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
(1)火箭发射成功,发射控制中心传来热烈的庆祝声,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2)火箭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塔底部的水池中,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来 (选填“吸收”或“放出”)巨大的热量,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气团”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5.(10分)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28℃,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50% D.60%
(3)由表格数据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1%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B
6.A
7.D
8.D
9.A
10.C
11.A
12.A
13.36 ﹣11 98.6
14.液化 上 汽化 吸收
15.熔化 凝华 放
16.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7.吸收 液化
18.凝华 放出 升华 液化
19.汽化 吸收 升华 凝华 熔化
20.凝固 放出 凝华
21.自下而上 需要 秒表 吸热 不变 98 A 减少水量 A
22.受热均匀 吸收 晶体 有固定的熔点 固液共存 沸腾
23.压缩体积 放热 蒸发器 降低
24.振动 汽化 吸收 液化
25.B C 100 升高 水汽化使防冻液含量升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答案)2023-2024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