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沟沿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每题2分;8-9题为多选,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共20分)
1.(2分)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2.(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演奏一遍《义勇军进行曲》约需45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6dm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3.(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
5.(2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就是物体绝对不动
B.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D.从速度公式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6.(2分)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则( )
A.甲球运动较快
B.乙球运动较快
C.甲球和乙球运动的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2分)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色相同 B.丙、丁响度相同
C.乙、丁音调相同 D.无法确定
(多选)8.(3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就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
(多选)9.(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0~5s,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5s,甲、乙两车路程相等
C.0~25s,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0.(2分)纸的厚度约70μm= 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1.(2分)国庆假期,小涵乘坐小汽车时看到在右侧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行人虽然在奋力蹬车,但还是疾速向后退去 为参照物;若小汽车此时的速度为72km/h,合 m/s。
12.(2分)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铁块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铁块的长度为 cm。
13.(2分)某种昆虫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360次,那么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够”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14.(2分)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m/s。
15.(3分)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来的。
16.(4分)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具有 的特点,若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17.(3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对小明来说 (选填“乐音”或“噪声”)。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8.(8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19.(8分)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20.(11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cm;tBC= s;vBC=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是在做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21.(5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探究声音的特性。
(1)控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振动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22.(4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cm、 mm2。
五、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4分)
23.(4分)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
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2)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这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也可以还原交响乐队中个演奏者的方位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也能听到立体声的效果
D.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3)如图2所示,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从0°增大到180°,
图甲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为 s,图3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与夹角α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选,每题2分;8-9题为多选,每题3分,漏选得2分,错选、多选不得分;共20分)
1.(2分)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2.(2分)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演奏一遍《义勇军进行曲》约需45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6dm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演奏一遍《义勇军进行曲》约需45s;
B、一个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2cm;
C、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6cm;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远低于0℃。
故选:A。
【点评】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有的需要生活经验、有的需要换算单位、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最后判断哪个选项符合实际。
3.(2分)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分析】先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然后统一运动员、汽车、羚羊的速度单位,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三者的速度。
【解答】解:运动员的速度:v运动员===1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15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速度大小问题,要比较物体速度大小,要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速度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
4.(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
【分析】(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声呐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A、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屏,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优美的琴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C、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杯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测量车位与后边管道之间的距离。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调的区分、超声波的应用等知识,要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2分)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就是物体绝对不动
B.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D.从速度公式可以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分析】(1)宇宙是由运动的物质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2)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等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A、大千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故A错误;
B、经过的路线是直线,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
D、速度等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物理意义及影响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6.(2分)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比较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则( )
A.甲球运动较快
B.乙球运动较快
C.甲球和乙球运动的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分析】由图可知,甲通过AB用了0.3s,乙通过CD用了0.4s,观察可知路程AB和CD的大小关系,由速度公式得出运动较快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已知每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由图知,t甲=6.3s,t乙=0.3s,sAB>sCD,
即甲球用较少的时间通过的路程较长,由公式v=,甲球运动较快,v甲>v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比较两球运动距离AB和CD的大小,注意在测量图中小球运动距离时,应该从第一个小球的左边缘量到最后一个小球的左边缘。
7.(2分)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色相同 B.丙、丁响度相同
C.乙、丁音调相同 D.无法确定
【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
B、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响度不同;
CD、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所以频率相同,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多选)8.(3分)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就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A、误差不是错误、读数时粗心造成的;
B、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的改进实验方法,但不能消灭误差;
C、误差可以减小,因此精心设计,就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有的误差大一些。求出测量值的平均值。所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概念的了解,只要知道误差产生的原因就能了解为什么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注意的是误差不是错误。
(多选)9.(3分)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0~5s,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15s,甲、乙两车路程相等
C.0~25s,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10~20s,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车的运动速度;
(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两车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同;
C、由图象可知,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50m,由于时间相同,根据v=,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在10~20s内,因此乙车处于静止状态。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由图象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0.(2分)纸的厚度约70μm= 7×10﹣5 m.某同学测得物理教材的长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分析】①1μm=10﹣6m;
②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值,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
①因为1μm=10﹣6m,所以70μm=70×10﹣4m=7×10﹣5m;
②对于26.12cm,倒数第二位“7”对应的单位是mm。
故答案为:7×10﹣5;3mm。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分度值的确定,是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11.(2分)国庆假期,小涵乘坐小汽车时看到在右侧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行人虽然在奋力蹬车,但还是疾速向后退去 小涵 为参照物;若小汽车此时的速度为72km/h,合 20 m/s。
【分析】(1)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速度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解答】解:(1)小涵乘坐小汽车时看到在右侧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行人虽然在奋力蹬车,但还是疾速向后退去,选择的参照物是小涵自己或小汽车;
(2)列车的速度为72km/h=72×m/s=20m/s。
故答案为:小涵;20。
【点评】本题考查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单位的换算,难点是要求不同速度单位的换算倍率。
12.(2分)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铁块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铁块的长度为 1.85 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4cm=1mm;铁块左侧与5.6cm刻度线对齐,右侧在6.8cm和5.9cm之间,所以铁块的长度为:L=6.85cm﹣2.00cm=1.85cm。
故答案为:1.85。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3.(2分)某种昆虫依靠翅膀的振动发出声音。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360次,那么频率是 3 Hz,人类 不能 (选填“能够”或“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分析】物理学中把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
【解答】解:2min=120s;
昆虫的翅膀在2min内振动了360次,那么频率是:
=2Hz;
因为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故答案为:3;不能。
【点评】此题考查了频率、人耳的听觉范围,属基础题目。
14.(2分)如图是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学校的s﹣t图像。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则小刚骑车是图中 OA (选填“OA”或“AB”)段,小刚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2.4 m/s。
【分析】(1)步行的速度小于骑车的速度,即通过相同的路程,步行用的时间较多,骑车用的时间较少。
已知步行和骑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一半路程),从s﹣t图像上可知步行和骑车所用的时间,用时短者为骑车路段;
(2)从图上读出全程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由图像可得:在OA段,通过的路程s1=1800m,所用时间t1=3min=300s,
在AB段,s2=3600m﹣1800m=1800m,t2=25min﹣3min=20min=1200s,
比较可知,在OA段用的时间较少,
故:骑车的是OA段,步行的是图中AB段;
(2)整个路程s=3600m,时间t=25min=15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2.4m/s。
故答案为:OA;5.4。
【点评】对于此类图像题,一定要明确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抓住其中的关键点、关键线段结合相应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5.(3分)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 三 次声音,则首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铁管 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来的。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解答】解: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长的直铁管,在其一端敲击一下、水和固体都能传声;最先传过来的声音是铁管传过来的。
故答案为:三;铁管。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特点,属于基础题。
16.(4分)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能量 。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具有 方向性好 的特点,若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3000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分析】(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
(2)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3)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利用声呐测量海底深度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的特点;
(2)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7s=2s,
由v=可得
s=vt=1500m/s×2s=3000m。
(3)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能量;方向性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17.(3分)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朵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对小明来说 噪声 (选填“乐音”或“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解:(1)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的耳朵;
(2)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对小明来说就不是乐音而是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明确噪声的定义是关键。
三、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
18.(8分)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得,到萍乡北站的路程和最快速度,利用v=求到萍乡北站最少时间,进而求出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据此选择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所选车次到达南昌西所用时间及总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由图知,s=30km,由v=,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0.5h=30min,
他们2: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
由于到站时火车G1692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31﹣9:11=6h20min=80min,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180km/h。
答:(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交通标志牌和列车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9.(8分)某次军演需要使用无人机对一辆长度为400m、运行速度为72km/h的军用列车进行侦察军演时,列车需要经过长度为1600m的隧道。为了安全,列车向前方鸣笛,已知声速为340m/s。求:
(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分析】(1)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出2s内行驶的路程,列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列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
(3)列车穿行隧道通过的路程等于列车的长度加上隧道的长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1)声音的速度v1=340m/s,
由v=可知1=v5t=340m/s×2s=680m;
(2)列车的速度v2=72km/h=20m/s,
由v=可知3=v2t=20m/s×2s=40m;
列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s=(s1+s5)=×(680m+40m)=360m;
(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通过的路程:s′=L隧道+L车=1600m+400m=2000m,
由v=可知==100s。
答:(1)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2)列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
(3)列车全部穿过隧道所用的时间为100s。
【点评】本题是回声测距问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知道列车鸣笛时与隧道口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与列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20分)
20.(11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40.0 cm;tBC= 1 s;vBC= 0.5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快 ,是在做 变速直线 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AB为小车在A、B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由秒表直接读出;υBC用公式v=计算;
(4)根据两个速度值判断出小车运动状态的变化。
(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过晚,使所计时间偏小。
【解答】解: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3)由图知:AB段的路程sAB=10.00dm﹣6.00dm=4.00dm=40.5cm,AB段所用的时间tAB=2s,
BC段的路程sBC=6.00dm﹣4.00dm=5.00dm=50.0cm,BC段所用的时间tBC=2s,
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AB===20cm/s=5.2m/s;
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50cm/s=0.5m/s;
(4)由前面计算可知vBC>vAB,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
(6)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用公式v=AC偏大。
故答案为:
(1)v=;(2)小;2;0.5;变速直线。
【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21.(5分)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探究声音的特性。
(1)控制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幅度 不同,听到刻度尺振动所发出声音的 响度 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发现刻度尺振动的 频率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音调 不同。
【分析】声音有三个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距离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解:(1)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较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频率不同;
故答案为:(1)幅度;响度;音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以及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
22.(4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ABC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ADF 的三根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80 cm、 1.02 mm2。
【分析】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探究影响音调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探究的问题,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解答】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
(1)为了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2)为了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如果选用EGH编号的琴弦进行实验,因此E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分别是80cm和1.02mm2。
故答案为:(1)ABC;(2)ADF;2.02。
【点评】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五、科普阅读题(每空1分,共4分)
23.(4分)
双耳效应和立体声
人们利用两只耳朵听声音时,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产生了“时间差”。声源距两耳的距离差越大,时间差就越大。两耳之间的距离虽然很近,声音到达两耳的音量就可能不同,产生了“声级差”。当声源在两耳连线上时,频率越高的声波,衰减就越大。于是人的双耳听到的音色就会出现差异,综合成一种音频电流再通过处理后由扬声器发出。这时我们只能听到混合的乐器声,而无法听出每个乐器的方位,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由这两个拾音器共同拾取,然后产生左、右两个声道的信号。当声源不在正前方时,因此,两个拾音器拾得的信号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产生了立体感(空间感)。立体声在播放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若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可能在人的 B ;
A.正前方
B.左后方
C.右前方
D.右后方
(2)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B ;
A.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这是由于双耳效应达到的效果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也可以还原交响乐队中个演奏者的方位
C.将两只耳机的位置对调,也能听到立体声的效果
D.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
(3)如图2所示,若某人两耳间的距离是0.204m,声速为340m/s,人沿虚线箭头方向向后转动,使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α从0°增大到180°,
图甲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为 6×10﹣4 s,图3中人双耳听到声音的时间差Δt与夹角α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B 。
【分析】(1)根据左耳和右耳声级差,可知声源大概位置;
(2)根据双耳效应的定义分析;
(3)人在转身过程中,声源与两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当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0°或180°时,听到声音的时间差最大,当a=90°时,时间差为0。
【解答】解:(1)左耳听到声音的声级比右耳听到声音的声级大,则声源距离左耳较近,故B正确;
(2)A.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方位,故A正确;
B.单声道录音和放音只有一个声道,故B错误;
C.耳机只是用来发声,也能听到立体声的效果;
D.有时将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更准确判断声源位置,故D正确。
故选:B;
(4)当声源到O点连线和两耳连线夹角a=0°或180°时,Δt==﹣7s;当a=90°时,故B正确。
故答案为:(1)B;(2)B﹣4;B。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获取文中信息的能力,属于较难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沟沿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Word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