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2分)晚上照镜子时,灯应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2.(2分)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3.(2分)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它的厚度约为( )
A.0.7cm B.1dm C.0.1m D.100μm
4.(2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 )
A.“神舟十六号”飞船
B.中国空间站
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
5.(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有这样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对于诗中描写的情景( )
A.以船为参照物,两岸是静止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榆堤是运动的
C.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D.以诗人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6.(2分)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 )
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
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
D.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7.(2分)在理解公式v=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8.(2分)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0﹣20s内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9.(2分)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10.(2分)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1.(2分)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12.(2分)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节奏快 B.音色美 C.音调高 D.响度大
13.(2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能显著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量 C.音色 D.音调
1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鼓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1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二.多选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多选)16.(2分)体育课代表记录了一些数据,你认为可能的是( )
A.1000m跑的成绩为88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50次 D.实心球投掷成绩10m
(多选)17.(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多选)18.(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多选)19.(2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产生
C.可以听出合奏中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
D.用不同的力度吹笛子,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多选)20.(2分)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身,D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三.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2分)
21.(3分)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尺(选填“A”或“B”),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木块的长度为 cm。
22.(3分)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直径可用“纳米”为单位,一个分子的直径约10﹣10m,等于 nm。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 m。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m/s,合 km/h。
23.(2分)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安全,交警严查开车打电话、车窗抛物、超速等行为,如果小明开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当于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行驶 m,所以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小明看到路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此时小明的驾驶行为 (选填“合法”或“不合法”)。
24.(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
25.(2分)2023年除夕,重庆举办了盛大的烟花表演,成为一道浪漫的新年风景线。燃放烟花时 产生的,距离燃放点远近不同的人们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6分)
26.(14分)小明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为了使运动时间延长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 (选填“大”或“小”);
(4)图中上半段距离s2= 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 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6)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27.(12分)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 。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 的力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和 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28.(6分)一辆货车送货到贵阳,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货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货车长50米,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min通过一座桥梁,桥梁的长度是多少m?
29.(6分)一炮手用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以开炮时刻为t=0时刻,他在t1=0.5s看见炮弹在坦克上爆炸,t2=2.5s听见爆炸的声音;v声=340m/s。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飞行的速度。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2分)晚上照镜子时,灯应照射什么位置更容易看清自己的脸呢?小明关闭房间里的灯,用手电筒试了试。“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交流与合作
【答案】C
【分析】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用手电筒试了试”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进行实验,故ABD错误。
故选:C。
2.(2分)关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可以消灭误差
C.无论测量仪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
D.误差和错误一样是可以避免的
【答案】C
【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解:
AD、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因此误差不是由于测量方法错误造成的;而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会产生测量错误,故AD错误;
B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不能消除误差,C正确;
故选:C。
3.(2分)我们使用的八年级物理课本,它的厚度约为( )
A.0.7cm B.1dm C.0.1m D.100μm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cm左右,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与食指的宽度差不多,1dm=10cm,100μm=10﹣5cm,故BCD错误。
故选:A。
4.(2分)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认为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 )
A.“神舟十六号”飞船
B.中国空间站
C.地面指挥中心
D.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
【答案】A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解:ACD、“神舟十六号”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对接后,而与地面指挥中心和在中国空间站内穿行的宇航员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中国空间站是静止的,中国空间站是运动的,CD不符合题意;
B、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襄邑道中》有这样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对于诗中描写的情景( )
A.以船为参照物,两岸是静止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榆堤是运动的
C.以船为参照物,云是静止的
D.以诗人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
【答案】C
【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看该物体与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有没有发生变化,若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没有,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A、以船为参照物,所以两岸是运动的;
B、以两岸为参照物,所以榆堤是静止的;
C、由“卧看满天云不动,船与云的位置随时间不发生变化,云是静止的;
D、诗人在船上,则人与云的位置随时间也不发生变化,云是静止的。
故选:C。
6.(2分)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看到楼房在快速地向南后退,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 )
A.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运动的,出租车乙是静止的
B.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南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是向北运动的
D.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答案】C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小高坐在出租车甲里,是以自己或出租车为参照物;
同时感觉路边的另一辆出租车乙不动,是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出租车为参照物,这说明另一辆出租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行驶;
若以楼房为参照物,出租车甲和乙都是向北运动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高乘坐出租车甲是向北运动的;
以出租车乙为参照物,出租车甲是静止的。
故选:C。
7.(2分)在理解公式v=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长,速度越小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速度越小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答案】C
【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对照各个选项,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A、根据v=,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越大,故A错误;
B、根据v=,在相等的路程内,速度越小,故B错误;
C、根据v=,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故C正确;
D、根据v=,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故D错误。
故选:C。
8.(2分)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0﹣20s内是运动的
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分析】(1)在v﹣t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两人的运动状态,并利用速度公式判断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CD、由v﹣t图像可知,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第10s末,均为3m/s,0~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CD正确;
B、由v﹣t图像可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故B正确。
故选:A。
9.(2分)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
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
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
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
【答案】B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要让锣停止发声,用手按住锣面,锣面停止了振动,也就停止了发声。
【解答】解:A、铜锣敲击后振动会发出声音,余音不止。
B、对铜锣敲击后,所以铜锣有余音。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这种振动也传给手。不合题意。
D、锣发声的时候,当用手按住锣面,所以锣声就消失了。
故选:B。
10.(2分)如图是一种便携式“声波盒”,工作时可以产生48000Hz的“高频波”使液体振动,从而将放入盒中的物体清洗干净。关于该“高频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见它
D.它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分析】(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A、这里的“高频波”其实是超声波,故A正确;
B、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故B错误;
C、48000Hz的“高频波”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它;
D、超声波与可听声一样,故D错误。
故选:A。
11.(2分)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这主要是由于二者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振幅
【答案】C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尖而刺耳的音调较高,声音宽厚的音调较低。次声波是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解答】解:蝴蝶和蚊子煽动翅膀的频率不同,音调与频率有关,听不到蝴蝶声是由于音调不同。
故选:C。
12.(2分)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节奏快 B.音色美 C.音调高 D.响度大
【答案】D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高唱国歌,即声音的响度大。
故选:D。
13.(2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能显著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量 C.音色 D.音调
【答案】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解:管内空气柱因发生振动会产生声音,上下推拉活塞时,因此空气柱的振动快慢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4.(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鼓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分析】(1)乐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声源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有关;音调的高低由频率有关,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
【解答】解:
A、敲鼓的力越小,响度越小;
B、马路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实,故D正确。
故选:D。
15.(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答案】B
【分析】(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防治噪声的途径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不同;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即指声音的响度小;
C.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响度越大,故C错误;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B。
二.多选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
(多选)16.(2分)体育课代表记录了一些数据,你认为可能的是( )
A.1000m跑的成绩为88s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50次 D.实心球投掷成绩10m
【答案】BCD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中学生1000m跑的成绩在200s左右;
B、引体向上1分钟13个;
C、仰卧起坐1分钟50次;
D、中学生掷实心球的距离可以达到12m。
故选:BCD。
(多选)17.(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AD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
(2)根据v=求在0~1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
(3)根据图象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4)在s﹣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当t乙=10s时s乙=10m,则v乙===1m/s,所以在0~6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m/s;
B.由图象可知,当t甲=10s时s甲=10m,0s~10s内甲===4m/s;
C.由图象可知,t=10s时,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车在10s末相遇,甲车静止,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18.(2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BC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时,鼓面的振幅不同,因此,故A错误;
B、乙图中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C、丙图中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时,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19.(2分)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B.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随有次声波产生
C.可以听出合奏中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音色来区分的
D.用不同的力度吹笛子,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AD
【分析】(1)声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2)次声波传播的较远,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
(3)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4)力度不同,发声体振动幅度不同,据此解答。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故A错误;
B、自然灾害、地震,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动物能感觉到;
C、合奏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是利用音色来区分的;
D、用不同的力度吹笛子,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选:AD。
(多选)20.(2分)如图所示,在A、B、C、D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
A.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身,D的音调最高
D.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答案】BC
【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
A、声速的大小与频率无关,音调不同,故A错误;
B、用嘴依次吹瓶口,发出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C、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振动快慢就不同,故D的音调最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2分)
21.(3分)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尺(选填“A”或“B”),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0.2cm ,该木块的长度为 2.22 cm。
【答案】A;0.2cm;2.22
【分析】(1)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的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紧贴。
(2)分度值就是每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
(3)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将有刻度一侧的零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由图可知,B刻度尺一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因此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4cm;
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边与零刻度线对齐,可估读为5.22cm。
故答案为:A;0.2cm。
22.(3分)组成物质的分子的直径可用“纳米”为单位,一个分子的直径约10﹣10m,等于 0.1 nm。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8.2μm,合 8.2×10﹣6 m。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m/s,合 3.6 km/h。
【答案】0.1;8.2×10﹣6;3.6。
【分析】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根据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
【解答】解:因为1μm=10﹣6m,4nm=10﹣9m,所以10﹣10m=0.2nm;8.2μm=6.2×10﹣6m。
5m/s=3.6km/h。
故答案为:8.1;8.4×10﹣6;3.6。
23.(2分)为了更好的保证交通安全,交警严查开车打电话、车窗抛物、超速等行为,如果小明开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相当于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行驶 60 m,所以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小明看到路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则此时小明的驾驶行为 不合法 (选填“合法”或“不合法”)。
【答案】60、不合法。
【分析】(1)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s=vt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
【解答】解:汽车的速度为:v=72km/h=20m/s,
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s=vt=20m/s×3s=60m;
由路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知,限速60km/h,此时小明驾驶汽车的速度超速。
故答案为:60、不合法。
24.(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速度之比为3:2,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 2:3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5,则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8:15 。
【答案】2:3;8:15。
【分析】知道甲、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运动路程之比,利用t=求运动时间之比。
【解答】解:由题知,v甲:v乙=3:2,
若它们通过相同的路程,由t=,所用时间与速度成反比甲:t乙=v乙:v甲=8:3;
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s甲′:s乙′=4:5,
甲、乙的运动时间之比:
t甲′:t乙′=:=:=8:15。
故答案为:8:3;8:15。
25.(2分)2023年除夕,重庆举办了盛大的烟花表演,成为一道浪漫的新年风景线。燃放烟花时 振动 产生的,距离燃放点远近不同的人们听到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音色”)不同。
【答案】振动;响度。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2023年除夕,重庆举办了盛大的烟花表演。燃放烟花时,距离燃放点远近不同的人们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26分)
26.(14分)小明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A ;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为了使运动时间延长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 小 (选填“大”或“小”);
(4)图中上半段距离s2= 40.0 cm;测得时间t2=2s,则上半段平均速度v2= 0.2 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C ;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s1、s2,时间t1、t2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v3
(6)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D 。
【答案】(1)v=;(2)A;(3)小;(4)40.0;0.2;(5)C;(6)D。
【分析】(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理是平均速度公式;
(2)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是为了能够阻挡小车,但并没有影响到斜面角度;
(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据此求出上半段距离,根据公式v=求出上半段平均速度;
(5)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要用下半程的路程除以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6)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据此可以找出符合题意的图像。
【解答】解:(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所以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不是金属挡板的作用,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斜面坡度应较小;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上半段距离为:
s2=80.5cm﹣40.0cm=40.0cm;
上半段平均速度为:
v5===20cm/s=0.3m/s;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计算得到v3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故B错误;
C、不测量3=t4﹣t2,s3=s5﹣s2,再计算得到v3结果比较准确,故C正确;
故选:C;
(6)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由图C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由图D可知,在v t图象上,物体的速度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v=;(2)A;(4)40.4;(5)C。
27.(12分)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
(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 C 。
A.没有控制变量
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
C.手没有压紧钢尺
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
(2)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 相同 的力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快慢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音调 和 频率 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 。
【答案】(1)C;(2)相同;快慢;音调;频率;(3)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
【分析】(1)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同时结合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分析,可得出此时的操作错误;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3)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1)此实验要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刻度尺,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使钢尺紧贴桌面,故C符合题意,故选:C;
(2)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钢尺振动快慢有关,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频率变高,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音调越高;
(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故答案为:(1)C;(2)相同;音调;(3)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6分)
28.(6分)一辆货车送货到贵阳,车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货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2)若货车长50米,以如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1.5min通过一座桥梁,桥梁的长度是多少m?
【答案】(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货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如图1的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是72min;
(2)桥梁的长度是1950m。
【分析】(1)由图1可知货车的最大限速以及从标志牌到贵阳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
(2)根据图2速度计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读出货车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货车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桥梁的长度等于货车通过桥梁所行驶的路程减去货车的长度。
【解答】解:(1)由图1可知,货车的最大限速为100km/h,
由v=可知,从标志牌到贵阳需要的时间:t==;
(2)由图2可知,速度计的分度值为8km/h,货车通过桥梁的速度v′=80km/h,
由v=可知h=3km=2000m,
桥梁的长度:L桥梁=s′﹣L车=2000m﹣50m=1950m。
答:(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货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
(2)桥梁的长度是1950m。
29.(6分)一炮手用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以开炮时刻为t=0时刻,他在t1=0.5s看见炮弹在坦克上爆炸,t2=2.5s听见爆炸的声音;v声=340m/s。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飞行的速度。
【答案】(1)大炮距坦克680m;
(2)炮弹飞行的速度1360m/s。
【分析】(1)知道炮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反坦克炮与坦克之间的距离。
(2)知道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从开炮到炮弹击中目标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炮弹飞行的速度。
【解答】解:(1)爆炸处声音传回所用时间为:
t=t2﹣t1=7.5s﹣0.3s=2s,
根据可得
s=vt=340m/s×2s=680m。
(2)炮弹飞行的距离s2=s=680m,
炮弹运行速度==1360m/s。
答:(1)大炮距坦克680m;
(2)炮弹飞行的速度1360m/s。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七中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