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一物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命题人:王秀丽 审题人:刘彬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卷面分3分,共100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77分)
一、选择题∶(1-7题单项选择,8-10题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40分)
1.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02天,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不为0,且它在每一时刻瞬时速度都不为0
B. “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C. 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位移,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路程
D. 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天问一号”看成质点
2. 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某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这2 s内的位移一定是2 m
B. 质点在此2 s末的速度一定是2 m/s
C. 质点在该2 s内的前1 s内位移一定是2 m
D. 质点在该2 s内的某时刻速度可能大于2 m/s,也可能小于2 m/s
3.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在前6s内(  )
A 物体先向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
B. 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C. 前2s内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4s内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 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4. 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该质点在时的速度和到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m/s,39m/s B. 24m/s,38m/s
C. 12m/s,19.5m/s D. 24m/s,13m/s
5.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
A. 6s末乙追上甲
B. 在乙追上甲之前,4s末甲乙相距最远
C. 8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
D. 甲在0~4s内与4~6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6.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减速后加速,丙车先加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 三车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
7.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
8.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 一段时间内物体位置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度为零
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10. 运动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 B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A物体速度 B. 20s末A、B两物体相遇
C. 过程中,A、B之间距离不断增大 D. 40s末时,B物体速度是A物体速度的2倍
二、填空题:1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11. 质点从坐标原点O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坐标为(﹣3,4)的B点,则质点从O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是_____m,位移大小是_____m。
12.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若在前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后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
13. 题组:关于图像问题的辨析及规律总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写“正确”或“错误”)
①甲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②乙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③甲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④乙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2)回答上面问题后总结:
s—t图像中运动方向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t图像中运动方向的方向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t 、s—t图像中位移分别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依次表示点以后连续打出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s打一个点。
(1)纸带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重锤相连;
(2)______cm,______cm,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是,而计算时仍按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
三、解答题(39分)
15.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像,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分析全程物体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是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
(3)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哪个时刻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什么时刻距离出发点最远?
16.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 t图像,根据图像求:
(1)前2s内的位移,前5s内的总路程和位移;
(2)0~2s内、3~5s内的平均速度;
(3)0~5s内的平均速度。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17. 如图所示,运动场的直线跑道上,每隔4 m放一空瓶.运动员进行往返跑训练时,推倒中间O点处的空瓶后,跑向右侧最近的A点,将空瓶推倒后返回,再推倒出发点左侧点处的空瓶,之后再跑向右侧的B点,将空瓶推倒,再向左,如此反复.取向右为正方向,下表是运动员在不同时刻对应的位置坐标.
时刻 0 2 6 12 20 30
位置坐标x/m 0 4 -4 8 -8 12
由表格中所给数据试求:
(1)0~2 s内运动员的位移;
(2)2~6 s内运动员的位移;
(3)前20 s内的路程和位移
18. 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静海一中2023-2024第一学期高一物理(10月)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命题人:王秀丽 审题人:刘彬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卷面分3分,共100分。
第Ⅰ卷 基础题(共77分)
一、选择题∶(1-7题单项选择,8-10题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40分)
1. 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顺利进入环火星轨道,自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02天,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不为0,且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B. “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C. 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位移,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路程
D. 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天问一号”看成质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问一号”绕火星飞行一圈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故A错误;
B.“19时52分”和“202天”,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间隔”,故B正确;
C.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表示路程,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表示位移,故C错误;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天问一号”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天问一号”各部分的运动差异不能忽略,此时不可以将“天问一号”看成质点,故D错误。
故选B。
2. 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某2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这2 s内的位移一定是2 m
B. 质点在此2 s末的速度一定是2 m/s
C. 质点在该2 s内的前1 s内位移一定是2 m
D. 质点在该2 s内的某时刻速度可能大于2 m/s,也可能小于2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公式得质点在这2 s内的位移为,A错误;
BC.因为不知道质点的运动状态,故质点在此2 s末的速度不能确定,在此2 s内的某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无法确定,选项BC错误;
D.在该2 s内,质点的瞬时速度可能大于2 m/s,也可能小于2 m/s,D正确.
3.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在前6s内(  )
A. 物体先向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
B. 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C. 前2s内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4s内位于出发点的右方
D. 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向右为正方向,由图像可知,物体从-5m处向右运动至5m处,然后返回至4m处,物体在前4s内向右运动,后2s内向左运动,A错误;
C.由图像可知,出发点在x=-5m处,t=6s返回至4m处,所以运动后物体始终在出发点的右方,C错误;
BD.在t=2s时,物体离出发点4m不是最远,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B错误D正确。
故选D。
4. 一质点沿直线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该质点在时的速度和到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m/s,39m/s B. 24m/s,38m/s
C. 12m/s,19.5m/s D. 24m/s,13m/s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可知时的速度为
根据质点离开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
可知,当时有
当时有
则质点在到时间内的位移为
平均速度为
故选B。
5.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
A. 6s末乙追上甲
B. 在乙追上甲之前,4s末甲乙相距最远
C. 8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
D. 甲在0~4s内与4~6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图中图像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位移大小相等,6s末甲的位移为
6s末乙的位移为
故6s末乙没有追上甲,A错误;
B.在乙追上甲之前,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B错误;
C.8s末乙的位移为
即8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C正确;
D.甲在0~4s内与4~6s内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0~4s内甲的平均速度为
4~6S内甲的平均速度
D错误。
故选C。
6.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以后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减速后加速,丙车先加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的速度又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 D. 三车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乙先减速后加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比甲小,所以在相等位移内它的时间比甲多;丙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比甲大,经过相同的位移,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甲少;由此可知,丙将最先到达下一个路标,乙最后一个到达下一个路标。
故选C。
7.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 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率相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速度越来越小的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位移相等,两车都做单向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B错误;
C.0~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等,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所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0~ t2时间内,丙车的位移小于丁车的位移,两辆车都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所以丙车的路程小于丁车的路程,所用时间相等,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丙车的平均速率小于丁车的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 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 一段时间内物体位置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度为零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A正确;
B.速度同样可以理解为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B错误;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但不知道时间的情况下,位移不一定越大,故C错误;
D.位置不变,位移为零,故速度为零,D正确。
故选AD。
9.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B.速度的符号只代表方向,不代表大小,则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甲质点的速度小于乙质点的速度,选项A正确,B错误;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选项C正确;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
x=v1t+v2t=60 m
选项D正确。
故选ACD。
10. 运动图象可以形象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过程。如图是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从图象上可知(  )
A. B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A物体速度 B. 20s末A、B两物体相遇
C. 过程中,A、B之间距离不断增大 D. 40s末时,B物体速度是A物体速度的2倍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在内,B物体的速度小于A物体的速度。在时,B物体的速度等于A物体的速度。后,B物体的速度大于A物体速度,故A错误;
B.A、B两物体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内,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则20s末两个物体没有相遇,故B错误;
C.过程中,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A在B的前方,则A、B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C正确;
D.根据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物体通过的位移,知内,两个物体的位移相等,则40s末时A、B相遇,此时B物体速度是A物体速度的2倍,故D正确。
故选CD。
二、填空题:11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8分
11. 质点从坐标原点O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坐标为(﹣3,4)的B点,则质点从O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是_____m,位移大小是_____m。
【答案】 ①. 7 ②. 5
【解析】
【分析】
详解】[1][2]质点从原点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3m,则路程
位移
12.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若在前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后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
【答案】 ①. 8 ②.
【解析】
【详解】[1][2]设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运动总时间为t,前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则前一半时间的位移为:,后一半时间的位移为,故总位移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设总位移为s,前的位移内的时间为:
余下的位移的时间为:
故总位移的平均速度为:
13. 题组:关于图像问题的辨析及规律总结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写“正确”或“错误”)
①甲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②乙图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 )
③甲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④乙图代表物体在t=2s时离出发点最远( )
(2)回答上面问题后总结:
s—t图像中运动方向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t图像中运动方向的方向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t 、s—t图像中位移分别怎样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错误 ②. 正确 ③. 正确 ④. 错误 ⑤. s-t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或观察纵坐标的变化判断运动方向 ⑥. v-t中纵坐标的正负描述运动方向 ⑦. 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 s-t图像中位移为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解析】
【详解】(1)①甲图速度为负,向负方向运动,速度为正,向正方向运动,故错误;
②s-t图像斜率代表速度,斜率正负代表方向,乙图斜率为正,代表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正确;
③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则0-4s内物体位移为0,即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物体在t=2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离出发点最远,故正确;
④乙图代表物体在t=4s时离出发点最远,故错误。
(2)[1]s-t中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或观察纵坐标的变化判断运动方向;
[2]v-t中纵坐标的正负描述运动方向;
[3]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 s-t图像中位移为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1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点,点、、、……,依次表示点以后连续打出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s打一个点。
(1)纸带的______(填“左端”或“右端”)与重锤相连;
(2)______cm,______cm,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是,而计算时仍按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将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
【答案】 ①. 左端 ②. 6.20 ③. 11.40 ④. 1.30 ⑤. 偏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1]纸带从左到右点迹间距逐渐增加,则纸带的左端与重锤相连。
(2)[2][3]由刻度尺读出,。
[4] 段位移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3)[5]如果>,则实际打点周期偏小,由可知速度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三、解答题(39分)
15. 如图所示为一个物体沿某一条直线运动的v-t图像,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物体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分析全程物体的速度大小如何变化?物体是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还是匀速?
(3)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哪个时刻发生变化?第3 s末和第5 s末的速度是否相同?什么时刻距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1)静止开始运动,10 m/s;(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详解】(1)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10 m/s。
(2)0~1 s是加速运动,速度由;1~3 s是匀速运动,3~4 s是减速运动速度由,4~5 s是反向加速运动速度大小从0加速至。
(3)变化;0~4 s沿正方向运动,4~5 s沿负方向运动;在第4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第3 s末和第5 s末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故不相同,t=4s时距离出发点最远。
16.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x t图像,根据图像求:
(1)前2s内的位移,前5s内的总路程和位移;
(2)0~2s内、3~5s内平均速度;
(3)0~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20m,50m,m;(2)10m/s,m/s;(3)m/s
【解析】
【详解】(1)由题图知,前2s内位移
前5s内总路程
前5s内总位移
(2)0~2s内的平均速度
3~5s内的平均速度
(3)0~5s内的平均速度
第Ⅱ卷 提高题(共20分)
17. 如图所示,运动场的直线跑道上,每隔4 m放一空瓶.运动员进行往返跑训练时,推倒中间O点处的空瓶后,跑向右侧最近的A点,将空瓶推倒后返回,再推倒出发点左侧点处的空瓶,之后再跑向右侧的B点,将空瓶推倒,再向左,如此反复.取向右为正方向,下表是运动员在不同时刻对应的位置坐标.
时刻 0 2 6 12 20 30
位置坐标x/m 0 4 -4 8 -8 12
由表格中所给数据试求:
(1)0~2 s内运动员的位移;
(2)2~6 s内运动员的位移;
(3)前20 s内的路程和位移
【答案】(1)大小为4 m,方向向右(2)大小为8 m,方向向左(3)40 m,大小为8 m,方向向左
【解析】
【详解】(1)用坐标表示位移时,位移,故0~2 s内运动员的位移

方向向右.
(2)2~6 s内运动员的位移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3)画出运动员在前20 s内的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则前20 s内的路程
位移

负号表示方向向左.
18. 某物体由A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到达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答案】(1)20 m/s,方向向西;(2)1.5 m/s,方向向西;(3)10.5 m/s
【解析】
【分析】
【详解】(1)最后6 s时间内物体从C点到D点的位移大小为
则平均速度为
方向向西
(2)全程中物体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方向向西,大小
所用时间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西
(3)全过程的路程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2023-2024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