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练习题(答案)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
1.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人民解放军彻底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2.三大战役是“一场中国战争史上空前的,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大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政权赖以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为解放全国莫定了基础”。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3.某剧组要拍摄一部反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影片,你认为他们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搜集历史素材?( )
A.徐州 B.井冈山
C.大别山 D.北京
4.在中共“七大”上被选举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之一的汨罗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任弼时 D.彭德怀
5.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6.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决定解决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的土地问题,在解放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从而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下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电文手稿,内容为“特急,重庆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毛泽东敬(八月二十四日)。”对其阐释错误的是( )
A. 电文回复的时间应是抗战胜利后
B. 这是毛泽东回复蒋介石的电文
C. 电文表明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商讨和平建国大计
D. 电文表明中共决定只派周恩来参加谈判
8.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9.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史始于南京也基本结束于南京。能反映“中国近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的是(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渡江战役的开始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0.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近60万农民参军,700万农民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北伐战争结束 B. 国民革命进行 C. 抗日战争结束 D. 土地改革开展
11.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长征结束后 B. 抗日战争胜利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抗美援朝胜利后
12.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下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 )
A.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签署了《双十协定》
D. 建立了新中国
13.“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此材料出自(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4.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亲自参加谈判
③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④都为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1950年土地改革政策与中共历次土地政策最显著的区别是( )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C. 实行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D. 实行自愿互利原则推动农业集体化
16.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指的是(  )
A.解放军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开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17.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人民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8.如图是某纪念馆半景画展馆和大决战展厅之间的走廊,墙上刻满了电报报文,这些刻制的“电报”来源于三大战役时的电报原样。整个电报廊长56米,展出电报37份,多为毛泽东亲笔所书。你判断这一纪念馆所在地应是(  )
A.上海 B.瑞金 C.延安 D.西柏坡
19.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国民政府垮台(  )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
20.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与民主。但全面内战烽火再次点燃,其标志性事件是(  )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上党邯郸地区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21.照片记录着历史时刻,反映着历史事件。解读历史照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下面照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A.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C. 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D. 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22.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昕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取得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3.下列人物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刘伯承
24.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是(   )
A.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C. 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D. 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25.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出席了
A. 遵义会议 B. 西安事变谈判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二、非选择题
26.以下示意图展现了国共两党已走过的90余年的风雨历程,根据示意图提供的信息,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A、B、C、 D四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2)分别配备一个典型的历史事件来揭示各时段国共两党关系的状态走向,并就其中一件事谈谈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展望E阶段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
(4)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27.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0人。
请完成:
(1)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占领的
(2)国民党军队是在什么时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3)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什么战术 这种战术属于什么作战方式
(4)是谁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
23.学习历史有多种方式,泰兴市实验初中八年级(六)班的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看图学史
(1)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曾制造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暴行,请问在这场屠杀中日本侵略者屠杀了多少中国人?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是什么?
方式二:咏诗学史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方式三:赏乐学史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中华儿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
(3)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请你为同学们再推荐一首抗日歌曲(写出歌曲名称)。
方式四:识物学史
(4)下图中的标语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此时集结在泰州的人民解放军正在准备什么战役?
(5)除了上述四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9.辨析史料,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
材料一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到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该措施的核心法律文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战略反攻】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灭亡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中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的”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蒋介石的“二十年”是指从哪年到哪年?“一百多年以来”是指从哪一年以来?
【战略决战】
材料三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伯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三大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走向胜利】
材料四 人民解放军强度长江﹣﹣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总结反思】
材料五 1948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结合材料分析解放战争中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答案
1-5BBCCA 6-10BDCCD 11-15BCDAC 16-20DADCC 21-25DBABD
26、(1)A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 渡江战役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了中国22年之后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3)希望国共两党精诚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7、(1)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主动放弃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3)“蘑菇”战术;运动战。
(4)彭德怀。
28、(1)30万以上;抗日战争。
(2)遵义会议;毛泽东。
(3)百团大战;《义勇军进行曲》。
(4)渡江战役。
(5)上网搜索(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访问老红军、老战士等革命干部)。
29、(1)“挖蒋根”:解放区土地改革;核心法律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扭转战局的关键: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从1927年到1947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3)辽沈战役;值得是指: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5)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