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八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
A.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B.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明辨是非,打击中共
2.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努力
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
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对于这次国民党军事行动的历史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C.扩大了中共的影响,使其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
D.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下面是一部电视剧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
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5.“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场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6.“如果此军事行动成功,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此军事行动指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1947年3月,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开始( )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渡过黄河 D.渡江作战
8.1947年,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二十年的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推翻蒋介石南京政权
9.1948年辽沈战役中,某国民党军官在锦州被解放军俘获后,感叹说:“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据此可知,解放军攻克锦州( )
A.截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
B.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10.下图是1947年《东北画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1.以下属于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
A.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B.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 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C.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重庆谈判 渡江战役
D.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七七事变 三大战役
12.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13.某学校网站开辟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以下两张图片。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进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14.在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上,毛泽东的诗词以气势磅礴、以诗载史特征而备受人们关注和推崇。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④③②①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1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6.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是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同学在复习“解放战争”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渡江战役 B.淮海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千里跃进大别山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九年义务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8.下面解放战争的示意图中,③处应填写(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9.近代台湾经历了“被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0.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A.近代民族工业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B.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C.国家独立是展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与人民解放军人数变化对比表
1946年7月 1947年6月 1948年8月
国民党 430万 373万 365万
共产党 127万 195万 280万
材料二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国共两党军队人数怎样的变化趋势?1946年6月,国民党向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指的是什么军事行动?“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3)1948年,根据国共双方实力的变化,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二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三次战略大决战。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要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一次激烈较量?
(2)材料二中“三次战略大决战”指的是哪三次战役?“三次战略大决战”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
(4)人民解放军能够打败国民党军队的原因有哪些?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洋派人物洋溢“在烛光摇曳的酒厅中举杯相庆”圣诞、复活节等洋节时,内地城市和广大农村的人们却还不知提琴、洋笛为何物。当商人、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群体中的不少人成为领导时代的弄潮儿时,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等下层社会成员,他们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对西方近代文明生活欣然向往,也只得“望洋兴叹”,被排斥在近代文明之外。
——《近代城市文化娱乐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之变迁》
(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中第3阶段情况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文化娱乐生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娱乐生活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5ACBCB 6-10BBCAC 11-15DCCAD 16-20DABCD
21.(1)国民党军队人数不断减少,共产党军队人数不断增加。中原解放区。
(2)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2.(1)事件:重庆谈判。原因:为了避免战争,争取和平和政治上的主动,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一次激烈较量。
(2)战役: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3)作者:毛泽东。战役:渡江战役。
(4)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等。(答出三点即可)
23.(1)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沿海地区文化发展快,内地城市和农村文化封闭落后,商人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成为领导阶级,普通市井小民、杂役及乞丐被排斥在外。
(3)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会改变社会面貌的,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至少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是不可小视的,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思潮的涌入,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生活习俗方方面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