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B C A A B D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C B D D C
1.【答案】C【解析】材料是周人对于周克商的合法性给出的“自己的理解”,不是论
证政权更替的必然性,排除 A项;材料只是说明了周人对于周克商这一朝代更替的合法
性给出的“自己的理解”,没有说明政治体制是否具有延续性,排除 B项;分析材料可
知,此处的“上帝”从商人专有的守护者被周人发展成了看护天下所有族群的超氏族神,
但这只是“周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排除 D项;分析材料可知,对于周克商,《诗经·大
雅·皇矣》中的“上帝”从商人专有的守护者被周人发展成了看护天下所有族群的超氏
族神,这给周克商这一朝代更替的政治事件披上了天命观的合法外衣,故本题选 C项。
2.【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中国早期神道石刻艺术形象虽受中外经济文化
交流影响,但没有表明是否活跃,排除 A项;材料表明的是外来文化影响早期中国文化
发展,而不是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排除 C项;材料没有表明中国早期神道石刻是否
注重艺术形象,排除 D项;早期中国文化主要是中原文化,材料指出,在中国早期神道
石刻中“大象、犀牛是来自南方,老虎和骆驼、马、羊是草原艺术的特色,鸵鸟
则来自西域”“骆驼、马、羊与战国秦汉匈奴等族的影响有关,鸵鸟则是汉通西
域的结果”,故本题选 B项。
3.【答案】C【解析】杭州的崛起有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因素,但杭州的崛起是北民与技
术南迁,大运河的修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地方统治者重视、经营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排除 A项;自然条件对城市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能决定城市规模,排除 B项;
D项表述本身没有错误,但材料只有唐代能体现杭州作为城市具有其经济功能,排除;
分析材料可知,作为南方重要城市杭州,最初“属扬州”,“589年废郡为州”,杭州
政治经济地位上升,随着大运河至杭州,“唐代,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与南方的广
州、扬州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故本题选 C项。
4.【答案】A【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排除 B项;程颐先生
的这一执政理念是对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不是复兴,排除 C项;程颐先生的这一
执政理念为执政者指明了方向,没有体现个人对社会的担当,排除 D项;分析材料可知,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5 页
{#{QQABJQAAgggIQAAAABhCAwVwCgIQkACAAKoGwAAAoAAAAQFABCA=}#}
程颐先生要求在执政的过程中要“顺民心”、“厚民生”,对民众要“安而不扰”,这
一理念为执政者指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执政的方向,即走群众路线,故本题选 A
项。
5.【答案】A【解析】生产力特别是人对“地”作用的发展,是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动
力,排除 B项;上图材料未体现人均粮食与耕地面积的关系,排除 C项;因地制宜只
是破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排除 D项;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可以生产出更
多的粮食,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分析上图,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早清,耕地面积、
人口总量基本上都是在不断提升,这是故本题选 A项。
6.【答案】B【解析】A项“得到社会认同”与史实不符,排除;洋务运动的开展,使
部分洋务官员得到重用,一些人投机洋务,但并不意味着科举制度遭到破坏,排除 D项;
19世纪 40-60年代,清朝士人对“洋技”认识还不够深人,因此,仍然重视传统的文化
价值观,但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士人对“西学”的认知得到加深,故本题选 B项,
排除 C项。
7.【答案】D【解析】中共“六大”决定放弃实行“土地国有”,重新确定了“耕地农
有”,这顺应了中国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但材料侧重点是“苏维埃政权巩固后”还需实
行“土地国有”,排除 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排除 B项;中共“六
大”放弃实行“土地国有”,重新确定了“耕地农有”,排除 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放弃土地国有化是暂时的,一旦革命成功和政权巩固了,土地国有化将继续推行,
这对于认识建国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很快兴起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故本题选
D项。
8.【答案】B【解析】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即援华抗日,目的依旧属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
需要,排除 A项;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 1937年已经建立,排除 C项;
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日,使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的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才有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排除 D项;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不可一世的日军深陷对华战争的泥潭,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正是中华民族的英勇抵
抗,使国际社会看到中国的力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故本题选 B项。
9.【答案】B【解析】农业合作社是在 1953 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排除 A项;上表
是湖南省汝城县土改前土地占有比例状况,还没有开始土地改革,排除 C项;上表
中贫雇农人均耕地面积只有 0.216 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改变这一状况,
排除 D项;分析材料,湖南省汝城县土改前占有人口数最多的贫雇农,人均耕地面
积却是最少,而占有人口数最少的地主,人均耕地面积却是最多,为改变这一状
况,党和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加快了农村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故本题选 B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5 页
{#{QQABJQAAgggIQAAAABhCAwVwCgIQkACAAKoGwAAAoAAAAQFABCA=}#}
10.【答案】A【解析】“法制”是法治的内容与形式之一,材料未体现法治内容与形
式的完善,排除 B项;C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后一句内容,片面,排除;“法制”是指统
治阶级实现其“法治”的一种重要工具和手段,排除D项;“法制”是法治的内容与形式之
一,而“法治”则是治国理政的方式与方略,在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依法
治国分别作为党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下来,故本题选A项。
11.【答案】D【解析】材料指出,在希腊城邦制中,是个人而不是公民“要融汇于城
邦,为城邦服务终身”,排除 A项;材料指出,“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
不能体现尊崇思想自由,排除 B项;在希腊城邦制中,只有雅典倡导民主政治,排除 C
项;材料指出,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
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个人必须为城邦承担责任,故本题选 D项。
12.【答案】C【解析】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新航路开辟同时进行,排除 A项;上图
反映的时间来说物种交流已经开始,但不能推知物种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这一特点,排
除 B项;工业革命使世界开始由东方从属于西方,排除 D项;分析上图,新航路开辟
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构成了以欧洲为主导的全球贸
易的雏形,故本题选 C项。
13.【答案】B【解析】材料不能完全体现古今法律学的精华,同时《拿破仑法典》从
法律上确立了三大原则,即自由平等、私有财产、契约自由,是一种创新,排除 A项;
材料只是体现了《拿破仑法典》对古代罗马“法典”编纂传统的遵循,排除 C项;D项
没有体现材料第一层意思:《拿破仑法典》对古代罗马“法典”编纂传统的遵循,排除;
材料指出,《拿破仑法典》“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同时三编正文“人法”、
“财产法”、“取得财产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也体现了资产阶级以法律形式保障自己现
实利益的需求,故本题选 B项。
14.【答案】D【解析】列宁“一国胜利论”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
排除 A项;“一国胜利论”的提出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而开创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新局面、开辟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是十月革命,排除 B、C项;列宁深刻洞悉帝
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
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
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故本题选 D项。
15.【答案】D【解析】材料指出,二战后英国各届政府都“主张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
排除 A项;材料没有体现两党制与文官制度改革的关系,排除 B项;材料侧重点在英
国文官制度改革,而不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排除 C项;材料指出,由于英国各届政府
对文官制度改革“不去解决现存的问题,而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而使“这种状况已
持续了 30年”,可见文官制度改革缺少政府的支持,故本题选 D项。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3 页 共 5 页
{#{QQABJQAAgggIQAAAABhCAwVwCgIQkACAAKoGwAAAoAAAAQFABCA=}#}
16.【答案】C【解析】图示材料不能表明新的经济模式是否在全球迅速普及,排除 A
项;分析图示可知,服务贸易增长是数据经济推动的结果,排除 B项;图示材料中有传
统服务业与数据驱动型服务,而数据驱动型服务只占服务贸易的一半,因此不能表明数
据经济是当今经贸活动的主题,排除 D项;从图中可知当前经济发展中,1990年以来,
全球数据驱动型服务贸易额迅猛增长,现已占服务贸易的一半,可见数据经济愈发重要,
而数据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故本题选 C项。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其中第 17 题 18 分,第 18 题 16 分,第 19 题 18 分。)
17.【参考答案】
(1)材料一:可作为研究中华文明在作物驯化、礼制定型、文字创制、丝绸发明与传
播等方面的的关键线索与代表物证;依据:材料一中的史料均来自考古遗址,是实物史
料,也是一手史料,较为可信。(4分)
材料二:可证明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创新性;依据:据来源可知,材料二属于文献
史料,是二手史料,但却是专家学者在对大量一手史料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对于研究中
华文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分)
材料三:为研究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
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依据:材料三史料中的殉葬器物,来自考古遗址的文物,是实
物史料,也是一手史料;其它史料则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二手史料,两者相互印
证,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4分)
(2)意义: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
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可证明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极大增
强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每点 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给分,共 6分)
18.【答案示例】(“示例”仅供参考,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
(一)社会关注的原因: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趁机掀起侵略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亡国灭种
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3分)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组织“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在他们的
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各地纷纷建立学会、新式学堂,出版报刊等,积极宣传戊戌变法,
特别是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刊行,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
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宣传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成为“思想界之一
大飓风”。(3分)
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变法,这就是戊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4 页 共 5 页
{#{QQABJQAAgggIQAAAABhCAwVwCgIQkACAAKoGwAAAoAAAAQFABCA=}#}
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3分)
(二)维新者的出路:
维新者严复主张要了解国内外时政,即提倡民主政治与传播西方文化;梁启超认为
需育人才、开学校;学校、变科举,特别是要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康有为则借用进化
论的观点,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每点 1分,共 3分)他们提出的挽救民族危
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但维新者描绘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国
情,最终以失败告终。(2分)历史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进行彻底的革命,
才是中国人民包括维新者取得新生的根本途径。(2分)
19.【参考答案】
(1)轨迹:20世纪初,以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为代表
的“亚洲觉醒”,形成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一次浪潮;“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亚
非拉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独立运
动、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斗争等为代表的规模空前的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浪潮;“二战”
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鼓舞下,广大殖民地附属国赢得民族独立,宣告帝国主义
全球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作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以此
为主流,形成本世纪第三次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每点 3分,答完整 10分)
(2)【答案示例】(“示例”只做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论题:民族主义作为动员群众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2分)
阐述: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在
18世纪末 19世纪初的拉丁美洲,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
长,掀起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忧患意识和
民主改革意识觉醒,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
醒”;非洲国家的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6分,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其它论题如:1.民族主义对亚非拉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一个双刃剑。
2.民族主义恶性膨胀是民族冲突的重要因素。等等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第 5 页 共 5 页
{#{QQABJQAAgggIQAAAABhCAwVwCgIQkACAAKoGwAAAoAAAAQFABCA=}#}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成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第1~16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对于周克商,为何曾经独属于商的上帝会放弃对其的庇佑,转而属意于周,在《诗经·大雅·皇矣》中,周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商人由于行为失当,失去了上帝的宠信,而周人凭借自己的行为,让上帝西望,收获了上帝的青睐。这
A.论证了政权更替的必然性 B.说明政治体制具有延续性
C.体现了政治合法性的天命观 D.推动了超氏族神信仰的发展
2.在中国早期的神道石刻中,大象、犀牛是来自南方,老虎和骆驼、马、羊是草原艺术的特色,鸵鸟则来自西域。作为艺术形象,大象、犀牛和老虎是商代西周就已流行,骆驼、马、羊与战国秦汉匈奴等族的影响有关,鸵鸟则是汉通西域的结果。这表明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 B.外来文化影响早期中国文化发展
C.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 D.中国早期神道石刻注重艺术形象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隋王朝于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610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至杭州,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唐代,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与广州、扬州并列,成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杭州的崛起
A.主要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B.说明自然条件决定了城市规模
C.反映出南方经济的显著发展 D.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4.北宋思想家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这一执政理念
A.树立了做实际工作的鲜明指向 B.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C.是对先秦时期仁政思想的复兴 D.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担当
5.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分析下图,对中国古代人地关系认知最准确的是
A.伴随生产稳定提高,人口不断出现新峰值
B.耕地是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动力
C.耕地面积起伏上升,人均粮食呈下降趋势
D.破解人地矛盾的途径是因地制宜
6.下表是清朝大部分士人在19世纪40-70年代末对西学的看法,据此可推知
A.洋务运动成果得到社会认同 B.政府近代化的努力赢得认可
C.西学成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 D.科举选官制度遭到人们唾弃
7.中共“六大”重新确定“耕地农有”的同时指出,“苏维埃政权巩固后,即当实行土地国有;革命完全胜利之后,在全国或在重要省分中已经建立了巩固的苏维埃政权之后,中国共产党将进而帮助革命的农民去消灭土地私有权,把一切土地变为社会的公有财产。”这
A.顺应了中国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B.有利于丰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说明根据地土地由私有向国有转变 D.启发了建国后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8.1941 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总统特使劳克林·居里博士于1941 年2、3月间访问重庆后向罗斯福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访华报告,建议美国加强援助中国继续抗日,促使蒋介石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防止内战。之后,美国较大规模地援助中国。美国对华政策调整
A.意在抬举中国,壮大美国势力 B.源于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日
C.利于促蒋联共,稳定中国政局 D.使中国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9.下表是《湖南省汝城县土改前土地占有比例情况统计表》,为改变这一状况,党和政府
人口类别 人口数(万人) 耕地面积(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亩) 占有率
地主 0.88 17.23 19.58 56.62%
贫雇农 10.14 2.19 0.216 7.19%
其他 6.36 11.01 1.73 36.19%
总计 17.38 30.43 1.75 100%
——根据1952年土地改革复查资料统计
A.建立农业合作社以发展生产 B.加快了农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反思纠正了错误的土改政策 D.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的目标由“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其意义在于
A.确立了治国理政的方式与方略 B.完善了法治的内容与形式
C.以宪法保障了依法治国的实施 D.加强了执法的工具和手段
11.在希腊城邦制中,个人要融汇于城邦,为城邦服务终身,甚至为了城邦的利益不惜牺牲生命。城邦制为西方各国的发展确定了模式,特别是城邦制的多元性和民主性对西方影响巨大。据此推之,希腊城邦制
A.注重公民意识 B.尊崇思想自由 C.倡导民主政治 D.强调集体主义
12.分析《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世界形势与贸易图》(下图),据此可知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开始 B.物种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
C.全球贸易新体系雏形形成 D.世界由此东方从属于西方
13.《拿破仑法典》广泛吸收了习惯法、罗马法、王室法令以及革命时期的法律,共有3编35章2281条,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人法、物法、获取所有权方法的规定,从法律上确立了三大原则,即自由平等、私有财产、契约自由。这表明,《拿破仑法典》
A.融汇了古今法律学的精华 B.兼顾了法律的传统与现实
C.是对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适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经过一个过渡时期,国家会很快消亡。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达国家共同胜利说,创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路径理论。“一国胜利论”的提出
A.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 D.源于洞悉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特征
15.二战后,各届政府为改变英国的颓势,主张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1988年,普来尔登对此这样评论道:“政府的失败是它不去解决现存的问题,而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这种状况已持续了30年。”这说明
A.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比较完善 B.两党制制约了文官制度改革
C.政府更重视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D.文官制度改革缺少政府的支持
16.下图为根据世界银行《2021年世界发展报告》以“让数据创造更好生活”为主题绘制的当今世界数据经济的运行框架图。这表明
A.新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迅速普及 B.经济全球化推动服务贸易增长
C.现代科技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D.数据经济是当今经贸活动的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8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8分。)
17.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阅读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起源于史前时期中国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向西亚和其他地区传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
——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材料三
2004年以来多家单位合作对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罕见的金、银、铜、铁、玻璃、豪华二轮马车等殉葬器物,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西戎文化、秦戎关系、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据杨维军《探索文明起源需要多方发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你的依据。(12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6分)
1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就亚非拉民族主义而言,20世纪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独立运动等民族独立斗争,欧洲建立了波兰、芬兰、南斯拉夫等民族独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泛开展民族民主运动,彻底摧毁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在冷战时期掩盖着的民族矛盾突然爆发,东欧、中亚等地区接连发生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同时,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冲击,引起民族主义强烈反弹。
对于亚非拉国家和民族来说,民族主义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个双刃剑。在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族主义作为动员群众的思想武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单纯以民族主义作为指导,处理一切纠纷,使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就会导致民族冲突。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轨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族主义”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