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206年,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18路诸侯首领为王。其中6位诸侯以秦朝郡名封王(如表1所示)。
表1
诸侯王号 诸侯王姓名 封城 王号来源
九江王 英布 九江郡、庐江郡 秦九江郡 皆取自秦郡名
衡山王 吴芮 衡山郡 秦衡山郡
济北王 田安 济北郡 秦济北郡
辽东王 韩广 右北平、辽东、辽西郡 秦辽东郡
代王 赵歇 代、雁门、云中、太原郡 秦代郡
常山(恒山)王 张耳 钜鹿、邯郸、常山(恒山)郡 应为恒山王,避文帝讳改,秦末存恒山郡
项羽以秦朝郡名封王的主要目的最有可能是( )
A.控制受封诸侯封城封地规模 B.实现对秦朝郡县制度的否定
C.反思秦王朝快速灭亡的教训 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2.阿里斯提德、地米斯托克利、客蒙、米尔提亚德等杰出军政人物被判流放或被“扔进地坑”;伯里克利虽然侥幸逃脱了死刑,但被指控为窃贼并被罚款;指挥阿吉纽西海战获胜的八个将军凯旋后立即被判死刑;等等。这些案例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民主制度逐步完善 B.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
C.通过专制保障民主 D.民主经常被贵族操控
3.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后,《广州苏维埃宣言》第一条宣布“一切政权属于工人、农民和士兵”;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这表明共产党早期政权建设( )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维护了工农群众利益
C.保障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深受苏俄革命的影响
4.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以“巩固君权”为旨归,而且特别说明将来起草宪法要以该文件为蓝本。与《钦定宪法大纲》同时发布的“九年筹备清单”规定:颁布宪法在先,召集国会议员在后。这些举措( )
A.推动了近代中国改革的深化 B.安抚了革命派的不满情绪
C.激化了立宪派与清政府矛盾 D.直接导致了武昌起义爆发
5.唐代的取士制度主要有常科和制举两大系统。常科指在规定时间内考试与录取;制举由天子下诏.内外官举荐,不定期举行,内外官的举荐,可称“他荐”,他荐之外,还有自荐,亦即“自举”。据此推知,唐朝推行“制举”最有可能是为了( )
A.促使科举制度最终完善 B.使文官成为官员主体
C.选拔特殊才能之人 D.结束贵族政治历史
6.二战结束后,日本将二战前的行政官僚人员重新定位为“公务员”,以强调其作为国民公仆的基本属性。战后新出台的《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人事权由坚持政治中立原则的人事院接管。据此可知,日本二战后的行政改革( )
A.开创了日本政治的近代化 B.催生了西方最早的文官制度
C.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形式 D.有利于日本政治民主化发展
7.1933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具体规定了按照资历确定职位的办法: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或致力“国民革命”10年、7年和5年以上者,均不必经过考试,可任用为不同乡别的公务员。这一规定( )
A.旨在强化国民党一党专政 B.遵守公平选拔人才的原则
C.首创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 D.符合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8.明代中央政府曾多次组织编修通用教材并规定民众使用。如明成祖就曾令翰林学士胡广讲杨荣、金幼孜等人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明朝政府这一做法( )
A.维持了社会稳步发展 B.意在以儒学经典教化民众
C.加快了理学教育步伐 D.使经学与律法走向了合流
9.公元5世纪,罗马政府通过一项决议:“坚持古老的习惯是未来应遵守的准则。因此,当习惯无碍于公共利益时,这些长期得到遵守的习惯仍然有效,”据此制定的罗马法( )
A.直接沿用了罗马的习惯法 B.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发展
C.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法 D.有助于维护传统贵族的利益
10.图1是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制作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 )
图1
A.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背景 B.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C.揭露了人们道德与违法乱纪问题 D.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遵纪守法的热情
11.元朝臣僚常用“天下一家”一词,如“今天下一家,皆大元臣子也”“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今天下一家,朝野清晏”“今天下一家,群贤满朝,固不取才于异代”等。元朝的“天下一家”观念( )
A.有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
C.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基础 D.标志着蒙古族封建化完成
12.表2所示是20世纪以来云南省委与省政府民族工作汇总信息(部分)。这表明( )
表2
措施 效果
颁布《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云南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涉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繁荣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保护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内容 维护了民族团结,协调了民族关系,扶持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进步,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了云南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落实显著 B.云南民族工作条例臻于完善
C.民族发展成为政府首要任务 D.当地政府民族工作卓有成效
13.1971年印度武装干涉巴基斯坦,激化了印巴矛盾。不久,苏联与印度签订了《友好互助条约》,而中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谴责印度政府,美国从遏制战争到明确支持巴基斯坦。材料反映出( )
A.美苏争霸重心转向南亚 B.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
C.中美关系呈正常化趋势 D.中国和巴基斯坦已结盟
14.“士农工商”较自由发展,主要是在晚唐到清的多数时段,其中又以晚唐两宋最为典型。晚唐时期该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两税法的推行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科举制的完善 D.抑商政策的实施
15.《西游记》中广泛运用法律。神仙妖怪动辄引用律条;玉帝的律令天条是最重要的管理规则;三界的犯罪行为常常按明律来定罪处刑,甚至妖精也依法治妖。可见,这本小说十分重视法律的使用。《西游记》中的这一现象( )
A.引起明清统治者法治热情 B.反映了以法教化民众的需要
C.促使明政府以法治理社会 D.是神话小说编写的基本要求
16.图2所示是2015年荷兰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百分比。由此可以推知,荷兰( )
图2
A.注重国家经济建设的投入 B.福利制度影响国家财政
C.进入了高新经济发展时期 D.成为欧盟中最发达国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英镑的国际化进程发端于近代早期,并在19世纪完成。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英镑”,至少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镑国际化并未成为政府货币政策的明确目标,英镑国际地位的确立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自然发展的结果。然而,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往往能获得额外的国际经济利益与特殊的国际政治权力,一旦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好处,就会自然地将维持英镑的国际化地位作为自己始终坚守的目标。
——摘编自杨玲《英镑国际化的历程与历史经验》
材料二
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人民币国际化也标志着国际金融领域新时代的开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而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消除也将产生重要影响。美元对世界外汇储备有着重要的影响,占了世界60%以上的金额,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双重赤字和巨大的国际赤字,同时负债也为美元的不稳定埋下了种子。在现代货币体系下,美元持续贬值对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摘编自艾兰德《人民币国际化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支撑英镑率先国际化的主要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货币的发展变化并简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兼听独断”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管子说:“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刘向说:“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兼听独断,惟在一人。”所谓“兼听”,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是谋,可以扩大视听,防臣下之蒙蔽。所谓“独断”,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由君主作出最后的决断,可以防止大臣专权,维护君主专制。谋之在“兼听”,断之在“独断”,“兼听”是“独断”的基础,只有“独断”才能保障“兼听”,“独断”又是“兼听”的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摘编自樊有平《论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兼听独断”决策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898年6月23日,光绪帝下令科举考试停用八股文,改试策论;6月30日,又命令立即取消童试、岁试和科试的八股文,改考策论,不要等到下一次科举。然而,短暂的维新以失败告终,八股文又起死回生。1901年8月29日,清廷发布上谕:“科举为抡才大典,我朝沿用前明旧制,以八股文取士……乃行之二百余年,流弊日深,士子但视为弋取科名之具,庸滥,于经史大义无所发明,急宜讲求实学,挽回积习。”于是规定从次年开始,乡、会试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篇,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生、童岁科两考也要考中国政治史事及各国政治艺学策论,并试《四书》义、《五经》义各一篇,以上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至此,八股文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随着1905年科举制的正式废除,八股文也彻底地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
——摘编自曲路浚《从清代科举制的背景上寻找现代国家建构的“种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废除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8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表3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法的历史阶段划分
阶段 划分
第一阶段 从古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说明:分为由古代到1648年、1648年到1815年,1815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表4 美国国际法学者芬威克的国际法历史阶段划分
阶段 划分
第一阶段 从古代东方诸国到罗马灭亡
第二阶段 从神圣罗马帝国到三十年战争
第三阶段 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维也纳会议
第四阶段 从维也纳会议到海牙和会
第五阶段 从海牙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六阶段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一战结束
第七阶段 从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成立到现在
——据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编制
材料二
要想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实现世界的普遍繁荣,各国在促进共同发展方面,也要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来处理相互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现在,进行国际合作以谋求发展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维护国际和平方面,如果我们坚持“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不得动武”的国际法原则,世界和平就能得以维护。
——摘编自王庆海、唐颖侠《论国际法在维护21世纪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学者与美国学者对国际法阶段划分的共同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际法应具备的作用。(6分)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C 6.D 7.A 8.B 9.D 10.B 11.A 12.D 13.C
14.A 15.B 16.B
17.(1)因素:英国政府有目的的推进;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雄厚的工业经济及广阔的殖民市场;强大的军事力量。(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发展变化: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世界主要货币是英镑;二战后至今世界主流货币是美元;21世纪以来人民币、欧元、日元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分)
意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国际金融新时代的开始。(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示例
观点:强化皇权始终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论述: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中,君主权力的不断强化始终占据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秦代确立的三公九卿制,在地位、职责和权利等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但由于皇帝制度对于君主权力中心地位的确立,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度,继续分割宰相的权力,从而巩固了君主专制;至明清,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等不断推动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君主的“独断”权力空前强化。(8分)
综上,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始终以强化君权为核心,君主权力不断发展,至明清达到顶峰。(2分)(本答案仅供参考,不作评分唯一标准,答案言之有理、理由充分即可)
19.(1)背景: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空前加深;传统教育不适合近代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西学的传入;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变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政治改革活动的开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推动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变革;加速消解了儒学正统地位;激化了传统知识分子与清政府的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灭亡。(8分)
20.(1)共同特征:都体现了欧洲中心地位;都以重大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为依据;都体现了重大战争对国际法的影响。(6分)
(2)应具备的作用:维护国际秩序;保障人类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