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B) (统编版)
·1~14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1~20 21 22 23 24 25 总分 等级
分数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八块浮雕中的第一块-《虎门销烟》,一反常态地没有出现知名人物,而是一箱又一箱的烟土被倾倒人销烟池中,在浓烟滚滚的混沌背景下,是普通的销烟志士们清晰而坚毅的神情。将这块浮雕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是为了强调( )
A.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摧残人们体质 B.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八国联军侵华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 D.工人阶级作为主力登上了历史舞台
2.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段文字阐述的是( )
A.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洋务运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D.甲午战争带来的沉重灾难
3.右面是小王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时间轴。据你分析,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列强野蛮的经济掠夺
C.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D.清朝阶级矛盾的加剧
4.“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1861年安庆陷落。后来,李秀成率军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上述材料反映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
A.太平军武器落后、缺乏斗志 B.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领导阶层内部分裂贪腐严重 D.农民阶级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5.利用数轴进行历史分期是研究总结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引领历史时空理顺历史脉络。右面数轴展示了洋务运动的阶段分期,①②对应的主张分别是( )
A.自强、求富 B.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C.改革、求富 D.学习西方、改革内政
6.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民八年级历史 期中(B)第2页(共6页)
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极大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 B.台湾民众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壮举
C.清政府支持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清政府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下列两份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 )
A.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B.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C.开启了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思潮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8.“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这表明百日维新( )
A.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与中国历次革命都密切相关 D.改变了中国的政治体制
9.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1.下面是《大革命家孙逸仙》一书序言中不同人对孙中山的评价,孙中山先生得到这些评价是由于他( )
秦力山 孙先生以一人图祖国之光复,担人种之竞争。
章士钊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A.坚定维护清王朝统治 B.提倡进行制度变革
D.是民主革命先行者
13.右图纪念碑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碑身采用镂空的艺术手法,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开凿不规则的三角形镂空孔洞,并使用红色LED照明,象征着辛亥革命的火花犹如星星之火点燃近代革命。这一设计理念旨在表达辛亥革命( )
B.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使命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八年级历史 期中(B)第3页(共6页)
由权利,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材料可用于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使袁世凯的权力受到了约束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建立了完备的国家法律体系 D.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15.袁世凯上台之后,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公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废除责任内阁制,实行总统制,总统有公布法律、提出法律议案、统帅全国海陆军等权力。这一做法( )
A.是为独裁、称帝做准备 B.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
C.目的是窃取革命的果实 D.终结了清王朝的统治
16.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写道:“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他( )
A.批判开放,拥护传统 B.尊孔复古,崇尚儒学
C.思想先进,多元发展 D.提倡科学,拥护民主
17.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使用白话文,强调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也提倡放弃讲求骈偶格律、堆砌典故辞藻、内容晦涩……这些史事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新”之所在。这里的“新”强调的是( )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A.中国代表拒绝签署“巴黎和约”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 D.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19.“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揭示五四运动( )
A.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B.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C.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指导 D.促进了广大民众的觉醒
20.他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用马克思主义探究近代中国国运变动的原因,他得出要改变列强用不平等条约制约中国外还必须采用社会主义。材料中的“他”是( )
A.康有为 B.李大钊 C.陈独秀 D.毛泽东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等规定的五口通商,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以有易无,经济互通,而是以“协定”关税为前提,是在丧失海关自主权的条件下进行的掠夺贸易。所以,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就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资源大开了方便之门。
---摘编自张琪《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右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带来的危害。(2分)
(2)材料二所示地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3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中国遭列强侵略的历史有何认识?(1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五大洲中,自古称最强大,今乃为小邦所轻视。练兵、制器、购船诸事,师彼之长,去我之短,及今为之,而已迟矣,若再因循不办,或旋作旋辍,后患殆不忍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材料二 洋务军事工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本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冲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新编》总论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并概括李鸿章的主张。(2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归纳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出现的原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说明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分)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其中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摘编自《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八年级历史 期中(B)第4页(共6页)八年级历史 期中(B)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主张和宣传“驱除鞑虏”“五族共和”。······到1923年,孙中山在阐述“民族主义”时又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的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随革命形势之伸张,渐与诸民族为有组织的联络。”“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变化,并指出孙中山“中华民族”观变化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总结归纳民族精神在中国近代产生的历史影响。(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知识界带来了光明、希望和新气象,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强劲的时代思潮……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摘编自骆晓会《论十月革命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
材料三 中共二大政纲实现了对一大政纲的重要发展,首先一大政纲认为中国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二大政纲却指出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的殖民地”。并且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和民主主义的革命势力合同动作,才能使真正民主主义革命格外迅速成功。最后关于现阶段革命的战略的不同,中共一大是一步到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制度。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战略是两步走,即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摘编自田子渝《评析中共一大、二大政纲的重要发展》八年级历史 期中(B)第6页(共6页)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之间的差异。(2分)
25.(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降,中国人民在救国道路的选择上百般求索: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府主义,屡试屡败;“洋务梦”“立宪梦”“变法梦”,梦梦皆空。唯有中国共产党的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发展的累累硕果,足以让我言心满怀。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相关史实,以救国之路为主题,至少选取角度,写一篇80-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汾;卷面整洁)
河南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B) 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1-5 BACBA 6-10 BAABD 11-15 DCCDA 16-20 DCADB
评分标准: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21、(6分)
(1)危害: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源掠夺。(2分)
(2)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影响: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的半殖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任答两点即可)
(3)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1分、言之有理的一点即可)
22.(6分)
(1)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加深。(1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肾王朝的统治。(1分)
(2)原因:见识到西方工商业的发展辅助军事工业实现自强:保护本国工商业权益。(2分)
(3)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湖北织布局,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培养了熟练工人,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生产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也可从军事、教育、外交等角度回答史实与说明相对应即可)
23.6分)
(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古代民族主义观念落后。(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变化:辛亥革命前主张“驱除鞑虏”,辛亥革命后主张“五族共和”,到1923年主张平等、团结、独立、自由、统一的大中华民族。(1分)原因:辛亥革命前面临着推翻清政府的任务,辛亥革命后面临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任务,主张“五族共和”。1923年为完成反对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任务,主张组织平等、团结、自由、统一的大中华民族。(2分)
(3)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4.6分)(1)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2分)
(2)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2分)
(3)差异:对国情的了解不同,中共一大认为当时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共二大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斗争策略不同,中共二大认为要合作实现民主革命;制定的纲领不同,中共一大主张一步到位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中共二大分两步走,制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5.6分)【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的情扣分。
中国近代救国道路的探索
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展开了一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力量。戊戌政变后变法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用武力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通过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综上论述可知.近代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