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部分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偃师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虽然伯利克里在演说中提及雅典的民主制度遵从法律,然而在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中,无论是控诉罪名的模棱两可,还是陈述证据的模糊不清,乃至于判决量刑的摇摆不定,都与之不符。这反映出( )
A.雅典民主和法制均维护奴隶制 B.雅典审判并未遵从客观的理性
C.直接民主会导致司法的主观性 D.苏格拉底破坏了雅典民主原则
2.有学者指出:(罗马)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案例的特殊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这一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
A.法律实践中的理性色彩 B.行政官掌握最高司法权
C.罗马法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D.罗马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3.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的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
A.封建纲常伦理根深蒂固 B.民族印刷业发展程度有限
C.东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D.清廷改革官制废除科举制
4.1883年,美国颁布了正式建立文官制度的法律《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禁止参加竞选等政治活动”。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独立于政府机构之外、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的上述举措( )
A.践行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 B.体现出两党之间利益的趋同
C.有利于减少政治竞选的失误 D.说明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5.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
6.近代西方国家法律制度强调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正义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A.真正做到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
C.力求保证司法程序的规范和公正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7.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至今,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民族区域特色的法规和单行条例。据此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使得自治权得到了重要体现 B.表明民族平等是民族政策的核心
C.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D.促使少数民族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8.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9.明朝白银货币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明朝白银货币化( )
A.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使明朝的社会迅速转型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10.有学者指出,由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格较低,中美间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美元标的的商品的价格升高,从而影响美国在欧盟地区的出口,延缓欧盟经济复苏的速度。该学者意在说明人民币( )
A.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B.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严重动摇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D.推动了全球货币协调机制的完善
11.明代赋役改革最主要的特征是“一概征银”。这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人身依赖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转化。这一转化有利于当时( )
A.农民彻底摆脱对土地的束缚 B.劳动力市场和商人群体的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D.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彻底分离
12.下图显示了1945—1971年美国和其他各国持有的黄金和美元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说明( )
A.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
C.西欧国家与美国竞争激烈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了混乱
1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表明( )
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 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
14.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 B.中央政府的权力下移到地方
C.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
15.面对饥荒,宋代潭州知州李允则主张“先赈后奏”开官仓济民,转运使却坚持“先奏后赈”。李允则解释说:“如果奏报朝廷要花一个多月时间,恐怕来不及了”,转运使还是不准。李允则无奈,只好以家产作为抵押,转运使才勉强同意他开官仓平粜谷米救济灾民。这反映出( )
A.政府在赈灾中失去主体作用 B.宋代转运使的权力膨胀
C.儒家思想观念影响吏治行为 D.古代救灾赈灾机制僵化
16.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的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一些西方国家( )
A.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 B.社区比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功能
C.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D.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古今中外人类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它一直在拷问着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 1967年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只在行政监察专员有严重不法行为时,由议会两院弹劾才能免职。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证对受到政府不当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监察专员管辖范围,限于公民因中央行政机关的不良行政(包括行政人员偏见、疏忽、迟缓、不作为及其他)而使利益受到侵害时的申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据此简要评价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不得摘抄原文)。并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17世纪以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乎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
——摘编自王钰《近现代中俄关系走向》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年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糊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至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4分)
19.关税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关税主权事关国家利益的维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前期进口货物(部分)的税率水准
税率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税率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24.19 5.56 5.72
棉纱 担 13.38 5.56 4.86
斜纹布 匹 14.92 5.56 5.05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自2002年1月起,中国总共下调了533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到12%。2010年1月1日,中国从产品结构上继续调整关税税率,关税总水平降到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水平为8.9%,农产品平均税率水平为15.2%。
——摘编自沈国兵:《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二中国关税税率调整的不同特征及其成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调整关税税率的意义。(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我国古代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以明代为例: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了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材料二:1965年,联邦德国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提出制定村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联邦农业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为了推动全社会关注乡村重振,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1998年以后更名为“我们村庄明天会更好”,竞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村生活品质”转变。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乡村不只是粮食生产者,还是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景观的维护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朴宁静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
材料三:到 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明代地方乡村基层治理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整理归纳联邦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中,无论是控诉罪名的模棱两可,还是陈述证据的模糊不清。乃至于判决量刑的摇摆不定”可知,苏格拉底的审判中并未表现出民主在严格的法制框架下运行,而是在冲动易变的激情下进行,并非依赖客观的理性审判,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苏格拉底的审判过程与雅典的民主制度遵从法律的说法相违背,并非说明维护奴隶制问题故A项排除。司法审判本来就具有主观性,并非直接民主造成的而是在于参政群体的素质良莠不齐,故C项排除。苏格拉底维护的是雅典民主政治,没有破坏民主原则,故D项排除。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传统儒学类书籍滞销,而学堂新书的行情却大好,结合材料中的“1907年”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缘于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推行学堂选官制,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现象不符,排除;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当时民族印刷业发展的程度和东北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排除 BC项。故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彭德尔顿法》规定政府公务员在政治上必须采取中立态度,并建立专门的独立机构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这是分权制衡政治理念的具体实践,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5.答案:B
解析:“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创建活动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环境的好转,这些活动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B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精神文明建设而不是物质文明建设,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
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无罪推定。并且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可以看出是强调司法实践过程中程序的规范和公正,C符合题干的要求。ABD选项都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C。
7.答案:A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可知近代民族国家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进程而产生的,而资产阶级革命反对的就是封建王权,故选D项;“民族国家的构建”弱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在欧洲,绝对主义国家在16世纪至17世纪出现,是大型帝国逐渐蜕变为分立的国家的结果,而材料中提到“中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受到教权和贵族的制约,并不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排除C项。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由材料“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表明明朝白银货币化冲击了传统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分析白银货币化的原因,排除A项;“迅速转型”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仅由材料无法判断当时的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民币升值会导致以美元标的商品的价格升高,从而影响美国在欧盟地区的出口,延缓欧盟经济复苏的速度”可知,人民币的升值导致美元标的商品价格的升高,从而影响美国在欧盟地区的出口,影响了欧盟经济恢复的速度,说明我国人民币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我国人民币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没有强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排除A项;材料内容强调了人民币的升值导致美元标的商品价格的升高,从而影响美国对欧盟的出口和欧盟经济的恢复,没有体现人民币动摇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我国人民币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没有强调完善全球货币协调机制,排除D项。故选:B。
11.B
12.B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清代的保甲法强化了对基层和民众的管理与控制,说明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的功能,D项正确;“完全禁止”说法过于绝对,A项排除;保甲法加强基层管理,不能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项排除;题干不能说明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C项排除。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社区的功能轴“最初的社会教济”发展到“二战后的基层自治”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反映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问题突出,社区的功能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政府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社区功能的变化,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反而因为社区功能的演变,更多体现了“民主"的发挥,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面对饥荒,宋代知州李允主张先赈济灾民,反对转运使先奏请再赈济的做法,认为这可能耽误宝贵的赈灾时间。由于知州受到了转动使的牵制,最后李允只能以家产作为抵押才玉成赈济灾民这件事。联系所学知识,宋代官员的执政行为受到理学的影响,说明儒家思想观念会影响到吏治行为,C项正确;从材料可看出,宋代政府在赈灾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的宋代转运使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是权力膨胀,排除B项;D项夸大了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根据材料“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可知,一些西方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作用,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西方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排除C项;政府与社区合作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排除D项。
17.答案:(1)趋势:由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2)特点:有法律保障;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体现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进步:中国古代监察服务于皇权,英国则是服务于民主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
解析:(1)趋势:根据“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概括得出由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只监察宰相与政府;根据“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得出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评价:根据“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得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根据“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得出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2)特点:根据“英国通过《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得出有法律保障;根据“规定议会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直到退休年龄”得出行政监察专员终身任职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根据“监察专员的职责是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得出体现了议会对政府的监督。进步:根据“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得出中国古代监察服务于皇权,根据“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办公,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得出英国则是服务于民主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
18.答案:(1)进程及特点:17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侵略中国并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十月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俄国支持和帮助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属于结盟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至苏联解体前后至今,中俄两国基本处于互为友好,建设性和战略性伙伴关系。
(2)表现:指示日本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违背国际协约,将台湾问题含糊其词;在国际上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原因: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等。
(3)启示: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国家间应和平共处,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外交;各国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1)进程及特点:根据材料“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可知17世纪至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侵略中国并占领中国大片领土;根据材料“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可分析出十月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俄国支持和帮助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事业;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可分析出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属于结盟关系;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可分析出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根据材料“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可分析出苏联解体前后至今,中俄两国基本处于互为友好,建设性和战略性伙伴关系。
(2)表现:“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可分析出指示日本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根据材料“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糊其词。”可分析出违背国际协约,将台湾问题含糊其词;根据材料“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可分析出在国际上试图制造“两个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可分析出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等。
(3)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政策;国家间应和平共处,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外交;各国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9.答案:(1)特征:材料一中的关税税率是被迫下调;材料二中的关税税率是主动调整的。
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材料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加入WTO,发展市场经济。
(2)意义: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中国的国家信誉;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解析:(1)材料一: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43年”以后关税下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所以,材料一中的关税税率是被迫下调。材料二:根据材料“自2002年1月起,中国总共下调了5332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到12%”,结合所学可知,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加入WTO,中国发展了市场经济,主动降低关税;所以,材料二中的关税税率是主动调整的。
(2)意义:可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角度作答,具体可以阐述为推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树立了中国的国家信誉;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0.答案:(1)特点: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2)背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需求升级。
特点:政府推出发展计划;立法规划;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竞赛活动;运动效果显著。
(3)意义: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融合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可归纳出建立较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根据材料“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可归纳出重视发挥乡村地方群体的作用;根据材料“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可归纳出法律规范和道德教化有机结合;根据材料“皇帝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地方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可归纳出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有机结合。
(2)背景:根据材料“1965年,联邦德国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需求升级。特点:根据材料“乡村发展计划”可归纳出政府推出发展计划;根据材料“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可归纳出立法规划;根据材料“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可归纳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根据材料“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可归纳出开展竞赛活动;根据材料“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可归纳出效果显著。
(3)意义:根据材料“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可归纳出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融合发展;根据材料“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可归纳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根据材料“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可归纳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根据材料“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归纳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部分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