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纲要》上、《纲要》下第1—7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节选)。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A.源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B.具有注重人伦日用的济世情怀
C.主张探求自然运行规律D.促使春秋战国的局势由乱到治
2.汉初侍中掌左右杂事,武帝时“严助、朱买臣皆侍中……始与闻朝政”,“而其秩尚卑,不干丞相、御史职事。”之后“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碑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汉朝侍中权力的演变说明
A.内廷机构掌控了行政大权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机构调整服务于皇权需要D.汉代选官制度一脉相承
3.北宋中叶的秦观认为:“今天下之田称沃衍者莫如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宋朝地方官在《劝农文》中通常以两浙的农作方式作为其他地区的示范,“农器之制必访诸浙,耕者、蚕者亦取法于浙。”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的精耕细作居于先进行列B.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C.农本观念对中原地区影响深厚D.传统抑商政策得以改变
4.下面是元朝(1260~1340年)纸币发行量统计图(单位:锭)。据此可知,元朝
A.货币政策调整追求灵活实用B.货币政策演变与时局变化密切相关
C.商品流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D.货币结构转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5.《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皆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6.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西方要求中西官员直接交涉促成了五口通商大臣
的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允许外国公使入驻北京,中国遣使西方各国;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具备了近代外交制度中的中央外交机构的一般特征。”这说明
A.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B.西方国家改变侵略中国的方式
C.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7.下表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统计。据此可知,此时期的中国
A.农耕文明优势愈加明显B.区域经济的差异扩大
C.国家转型面临一定困境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8.与西方个人主义以自我回归、以个人为本位的倾向性原则不同的是,早在1916年,陈独秀即明确提出,个性解放者当“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傅斯年也提倡“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与西方相比,当时中国“个人主义”与“个性解放”内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B.文化激荡与民族危机的双重影响
C.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D.青年学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先锋
9.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由民主派执掌国家政权的“真正民主共和国”的构想。1927年,中共中央第一次提出了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的主张。1935年,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决定以“民主共和国”代替“人民共和国”。这些变化
A.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C.表明中共建国思想应时调整D.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从放权让利激发民众的积极性逐渐转向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宏观管理体系的建设上来。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冷战结束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11.随着古代罗马的不断扩张,罗马公民权对内扩展到城邦内的平民和部分奴隶,对外扩展到被征服的拉丁人、意大利同盟者和部分行省居民。这表明,当时的罗马
A.对外扩张促进管理体制革新B.法律制度发展到完备阶段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和D.采用分而治之的治国理念
12.欧洲启蒙运动期间,除了专业科学家积极投身于物理、化学、天文学、动植物学的研究外,各种科学仪器和模型出现在许多私人实验室和沙龙中,许多业余爱好者积极收集资料、写作科学论文,科学报告和科学发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这些现象说明
A.启蒙思想得到普遍关注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
C.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D.人类自我意识初步觉醒
13.下表是1699~1774年英国纺织品出口年平均额统计(单位:千英镑)。据此可知
A.英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心B.技术进步源于强大的市场需求
C.工业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D.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14.下图为1805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拿破仑和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瓜分世界》。该漫画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激发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动摇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D.具有争夺世界霸权的一面
15.1910年为墨西哥独立运动爆发100周年,这一年墨西哥全面挖掘和清理特奥蒂瓦坎遗址,并在当地建立博物馆,总统迪亚斯参观国家博物馆,且在阿兹特克历法石前拍照。庆典现场有大量墨西哥人穿着阿兹特克服饰,跳着阿兹特克舞蹈。这些活动意在
A.为墨西哥现代化奠定基础B.削弱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C.重新建构古印第安人历史D.强化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
16.1917年2月,布尔什维克仅有党员2.3万人,到4月发展到10万人,10月达到35万人。而在9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从7月的70%下降到18%。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彼得格勒和俄国其他工业中心。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俄国
A.沙皇专制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逐渐丧失政权
C.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D.武装起义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17题25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04年5月,英国学者舒亚·库纳·拉莫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适合中国,也是追求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榜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温州模式是一种依靠民间力量、民营经济发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约束性模式和市场主导型模式。珠江模式也被称为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深圳模式以民营经济为主,呈现创新能力强、国际化程度高的显著特征。与深圳模式相比,浦东模式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使命:探索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探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有机结合方式等。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有679亿元人民币,1978年增加到3624.1亿元,2008年增加到300670亿元。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561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达到19460.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1291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612倍。2007年底,中国的城市数量达655个,比1978年增加462个。在城市数量增加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城市的数量增长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08年的11.3%,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08年的40.1%。
——摘编自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
材料二 1947~200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单位:十亿美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
——摘编自石光宇《美国去工业化与后工业经济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工业化模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2000年美国工业化演进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美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5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启蒙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复古为解放”的形式;另一种是反传统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无论是“复古”的形式还是反传统的形式,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又都必须和应该达到改造传统、开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目的。
——摘编自汪澍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说讨论会论文选上·启蒙运动的曲折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对唐朝中央而言,各羁縻府州的都督、刺史须经中央册命,给予“玄鱼金符”或“印章袍带”才能取得统治本族的合法权力,并以其为征发信符。都督、刺史死亡,或年迈体衰不能视事,其后嗣亦须经唐中央“下诏册立”。各羁縻府州间发生纷争,唐中央直接干预,而府州则须听命处置。对不同族间的诉讼,要按国家法律审理。对破坏国家统一的反叛和谋逆活动,更是依国家法律严厉处置。朝廷制有专玺“天子信宝”,以征发“蕃国”之兵。各羁縻府州也有义务助兵中央。平高昌的唐兵中,有突厥、契莎数万骑。讨伐安史叛乱,回纥兵更是功不可没。各羁縻府州须定期奉献“贡赋”。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场,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太平兴国四年,宋出兵攻辽,互市“罢不与通”。雍熙三年(986年),宋再次主动出击失败,端拱元年(988年),宋辽双方通好,宋廷诏“许边疆互相市易”。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子谅祚扰边,宋示谕“要以违约则罢和市,自此始定”。金灭辽后,宋方虽于盱眙军、光州、安丰军、随州、襄阳府、天水军等地置榷场与之互市,但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互市时断时续。
——摘编自林文勋《宋代以“互市”为内容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及特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间设立互市的原因及意义。(8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孔子“仁者安仁”和“知者利仁”讲的是仁者安心于仁道,智者利用并推广仁德为民谋幸福。孟子认为君主要对百姓进行教化,就需要先满足百姓日常基本生活。荀子强调儒家思想注重人伦日用(注重道德原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运用),结合所学可知,儒学思想家具有注重人伦日用的济世情怀,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强调儒学溯源,故排除A项;荀子的“万物之怪,书不说”已经说明儒家对自然规律探求不甚关注,结合所学可知,孔孟思想注重伦理道德原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故排除C项;先秦儒学并未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排除D项。
2.C考查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材料核心思想是侍中由汉初掌杂事发展为汉武帝时期中朝决策机构,而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沦为外朝执行机构,这种调整适应了汉武帝加强皇权统治的需要,故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及与选官制度无关,故排除B、D两项。
3.A考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吴、越、闽、蜀“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以两浙的生产方式作为其他地区的示范,这反映出当时南方区域的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居于全国先进行列,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趋向,故排除B项;“吴越闽蜀”不属于中原地区,故排除C项;材料仅能体现宋朝“重农”,但无法体现抑商,故排除D项。
4.B考查元朝经济和货币。根据材料中元代历年纸币发行量的统计来看,军事活动越是频繁的时期,相应的货币需求量也就越大;纸币发行量骤降的时期,则往往是帝位更替或者军事活动贫乏的时期;元顺帝后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踵而来,纸币制度也一度混乱不堪。由此可见,元朝军事活动的扩张与货币制度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军事的大幅扩张需要政府筹集更多的军费,纸币的印造相对容易,正好顺应了这一需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元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故排除A项;商品流通结构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元朝历年发行的纸币,没有涉及其他货币类型,故排除D项。
5.D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根据材料“内阁行移,皆用翰林院印”可知,内阁公文行移需借用翰林院的名义,这表明内阁是依附在翰林院之下的,相较于其他机关而言缺乏一定的独立性;而黄宗羲的话更是反映出内阁权力的行使受到了种种限制,这种限制首先来自于皇权,其有何种职权,权力的大小,如何行使,皆取自皇帝的意旨。结合明朝相关史实可知,这些现象符合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需要,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明朝决策机制发生异变,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都察院,故排除B项;封建王朝政治黑暗的根源在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本身,故排除C项。
6.A考查中国外交近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将其外交制度强加给中国的过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的过程,这说明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故A项正确。西方国家未改变侵略中国的方式,故排除B项;C项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故排除。
7.C考查晚清经济。根据图表信息可看出,在四十余年的时间里,晚清的财政收入总数增长了一倍有余,财政的主要来源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地丁税仍是财政收入的第一来源,但它的比重已从76.4%下降到26.39%,新增设的海关税和厘金则占到财政收入的近40%。晚清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关税、厘金,这三项财源能够满足传统社会的需要,但不能适应国家转型的要求。一是土地及其人头税的增长极其缓慢,仅靠田赋无法满足转型社会的财政需要;二是厘金主要是向进行工商业活动的群体征收,其税额越重越不利于工业化的推进;三是关税取决于对外贸易的状况,其收入缺乏稳定性,不能作为工业化的主要财源,故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区域财政构成状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结论,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城市化进程,故排除D项。
8.B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个人主义思潮的产生直接得益于西方现代思想文化的启蒙;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产生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特定历史时期,深刻的民族危机和中西文明之间的巨大时代落差,使当时的启蒙学者无法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无法将个人发展完全超越国家和社会之上。这样,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的个性解放诉求就必然依附于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历史目标和政治理想,“个人的觉醒”亦成了“民族的觉醒”的曲折表现,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1916年的史实,故排除;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思潮纷繁复杂,故排除C项;陈独秀和胡适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而非青年学生,故排除D项。
9.C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国思想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是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由国民革命时期“真正民主共和国”到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政权的设想再到“民主共和国”,这种变化反映出中共建国思想根据时代需要应时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故排除A项;1922~1936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发生改变,故民主革命任务也未发生根本改变,故排除B项;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D项。
10.D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从激发城乡人民积极性到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为适应变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故D项正确。材料核心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这一转变的影响而非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这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国际背景而不是改革深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形成的标志,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不是20世纪90年代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
11.A考查古代罗马政治。材料表明罗马公民权随着罗马对外扩张而不断扩展,实质是罗马管理体制的不断革新,以有利于罗马公民力量的凝聚和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是公民权扩展,没有涉及公民法随之演变为万民法的问题,故排除B项;罗马公民权在城邦内扩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这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解读,故排除C项;给予被征服地区部分人罗马公民权是罗马扩张时期巩固统治的一种措施,体现的是罗马一体化治理的政治智慧,不是分而治之的治国理念,故排除D项。
12.C考查启蒙运动的影响。材料核心思想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许多专业科学家和非专业的业余爱好者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一时成为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倡导的理性思想对社会进步起引领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主题是启蒙理性与科学研究风气的关系,故排除A项;从材料看启蒙运动时期科学研究探讨一时成为风气,不代表科学研究已经出现实用性价值并被公众认可,故排除B项;人类自我意识初步觉醒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故排除D项。
13.B考查工业革命。从表格内容看,与17世纪纺织品出口比较,英国18世纪后期的毛织品、丝织品、棉布出口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棉布出口剧增,说明国际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促进了棉纺织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改革兴起,故B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心,故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英国,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对外贸易的相关状况,故排除C项;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材料未对英国的三大产业进行比较,故排除D项。
14.D 考查拿破仑的对外扩张。材料核心内涵是拿破仑对外扩张战争有与英国争霸世界的一面,故D项正确。巩固大革命成果是拿破仑战争目标之一,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拿破仑对外战争所到之处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理念,有利于激发欧洲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英国海上霸主地位在18世纪中期就形成了,材料反映的是拿破仑有与英国争霸世界的野心,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没有动摇英国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的海上霸主地位,故排除C项。
15.D考查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通过墨西哥独立运动百年庆典的各种措施可以凝聚民族力量,进而深化民族认同和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1910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为墨西哥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而不是墨西哥独立运动百年庆典,故排除A项;构建民族共同记忆,构建民族共同体是现代墨西哥发展的认知基础,但是殖民主义对墨西哥的历史影响是多方面的,民族意识建构只是削弱殖民主义影响的措施之一,故排除B项;墨西哥独立运动百年庆典的各种措施都是通过彰显古印第安人的悠久文明来增强民族意识,不是重新建构古印第安人历史,故排除C项。
16.C 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材料核心内容是1917年2月到10月,布尔什维克的力量由小到大不断增长,而7月到9月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率呈现出急剧下降趋势,可见,布尔什维克依靠正确的革命方针和策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这表明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成为必然,故C项正确。A项揭示的是二月革命的原因,而材料展示了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的发展,故排除;根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在十月革命前国内支持率下降,并非指其丧失政权,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装起义是布尔什维克的主张,受到资产阶级政党的反对,在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故排除D项。
17.(1)特点: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分)影响:经济发展成就辉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壮大、水平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9分,任答三点即可)
(2)趋势:“去工业化”趋势明显。(2分)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国际环境及国际竞争;政府的政策;美国国内劳动力成本高。(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启示:要注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社会转型的统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注重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5分,言之成理即可)
18.【评分标准】
(1)论题:(2分)
①没有论题或不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论题不得分。
②根据材料,概括提出的论题合适准确者得2分,余者酌情给分。
(2)阐述:(10分)
①能准确全面论证观点,至少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论据者得8分,余者酌情给分。
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
(3)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答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
【参考示例】1
论题:文艺复兴以“复古为解放”开创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推动了社会转型。(2分)
阐释:14世纪到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文化专制,以推动个性解放和思想启蒙。实质上是创立了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文艺复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技的发展和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10分)
【参考示例】2
论题:新文化运动以“反传统”形式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与思潮转型。(2分)
阐释:辛亥革命失败以后,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面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倒行逆施,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力图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思想进行猛烈批判的同时,在中国创建一种以个性解放为核心,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资产阶级新文化。前期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通过反传统文化的方式,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近代中国革命思潮的转型。(10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9.(1)政策:设置羁縻府州;册封少数民族首领。(2分,任答一点即可)特点:加强中央集权;因俗而治;出现内地边疆一体
化治理趋势。(5分)
(2)原因:宋朝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胜少负多;维护边疆安全的需要;满足宋朝军事物资和经济上的需要;宋朝利用互市作为政治或军事上制约少数民族的辅助手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汉族经济的互补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向心力的增强;丰富了边疆地区和内地人们的生活。(4分,任答两点或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