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一)历史试题(答案)

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一)
历史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尽管儒家继续推素周代“天命”观下的纵向合作秩序,主张恢复等级有序的礼乐制度,但是儒家的等级秩序已经直接指向现实中的君臣关系,而并不完全固守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与等级制。这表明,当时的儒家思想
A.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
C.受到了社会转型的深刻影响
B.否定了血缘伦理的细带作用
D.确立了垂直管理的政治秩序
2.“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称。……他们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士”在当时充当的主要角色是
A.地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
C.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者
B.诸侯争霸和兼并的倡导者
D.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
3.下表为某同学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收集到秦朝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秦朝
经济 政治
分家拆户 计户授田 以户纳税 丁徭更役 编户什伍 乡里制度 郡县制度 家国同构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机构
A.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C.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
B.制度设计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D.分权制衡的理念渗入政治体制
4.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指的是
A.诸侯封地
B.地主田庄
C.繁重徭役
D.郡国群行
5.东晋南朝时期,政府在南渡而来的侨居的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侨州郡、县,如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今南京江乘县境内设立南琅琊郡,刘宋时期设立的南徐州、南豫州等。这一举措
A.导致士族门阀势力兴起
C.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表明国家重新归于统一
D.有利于南方地区的开发
6.唐朝时,崔瑶和伯父邠、父亲郾、叔父郸都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都担任过吏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清河崔氏“五十年间,四主文柄,上下六载,辉煌一时,门生充于庭臣。”天下以为盛。这反映了当时
A.世家大族地位日益没落
C.科举已成主要选官方式
B.官吏选拔程序渐趋完善
D.传统社会影响仍然存在
7.《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七年)士农工商,四人各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宋会要辑稿》则记载(宋太宗淳化三年)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说明了
A.宋代科举取卡规模超过唐代
C.由唐入宋社会关系发生变化
B.唐代身份限制严格
D.宋代四民社会解体
8.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意在
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
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
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
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
9.据明代徽州文书记载,某一时期乡村的边界纠纷、交易纠纷、侵害地权、采伐林木等土地纠纷共计75例(见下表)这反映了
类别 无需向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 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
解决 形式 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 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 提诉后在当地调停的诉讼 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
数量 38例 5例 27例 5例
比例 50.6% 6.7% 36% 6.7%
合计 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 官府解决的纠纷
70例(93.3%) 5例(6.7%)
A.传统乡村宗族社会的特征
C.封建社会法律法规不健全
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D.地方势力强大,影响中央权威
10.康熙后期,以“御纂”的名义,令臣下汇编朱熹论学精义为《朱子全书》,又编写了大批体现理学思想的解经、注经著作。为表示对朱熹的尊崇,康熙专门下令将其牌位由祭祀孔庙的历代“先贤”中抬出,列入正殿的孔门弟子“干贤”之后。这些做法
A.承续了传统主流文化
C.改变了重视经学局面
B.推动了主流思想的转型
D.改变了官修史书的书写
11.近代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在中国通商口岸进行商业活动。西方人由于语言不通,“一切事物惟华籍买办是赖”。在交往中买办们逐步学会了办企业的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并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不去买田置地,而去投资近代企业。这一状况
A.推动传统经济模式转型
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
B.导致了小农经济彻底地瓦解
D.表明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12.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C.突出实用效率,批判崇洋虚无
B.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D.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13下表为1892 -1900 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年度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价值(海关两) 582.5万两 457.4万两 511.4万两 561.8万两 692.9万两 844. 4万两 796.7万两 1307. 5万两 1291. 8万两
A.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
C.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
B.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慢年进入新阶段
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
14.如图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
A.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规
D.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
15.下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近线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事性的评论,这一事件
序号 内容
一 它有歌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
二 它强调暴力、坚持暴力,但暴力的程度并非想得事么教...在实行过程中富有理性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性
B.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
C.使民主与科学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16.孙中山提出人民是国家主人,是有权的人,政府是专门家,是有能的人,分别赋子“四大民权”和“五大治权”,使人民手中的政权对政府手中的治权有支配作用,两者之间是主权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就相当于车主与司机的关系。孙中山意在强调
A.人民应该监督政府施政
C.政权性质决定治权实施
B.西方政体模式值得借鉴
D.社会治理需要制约平衡
17.下图为创作于1919 年的新闻漫画《呜呼鲁民,呜呼圣地》。作者意在
A.描绘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C.控诉军阀混战割据的罪行
B.揭露日本侵占山东的野心
D.推动工商学界的联合斗争
&1920年前后,出现了许多专供工人阶级阅读的书目,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者》《工人月刊》等;同时,各地还创办工人学校,武汉、长沙、序州等地纷纷成立工会组织。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C.新的进步组织的广泛建立
B.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
D.民主革命的发展态势
19.在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是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
A.都由资产阶级主导
C.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
D.都受到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20.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指出: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可以达到“三个造成”:一是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二是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三是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一论述
忽视了正面战场抗战作用
A.阐明了人民战争的思想
C.勾画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B.消除了各党派之间的矛盾
D.消除了各党派之间的矛盾
21.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22.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种政策
A.使四大家族资本极速扩张
C.使民族工业开始走向萎缩
B.深刻影响战后的政局发展
D.使民主党派与其彻底决裂
23。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A.中共正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到全新阶段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
D.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必要性
24,有学者说:“1950年初《中苏条约》的签约动议完全由中方所提,内容也违背苏方初衷。在对朝出兵问题上,虽然苏联一再出尔反尔,最后仅限于声援,但由国义无反顾独立地制定参战决策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该学者意在强调,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这些举措
A.瓦解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彰显了不结盟的外交新思路
25.1953年,需由国家供应的商品粮比1952年增加了31%:而从土改后的粮食生产状况看。当年的粮食收购计划难以完成,粮食供应不足。这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工业化地加子原科需求
D.粮食收购渠道需多样化
26.陈云在编制“一五”计划草案时指出:“我国因为经济落后,要在短时期内赶上去,因此,计划中的平衡是一种紧张的平衡。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样样宽格的平衡是不会有的,齐头并进是进不快的。”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编制
A.以综合平衡为基本原则
C.目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B.确立计划经济体制
D.建立东北工业基地
27.年泽东在某次讲话中说道:“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针对这两类矛盾他指出可以分别采用“专政”“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该讲话的重要意义是
A.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思想基础
C.为认识中国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B.指导中国顺利地向社会主义过渡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28.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歌词曾被改为“三面红旗迎彩霞,铁人精神传天下,毛泽东思想指引着我们,自力更生建设国家”。这反映了
A.歌词创作必须与现实结合
C.文艺创作与现实关系密切
B.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自给
D.经济建设决定文化艺术创作
29.1982年,中国将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成为对外经济贸易部,统筹管理对外援助工作,对外援助的主要职能改变为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一调整
A.注重追求政治效应
C.强调加强南南合作
B.契合了国家战略的大调整
D.深化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30.以下两幅图反映当前某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向和形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村土地改革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C.发展非农产业是农村致富的关键
B.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农村改革的前提
D.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流转势在必行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从《法经》到《大清律例》,中国封建法典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素有中华法系之称。中国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的最高立法权,皇帝的诏书往成为法律。中国古代法律,强调遵行礼教,强调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写进法律。
——叶孝信 《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学习西方法律还渐成为当时朝野上下的基本共识,1903年,清成度独说修订法律馆,委任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主持修订法律之事, 力用“系防各国集一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律。在沈家本的主持下,当时翻译的各国法律包括法、德、日、奥地利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商事法律以及英美的公司由,民商法学论著则以日本居多。但清末的民法学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即便有个别中国学者完成的论著,也多属于外国民商法的介绍。清来以来移植大陆法系民商法,主政者也考虑到中国自己的国情,尤其是在条属法和继承法以及物权法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形, 保留了一些反映当时国情的制度。但是,总体上看,清末民商事法律制度及其民法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仿效德、日等西方法律的结果,是一种“拿来主义”的策略。
——摘编自柳经纬《回归传统百年中国民法学之考察之一》
材料三收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法学发展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6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保证军粮供应,明代继承元代的军户制度,政府于驻军所在地分拨田土,兵士屯种自给。军屯组织与卫所制度相适应,因而卫所屯田遍及全国。洪武年间,明政府采取移民屯种的方式,将狭乡人民大量地向宽乡迁移。为了保障边防军粮供给,明政府规定盐商运粮到边地可以换取政府的贩盐执照,然后持盐引到指定的盐场领盐,再到指定的地区贩卖,即“开中之法”。至清代屯田种类繁多,数额很大。特别是在新疆统一后,为戍守需要,从内地调派大批军民到新疆,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在天山南北,主要是在北疆地区大办各种屯田。屯田最初以军屯为主,并逐渐发展到民屯、遣屯、旗屯、回屯等多种形式。到1840 年,新疆各种屯田共有屯丁11万多人,垦地近300万亩。
——摘编自高德步《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1954年,国家经济建设按计划有序展开,军队也开始逐步推行义务兵役制度。10月,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疆部队全部就地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脱离军队系统,成为正规国营农场。随着兵团事业的发展,兴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其中包括钢铁、煤炭、建材、机械、水泥、造纸等生产资料工业,门类多达上百个。20世纪60年代初期,兵团奉命在新疆边疆地带建立农牧团场,以完成中央交付的屯垦戍边任务,兵团先后在2000余公里的边境地点建立了58个农牧场团。这些场团分布在新疆9个地区的26个边境县,形成一个纵深达30公里的团场带。在新开辟的绿洲上,兵团在我国较早实行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种田,建立了大批社会化生产的国有农场。1988 年以来,兵团每年拨出一定数额的款项用于扶持生活贫苦的少数民族职工,帮助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摘编自李东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新疆地区屯田推行的特点及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一)
答案
1-10CDABD DCDAA
11-20CDCDD ABDDA
21-30CBDBA CCCBA
31.【答案】(1)特点: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皇帝掌握立法权:以礼入法,礼法并行。(任答2点4分)
原因: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儒家思想长期是主流思想,法律受其伦理纲常思想的影响。(2点4分)
(2)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法学的传播: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清末新政的实施。(任答3点6分)
评价: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民法的近代化进程,为民法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主要移植于西方,本质是为了维护晚清统治,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2点4分)
(3)作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提供法律保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任3点6分)
32.【答案】(1)特点:军民合一、生产和军事结合;屯田种类繁多,数额很大:与移民相结合。(任2点4分)
原因:承袭历史传统;因地制宜;政府重视;措施得当。(任2点4分)
(2)配合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有利于新疆地区的现代化;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促进新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为“脱贫攻坚”事业奉献了社会力量。(任4点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试(一)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