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初二年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
考生注意:1.全卷六答题,31小题.试卷共6页;
2.作图题可直接用2B铅笔画:
3.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
2.小伟在研学活动中,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了“战国商鞅方升”,它是我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如图所示,这是一支新2B铅笔与“战国商鞅方升”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战国商鞅方升”全长约为( )
A.18mm B.18cm C.36mm D.36cm
3.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柳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看到的柳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鱼儿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4.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五音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大街上的“超声波洁牙”美容店中,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A.超声波是清洁剂 B.超声波发生反射
C.超声波传递去污的信息 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敲下来
6.小明身高为1.6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远离平面镜每秒向后移动0.2m,2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描述正确的是( )
A.1.6m,像变大 B.2.4m,像变小
C.2.4m,像不变 D.4.8m,像不变
7.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45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38cm
8.小明仔细观察学校的彩色电子显示屏,发现它是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如图所示.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 )
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黄、紫 D.黄、绿、紫
9.海洋公园内,北极熊站立在方形透明水族箱内,头在水面上、身体在水面下,水族箱外的游客居然看到了北极熊“身首异处”的奇异场景,如图所示。游客看到熊身体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 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11.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入射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入射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左移动
D.入射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
12.甲、乙两位同学从操场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由西向东运动,他们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10s时间内,甲、乙两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时间内,乙相对于甲是向东运动的
C.在0~10s内,甲、乙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同
D.在第10s,甲、乙两同学的速度是相同的
13.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
C.蜡烛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14.一列长为100m的列车以20m/s的速度全部匀速地通过一座大桥时,所用的时间是2分钟,则这座大桥的长度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5.小明坐在爸爸驾驶的小汽车上,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大客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小明以 作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 (选填“小汽车”或“大客车”)的速度快。
16.小毅去长白岛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毅,光斑是由于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像。
17.如图,一只白鹭站在水中,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它看到自己的腿在水中的部分 (填“变长”或“变短”)了,这是光的 现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白鹭,是因为光在白鹭身上发生了 。
18.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对光有 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19.物理课上,老师把一个铃声正响的闹钟放于钟罩内,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会减 ,从而推理得到: ,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应选择传声能力 (填“强”或“弱”)的物体垫在闹钟与底座之间。
20.如图是用两块平面镜制作的能同时观察昆虫背部和腹部的观察箱,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的 位置。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 。
三、简答题(共4分)
21.如图所示,夜晚,小明打开手电筒走在一条没有路灯的街路上,他发现前面的水坑是暗的,地面是亮的。这是为什么?
四、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2.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3.画出图中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4.如图,完成光路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7+4+8+5+8=32分)
25.为研究小车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每次均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
(1)除了图中的器材外,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
(2)实验前,小明对小车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猜想:
①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②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3)某次实验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为 cm;
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分析数据可知,猜想 (选填“①”或“②”)是正确的,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 m;
(4)如图乙所示符合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5)小明继续进行实验研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某一位置,路程为s,时间为t,小车在路程中点处的速度为v1,在时间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26.小明学了声学之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小明将直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①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②小明经过规范实验操作后,接着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 (选填“快”或“慢”),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
③如图乙是我们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场景,灌水过程中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空气柱振动越来越 (选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来越 (选填“高”或“低”)。
27.小余和小杜一起“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纸板应该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镜上;
(2)如图甲所示,小余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入射到O点,小任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B上发生了 反射;
(3)如图甲所示,若在探究的过程中,将入射角增大5°,则光线OF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反射角大小,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4)在图乙中,小杜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的上半部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部分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5)在图甲中,如果让光沿着FO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 。
28.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29.小刚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小刚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另一侧,调整凸透镜和纸的距离,当纸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甲所示.为了能在光屏上完整成像,可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下”、“左”、“右”)调节;
(3)解决上述问题后,移动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则此时的物距为 ,移动光屏恰好得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此规律可以制作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4)不改变光源和透镜的位置,换一个焦距的凸透镜,此时要使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远离”),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F”光源的图案如图1,此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的像是图2中的 。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6+8=14分)
30.“十一”假期,小强一家驾车外出旅游,小刚家乘坐动车出行,所学物理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强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宜昌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31.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若某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问:
(1)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了30m,则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若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4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93m,则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试卷第2页,共9页
1.C
【详解】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由图可知,国商鞅方升与一支新2B铅笔长度差不多,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在20cm左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我们看到湖中的鱼儿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看到湖中的柳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4.B
【详解】吹奏“埙”时,通过改变手按压不同的孔,改变发出声音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不同,所以是通过改变振动空气中的长短,来改变声音的频率,即改变音调,故B符合题意,ACD不会符合题意。
故选B。
5.D
【详解】因为声音可以传播能量,并且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就是利用超声波高频冲击。
故选D。
6.D
【详解】小明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远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此时小明到镜面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他的像到他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等大,所以无论他怎样移动,像的大小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A
【详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 4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物体的长度为
≈2.36cm
故选A。
8.B
【详解】彩色电子显示屏由许多组小LED灯组成,每一组有三个小灯,它们发出光的色彩分别为红、绿、蓝,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游客看到的熊“身首异处”,是因为熊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光从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看到的是熊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可知现在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45°,所以原来的入射角是25°,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入射角为
90°-40°=5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故A错误;
B.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升高后的水面与升高前的水面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故B错误;
C.当液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到A'位置,即光斑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当水面升高时,光源S到水面的距离小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小了,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由s﹣t图像可知:0~10s内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0~5s内,甲、乙两位同学从操场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由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由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B错误;
C.0~10s内甲和乙通过的路程都是10m,他们所用的时间相等,由可知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象看出两车在10s末相遇,此时甲处于静止状态,乙还在匀速运动,二者速度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A.由图可知,此时
u=v=2f
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
2f=20cm
则焦距
f=10cm
故A不符合题意;
B.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的物距减小,则像距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大了焦距,所以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小,故B符合题意;
C.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C不符合题意;
D.替换乙后,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B
【详解】火车通过的路程
s=vt=20m/s×120s=2400m
桥长
L桥=s-L火车=2400m-100m=2300m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小汽车 小汽车
【详解】[1][2]小汽车和大客车同向行驶,小汽车的速度较快,大客车速度较慢,小汽车和大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小汽车为参照物,大客车向小汽车“倒退”而来。
16. 倒立 实
【详解】[1][2]树上的树叶很多,树叶与树叶之间会形成很多小的缝隙,太阳光从这些小缝隙中照射下来,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则在地面上形成了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17. 反射 变短 折射 漫反射
【详解】[1]白鹭站在水中,它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3]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人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观察时,像的位置位于物的上方,所以腿在水中的部分会变短,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白鹭,是因为光在白鹭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18. 凸透 会聚 焦点
【详解】[1][2]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将冰削圆,对着太阳能生火,说明削成的圆冰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冰块制成凸透镜。
[3]太阳光都会会聚到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此处温度最高,要快速生火,需把“艾”放在镜的焦点位置。
19. 小 真空不能传声 弱
【详解】[1][2]当钟罩内有空气时,在外面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但利用抽气机不断向外抽气时,声音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声音可以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当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时,声音越来越弱,由此可以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3]固体可以传声,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应选择传声能力弱的的物体垫在闹钟与底座之间,如柔软的泡沫。
20. B 不变
【详解】[1]由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昆虫经下方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图中B的位置。
[2]若将昆虫沿玻璃板向镜面移动,由于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则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21.见解析
【详解】因为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大致向着同一方向,反射光不能进入小明的眼睛,所以会发现前面的水坑是暗的;手电筒发出的光照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向着各个方向,反射光能进入小明的眼睛,所以看到地面是亮的。
22.
【详解】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空气中法线的左侧作出入射光线;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
23.
【详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 、B ,用虚线连接 A B ,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4.
【详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25. 刻度尺 36.00 ② 0.1600 B >
【详解】(1)[1]实验中需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测量小车行驶的时间。
(3)[2]由图1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3][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猜想②正确,由表格可知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2s通过的路程为16cm,即0.1600m。
(4)[5]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故v﹣t图像应选B。
(5)[6]分析表格中1s时间内的路程差,依次为12cm、20cm、28cm、36cm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中点未到达路程中点,则
26. 乙 慢 低 快 高
【详解】①[1]此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音调跟钢尺振动频率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故应使直尺紧贴桌面,选用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是采用了乙图所示的实验方法。
②[2][3]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增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用同样的力拨动直尺,直尺振动变慢,频率变慢,音调变低。
③[4][5]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随着水位的升高,瓶内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27. 垂直 漫 远离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在 OE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详解】(1)[1]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为了能在纸板上同时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应该将纸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的平面镜上。
(2)[2]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3)[3]将入射角增大5°,则入射光线偏离法线,入射角增大,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则增大,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4]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反射角大小,反射角也随之变化,且总等于入射角,因此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5][6]实验时,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纸板B的上部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因为B的上部分与A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纸板B的下半部分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5)[7][8]将光线沿原来的反射光线的位置FO入射,则反射光线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位置OE射出,原来的入射光线变为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8. 位置 未点燃 大小相同 不变 仍然
【详解】(1)[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透光,能够成像,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运用等效替代法用大小相同的两根蜡烛,点燃一根蜡烛再用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若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大小相等。
(3)[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蜡烛①的大小不变,则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4)[5]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仍然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29. 最小最亮 下 15.0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靠近 A
【详解】(1)[1]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便是焦距。
(2)[2]实验中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凸透镜向下移动。
(3)[3][4][5][6]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u=15.0cm,此时2f>u>f,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7][8]当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不改变凸透镜和光源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要使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图2中A正确。
30.108
【详解】解:由图可知,从交通标志牌到宜昌距离为180km,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100km/h,从标志牌到宜昌最快时间为
答:从标志牌到宜昌最快要用108分钟。
31.(1)1s;(2)18.6m/s
【详解】解:(1)反应过程通过的距离s1=30m,行驶的速度
v1=108km/h=30m/s
则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2)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通过的距离为s=93m,则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1s;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8.6m/s。
答案第6页,共9页
答案第7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厦门市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含解析)